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李鸿章传》pdf高清版完整免费版

编辑点评:

梁启超说:“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从一个人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四十年,这样的人物无论如何都应该被重视和铭记。

梁启超《李鸿章传》pdf高清版

内容简介

《李鸿章传》从李鸿章的早年落拓,写到他镇压太平天国,创办洋务运动使其声望达到顶点,再到甲午战争撞碎其强国梦,迅速由盛而衰,最后只能周旋于列强的外交舞台直至死去的悲壮一生。

甲午年洋务运动的破产,让人感到“以一人而敌一国”的无望与悲恸,梁启超也由此发出“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的感叹。

梁启超把李鸿章与曾国藩、张之洞、俾斯麦、加富尔、伊藤博文等人做了比较,指出李鸿章是怀着忍辱负重、死而后已之心为清政府“修修补补”的,只不过他缺少长远的政治眼光,不懂得为后世立百年计。

李鸿章不懂得现代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国民的地位、国民在现代国际竞争中的作用、政府与民众的关系,因此在国际竞争中处处落于下风。处处受制。总之他的失败也就是晚清政府的失败,是晚清政府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民主政治的必然结局。

作者简介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少年得志,12岁中秀才,15岁中举人。1890年起师从康有为。1895年在北京与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参加强学会。旋为上海《时务报》主笔。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1898年参加“百日维新”,同年变法失败,逃亡日本,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1913年归国,出任共和党党魁,不久又组织进步党,并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

一生著述宏富,涵盖政治、经济、哲学、法学、历史、新闻、语言、宗教等领域。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他是西方学术、思想和文化的传播者,是民智的启蒙者。在清末民初这个动荡不安、急剧变革的时代,能将舆论、政治、学问三者集于一身并能登峰造极者,唯梁一人而已。

李鸿章传pdf预览

目录

重读《李鸿章》

李鸿章传(白话文)

序 例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李鸿章所处的历史位置

第三章 李鸿章未发达以前及当时中国的形势

第四章 军事家李鸿章(上)

第五章 军事家李鸿章(下)

第六章 洋务运动时期的李鸿章

第七章 中日甲午战争时期的李鸿章

第八章 外交家李鸿章(上)

第九章 外交家李鸿章(下)

第十章 赋闲时期的李鸿章

第十一章 李鸿章的末路

第十二章 结论

媒体评论

★大清帝国有能耐可与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伊藤博文

★少荃天资与公牍相近,将来建树非凡,或竟青出于蓝也未可知。――曾国藩

★李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梁启超

★任公先生高文博学,近世所罕见。――历史学家 陈寅恪

★他的势气的阔大,规模的弘博,却竟有点像李世民与忽必烈,虽未及建国立业,其气势与规模已足以骇人了。――作家 学者 郑振铎

兵家之李鸿章(下)

金陵克复,兵气半销,虽然,捻乱犹在,忧未歇也。捻之起也, 始于山东游民。及咸丰三年,洪秀全陷安庆、金陵,安徽全省大震, 捻党乘势,起于宿州、亳州、寿州、蒙县诸地,横行皖、齐、豫一 带,所到掠夺,官军不能制。其有奉命督师者,辄被逆击,屡败衄, 以故其势益猖。及咸丰七年冬,其游骑遂扰及直隶之大名府等地,北

京戒严。

今将捻乱初起以迄李鸿章督师以前,迭次所派平捻统帅,列表如

下:

庚申之役,文宗北狩热河,捻党乘之,侵入山东,大掠济宁。德 楞额与战,大败,始以蒙古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督师追蹑诸捻,号称 骁勇。同治二年,发党诸酋陈得才、蓝成昌、赖汶�驳群嫌谀怼D砬� 张总愚、任柱、牛落江、陈大喜等各拥众数万,出没于山东、河南、 安徽、湖北各州县,来往倏忽,如暴风疾雨,不可捉摸,官军疲于奔 命。同治三年九月,捻党一股入湖北,大掠襄阳、随州、京山、德 安、应山、黄州、蕲州等处。舒保战死,僧王之师屡溃。僧王之为

人,勇悍有余而不学无术,军令太不整肃,所至淫掠残暴,与发捻无

异,以故湖北人民大失望。

其时金陵新克复,余党合于捻者数万人,又转入河南、山东,掠 城市。四年春,僧王锐意率轻骑追逐其酋,一日夜驰三百里。至曹 州,部下多怨叛。四月廿五日,遂中捻首之计,大败,力战堕马死, 朝廷震悼。忽以曾国藩为钦差大臣,督办直隶、山东、河南军务,而

命李鸿章署理两江总督,为国藩粮运后援。

先是官军之剿捻也,惟事追蹑,劳而无功,间讲防堵,则弥缝一 时耳。要之,无论为攻为守,非苟且姑息以养敌锋,则躁进无谋以钝 兵力,未尝全盘打算,立一定之方略,以故劳师十余年,而无所成。 自曾国藩受事以后,始画长围圈制之策,谓必蹙敌一隅,然后可以聚

歼。李鸿章禀承之,遂定中原。

曾国藩,君子人也,常兢兢以持盈保泰急流勇退自策厉。金陵已 复,素志已偿,便汲汲欲自引退。及僧王之亡,捻氛迫近京畿,情形 危急,国藩受命于败军之际,义不容辞,遂强起就任。然以为湘军暮 气渐深,恐不可用,故渐次遣撤,而惟用淮军以赴前敌。盖国藩初拜 大命之始,其意欲虚此席以待李鸿章之成功,盖已久矣。及同治五年 十二月,遂以疾辞,而李鸿章代为钦差大臣。国藩回江督本任,筹后

路粮饷。

鸿章剿捻方略,以为捻贼已成流寇,逼之不流,然后会师合剿, 乃为上策。明孙传庭谓剿流寇当驱之于必困之途,取之于垂死之日, 如但一彼一此,争胜负于矢石之间,即胜亦无关于荡平。鸿章即师此 意。故四年十一月,曾奏称须蹙之于山深水复之处,弃地以诱其入,

然后合各省之兵力,三四面围困之。后此大功之成,实由于是。

其年五月,任柱、赖汶�驳却蠊缮钊肷蕉�。鸿章命潘鼎新、刘铭 传尽力追蹑,欲蹙之于登莱海隅,然后在胶莱咽喉,设法扼逼,使北 不得窜入畿疆,南不得蔓延淮南。六月,亲督师至济宁,相度形势, 以为任、赖各股,皆百战之余,兼游兵散勇裹胁之众,狡猾剽悍,未 可易视,若兵力未足兜围,而迫之过紧,画地过狭,使其窥破机关, 势必急图出窜,稍纵即逝,全局又非。于是定策先防运河以杜出路, 次扼胶莱以断咽喉。乃东抚丁宝桢,一意欲驱贼出境,于鸿章方面颇 多龃�r。七月,敌军突扑潍河,东省守将王心安方驻防戴庙,任敌偷 渡,而胶莱之防遂溃。是时蜚谤屡起,朝廷责备綦严,有罢运防之

议。鸿章覆奏,以为运河东、南、北三面,贼氛来往窜扰,官军分路 兜逐,地方虽受蹂躏,然受害者不过数府县之地;驱过运西,则数省 流毒无穷,同是疆土,同是赤子,而未便歧视也。乃坚持前议,不少 变。十月十三日,刘铭传在安邱、潍县之交,大战获胜。二十四日, 追至赣榆,铭传与马步统将善庆力战,阵毙任柱,于是东捻之势大

衰。

二十八日,潘鼎新海州上庄一战,毙悍贼甚夥。十一月十一二 日,刘铭传、唐仁廉等在潍县、寿光抄击一昼夜,敌众心携,投降遂 多。郭松林、杨鼎勋、潘鼎新继之,无战不捷。至二十九日,铭传、 松林、鼎勋等,蹑追七十里,至寿光弥河间,始得接仗。战至十数回 合,又追杀四十余里,斩获几三万人,敌之精锐器械骡马辎重抛尽。 鸿章奏报中,谓“军士回老营者,臣亲加拊慰,皆饥惫劳苦,面无人 色”云。赖汶�苍诿趾影芎螅�落水未死,复纠合千余骑,冲出六塘河 防。黄翼升、刘秉璋、李昭庆等,水陆马步,衔尾而下,节节追剿, 只剩数百骑,逼入高室水乡。鸿章先派有统带华字营淮勇之吴毓兰, 在扬州运河扼守。诸军戮力,前截后追。十二月十一日,毓兰生擒汶

�病6�捻悉平,东、苏、皖、豫、鄂五省,一律肃清。

鸿章奏捷后,附陈所属诸军剿捻以来,驰逐数省,转战终年,日 行百里,忍饥耐寒,忧谗畏讥,多人生未历之苦境。刘铭传、刘秉 璋、周盛波、潘鼎新、郭松林、杨鼎勋,皆迭乞开缺,请稍为休养, 勿调远役;并以刘铭传积劳致病,代为请假三月。乃七年正月,西捻 张总愚大股,忽由山右渡河北窜,直逼畿辅。京师大震。初七初八 日,叠奉寄谕饬催刘铭传、善庆等马步各营,迅赴河北进剿。鸿章以 铭传疲病,正在假期,不忍遽调,乃率周盛波、盛传马步十一营,潘 鼎新鼎字全军,及善庆温德克勒西马队,陆续进发,由东阿渡河,饬

郭松林、杨鼎勋整饬大队,随后继进。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