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疗法入门书籍pdf免费阅读|百度网盘下载

小编点评:做自己的父母,做自己的心理咨询师,爱自己

北京师范大学郭兆良博士实践的心理治疗方法,抑郁和焦虑的治疗,健康情绪人格分析,心理咨询师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健康情绪和行为认知分析, 认知行为治疗导论本书是作者近30年来的一线辅导实践。适用于心理咨询师和认知行为疗法的初学者。

“认知行为疗法简介pdf免费阅读”

认知行为疗法简介 pdf 图片预览

简介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在国内推广多年并得到高度认可的心理治疗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改变人们的认知和行为来解决心理问题,特别是针对抑郁和焦虑。

作者多年来一直在实践和推广认知行为疗法,现在他将多年的经验和理论汇集成一本书。 《认知行为疗法导论》是一本认知行为疗法的入门书籍。它首先介绍了一些与认知和行为有关的基本心理学知识和认知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然后进入实践领域。对评估环节、咨询环节和结束环节进行了讨论,并对咨询环节中各环节的重点内容——自动思维、中间信念、核心信念进行了讲解。最后,从如何拥有健康人格的角度,介绍了认知行为疗法。其中的一些技术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普及。

希望读完本书后,可以帮助所有的心理学家、认知行为疗法的初学者和爱好者,以及有自助需求的朋友们掌握认知行为疗法的技巧,并将其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

图书精选

★国内心理学家、中国心理健康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心理咨询研究会理事、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原会长郑日昌教授,由中国心理健康协会许艳教授推荐。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博士生导师。

★作者具有近30年的一线辅导实践经验。适用于心理咨询师和认知行为疗法的初学者。市面上有很多类似的书籍,其中大部分是外文版本。这些书籍理论性太强,对国内心理咨询师来说缺乏实用价值。 《认知行为疗法概论》从国内心理学家的实际情况出发,详细讲解。

★作者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与心理评估博士,认知行为治疗专家,昭良心理学创始人郭昭良。认知行为疗法(CBT)是通过学术观点如精神分析理论和咨询和治疗的技术方法进行标准化和标准化的。

★ 《认知行为治疗心理学家实践必读系列》特色: 心理辅导实践一步一步详细讲解,即开即用。

★认知行为疗法的特点:科学证据/短期高效/结构化/标准化 内容实用/概念和技术全面。 * 《认知行为疗法导论》特色:(1)从认知行为疗法的角度解释心理问题的成因; (2)心理问题原始核心信念的形成过程; (3)具体详细的补偿策略类型; (4)强调辅导不仅改变了具体的认知内容,而且改变了更基本的认知方式; (5) 强调证据在认知变化中的作用; (六)从维护心理健康角度提出十种思维方式。

作者介绍

郭兆良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与心理评估博士,认知行为治疗专家,兆良心理学创始人。

◎师从心理学家黄希廷教授、郑日昌教授,接受广泛、系统、深入的心理学专业培训。

◎国内少有的整合认知行为疗法、行为疗法、正念疗法、精神分析理论等多种学术观点,以及咨询治疗技术,规范和规范认知行为疗法(CBT)的学术专家。标准化。

◎1988年开始心理咨询实习,2003年成为劳动部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首批培训专家。 ) 训练。 2015年以来,认知行为治疗(CBT)中高级班在全国巡回演出,在全国20个城市举办了120多场次。

目录

简介

第一章心理学基础

1.1 心理现象

1.1.1 心理过程

1.1.2 心理动机

1.1.3 心理特征

1.2 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

1.2.1 心理过程的内在关系

1.2.2 情感过程与心理动机的关系

1.2.3 心理过程与心理特征的关系

1.3 情绪与情绪认知理论

1.3.1 情绪概述

1.3.2 情绪的认知理论

第 2 章认知行为疗法的基础知识

2.1 基本概念

2.1.1 观念决定情绪

2.1.2 经验决定概念

2.1.3 经验需要比较才有意义

2.1.4 人们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看法

2.2 认知行为治疗模型

2.2.1 流程图模型

2.2.2 循环模型

2.2.3 T字模型

2.3 演示效果说明

2.4 认知行为疗法的特点和优势

2.4.1 以问题为中心,以目标为导向

2.4.2 评价指导,效果客观

2.4.3 限时、短距离、高效

2.4.4 咨询笔记、作业

第三章咨询流程

3.1 咨询流程

3.1.1 评价性会谈

3.1.2 协商会议

3.1.3 合并会谈

3.2 咨询阶段

3.2.1 自动思考阶段

3.2.2 中间信念阶段

3.2.3 核心信念阶段

3.3 干预过程

3.3.1 识别

3.3.2 评估

3.3.3 评估

3.3.4 应用

第 4 章评价性谈话

4.1 会议任务

4.2 会议结构

4.2.1 开始链接

4.2.2 中间链接

4.2.3 结束会话

4.3 收集数据并做出诊断

4.3.1 评估面试项目清单

4.3.2 关注现在,而不是过去

4.3.3 全面了解,系统收集

4.3.4 以树芬案为例,说明会诊和访谈中收集数据的过程

4.3.5 心理诊断

4.4 案例概念化

4.4.1 横向概念化

4.4.2 垂直概念化

第 5 章自动思考

5.1 Alan Baker 和认知疗法

5.1.1 奖项

5.1.2 成长经历

5.1.3 职业选择

5.1.4 对精神分析的抵抗

5.1.5 发现自动思维

5.1.6 研究抑郁症患者的梦

5.1.7 认知疗法的发展

5.1.8 认知疗法的力量正在显现

5.1.9 认知疗法的传播

5.2 自动思维的基础知识

5.2.1 自动思考的意义

5.2.2 自动思考的形式

5.2.3 自动思维的特点

5.2.4 应对自动思维的任务

5.2.5 自动思考的评估标准

5.2.6 自动思维扭曲的分类

5.3 自动思维模型

5.4 自动思考阶段的工作流程

5.4.1 自动思维干预过程

5.4.2 单一议程的自动思考过程

5.5 识别自动的想法和情绪

5.5.1 识别情绪

5.5.2 识别自动思维

5.6 评估自动思考和情绪

5.6.1 情绪评估

5.6.2 自动思维评估

5.7 自动思维技术的评估

5.7.1 起诉和辩护的证据技术

5.7.2 发散思维技巧

5.7.3 可能性区域技术

5.7.4 行为测试技术

5.7.5 成本效益分析技术

5.7.6 以飞机恐惧为例说明认知技术的综合应用

5.8 学习识别和评估自动思维

5.8.1 自动思维监控表

5.8.2 思考记录表

5.9 支付卡和咨询记录

5.9.1 支付卡

5.9.2 咨询须知

5.10 作业

5.10.1 家庭作业是认知行为疗法的一个特点

5.10.2 常见的家庭作业项目

5.10.3 家庭作业和复习

5.10.4 查看家庭作业

5.10.5 坚持做作业的策略

5.10.6 作业自动思维的概念化

第 6 章咨询会议

6.1 第一次协商会议

6.1.1 会议目标

6.1.2 谈话结构

6.1.3 问题和目标清单

6.1.4 自动思维的心理教育

6.2 后续咨询会

6.2.1 开始会话

6.2.2 中间链接

6.2.3 结束会话

第 7 章中信仰

7.1 中间信念的含义和结构

7.1.1 中间信念的含义

7.1.2 中间信念的结构

7.1.3 假设是咨询的重点

7.2 补偿策略

7.2.1 补偿策略的类别

7.2.2 补偿策略和心理健康

7.2.3 薪酬策略和激励事件

7.2.4 补偿策略和中间信念

7.3 中间信念过程

7.3.1 识别并提出建议

7.3.2 评估

7.3.3 评估

7.3.4 应用

7.4 中间信念技术

7.4.1 评估零点技术

7.4.2 认知连续统技术

7.4.3 饼图技术

7.4.4 多链路技术

7.4.5 展望未来技术

第 8 章核心信念

8.1 核心信念的含义

8.1.1 核心信念层次

8.1.2 核心信念的类型和内容

8.1.3 核心信念和童年

8.2 心理问题的原因

8.2.1 自动思维是情绪行为症状的直接原因

8.2.2 自动思维由核心信念和情境共同决定

8.2.3 核心信念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

8.2.4 针对消极核心信念制定补偿策略

8.2.5 补偿策略的失败导致今天的心理问题

8.3 核心信念的形成

8.3.1 基因影响个体反应倾向

8.3.2 重要他人的期望或要求

8.3.3 社会比较

8.3.4 创伤性事件

8.3.5 重要他人的评估

8.3.6 儿童对早期经验的解读

8.3.7 行为方式

8.4 核心信念的机制

8.4.1 补偿策略

8.4.2 维护机制

8.5 识别和处理核心信念

8.5.1 识别核心信念

8.5.2 治疗路径

第 9 章健康的人格

9.1 健康人格的内涵

9.2 养育健康的孩子

9.2.1 不要试图成为完美的父母

9.2.2 绝对是健康人格的基石

9.2.3 相信孩子的能力,陪伴孩子成长

9.3 思考心理健康的十种方式

9.3.1 换位思考——学习控辩思维

9.3.2 展望不同的未来 - 学习可能的区域思维

9.3.3 你可以停止破坏 - 学习多链接思维

9.3.4 你选择相信这个概念——学习成本效益思维

9.3.5 幸福是一个比较层次——学习评估零点思维

9.3.6 站在两极之间——思考认知连续体

9.3.7 事实与你想的不同——学习发散思维

9.3.8 担心是多余的——学习行为测试思维

9.3.9 谁该为这件事负责——饼图思维

9.3.10 你可以看到未来——思考未来

第 10 章结束语

10.1 结束安排

10.1.1 结束的时机

10.1.2 安排了多少次闭幕会议

10.1.3 会议结束内容

10.1.4 应对分离焦虑

10.2 咨询效果评价

10.2.1 审查咨询过程

10.2.2 咨询的好处

10.3 应对未来的生活

10.3.1 问题还没有结束

10.3.2 应对问题的策略

10.3.3 预览合并会议

10.4 提前为会议结束做准备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