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组:生命之书23章PDF原文在线阅读免费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

万物之始,在沸腾的古地海洋中诞生了一个“字”,它承载着自己的信息,自我复制,永不停息。它改变了大海的颜色,让大地充满了绿色,让生命在大地上茁壮成长,将文明的曙光洒在了蛮荒世界。它是基因,它塑造了生命,它塑造了地球,它塑造了我们人类。

基因组:生命之书第23章PDF在线阅读

简介

基因不仅影响我们的身体,甚至影响我们的行为、个性、语言结构,甚至影响我们社会组织的构成。我们的记忆力、生活方式、智力水平,甚至道德情操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它的影响和束缚。我们的成就、我们的痛苦、我们的意识似乎是由我们的基因塑造的。但我们不是基因的奴隶。随着人类基因组的破解,生命奥秘的面纱正在一步步为我们揭开。这本书将告诉你我们的人性和基因的故事。

性别、性格、智商、直觉

记忆、疾病、自由意志……

关于我们的一切都记录在这本书中

关于由23条染色体组成的“天书”

关于作者

马特·雷德利

英国科学作家,科学家,上议院子爵,英国纽卡斯尔国际生命中心创始主席,纽约冷泉港实验室客座教授,英国皇家文学学会、皇家医学会、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以他在科学、环境研究和经济学领域的著作而闻名。

早年在牛津大学伊顿公学和马格达伦学院学习,主修动物学,并因研究野鸡繁育系统而获得博士学位。

他以“理性乐观主义者”着称,同时也是《基因组》、《天生与养育》、《美德起源》“基因三部曲”的作者。

银夜

华大基因首席执行官,博士。哥本哈根大学基因组学研究员。大学毕业后,他加入了华大基因。主持和参与了近百个国际基因组合作项目。他是“SARS”和“COVID-19”科学研究的主要参与者。在《自然》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包括合着)。发起并支持狒狒/山魈基因组、大豆之家、生命周期表、狂犬病研究等公益项目。

他主张将科技的力量与人性的光辉相结合,带队组织科技援藏,先后设立“华基金”、“光明基金”等公益基金,重点关注致力于全球遗传病、肿瘤和传染病/传染病研究,致力于推动遗传科技造福人类。

他认为科普是公益事业。他是基因电台“天方夜谈”的主创,“葛印基因”公众号。他也是科学界、媒体界、金融界和科学界的生物界当红“名嘴”,用自己的力量带动更多人,让生命科学走红。

书评

基因深深植根于我们的身体,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方方面面,但人们对它们知之甚少。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科学家对基因和基因组的深入研究,我们将对自己和我们的底层代码有更好的了解。

——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

从基因组到蛋白质组,作者巧妙诠释生命健康。这本书不仅包含了关于23条染色体的有趣知识,还穿插了许多科学史上的轶事。如果你想探索隐藏在疾病背后的秘密,一窥人类生老病死的规律和本质,那么本书不容错过。

——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何福初

我在科研的道路上走得越远,就越容易陷入大自然的混乱之中。这本小书把我们带回了生活的源代码,我很珍惜它的魅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

这是一本介绍人类遗传密码的书。作者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引文,将各种相关的历史和故事整理成书,使内容生动活泼,充满激情。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润生

这是一本非常有趣且必须阅读的书。人们常常强调“认识自我”,但从更深的意义上说,自我的传记早已写在每个人的染色体上。

—— 刘​​兵,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教授

本书以基因组为主要线索,独特地整合了生命进化史和生命科学发展史。它用23章写了人类的自传。它生动,易于理解,值得。生命科学时代的每一个普通人都会阅读。

—— 吴国胜,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教授

生命科学总是充满无限的奥秘。如果你对此感到好奇,那么这本生命之书对你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仔细阅读,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的那些奇妙而令人惊讶的答案。

——著名科普作家王杰

在所有的英文单词翻译中,我最喜欢“基因”这个词的翻译,也就是“基因”,不仅发音完美匹配,而且字面意思也恰到好处,意味深长。什么是基因?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原因称为基因。如果一个人不了解基因,那么这个人根本就不懂生物学,但是如果我们想了解基因,我们应该从哪里开始呢?让我们从这本书开始。

——海森堡,著名科普作家,国家博物馆讲解员

这本书极大地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作者用通俗的语言和有趣的故事讲述了基因和我们的出生、年龄、疾病和死亡,生动地解答了我们对人类的诸多疑惑,带我们一起思考生命、认识自然。

——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传超

在优美的文字、详尽的史料和科普科普之下,充满了对人性、生活和文明的反思。阅读《基因组:生命之书23章》的过程,仿佛在窥探自己乃至人类的生命密码,聆听一部关于生命的壮丽史诗。

——知名科普主持人许毅

图书特色

生命科学经典科普读物,首届文锦奖获奖作品。 20多年的知名科普作品,《理性乐观主义》的作者马特·里德利一举成名。

重磅推荐:华大基因CEO殷烨领衔翻译,包括钟南山、高福、乔杰院士,以及海森堡、王杰、徐伟等知名科普专家。

内容价值:你来自哪里,你要去哪里?阅读基因密码,深入了解自己,实现自我控制。

这不仅是一个结论,也是一个知识。详细讲解了基因功能的机制和演示过程,所有关于健康、性格、智慧、容貌、自己和生活的秘密。这本书关于染色体和人类的故事,23章看似独立的章节,却有关于基因组的叙述逻辑。

马特·雷德利的《基因三部曲》中的一部,作为媒人作品,专注于回答人类与基因之间的关系。 (另外两本书:《先天后天》和《德性本源》)

目录

翻译顺序

前言

简介1

染色体 1 生命 8

染色体 2 种 21

染色体 3 历史 37

4号染色体命运56

5号染色体环境69

6 号染色体智商 81

染色体 7 本能 97

X和Y染色体冲突115

8号染色体自立130

9号染色体疾病146

10号染色体重音158

11 号染色体个性 173

12187号染色体的自组装

13号染色体史前201

14号染色体不朽212号

染色体 15 性别 225

16号染色体记忆240

17号染色​​体253号细胞凋亡

18 号染色体治疗 266

19 号染色体阻止 282 号染色体

染色体 20 政治 297

染色体 21 优生 315

22号染色体自由意志331

参考文献和注释 346

感谢 375

关于作者和译者377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万分之一的基因差异

很久以前,人们习惯于仰望星空,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里。正是这种对宏观世界的探索,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现在我们已经踏上了外星人的土地,我们可以用各种理论来解释世界上的一切,但我们对微观世界知之甚少,深入探索那些人为什么是人类的原因为什么地球上的生命如此丰富多彩才刚刚开始。 .

达尔文提出进化论,孟德尔重复豌豆实验,摩根建立染色体遗传理论,薛定谔发表《生命是什么》,马勒研究人为诱发的突变……遗传研究伴随着几代人的新发现而继续大师前行。直到 Watson 和 Crick 发现 DNA 的双螺旋结构,将遗传学的发展推向了分子水平,直到 Sanger 发明了第一台测序仪并完成了噬菌体 X174 的测序,人类才真正掌握了高效的工具。基因探索,并能够在分子水平上认识自己。

作为一名从事生命科学领域20年的理科生,我对“生命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理解是——生命的本质是化学,化学的本质是物理,而生命的本质是物理学是用数学来描述的。化学统一在元素上,经典物理学统一在原子上,量子物理学统一在量子上,生命统一在 DNA(脱氧核糖核酸)上。在我看来,生命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由一组元素以经典物理和量子物理的方式组合而成。

本书英文原作者为动物学博士、纽约冷泉港实验室客座教授、著名科普作家马特·里德利。在这本书中,他采用了一种独特的方法,从 23 对染色体开始,介绍了基因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在他看来,我们是具有智能行为的基因工程机器,进化是基因之间的竞争。

从基因层面理解生命会给你带来美妙的体验。从第三个角度看人类物种和生命进化,答案往往是最接近本质的。

/01

基因记录历史

人类喜欢记录历史,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这都是人类传递生存经验的方式。其他生物不像人类那样拥有语言和书写系统,但他们的经验以其他方式传递。鸟类懂得季节性迁徙,猪笼草可以像动物一样杀死昆虫,蚂蚁以社会合作的方式生活在一起……科学家们发现,这些都像是指令,铭刻在它们的基因中。

人们也随身携带历史。祖先的染色体包含了数百万年的进化历史,甚至是古老的记忆,与微生物交换基因、与鱼在海洋中游泳、与蕨类植物争夺阳光的记忆。这一切都印在基因里。

我们的基因分布在 23 对染色体上,影响着我们的一切。单眼皮还是双眼皮,红发还是黑发,蓝眼还是棕眼……我们的容貌是由父母遗传的基因决定的。不仅如此,基因甚至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我们后天的生活和行为:饮酒、智商、寿命、抑郁症的可能性、性取向、对某些物质的过敏等等。

人类基因组是一部用遗传密码书写的人类历史,是一部人类的自传。它用“基因语言”记录了人类自生命诞生以来所经历的人生变迁与沧桑。

/02

基因相关疾病

基因记录人类历史,包括疾病。人类的结构和指令隐藏在基因中。

在“遗传”和“突变”的驱动下,基因在不同的环境变化下寻找生命的突破口。通过破译基因组,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这将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全新体验和认知,也将给人类学、心理学、医学、古生物学等几乎所有学科带来全新的体验。一场新的革命。

基因突变是进化的驱动力和疾病的原因。当它使有机体更好地适应其环境时,我们称“突变”为“有益”,当它导致有机体变形、残疾甚至死亡时,我们称其为“有害”。这种有害突变的结果是一种“遗传病”。

人类对“遗传病”的认识也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而发展。最初,只有可以代代相传的先天性疾病才被认为是“遗传病”(如血友病、白化病、软骨发育不全等)。后来随着对基因等遗传物质研究的深入,即使不能代代相传,但由于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疾病也被纳入遗传疾病的范畴(如体细胞)肿瘤等突变),而在更广泛的意义上,由病原微生物等侵入人体引起的疾病也可以看作是外源性遗传物质疾病的范畴,因此,除了外伤、战伤、烧伤、意外,几乎所有的疾病都与遗传有关,真正没有“遗传”因素的疾病很少。

这本书的英文原版出版于 1999 年,这一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如火如荼,华大基因诞生了。毫无疑问,人类基因组的绘制是 21 世纪以来最重要的科学发现。它不仅解答了许多长期困扰人类的问题,而且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深刻影响了我们对疾病、寿命、记忆和意识的认识。思维方式。

现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已过去 30 年。我们从基因组的探索中获益良多。我们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治愈疾病,通过合成技术创造新生命,但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入门级。我们无法解释大脑的复杂结构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是如何工作的,我们也无法治疗许多疑难杂症,但我们正在努力了解大脑并找出导致它的原因。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开展和测序技术的不断升级,基因检测的成本正以超过摩尔定律的速度逐年下降。目前,基因检测市场如火如荼。据统计,即使在新冠疫情的阴霾下,2020年初全球医疗健康产业的融资总额也已超过120亿美元(同期中国国内融资总额超过160亿元人民币)。由于基因测序与疾病诊断、产前筛查、健康管理、药物治疗等精准医疗领域息息相关,因此它似乎是千亿级串联医疗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的大规模介入,不仅加剧了整个行业的竞争,也催化了新技术的蓬勃发展。技术创新转化为成本红利,新技术应用门槛不断降低,最终惠及全民。

同时,基因技术的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基因检测是一种预测疾病风险的方法,但由于遗传疾病的治疗一直没有突破,因此仍然受到质疑。基因检测也很容易被认为导致基因歧视。基因是个人隐私还是应该公开的信息,仍然是生物伦理学中讨论的问题。同时,在一些人看来,人工基因操作是违背自然的,基因工程技术还没有被公众普遍接受。基因技术的普及还有一段路要走。

/03

基因就是一切?不是这样的

基因影响我们的过去和未来这一事实并不意味着我们同意基因决定论。事实上,环境也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后天的影响也会产生复杂的后果。基因组和环境都在动态变化,它们对人类思想和行为的塑造也是动态的。正如作者所说,人类基因组计划解读的《生命之书》只是这本书的静态快照。或许这就是人生面临的选择和真理——变化是永恒的,变化是暂时的。

达尔文的堂兄高尔顿提出了种族优化理论,而赫胥黎则用美丽新世界谴责了一个忽视人类遗传多样性,只用后天统一的方式来塑造人类行为和思维的社会。那将是多么荒谬和可怕。近代,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曾禁止精神残疾者生育后代。这无疑是一部人类文明的黑暗史。极端遗传理论忽视了人的主动性,使人不得不接受被动的安排。

其实,如果没有人为的障碍,人在基因面前也并非无能为力。基因影响我们的性格和思想,但并不完全。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意志是自由的。每个人在基因上和精神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拥有自由的人类会使这个星球上的其他生命不那么自由。我们改造环境,为物质生活的满足和精神的享受创造客观条件,很少顾及其他生命的地球栖息地。谈到人类历史,我们现在已经回归理性思考欧洲人征服美洲和土著人大规模死亡的故事,但事实上,人类一直在向其他物种重复这种事情。为了扩大我们的生活和耕作地盘,甚至只是为了出售自然资源,我们砍伐森林,猎杀动物,填满湖泊和海洋,将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球视为只有人类才是主人。自然的报复同样猛烈。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生一次重大的传染病爆发,仿佛被生态破坏的地球计划正在自我检查,试图清理错误的数据。

是时候重新阅读人类的历史,思考生命的本质和意义,重新审视我们与其他生命和地球生态系统的关系。让我们少一点傲慢,多一点谦虚;更少的破坏和更多的和谐。地球不属于人类,所有生命都只是过客。归根结底,我们所知道的独特人体只不过是一个由 DNA/RNA 编程的生态系统。

最后,在本书定稿之际,我要特别感谢在这个过程中帮助过我的同事们,特别是黄辉、翟腾、王辉、崔焕焕、吴京、陈慧双、王艳艳、付勤梅、陈冬娜、赵静、李伟等人在此过程中给予的帮助,感谢夏志、彭志宇、胡宇杰等人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有他们专业的检查,可以说是放心了。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