[每天读本书]《巨婴国》怎样才是一个成熟的个体?

中国是一个‘巨婴国’,这是近年来流行的心理咨询师、畅销书作家武志红的结论。

什么是巨大的婴儿?它是一个成年婴儿,身体已经发育成年人,但心理发展水平仍处于婴儿阶段。突出的心理特征是共生、全能自恋和偏执分裂。

共生意味着母婴同体。婴儿觉得与母亲分享一个身心,不分你我;全能自恋意味着婴儿认为世界应该按照自己的意愿运转,否则他们想毁灭世界;偏执分裂意味着事情必须按照婴儿的意愿分为两部分,两者不能共存,不是黑的就是白的。

武志红在 2016 年底出版的新书《巨婴国》中写道:大多数中国人都是巨婴,这样的国家自然是巨婴国家。。有一段时间,巨婴的概念迅速流行起来,巨婴一词也成为一个流行词。在支持者看来,许多中国社会热点问题都找到了可应用的理论:网络虐待、夫妻冷战、女孩找教父、病人砍医生……

例如,最近在中国流行的电视真人秀中国相亲,年轻的单身男人和父母在电视上寻找婚姻伴侣,男人的父母坐在舞台前,女客人的年龄、教育、婚姻经历,年轻男人自己声称要找到一个合适的伴侣可以照顾1、这是婴儿最基本的反应——寻找母亲。在他们看来,另一边只是一个对象,这也是婴儿的特点,他是世界的中心,一切都为自己服务,吴志红评价,父母也是一个巨大的婴儿,认为他们是全能的,不相信孩子的感受,试图控制孩子的生活。

再比如老人在路上晕倒,有人路过,好心帮忙,被送到医院,却被老人指责为肇事者。人们习惯于把这解释为老人想勒索,性格不好。如果老人被视为巨婴,吴志红说。巨婴无法面对失控,失控会造成巨大的无助感。他们需要从自己身上切断失控。既然不能对自己的失控负责,就一定要找人怪。

还有大家庭AA 制度,以自己度人……武志红认为,这种社会现象是病态共生的体现。

他解释了这种生活状态的来源:(中国人)对权力、声誉、成就和物质的需求可以上升到很高的水平,但它们通常是一种防御,两种最原始和最简单的愿望在婴儿期没有得到满足。一个愿望是:拥抱我;一个愿望是:看着1、

但解释一个社会的精神状态真的那么简单吗?随着巨婴一词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人质疑它。

香港大学精神医学博士姚乃琳公开质疑集体主义来自几千年的固定生活和农业背景,不能被困在巨婴上;对于吴志红所说的人际边界不清楚‘巨婴’姚乃琳说:在美国文化中,人际界限清晰‘共生’以自我为中心,拒绝牺牲自己利益的价值观,如果放在亚洲人眼里,不是一种吗?‘幼稚’?”

吴志宏认为,巨婴的概念不仅是他多年来对孝道、集体主义等中国社会伦理思想的总结,也是对许多中国经典社会文化现象的有力解释。

武志红出生于 1974年,上世纪 90年代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系。他出版了畅销书《为什么家庭会伤害别人》和《感谢你的不完美》。

他说,他出生在河北落后的农村地区长大,这个家庭非常不正常。由于祖父母的压力,他的母亲患有严重的抑郁症,每次家庭冲突都生气地躺在床上;当他的父亲30岁时,他也因为与父母的冲突而失去了牙齿,这真的是落下牙齿和吞血。

吴志宏在书中写道,极端的父母希望他们的孩子完全服从他们的想法,他们的父母在这种病态的共生关系中实现了自我核心感,所以我的父母绝对错了,我的祖父母绝对正确。村长甚至通过喇叭向全村广播,我的父母是不孝的典型例子。

经过多年的心理咨询工作,吴志红认为自己已经从对孝道的无法控制的愤怒转变为对中国人的集体潜意识理解越来越深,并转向了一种客观的分析。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接触案例,他还解释了许多中国的概念,如中国婆婆和儿媳之间的关系、中国好人、中国自杀和中国马宝南(注:非常依赖、服从母亲、以母亲为中心的男性)。

这些概念最终被武志红总结成一个词:巨婴。围绕巨婴理论争议的焦点是:中国当前的社会图景和人类世界能否简单地归因于中国人的心理不成熟?在引起广泛讨论后,我们应该继续从更广泛的社会和历史中寻找答案吗?

注:摘自端传媒巨婴之国?武志红专访:大多数中国人还在找妈妈?

——————-

作者:武志红
评分:6.6

在本书中,作者彻底呈现和分析了巨婴的全能自恋心理,即集体主义和愚蠢孝道的深层心理机制。在这种心理机制下,中国好人、控制狂、迫害妄想、无助、不安全、躁狂抑郁等一系列常见的心理问题应运而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