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断代史系列先秦篇套装5册完整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

先秦著名历史学家王玉哲先生的代表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约会史丛书》系列丛书之一。

中国约会史系列先秦篇集5册

编辑推荐

春秋是中国人的早期记忆。经过多位学者两千多年的研究和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本书尽可能地吸收了前人及当时学术界许多研究的结晶,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作者自己的一些观点。正如本书作者之一顾德荣先生的叔叔顾杰刚先生所说:“历史越深,你的问题就越多。”希望这本书能给你带来更多的启发。

简介

本书梳理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通过对大量史料和考古资料的分析,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春秋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思想、文化、社会阶层等状况。简化它们。分析这段看似混乱的历史,清晰地反映了春秋时期社会变迁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刻影响。

关于作者

顾德荣,1935年出生于江苏苏州。 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 1960年至1981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任教,中国古代史教研室副主任。 1987年任无锡江南大学副教授。 2000年任江苏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教授。先后发表《中国古代祭祀与祭祀之人的身份分析》、《我国古代祭祀与祭祀》、《蠡湖与范蠡与西施”。朱顺龙,1964年出生,上海人。 1981年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师从胡厚轩先生、杨宽先生。目前在复旦大学文博系任教。在古文字、考古、文物等领域发表论文数十篇,合着专着《春秋史》。现为中国古代陶瓷研究会会员,复旦大学中日书法研究中心研究员。从事先秦史、古文献学、古陶瓷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发表相关领域论文数十篇。出版有《陶瓷与中国文化》、《晋唐宋元书画选》、《三峡考古丛书》等多部专着。

王玉哲,1913年出生,河北省神县人。 1936年至1943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和北京大学(昆明)文理学院获学士、硕士学位。 1943年起先后受聘于华中大学、湖南大学、南开大学历史系,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先秦历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中国殷商文化协会理事。着有《中国古代史纲》、《古吉林》等著作;主编有《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中国历史大辞典?先秦史卷》等;他撰写了100多篇关于先秦历史的研究论文。

中国约会史系列pdf预览

一般内容

中国古代史

商朝的历史

西周史

春秋史

战国史

第一节西周政体与“承康之治”

该政权是专制君主制还是城邦民主制

在商朝灭亡之前,周家是原始社会末期的一个小氏族。那个时候,东方的商家已经是一个比较发达的奴隶制国家。小周氏拿下商人后,当然无法将庞大的商人吸纳到自己的氏族组织中,也无法利用原来的氏族组织来统治他们。因此,周家一方面接受了商家先进的生产力和丰富的文化,另一方面又将原来氏族制度中为全氏服务的机构变成了“国家”的统治机关。 ”,而氏族的血缘关系演变成以世袭氏族为中心的宗法制度,氏族社会的武将和氏族酋长演变为国王和统治者。

(1)西周政权既有旧的民主传统,又有新的威权成分

由于西周政权是一个直接诞生于宗族社会的统治组织,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宗族民主的残余势力很强。在一定程度上,本族人民仍然保留行使政治控制的民主权利;另一个特点是从宗族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转变,即按照宗法组织的“君、臣、官、官、官”。一组社会等级,形成上下之间的顺序隶属关系。各个等级的出现,都是实行宗法封建世袭长子的制度。具体做法如下:周天子由长子世袭为第二代皇帝,次子托付诸侯国;诸侯也由长子传为二代太子,次子(别子)分给二代诸侯。封地是医生;大夫也是长子世袭,次子封田为书生;书生是长子世袭的,不再分家,书生的另一个儿子是平民。书生以上的各级君王分别建立了自己的宗族。但每一个上层家族,都是下一层家族的“大家族”;下级氏族是上级氏族的“小氏族”,是大氏族的“子氏族”,而这些“子氏族”在自己的氏族或下级氏族中是“散装”。上下氏族依次保持血缘关系并结成隶属关系,下级负责朝贡、守卫等义务。比如周初的历史是这样的:周武王征服商人,尤其是在周公第二次征服商人之后,除了占据了自己直属王基的部分领土之外,他利用上述方法,大规模没收国家,建立国家。同姓的兄弟和不同姓的公婆被划分为中原、东方和北方,这些划分代表了皇室,统治着鲁、魏、晋、燕等各个地区。国家。在政治上,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领主,在宗族血统和礼制上是同姓诸侯的宗主。除了周氏,还有一些不同姓氏、通婚的氏族也分了出来。例如,姓姜的齐国就是一个例子。

《左传》西贡二十六年:

过去,周公与太公公同为周氏夫妻,成为君王。成王为他劳作,给他结盟说:“天下子孙互不相残。”

周公是鲁国始祖,姓姬,太公是齐国始祖,姓姜。如此看来,周天子是各族同姓异姓的共同祖先,所以周又被称为“宗周”[1011]。周家将原本的宗室机构,变成了国家机构。诸侯与周天子的关系,不是同姓的兄弟,就是异姓的侄子和叔叔,而且都是血缘关系。周天子称同姓诸侯为叔叔,异姓诸侯为叔叔,利用宗族血缘团结诸侯,达到巩固政治的目的。由于周初是一个刚刚从宗族制度过渡的阶级社会,所以当时的社会既保留了宗族民主的残余,又表现出上下阶级从属关系的专制色彩。两者本质上是矛盾的,但又相辅相成,形成对立统一。西周社会存在“民主”与“专政”的矛盾。矛盾的两个方面能否一视同仁?不可能。根据唯物辩证法原理,无论什么样的矛盾和矛盾的各个方面,它们的发展都是不平衡的,有时看起来势均力敌,但这只是暂时的、相对的情况,其基本形式是不平衡。在这两个矛盾的方面,一个必须是主要的,一个是主导的。当时社会和政权的性质主要是由当时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据我们研究,在西周政治史上,民主与专制的矛盾中,专制是主要的、决定性的方面,而民主是次要的,处于从属地位。

这个问题在历史圈子里争论不休。有学者认为,“虽然在西周和春秋时期出现了暴君政治,但民主因素始终占主导地位”[1012]。也有人比较了西希腊和罗马的城邦制度,认为西周也是城邦,而当时西周的皇帝只是城邦联盟的领袖。 ,并且与其他王子有平等或互惠的关系,在政治上类似于古希腊。城邦的民主 [1013]。我们认为这种观点与历史现实不符。西周的政治民主成分到什么程度,有没有城邦制度?这些具体问题需要从中国古代历史的实际情况来研究。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