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助力事业的心领导PDF下载

编辑点评: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 助力事业的“心”领导(精装版),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简直如凤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助力事业的“心”领导PDF下载

内容简介

★稻盛和夫一路走来未曾改变的人生信条★

★本书献给为生存、生活、梦想挣扎的你★

★稻盛和夫历年演讲实录精选 撼动人心★

★稻盛和夫领导生涯之洞见,各阶层领导者必读指南★

今年你最需要的一股力量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我们大多数人,都在不知不觉间升为主管或成为经营者,需要带团队。那么我们普通上班族或者企业的经营者如何才能迈向卓越的领导者呢? “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先生现身说法,以其一生的经验与心得,通过43次演讲,毫不保留地分享给盛和塾塾生,并将其集结成《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在书中,稻盛和夫不仅讲到“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等古今中外都有共识的领导黄金法则,更是将手法与心法相结合,指出成为领导者所需要的要诀及修炼路径:思维方式、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利他行善等。

在书中,稻盛和夫谈道,不仅经营者和中高层管理者需要领导力,平凡人在家庭、人际交往中也需要领导力,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领导者,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先学会领导自己,只有驱动自己,才能改变他人的行动,才能让工作和生活变得更美好。所以,本书中的43条箴言不仅仅是优秀领导者的领导力指南,更是年轻人朝着梦想努力的“行动纲领”,因为在稻盛和夫看来,只有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才能配得上未来所有的美好。

作者简介

★27岁创办京瓷,十年后,京瓷成长为世界500强企业

★ 52岁成立KDDI,利润6万亿日元、利润率在10%以上,2007年成长为世界500强企业

★78岁参与破产日航的重建,两年后日航重新上市,成为高收益企业

★ 多次接受央视《对话》《你从哪里来》等节目多次专访

★代表作《活法》《京瓷哲学》《思维方式》

目录

第一章心念成真

第二章不懈努力

第三章拥有坚强的意志

第四章提升人格

第五章育人

第六章活化组织

第七章创造

第八章挑战

精彩书摘

绝境正是起点

成功者与失败者只差之毫厘。在听到一些成功者的故事后,许多人心想:“我也是和他一样做的啊,可为啥我就没成功呢?这个世界真不公平。”其实不是不公平的问题,问题在于遭遇挫折和失败后的反应和行动。碰到挫折,证明你到达了起点,一切才刚刚开始。

在到达这个起点之前,绝大多数人都会努力,但许多人无法跨越这条起点线。换言之,大多数人能够付出普通程度的努力,但却无法做到“更进一步”,而是将自己定性为“我做不到”,然后放弃。

在挑战新事物或新领域时,最大的障碍来自人性本身的弱点。人往往趋于求稳,乐于以一直以来的“常识”行动,且这种特质十分顽固,很难改变。因此我的办法是打破大家的这种“常识”。比如,在各位看来,1名销售员创造500万日元销售额已经很不错了。这是各位心中的“常识”,即各位能够满意的数字。换言之,在各位看来,一个人哪怕再怎么努力,最多也就能完成这点儿销售额。

试想,一群销售员聚在一起,有的人说:“他们的业绩是500万,咱们这边是300万,大家都半斤八两,也不错了啦。”于是众人随声附和,这和胆怯者互相安慰没什么区别。但如果中间有个人创造出了1亿日元的销售额,就会衬托出那些业绩三五百万人的不足之处。于是上司就会对他们呵斥道:“你们在干什么?不会在摸鱼吧?!”

学校亦是如此,那些尖子学校并非个个尖子生。但一个班只要有一个尖子生,就能促使全班学生努力提高成绩。棒球队亦是如此,只要队里有一个出色的选手,便能带领这支队伍变成强队。反之,倘若一个组织里大家都半斤八两、实力平平,那么自然无法发展进步。所以说,一个企业的市场部或者销售部亦是如此,必须有一个业绩杰出的“销售标兵”,才能拉动整体的销售业绩。

我经常引用源义经的一则故事,在与平家作战时,为了绕到平家部队的后方突袭,他和辅佐他的武将们沿着绝壁般陡峭的�l越山路下行。当时,身披甲胄的武将们有所犹豫,他们对源义经说:“如此绝壁,恐怕无法骑马冲下。”恰好源义经见到一头鹿跑下悬崖,于是对他们说:“你们看看那头鹿。鹿有四条腿,马也有四条腿,为何不可!?”说罢,他便挥辫策马,喊道:“大家跟着我!”然后一口气冲下绝壁。就这样,源义经率领部下,骑马冲下了原本认为无法冲下的绝壁,从而名留史册。

在面对上述情况时,普通人会用所谓的“常识”判断,认为“绝壁太过陡峭,骑马下去会摔死”,于是作罢。这是大多数人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但若想成功,就必须打破这种模式。应该树立理想、判断现状、明确目标。搞清自己当下拥有的“兵力”和“武器”,然后拼命思考如何达成心中的目标。这和学历文化没有关系,哪怕在学校念书时是差生,只要认真努力地反复思考,也能想出好点子。

……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