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鸣心理・心理自助系列精选套装11册电子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者的话:豆瓣高分心理著作

鹿鸣心理与心理自助系列精选(11套),教你如何应对焦虑、抑郁、社交焦虑、失眠、贪食、减肥等问题,鹿鸣心理致力于为读者打造既实用、科学又通俗的能调节情绪、改善心理状态、增加生活幸福感的书籍。

路明心理学·心理自助系列精选11本电子版

鹿鸣心理学·心理自救系列精选(11册套装)epub图片预览

图书精选

豆瓣高分心理自助书!

鹿鸣心理心理自助系列精选,包括罗辑思维、范登阅读、易心理学等心理学经典推荐!

各种心理相关问题详解:抑郁、焦虑、恐慌、社交恐惧、失眠、体重减轻、暴饮暴食、心理认同异常等。

通过自我调节、非药物治疗等,

引导你走出不愉快的状态,开始新的生活!

简介

“改变自己:心理健康的自我训练”

(1) 简介:本书教你识别让你不快乐的想法和情绪,消除生活中的无聊、绝望、慢性疲劳和情绪麻木。

(2) 作者简介:Joseph J. Lusiani,博士,畅销书作家,国际知名心理咨询与治疗专家,30年临床心理治疗经验。

“自我训练:改变焦虑和抑郁的习惯”

(1)简介:本书介绍了一种全新的、开创性的心理治疗,凝聚了作者30多年临床心理治疗的经验和心得。自律会恢复你的自信,最终会从焦虑和抑郁中走向新的生活。

(2) 作者简介:Joseph J. Lusiani,博士,畅销书作家,国际知名心理咨询与治疗专家,30年临床心理治疗经验。

远离焦虑(第 3 版)

(1) 简介:这本书将为您提供一个简单有效的自助计划,解释为什么恐慌症会让人衰弱,以及如何才能重新站起来。

(2)关于作者:R. Reid Wilson,美国焦虑症协会主席,北卡罗来纳大学副教授,美国航空公司“Fear of Flight First Nation Research Project”家居首席心理学家及设计师.尤其擅长治疗焦虑症,包括惊恐发作、恐惧症、社交焦虑症、恐飞症等。

“害羞和社交焦虑”

(1) 简介:几乎每个人在演讲或与某人交谈时都会不时感到紧张或焦虑。本书中描述的策略都将有效地帮助你应对社交焦虑。

(2) 作者简介:①Martin M. Anthony,加拿大圣约瑟夫医疗保健研究所焦虑治疗与研究中心主任、心理学教授。加拿大心理学会主席。 ②Richard P. Swenson,退休教授,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精神病学和行为神经科学系前主任,圣约瑟夫健康研究所焦虑治疗与研究中心医学顾问。

“抑郁症的非药物治疗”

(1) 简介:本书是一本简单实用的抑郁症治疗指南。作者是世界著名的心身医师和抑郁症患者。首次将自助疗法的模式呈现给读者,引导大家寻找走出抑郁​​的出路。

(2)关于作者:James S. Gordon,教授,毕业于哈佛医学院,精神病学家,前白宫补充与替代医学政策委员会主席,世界知名的身心互动医学(Mind - bodyMedicine)抑郁症、焦虑症和创伤方面的专家。

焦虑症和恐惧症手册(第 6 版)

(1) 内容介绍:造福全球无数人,被家庭推荐的心理自助书籍。多年来畅销,经过6次修订,已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帮助您克服惊恐发作、恐惧症或焦虑症。

(2) 关于作者:Edmund Byrne 博士,20 多年专注于焦虑症及相关问题的治疗。他曾担任加州焦虑症治疗中心主任多年。

“学会接受自己——一种新的接受和实现疗法”

(1) 简介:一本关于如何走出痛苦,拥抱生活的书。这本书不会教你单枪匹马地克服内心的挣扎,然后开始自己的生活,而是教你如何活在当下,用你的心灵和灵魂生活。

(2) 作者简介:Steve C. Hayes,博士,心理学教授,接受与实现疗法创始人。他被评为20世纪末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曾任美国行为治疗促进协会和美国应用与预防心理学会主席。

“瘦:由内而外”

(1)内容介绍:减肥的成功在于改变主意,而不是闭嘴。这本书的作者告诉你:要减肥成功,底线是要改变你的思维方式,否则你减掉的体重会反弹回来。

(2) 作者简介:Joseph J. Lusiani,博士,畅销书作家,国际知名心理咨询与治疗专家,30年临床心理治疗经验。

《暴食症饮食失调康复指南》

(1)内容介绍:暴食症的症状:经常暴饮暴食,用食物来填补内心的空虚,避免对生活失望。这本书主要是针对贪食症患者的治疗手册。作者根据多伦多医院饮食失调项目组的研究成果,探讨如何帮助贪食症患者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

(2) 作者简介: ① Randy E. McCabe, Ph.D.心理学博士,多伦多总医院饮食失调项目的研究成员。他是圣约瑟夫医院的精神科医生,并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汉密尔顿的麦克马斯特大学任教。 ②Tracy L. McFarlane,博士心理学博士,多伦多总医院饮食失调项目的研究成员。她还是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的认知行为疗法 (CBT) 专业治疗师。 ③Marion P. Olmsted,博士心理学博士,多伦多总医院大学健康网络饮食失调研究项目门诊护理主任,多伦多大学精神病学系副教授。

《黑尔的变态心理学》

(1)简介:“变态心理学之父”罗伯特·D·黑尔的经典代表作;每个人都应该阅读的识别精神病患者的手册。如果我们不能认出他们,那我们就注定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2)关于作者:Robert D. Hale,博士,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院名誉教授,从事精神病理学研究30余年,发表论文数百篇学术论文和多部学术专着。书。他开发的精神变态检查表仍然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精神变态识别工具之一。

“关灯睡觉:这样治疗失眠更有效”

(1) 简介:在本书中,作者通过不同的案例和互动练习,清晰而具体地告诉你,为了克服失眠,你需要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

(2) 作者简介:Greg D. Jacob,麻省理工学院睡眠障碍中心失眠治疗专家,失眠治疗权威。

目录总目录

改变自己:心理健康的自我训练

封面

版权页

翻译顺序

顺序

目录

简介

第 1 部分自我训练会给你带来什么?

1 自我训练:获得改变的力量

2选择幸福,选择合适的人生目标

第 2 部分:改变自己:从心开始

3 不安全感从何而来?

4远离焦虑

5 生活无法控制

6 什么是条件性思维?

7 不要孤立自己,逃避生活

8 完美主义是痛苦的根源

9 以诚相待,即使是对自己

10 相信自己会改变你的生活

第 3 部分“自言自语”的五个步骤

11 第 1 步:找出你的弱点

12 步骤 2:区分事实和假设

13 第 3 步:不要听噪音

14 第四步:遗忘

15 第 5 步:自我激励

第四部分:让“自我训练”的力量伴随你的生活

16 现在是你的了

谢谢

自我训练:改变焦虑和抑郁的习惯(第 2 版)

封面

版权页

翻译顺序

前言

目录

简介

第 1 部分什么是自我训练

1 一种新的自我治疗方式

2 自我训练康复的 7 条原则

Part 2 自我训练可以解决问题

3 找出问题的根源

4 抑郁症

5 焦虑症

6 控制人格

7 不安全感和自信

第 3 部分自我培训:规划和实施

8 自言自语

9 自我对话的 3 个简单步骤

10 自言自语:下一个完成动作

11 动机

第 4 部分自我训练:为特定的个性开对症下药

12自寻烦恼人格的自我培养

13刺猬性格的自我训练

14 龟个性的自我训练

15 变色龙性格的自我训练

16完美主义人格的自我培养

第五部分生活中的自我训练

17 告别焦虑和抑郁

附录培训日志格式

远离焦虑(第 3 版)

封面

版权页

目录

顺序

谢谢

第 1 部分:确定问题

1 简介:恐慌发作

2 恐慌症状的生理原因

3 精神疾病引起的惊恐障碍

4 广场恐惧症和惊恐障碍患者的人格特征

5 个复杂的问题

6心肺疾病引起的恐慌

第 2 部分了解惊恐发作

7 恐慌分析

8 谁在控制?

9 为什么身体会有反应?

第 3 部分应对惊恐发作

10 形成新的态度

11 经验:最伟大的老师

12 了解更多

13 扔掉拐杖站起来

14 对话恐慌

第 4 部分当您需要支持时

15“观察者”的思考

16 找到你的“观察者”

17 采取新的立场:“积极的观察者”

18 采取主动

19 面对恐慌

20 药物使用

害羞与社交焦虑(原著第2版)(纪念版)

封面

版权页

简介

目录

第 1 部分了解社交焦虑

1、害羞和社交焦虑

2、你为什么焦虑?

3、了解社交焦虑

第 2 部分克服社交焦虑

4、制定改变行为的计划

5、社交焦虑和社交焦虑障碍的药物治疗

6、焦虑的想法和期望的变化

7、暴露疗法

8、接触真实的社交场合

9。暴露于不舒服的生理感觉中

10。更有效的沟通

11.保持效率并为未来做计划

抑郁症的非药物治疗

封面

版权页

·顺序·

·前言·

目录

介绍除了吃药还有别的办法吗?

第 1 章:召唤:寻找正确的道路

第 2 章旅程指南

第 3 章:适应变化

第 4 章:对付内心的恶魔

第 5 章:灵魂的黑夜

第6章灵性:祝福

第7章回归

鹿鸣心理学(心理自助系列)书单

焦虑症和恐惧症手册(第 6 版)

封面

版权页

第六版序言

前言

目录

1 识别焦虑症

焦虑症的性质

恐慌症

广场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

特定恐惧症

广泛性焦虑症 (GAD)

强迫症(OCD)

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DSM-5 中提到的其他焦虑症

焦虑症的并发症

焦虑症的2个主要原因

长期存在的原因

生理原因

身体恐慌

短期诱导剂

持续焦虑的原因

练习

3 综合治疗:康复的最佳方法

综合治疗的七个方面

生理方面

情感

行为方面

心理方面

人际关系方面

Self-Aspect(自尊)

存在和精神方面

综合康复计划的四个例子

制定自己的恢复计划

实施您自己的康复计划的必要因素

总结

4 别笑,你真的懂得放松吗?

深度放松运动的形式

腹式呼吸

渐进式肌肉放松

想象一个安静的场景

冥想

瑜伽

听舒缓的音乐

阻碍日常深度放松计划的常见因素

休假和时间管理

练习

总结

5 体育锻炼: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

体型异常的症状

您的健康水平

您准备好制定健康计划了吗?

选择一项运动

开始实施计划

优化运动减轻焦虑的效果

阻碍锻炼计划实施的因素

总结

6 应对惊恐发作:这样的“危险”并不可怕

让危险“显露”

打破身体症状和灾难想法之间的联系

不要惊慌失措

回应声明

了解惊恐发作的警告信号

学会识别恐慌的早期症状

应对恐慌的早期阶段

学会观察而不是对抗焦虑症状

当恐慌等级超过 4 级时该怎么办

综合讨论

告诉别人你的症状

总结

7 面对恐惧:暴露疗法

暴露与完全暴露

如何处理曝光与如何管理曝光

如何实现现实生活中的脱敏方法

暴露疗法的基本流程

充分利用暴露疗法

保持正确的态度

促进或阻碍您成功的因素

支持者行动指南

吸毒

假想曝光

如何使用内观来控制恐惧症

总结

8 自言自语:让积极战胜消极

焦虑和自言自语

理解自言自语的几个关键点

消极自言自语的类型

驳斥消极的自言自语

撰写反驳陈述的几条规则

练习反驳陈述

改变使恐惧症长期存在的自我对话

其他类型的扭曲思维(认知扭曲)

识别和反驳消极自言自语的指南

打破消极的自我对话总结

总结

9 错误信念

错误信念的实例

驳斥错误的信念

五个问题:挑战错误信念

肯定信念建设指南

如何练习肯定信念

加强积极的信念

肯定信念示例

总结

加剧焦虑的10种人格类型

引起焦虑的特质的来源

完美主义

对认可的过度要求

倾向于忽视身体和精神压力的迹象

过度控制欲

总结

11 十大常见恐惧症

表演恐惧症

害怕飞机

幽闭恐惧症

对疾病的恐惧(疑病症)

牙医恐惧症

血液/注射恐惧症

呕吐的恐惧症(phobia of vesting)

恐高症

动物和昆虫恐惧症

对死亡的恐惧

总结

12 除了害羞:表达你的情绪

情绪的特殊性

为什么恐惧和焦虑的人倾向于压抑自己的情绪

情绪识别、表达与交流

识别情绪

表达情感

处理愤怒

与他人的情感交流

发现情绪背后隐藏的需求

自我评估

练习

总结

13 不要轻易放弃:坚持自己

可选的行为模式

学会坚持自己的行为

培养非语言的自信行为

了解并行使您的基本权利

了解您独特的感受、需求和愿望

自律

当场站起来

学会说“不”

总结

14 尊重自己的人值得尊重

提升自尊的方法

照顾好自己

发展支持和亲密关系

获得自尊的其他途径

总结

15营养:让你学会吃

加剧焦虑的物质

增加压力的饮食习惯

糖、低血糖和焦虑

食物过敏和焦虑

吃素

增加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的比例

外出就餐该怎么办

总结:低压力/焦虑的饮食原则

抗焦虑的保健品

总结

引起焦虑的16个健康问题

肾上腺衰竭

甲状腺失调

念珠菌病

身体毒性

经前管理

更年期

季节性情感障碍

失眠

总结

17 治疗焦虑的药物

什么时候药物治疗最有用

治疗焦虑症的药物总结

选药要注意什么

多久吃一次药

停药

在医生的帮助下

总结

使用天然药物

总结

18 冥想:遗忘之境

冥想的好处

冥想的类型

学习冥想

冥想练习的维护

冥想和同情

冥想和药物

总结

总结

19 生命的意义

发现自己的目标

如何将价值观转化为目标

坚定地行动

精神追求

改变精神信仰

培养精神生活的其他方法

最后提醒

总结

附录 1 有用的组织

附录 2 放松的音频材料

附录 3 如何停止妄想性焦虑

附录 4 对抗焦虑的肯定信念

学会接受自己——一种新的接受和实现疗法

封面

版权页

谢谢

目录

简介

1 人类痛苦

2 为什么语言会带来痛苦(与 John T. Blackledge 合着)

3 逃避的力量(与 Julieann Pankey 和 Kathleen M. Palm)

4 放轻松(与 John T. Blackledge 和 Michael Ritter 一起)

5 思考问题(与 Jason Lillis 合着)

6 有了一个想法并陷入其中(与 John T. Blackledge 和 Jason Lillis 一起)

7 如果我不是我想的那样,那我是谁?

8 集中

9 什么是积极心态,什么不是积极心态(Michael Ritter 和 John T. Blackledge)

10 积极心态:学习如何跳跃

11 什么是价值观?

12 选择你的价值观

13 决心采取行动(与 Jason Lillis 和 Michael Twohig)

结论选择过上有价值的生活(与大卫·尚特里)

ACT 中包含的附录值和消息

瘦:由内而外

封面

版权页

目录

前言

1 关于体重控制,您需要了解什么?

心理韧性的关键:自我训练

减肥的螺丝钉关系

维持体重的基本要点

管理体重的三个挑战

2 为什么说“不”这么难?

习惯有寿命吗?

冲突时刻的重要性

现实生活中的自我训练:认识敌人

3你为什么贪吃?如何处理?

生理的力量

大脑的生理现象

重拾进步的习惯

4将体重与冲动、渴望联系起来

创建一个敌人列表

现实生活中的自我训练:设定界限

锻炼自律的肌肉

记录食物日记的5个好处

日记:自我训练的相关性

记日记的十个理由

培养饥饿意识

让你的日记适合你

6 培养持之以恒的态度

化悲观为乐观

悲观主义:为困难做好准备

7 通过自言自语消除顽固的习惯

在思考过程中积极主动

赢得控制权

现实生活中的自我训练:弄清楚谁在说话

让冲动的习惯自生自灭

训练开始了,你准备好了吗?

8 步骤 1:分离事实和假设

现实生活中的自我训练:驯服内心的野猴

造成混淆的另外两个原因以及如何处理

现实生活中的自我训练:纠正错误事实

9第 2 步:对负面想法说“不”!

欲望会在萌芽中被摧毁

锻炼自我意识的肌肉

探索自我对话的好处

如何避免冲动的想法

现实生活中的自我训练:利用“是”的力量

10 第 3 步:学会放手并相信自己

远离挣扎

连续攻击

现实生活中的自我训练:改变内心对话的渠道

从负通道切换到正通道(并再次切换)

学会冷静

放手,自信

11 让自己摆脱焦虑、抑郁和有害情绪

了解根本问题

从自我训练的角度看焦虑和抑郁

现实生活中的自我训练:打破心理斗争的枷锁

消除焦虑和抑郁

12 食物成瘾或冲动饮食:你在哪里?

你是瘾君子吗?

面对食物,你真的无能为力吗?

现实生活中的自我训练:探索食物成瘾的心理和生理方面

13 超越减肥:实现终生体重控制

承认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学会更加清醒

完美的工具

展望未来

暴食症康复指南

封面

版权页

前言

目录

第一章什么是暴食症

第2章有效的方法

第 3 章控制体重

第四章什么是正常的饮食习惯

第 5 章应对策略

第 6 章改变饮食失调的概念

第 7 章提高你的外表感

第 8 章处理潜在问题

第 9 章应对自残、冲动行为和药物滥用

第 10 章对抗抑郁和焦虑

第11章家庭因素与支持

第 12 章预防复发

第 13 章寻求特殊帮助

谢谢

关灯睡觉:这样治疗失眠更有效

封面

版权页

目录

推荐顺序

作者的命令

简介

第一部分开始动作

第 1 章对失眠说晚安

第 2 章关于睡眠和失眠的基本事实

第3章让安眠药永远长眠

第四章失眠的自我评估

第二部分:改变与睡眠相关的想法和行为

第 5 章改变你对睡眠的看法

第六章养成助眠的好习惯

第 7 章影响睡眠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

第三部分调节压力,克服失眠

第 8 章放松疗法

第 9 章学会忘记压力

第 10 章建立减压和助眠的态度和概念

附录

附录 A 管理轮班工作

关于时差管理的附录 B

附录 C 婴儿和儿童的睡眠

附录 D 其他放松方法

谢谢

黑尔的变态心理

封面

版权页

目录

作者注

前言和致谢

介绍问题

第 1 章“遇到”精神病患者

艾尔莎和丹

双胞胎

第 2 章焦点屏幕

意见分歧

一些术语

历史观点

识别“真正的精神病患者”

第 3 章档案:情感和关系

精神病患者的主要症状

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油嘴滑舌

自我中心和傲慢

没有自责或内疚

缺乏同理心

说谎和操纵

感情是肤浅的

第 4 章档案:生活方式

冲动和鲁莽

自制力差

寻求刺激

缺乏责任感

早期行为问题

成人反社会行为

全屏

第 5 章内部控制:缺失的部分

违反社会规则

他们有选择

精神病患者的画像

无缘无故的造反

第 6 章犯罪:逻辑选择

刑事公式

及时

精神病性暴力——无情和“习惯性”

性暴力

虐待妻子的精神病患者

真正的测试:我们可以预测它的行为吗?

他们的浪子回来了吗?

满分

第 7 章白领精神病患者

相信魔鬼

针对弱势群体

随心所欲

犯罪心理变态

工作场所的精神病患者

滋生地

他们是有利可图的

第 8 章不真诚

谁在控制?

没什么好说的

在贫瘠的心情下

注意他们的手

破碎的真相

我刚才在哪里说的?

这是否意味着他们疯了?

第 9 章网中的鱼

演出时间

按钮

致命的吸引力

扭曲的现实

我们有什么机会?

第十章问题的根源

青少年精神病患者

青少年行为障碍和精神病患者

艰难的挑战:怎么做?

杰森

犯罪与暴力

自然

育儿

可爱又可怕的苔丝

一种互动方式:自然与教养

这个面具社会的另一种看法

“我做了什么?”

第 11 章标签的伦理问题

只有假释小组感到惊讶

标签的力量

远程诊断

接近“死亡博士”

工具的好坏取决于用户

第 12 章我们能做什么?

为什么没有解决办法

治疗会适得其反

青少年精神病患者

另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我们应该放弃吗?

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如果没有别的办法,下一步是什么?

第 13 章保存策略

保护自己

伤害控制

结论

优秀的试读

从压力到疾病

在最初的日子里,人们认为有几个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我们现在所说的抑郁症。其中一些因素被认为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与生俱来的:2500年前,我们的西医之父希波克拉底认为,如果一个孩子体内有“黑胆汁”,“他一定是一个忧郁的人,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忧郁的人,如果他占主导地位的话。希腊人还知道,外部因素——饮食、气候、情绪冲击,尤其是失去亲人——会加剧抑郁症,即使是在任何人身上,包括那些患有抑郁症的人。 a more “confident” and optimistic nature . Some people may be more vulnerable to depression, but any of us, or all of us, can feel depressed in particularly stressful situations.

Hippocrates and the Greek physicians who followed him described depression as universally accepted. Melancholia (depression) is characterized by extreme sadness, hopelessness, and feelings of worthlessness, but also includes wasting, irritability, withdrawal, and suicidal hopelessness. In these descriptions, depression tends to be closely related to fear. Depression, they argue, causes or contributes to depression, and that depressed people often feel fearful, even fearful, of some unlikely future calamity, known as "unreasonable depression."

For most of the past 2,000 years, from the Greek physician Galin in the 2nd century AD to the French Philippe Binel and the German Richard von Kraft-Ebing in the 19th century, they The symptoms of depression are believed to be persistent. Those who became depressed "for no reason" and whose symptoms persisted for a long time received more attention and were seen as most likely to be depressed. Those who, for some reason, have lost something or encountered misfortune, become melancholy, are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be generally rather than pathologically sad or unhappy.

In the late 19th and early 20th centuries, prominent psychiatrists focused more on the causes and symptoms of depression. Roughly speaking, they fall into two camps: Emile Kraepelin and his followers believe that depression should be a manifestation of pathological, perhaps inherited, physical damage in the brain. In contrast, Sigmund Freud and his disciples explored the origins of depression from the early life experiences of adults with depression, especially the lack or loss of love in childhood.

When I became a trainee psychiatrist in 1968, the two schools were still debating which was more theoretical. Meanwhile, most therapists divide depression into "reactive depression" and "endogenous depression" according to a "rough and ready-made" classification. Reactive depression is clearly attributable to some recent event in a person's life, such as the loss of a loved one or a job. These processes may be painful, but they are often limited to a period of time and can be treated with psychotherapy (also called "talk therapy"). Endogenous depression, on the other hand, is like what Hippocrates called "melancholy" and has no cause. Endogenous depression is more severe, lasts much longer, and usually manifests itself in symptomatic physiological phenomena, such as a dull look or a sharp loss of appetite, and may also experience hallucinations or hallucinations. Patients with endogenous depression are considered good candidates for medical treatment (antidepressants and antipsychotics) and sometimes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This distinction between reactive and endogenous depression was quickly called into question. Clinical experience and research show that in most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endogenous depression, there is also a trigger, usually the loss of a loved one or a job. In 1980, with the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s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3rd Edition) (DSM-III), the line between reactive depression and endogenous depression was greatly blurred, even "depression". The range of meanings covered by the term has also expanded exponentially.

Nowadays, the diagnosis of depression is no longer based on the cause or context in which it occurs (loss of a lover or job), but only on DSM symptoms. This makes it easier for everyone to agree on a diagnosis. However, the exact meaning of these symptoms is no longer so obvious, and anyone who is unhappy for more than two weeks will be included in the depression. There is no evidence or research to justify this. They are equated with self-mutilating, desperate, sluggish patients strapped to their beds.

Several important studies are beginning to show that simple psycho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are also effective, even more so than drugs, for most people with depression. For example,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 can help depressed people create a more positive, optimistic attitude and way of thinking.还有人际关系疗法(IPT),这种疗法关注的是出了问题的人际关系。然而,公众关注的,公共基金和私人资金资助的仍然还是药物研究和药物处方。

到了1994年,《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出现了,其中对抑郁症的判断标准与第3版中的几乎一致。这时,制药公司留意到这一快速增长的客户群,纷纷开始大规模地开展市场营销活动,推销他们那些叫作抗抑郁药的药物。很快,抑郁症是一种可以用药物来治愈的疾病这样一种观点,便被管理式医疗保健计划和其他保险公司认证了。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