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神话马云的美丽新世界免费在线阅读

编辑点评:只有坚持才能成功

阿里巴巴神话马云的美丽新世界一书欲把马云和阿里巴巴塑造成一个神话。Anyway,就算作者失去理智,书本身仍然帮助我对阿里巴巴和其引以为豪的拼搏精神、励志方式有了进一步理解。

阿里巴巴神话马云的美丽新世界免费在线阅读

阿里巴巴神话马云的美丽新世界pdf图片预览

内容简介

时间最长、距离最近的压迫式采访!

因披露太多细节差点夭折的奇书!

8年打造的中国最大互联网王国,世界为这侧目!

往昔创业十八元老共同持股,今朝上市千余员工晋升富豪!

一个永不驯服的骇客帝国传奇!

全世界范围内,阿里巴巴聚集了最多的中国中小企业。通过阿里巴巴,分别位于西藏和非洲加纳的用户可以走到一起,成交一笔只有在互联时代才可想象的生意。

――《福布斯》

马云自己给阿里巴巴确定的“寿命”是102岁,正好跨越三个世纪。当全球买家聚集于中国时,马云试图通过阿里巴巴将中国制造发送到全世界。

――《财富》

阿里巴巴在英国很有名,他们正在改变全世界做生意的方式。

――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

当年18个人50万资金的网络小作坊,8年之后变成了世界最大的B2B商业网站;当年西湖里随波逐流的小舢板,8年之后变成了太平洋里的一艘中国互联网航空母舰;当年那个普通的英语老师,8年之后变成了世界级的网络公司掌门人,变成了纵横网络江湖的大侠……

这就是马云和阿里巴巴的神话!

当我们追溯阿里巴巴的8年奋斗史时,当我们追溯马云的12年奋斗史时,这个神话的脉络将在本书中一一呈现……

目录大全

封面

序幕 上市风暴

第一章 秋风舞“黄页”

1 中国故事

2 从残酷开始

3 高位出走

4 “我要创办全世界最好的公司”

第二章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5 模式决定行动

6 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7 百年大业今奠基

8 互联网大鳄孙正义千里大空降

第三章 无边落木萧萧下

9 树欲静而风不止

10 和媒体有蜜月期吗?

11 来自海外的阵痛

12 唯减肥以笑傲严冬

第四章 对市场的大举进攻

13 阿里巴巴的“遵义会议”

14 生死攸关大决战

15 “诚信通”的诚信宣言

16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第五章 会当凌绝顶

17 典型SOHO对抗非典型性肺炎

18 “淘宝网”一朝选在君王侧

19 “支付宝”天生丽质难自弃

20 震惊中外的并购大案

第六章 独孤但不是求败

21 安身立命价值观

22 潜心修炼终成六脉神剑

23 内功是强大的基石

24 影响的焦虑以及稀释的焦虑

第七章 梦幻十八

25 出手无招风清扬

26 十八元老的完全脸谱

27 能上能下和能进能出

28 成长的人分享成长

尾声 续写神话

关于作者

孙燕君,资深财经媒体人士。就职《经济日报》10年,就职英国某媒体2年。曾任《中国贸易报》副总编辑、《团结报》副总编辑、《时代财富》杂志执行总编辑。曾任中国经济改革国际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理事、中国国际贸易基础理论委员会委员。

精彩试读

第三章 无边落木萧萧下

其实现在很关键。60到80人时要分部门,有人会当官,会有政治斗争。以后阿里巴巴会有几万人怎么办?你们现在无谓地吵来吵去,浪费时间,将来见面都很困难。将来阿里巴巴大了,你们有人在杭州,有人在上海,有人在欧洲,有人在美洲,想见一面谈何容易?

――马云

9 树欲静而风不止

2000年3月,阿里巴巴搬进华星大厦。这意味着阿里巴巴湖畔时代的结束,华星时代的开始。

如果说湖畔时代是艰苦创业的时代,是激情燃烧的时代,那么华星时代就是模式清晰的时代,是走出困境的时代。如果说湖畔时代的阿里巴巴是一支游击队,那么华星时代的阿里巴巴已经是正规军了。如果说湖畔时代的阿里巴巴像一个家庭像一个学校,那么华星时代的阿里巴巴已经像一个规范的公司了。

阿里巴巴是在湖畔崛起的,也是在湖畔成功地融到了两笔数目可观的风险资金;但阿里巴巴是在华星成熟的,也是在华星熬过寒冬的。

在华星时代,阿里巴巴经历了严冬的考验,经历了裁员撤站,断臂求生;经历了整风培训,生产自救。相对于这些重大事件,搬进华星大厦之初的华星风波只是一段小小的插曲。

搬家

寻找新的办公地点也颇费周折。开始找到华星科技大厦,这座新建的大厦冷冷清清,谢世煌等人看房时还被恶狗追身,但人家还不肯租给阿里巴巴,原因是阿里巴巴没有名气,当时只有一家香港的媒体报道过马云。搞不下来只好另外找,不是太贵就是地点不合适,找来找去找了两个月,又回到华星大厦,最后以相当便宜的价格租了下来。

华星大厦的一层楼有2000平方米,马云主张花200万把整个9层全部租下来,谢世煌坚决反对,说哪用得了这么大的地方?马云说谢世煌鼠目寸光。但其他员工也都反对,马云只好不再坚持,结果租了半层楼。

搬过去之后,空间的确富富有余,整层楼显得空荡荡的。但没过两个月,员工就突破300,刚租来的办公室又爆满了。不得已还得租,结果3层、8层、9层都有阿里巴巴的办公室。如果当初听马云的,整个公司就可以集中在9层办公。事实证明了马云的远见。

有时真理并不在多数人手里。有时民主决策也会错。马云说过,我很少固执己见,100件事里难得有一件。但后来我们发现,这1%的比例并不准确。很多时候都是马云做出决策,其他人(包括高层)反对,但马云坚持,团队执行了,结果发现还是马云对。这样决策的比例也许能占到一半。当然真理也并不永远在马云手中。

办公楼的装修由谢世煌负责。为了节省资金,小谢找了一家小装修公司。装修公司千方百计贿赂小谢,但无功而返。小谢说:“我怎么能背叛这个团队?添置办公家具报价40万,我只能给你20万,剩下的20万你要在我们网站做广告。就是要省钱。不管风险投资投了多少,那是他们的钱,我们要对他们负责任。”

装修华星大厦只是第一次,以后还有装修创业大厦,还有购买呼叫中心……阿里巴巴的当事人面对金钱的诱惑不为所动,面对利益的诱惑大义凛然。至今在阿里巴巴没有发现重大的受贿贪污案例,这的确发人深省。财务上的防范和制约制度肯定有,但阿里巴巴主要是靠价值观。诚信于团队和公司(其实公司本来就是他们自己的),负责于投资人的钱,这是阿里巴巴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华星大厦办公室的装修很一般,与后来的创业大厦不能比。但搬到华星之后,大家还是有鸟枪换炮的感觉。

从湖畔花园拥挤的居民楼搬到华星大厦宽敞的办公楼,随着空间环境的变化,阿里巴巴创业者们的心态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风波

阿里巴巴进驻华星大厦之后,开始了规章制度的建设,这是任何一个规范化公司无法规避的大事。马云把此事交给了负责人事工作的彭蕾。不久彭蕾把制度和流程起草出来了,但一贯彻就遇到了阻力。

也许阿里巴巴的创业者们已经习惯了那种充满人情味和家庭味的工作氛围,习惯了那种既像兄弟姐妹又像部队战友的团队氛围,习惯了那种不分彼此不分高低,同甘共苦亲密无间的人际关系,突然搞起制度、流程和奖惩来,大家一下子很难适应。

这一点连负责此项工作的彭蕾也很矛盾。但她知道推行规章制度是从一个创业团队转变为一个正规公司的必由之路,不推行公司很难发展,推行就必然伤害到团队的家庭氛围和兄弟感情。

最后规章制度还是强制推行了。

搬到华星之后,随着公司正规化建设的开始,划分部门明确分工都是自然而然的事,而有了部门就得有负责人,于是提干就是自然而然的事。在18个创始人中,第一批提干的有三人:孙彤宇、张英和彭蕾,职务都是部门经理。

于是原来的18个创业者分成了两拨:4个官和12个兵。从北京EDI时代起,这支团队就习惯了只有一个头,那就是马总,其他人都是平等的兵。湖畔时代也是如此。到了华星时代,这种人们已经习惯了的现状突然改变了。

地位和职务的变化是一个原因,当时的职位也是与薪酬挂钩的;更重要的原因是是,搬到华星之后,公司大了,人员多了,原来的18个创始人见面少了,沟通也少了,再不是当年在湖畔花园一起睡地铺,一同吃盒饭,朝夕相处,患难与共的时代了,于是误解和不理解越积越多,矛盾和怨气越积越多,终于爆发了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风波。

搬到华星不久的一个晚上,马、张、孙、彭之外的十几个创始人来到一家名为名流的咖啡馆聚餐。大家开始说好不谈工作只叙旧,不想谈着谈着就说到公司说到工作,所有的不解、疑惑和怨气都发泄出来,一直谈到半夜。团队里的老大哥楼文胜首先倡议:说了这么多,屁股一拍就走,于事无补,我们应该写出来送给马云。大家纷纷响应。于是由楼文胜执笔,大家补充,整整写出了一大张纸。

散伙之后,楼文胜回家将这份东西整理成一封写给马云的长信,然后发给了马云。

第二天傍晚,马云收到信后立即把18个创始人召到一起,大家围着圆桌坐下后,马云说:“今天大家不用回去了,既然你们有那么多怨恨,很多人有委屈,现在当事人都在,都说出来,一个个骂过来,想哭就哭,所有都摊在桌面上,不摊完别走!”

马云说完,十几个人接连发言,把昨天在咖啡馆里说过的每件事都说了一遍。矛头自然是指向马、张、孙、彭,但主要矛头又都是指向孙彤宇,以至于前一半的会有点像孙彤宇的批判会。

涉及马云的只有一件事:马云有一个亲戚(实际上并不亲),在阿里巴巴做程序员,但大家提出他并不称职。会后三天这个程序员就走了。涉及张英的也是一件事:一个黄页过来的人,做得不好,在一次淘汰谈话中,被张英保下来,大家提出这是走关系,还提出因为你是马云的老婆,大家会对你有不同的要求。

当时会上张英很委屈,事后证明张英的决定是对的。

针对孙彤宇的事则有很多,也可以说90%的事是针对他的。会上孙彤宇做了一些解释。孙彤宇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个性很鲜明。在北京EDI时,他就和张英吵过,后来又和盛一飞大吵过,此事引来马云电话过问。华星风波中大家对孙彤宇的猛烈批判,有些是误解,有些是孙彤宇性格造成的。所有这些跟孙彤宇的职务升迁并无多大关系。事后作为当事人的楼文胜和戴珊都认为,对孙彤宇的批判“有些事有点过”。

孙彤宇回忆:“这个会可以说是对我的批判会。在很长时间内我身上存在着跟大家沟通的问题。不是职位的问题,而是做事的方法,说话的方法,有时对人有伤害。那天晚上,我没有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我说,我就是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个方式,请大家接纳。那天我有很多委屈。但一个巴掌拍不响,大家没坏心。”

那次风波之后,孙彤宇还同程小咚大吵过,在马云的干预下,随后是一次男子汉式解决。毕竟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孙彤宇出任淘宝总经理后,他的性格改变多了。

那天的会从晚上9点开到凌晨5点多。那是一次彻底的宣泄,也是一次彻底的灵魂洗礼。会上许多人情绪激动,许多人痛哭失声。会上甚至有人说到离开,可是扪心自问,谁会舍得离开这个团队,这个公司?

整整一夜,这些跟随马云浴血奋战了少则两年多则五年的老战友,吵过、喊过、哭过之后,一切疑虑都已消散,一切误解都已消除,一切疙瘩都已消解。当东方既白,一切都烟消云散,18个创始人的心灵像晨露一样纯洁。

华星风波的导火索是那封写给马云的信。事后吴泳铭说:“我们能写出来告诉马云,说明我们是一支很好的团队。”如果那14个创始人不这样做,而是任其发展,让误解和矛盾蔓延下去,那么18个创始人团队的分崩离析是早晚的事。

马云接到信后已经觉察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立即召开会议,用他一贯主张的男子汉的方式解决问题。事后证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马云主持了那次会议。但一反常态的是他在会上说话不多。会议快结束时,马云说:“其实现在很关键。60到80人时要分部门,有人会当官,会有政治斗争。以后阿里巴巴会有几万人怎么办?你们要学会欣赏对方,山外有山。你们现在无谓地吵来吵去,浪费时间,将来见面都很困难。将来阿里巴巴大了,你们有人在杭州,有人在上海,有人在欧洲,有人在美洲,想见一面谈何容易?”

华星风波发生在2000年初,5年之后,18个创始人的职务变化更大了。有人做了副总裁,有人做了总监,有人还是经理,也有人还是专家。5年之后,有人在阿里巴巴,有人在淘宝,有人在雅虎中国;有人在杭州,有人在北京,有人在美国,已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了。再过几年随着阿里巴巴的二次海外扩张,马云在那次会上描述的情景的出现是很自然的。

华星风波发生之后,类似的风波再也没有发生过。18个创始人之间的政治斗争也得以避免。5年之后,这18人依然都在阿里巴巴。虽然见面已经很难,但每年他们都要聚一次,一起吃顿饭聊聊天叙叙旧。

这真是一支很奇特很少见的团队!正因为有这支原始团队垫底,才会有阿里巴巴巍峨的大厦!

在中国20多年的民企发展史上,合伙人分道扬镳反目成仇的事例我们见得太多了。有多少红极一时的企业败在内耗上,败在原始团队的分裂和倾轧上?

阿里巴巴的创始人团队为什么能走得这么远?也许真的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聚在马云身边的这群人都是一类人。也许真的是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强大力量造就了他们共同的基因?

当初阿里巴巴创建时,马云断然决定把股份分给大家,此举让业界感到不可思议,连吴炯(阿里巴巴后来的CTO)都觉得难以想象。须知这18个人中有4个是马云的学生,当时他们都是刚毕业的“小孩”,其他人既无MBA的学历也无海外留学的背景。

然而,如果当初马云自己控股当老板,或者把阿里巴巴变成他和张英的家族企业(像江浙绝大多数企业一样)

阿里巴巴神话:马云的美丽新世界读后感

马云研究:之前有看过马云在赢在中国里精彩的点评,觉得这个方块脑袋十分之狂,想法总会与众不同,在校内也转过他的演讲,每次听也会莫名的热情澎湃,也开始慢慢憧憬创业的兴奋,和理想照进现实的喜悦,最近更是看到在庆祝阿里巴巴十周年晚会的朋克造型,决心小研究一下这位风云人物的经历和性格。

马云其人

英文姓名:Jack Ma

性别:先生

国籍:中国

祖籍:商人之乡――浙江

年龄:不惑之年

学历:专升本

长相:颚骨深凹,头发扭曲,相当奇特的顽童摸样(如图)

单位:阿里巴巴

职业:创立者(已辞)兼CEO

个性:张狂,冒险

登上《福布斯》杂志评语:深凹的颚骨,扭曲的头发,淘气的露齿笑,一个5英尺高,100磅重的顽童摸样。这个长相怪异的人,他有拿破仑一般的身材,也有拿破仑一样的伟大志向。

特色:

1.极具争议性

1995年,当他最早一批在国内投身互联网并到处宣讲互联网时,别人说他是骗子;

1999年,当各种互联网概念漫天飞,而他仍坚持B-B模式时,别人说他是疯子; 

现在,当他表示5年内要把阿里巴巴(Alibaba.com)做成世界前十名的站点时,别人说他是狂人。

不管别人怎么看,怎么说,马云只在乎自己怎么做 。

2.贵在坚持

马云不仅没有令人炫目的世界一流高校的学历和一流企业的从业背景,相反,他从不讳言自己不懂互联网技术,至今还只是会收发E-mail和上网浏览等基本操作。他笑言自己小学考重点中学考了三次没有考上,大学考了三次才考了个师范学院,且是由专科升本科。

值得庆幸的是,马云从12岁起就开始学习英语。没有家学渊源,父母连ABC都不会,只是由于自己喜欢。1979年刚改革开放那阵儿,到杭州旅游的外国人多起来,马云一有机会就在街上逮着人家开练。就这样,没有出过一天国,马云练就了一口纯正、流利的英语,这对他日后的发展大有裨益。多年后,他在面对BBC等各大媒体采访时应对自如,在世界各地演讲时侃侃而谈,表现出来的气度丝毫不逊色于人,令人不敢小觑。

在开始独立创业前,马云的经历也并非乏善可陈。他在进入互联网之前是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的英语教师,作为毕业时在500多人里分配到大学里(其他人都到了中学)唯一的一人,可谓很不容易,所以毕业时母校的校长要求他至少在分配的单位呆5年。尽管自己“三天没有新的想法就难受“,尽管5年当中有各种诱惑、各种机会,但为了信守诺言,马云都没有动,而是认认真真教了6年多书,并曾被学校评为十佳杰出青年教师。

当老师的这段经历,马云认为对自己日后创业也有帮助。“我跟学生之间是真诚的感情,后来跟同事之间也是这样一种关系,不象老总与下属的关系。”怪不得他公司的员工都是直呼其名,外人尊称他马总时,他也很不习惯,赶紧纠正“别叫我马总,叫马云!” 

3.极富创造性

“1994年底,就有人跟我讲互联网,我似懂非懂”。1995年,马云给浙江省的一个企业做翻译,到了美国,才发现互联网的妙处。“我感觉它肯定会影响整个世界,而中国还没有,但到底会怎么样,也说不清楚。没想到会那么快,那么猛,没有预料到5年后发展成这样。”

30 岁的时候,马云决定出来闯荡闯荡,没有考虑得过多,一头扎进了互联网中。1995年4月,他创办了“中国黄页”,这是国内第一家网上中文商业信息站点,同 时也在国内最早形成主页发布的互联网商业模式,成功地发布了无锡小天鹅、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等中国第一批互联网主页。

1997 年年底,马云决定到北京发展。他带着“中国黄页”的6个新人,从杭州来到北京。“如果说我这辈子骗过人,就骗过这6个人。我对他们说跟我做吧,机会多多。 其实说实在的,当时我自己心里也没底。”马云一行加盟到外经贸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运作该中心所属国富通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他们开发了外经贸部官方站点、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上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中国招商、网上广交会和中国外经贸等一系列站点。其中,外经贸部站点成为国 内部委中最早上网的政府站点; 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是中国政府首次组织的互联网上的大型电子商务实践。马云与雅虎杨致远合作,使国富通成为雅虎在中国的独家广告代理。

1999 年2月,马云到新加坡参加亚洲电子商务大会,发现讨论的是亚洲的电子商务,发言的85%是美国人,说的全是Ebay、Amazon。他突然蹦出一个想法,亚洲要有自己的模式,中国要有自己的模式。欧美的电子商务市场,特别是B-B模式是针对大企业的,亚洲电子商务市场主要在中小型企业,这两种市场不可能用一样的模式。马云决定创办一种中国没有,美国也找不到的模式。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到了1999年3月,马云作出惊人决定――回到杭州重新创业。为什么要杀回老家去呢?马云现在回答说“回到杭州,是为了避开所有的干扰,我们不需要炒作,需要干实事,大家都在做泡沫的时候,我们要做扎实的事情,另外是觉得在北京做得太累了,需要回家去换个环境。”

回去时,当初从杭州跟到北京的6个人一个不少,加上其他人一共18个人。当时马云只给他们3天时间考虑,回去的条件是每月只有500元工资,在 加拿大MBA 毕业的也一视同仁。而这些人在外经贸部要名有名,要利有利。与此同时,各大互联网公司正好在招兵买马。但他们都跟着马云回到了杭州,大家把各自口袋里的钱掏出来,凑了50万元,开始创办阿里巴巴网站,明确其发展方向是为商人建立一个全球最大的网上商业机会信息交流平台。

为了这个目标,一段时间里,他们似乎销声匿迹了。没有办公室,就在马云家办公(家里最多的时候坐了35个人),把自己封闭在房间里,埋头苦干,每天工作16 到18个小时。马云说,“我做了几年企业,看到太多的公司开张的时候大张声势,后来越来越小,甚至消失。我们要从小到大,去创造、去培养,宁可先苦后甜。” 

5.一鸣惊人

马云他们果然不久就尝到了甜头,阿里巴巴网站一鸣惊人――迅速受到了欢迎。由于抓住了商人最关心的焦点: 买与卖,更重要的是简单易用,能找到要用的求购及销售信息,会员纷至沓来。在没有一分钱收入的情况下,相继获得了高盛500万美元和Softbank 2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东方的智慧+西方的运作+全球大市场”的运作模式吸引了众多优秀人才,包括全球最著名的互联网投资家孙正义担任首席顾问,前WTO总干事萨瑟兰担任顾问,全球网络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吴炯担任技术总监。

目前,阿里巴巴网站不仅已经有中文简体、中文繁体、英文站点,还有日文、韩文及德文等多种欧洲语言的当地站点,共拥有来自202个国家的42万个商人会员。欧洲很多商会都与他们签订协议,把阿里巴巴推荐给中小企业。美国商务部也重点推荐阿里巴巴给其用户。他们所开创的为商人与商人之间实现电子商务而服务的模式,被认为是符合亚洲,特别是符合中国发展特点的B-B模式,并被誉为是继雅虎门户网站模式、亚马逊B-C模式和Ebay的C-C模式之后,互联网的第四种模式。其独特模式被美国十大著名院校的商学院研究,而且还被列入哈佛大学商学院MBA的教学案例。

马云本人则应邀多次在北大、哈佛、斯坦福、伯克利等世界名校演讲,中国的传统企业只有海尔总裁张瑞敏才获得过同样的殊荣。他还是中国大陆第一位登上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封面的企业家,2000年10月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2001年度全球100位“未来领袖”之一。2002年5月,成为日本最大财经杂志《日经》的封面人物;《日经》杂志高度评价阿里巴巴在中日贸易领域里的贡献 "阿里巴巴已达到收支平衡,成为整个互联网世界的骄傲。”

6.机遇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抛开所有的光环,马云能自己认清自己吗?马云问答:

您的性格特点和最大的爱好是什么?

我的性格缺点有一大堆,最大的优点是总是开开心心的,特别是大灾难来的时候,压力越大越开心,如果顺利的时候,比谁都担心。

这几个月是最开心的时候,大势不好的时候,只要冷静,就是机会最好的时候。我业余没有太多的爱好,喜欢看武打小说,因为可以让我东想西想。

您认为自己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聪明,是勤奋,还是运气?

我觉得我们还没有成功,这绝不是谦虚,要做80年的企业才做了19个月就成功了?我们离成功真是太远了。阿里巴巴还是一个很小的创业型企业,要做的事现在只完成了计划的不足5%,只不过冲锋在前,作出了一定影响。人认为自己成功的时候,第二天就走下坡路了。

阿里巴巴能生存下来,靠的是运气、努力、务实、不放弃,最主要的是有一支好的团队。

到现在为止我也不认为自己聪明,是200多名员工让我显得很聪明。我既不懂技术、又不懂管理,我这个CEO 确切的来说是首席教育执行长官(Chief Education Officer)。倒是很勤奋,运气也不错。对于阿里巴巴来说,过去、现在、将来运气都显得太重要了,比如整个亚太地区的融资良机,是从去年9月到今年3 月这6个月,我们正好在这段时间里成功融资两次。

一路走下来,我的梦越做越大。我觉得我的最大经验就是千万不要放弃,任何时候都要勇往直前,而且要不断创新和突破,直到找到一个方向为止。跌倒了爬起来,又跌倒再爬起来。如果说有成功的希望,就是我们始终没有放弃。

我从来不把明天想得太好,不会安排一个美妙的明天,而是明白明天的困难会更多,明天会更残酷,只要不放弃,就有办法对付。有了这种心态,在做事 的过程中,能够调整自己。我们今天面对将来的信心主要来自我们前面5年残酷的经验,未来5年要付出比前5年更艰辛的努力去面对。

我的价值在不断去创造,如果停止创造,就一文不值了。以后我还会不断创新,做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想了就要去做,做错了又能怎么样呢?又不会把天捅一个大漏子。

分析完这个如神话一般的故事,比较看好这个人,还有他的整个团队,再研究了一下阿里巴巴团队文化,充满激情,令人神往,总公司大楼的内部设计现代人性,员工工作得顺心如意,很有点Google的意思。最后的最后,附送马云同鞋的狂言。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部分人是死在明天晚上,只有那些真正的英雄才能见到后天的太阳。

80年代的人不要跟70年代,跟60年代的人竞争,而是要跟未来,跟90年代的人竞争,这样你才有赢的可能性。

聪明是智慧者的天敌,傻瓜用嘴讲话,聪明的人用脑袋讲话,智慧的人用心讲话。所以永远记住,不要把自己当成最聪明的,最聪明的人相信总有别人比自己更聪明。

权威是你把权给别人的时候,你才能有真正的权利,你懂得倾听、懂得尊重,承担责任的时候,别人一定会听你,你才会有权威。

创业路上需要激情,执著和谦虚,激情和执著是油门,谦虚是刹车,一个都不能缺少。

第一次创业最大的收获是让我重新认识自己;

第二次创业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团队的成功带来的成就感,有相当多拿到期权的同事,他们拿到的是相当于10年的工资;

第三次创业,认识了自己是一个焦虑的人。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