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文学大辞典》姜彬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书名:《中国民间文学大辞典》

【作 者】姜彬主编
【页 数】 1294
【出版社】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 1992.06
【ISBN号】7-5321-0601-2
【价 格】$23.30
【分 类】民间文学(地点: 中国 学科: 词典)
【参考文献格式】 姜彬主编. 中国民间文学大辞典.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2.06.

图书目录:

《中国民间文学大辞典》内容提要:

本书共收词目6000余条。分民间文学理论、民间文学作品、民间文艺学家民间文艺家、民间文学著作4大类。

《中国民间文学大辞典》内容试读

民间文学理论和名词术语

生的远古时代,人们只能运用口头

一般理论

语言来进行文学创作,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劳动人民因为处在受压迫

民间文学 文学的一个组成部 地位而不能掌握文字。口头创作仍 分。民间文学是由劳动人民口头创然是他们创作的主要方式。因为口作,在劳动人民中广泛流传,反映劳 头创作有着书面创作不可替代的优 动人民社会生活和思想情趣的口头点。 它和作为人类主要交际工具的 语言艺术;它包括散文体的神话、传 语言有着直接的联系,又便于记忆 说、民间故事、民间寓言和笑话;韵 和传播,因此,即使到了人民已经掌 文体的民间歌谣、叙事诗、史诗和谚 握了文字的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口 语;以及韵散体结合的民间说唱文 头性还会是民间文学的重要特征 学和民间戏曲等各种体裁。在内容 在创作方式上,集体性是民间文学 上,人民性是它的主要特征,这具体 的又一重要特征。民间文学体现了 表现在民间文学一般都以劳动人民 劳动人民共同的意志愿望和思想感 的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熟悉事物为 情,它又由劳动人民集体创作、流传 题材,以表现劳动人民的政治观念、和保存。 创作上的集体特征尤为明 思想认识、生活态度、审美情趣,以及显, 这一方面表现在有些民间文学 对于各种客观事物的评价为主题, 作品是生产者在劳动或生活时经过 以劳动人民的自身形象为主要描写 共同构思切磋创作出来的;另一方 对象等各方面。反映社会生活的广 面又表现在民间文学作品创作出来 泛性和深刻性,是民间文学内容上以后, 在流传过程中又由广大的劳 又一主要特征,劳动人民人数众多, 动群众不断地加工改造、修改和完 又生活在底层,他们对社会有广泛善。 民间文学这种集体的创作方式, 的接触和深刻的了解,因此其作品 体现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一定 的内容也就有了丰富和深刻的社会 程度上 成了某种不可企及的范本。 内涵。在语言形式上,口头性是民间 由于集体创作的缘故,民间文学作 文学的重要特征。它是指民间文学 品不可能署上个人的名字,它的作 以口头的方式进行创作,也以口头 者是一个快名的群体,但这并不损 的方式流传和保存。在文字还未产 害民间文学的创作个性,群体中才

1华出众的歌手或故事家,可以在创 农村的劳动人民口头上共同流传的 作加工的过程中对民间文学发生特 俗文学作品,实质上也就是民间文 殊的影响,因此,民间文学的集体性学的一部分,如具有中国特色的民和个体性是一种有机的融合。在流 间说唱便是如此;民间文学和俗文 传过程中,传承性和变异性形成民学是一种血亲关系,在有些情况下,间文学的重要特征。民间文学的传常常互相转化,如我国著名的四大播既是空间的,又是时间的,它有着传说: 《牛郎织女》《孟姜女》梁祝》 一定的地域范围和相当的历史跨 和《白蛇传》,它们既是民间传说,又 度。民间文学作品中的某些结构、形被历代文人、民间艺人改编成各种式和主题,是比较稳定的,它们会在 传统的俗文学形式;研究一个故事 广大地域和漫长历史的流传过程中 的历史演变,离不开各个时代在民 被人们很好地继承保留下来,但是 间传唱的俗文学作品。有的故事从 就民间文学总的发展形态来看,却民间产生, 被文人改编成戏剧、小 经常处于不断的变化趋势之中,许说、说唱,又回到民间去,在人民口多民间文学作品往往有着相似的主中广泛流传, 回复成为故事,如《三 体和母题,但是在语言表述、情节发国》《水浒》等。总之,民间文学既是展、结构安排人物塑造、主题蕴涵方独立的, 又和其他文学现象密切联 面却不尽相同,有的甚至差异很大,系。 在世界各国文学史中,民间文 这就形成了若干的异文。这是因为学无不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少的文口头创作依靠模仿和记忆得以流传艺理论家、历史学家、民俗学家、文保存,有着很大的不稳定性,同时,还 化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们也曾从不 因为民间文学是一种由不同地域、 同的角度对民间文学作过各种研 不同时期内的许多人共同参与完成究。 中国对于民间文学作品的搜集 的集体创作,地域、时间、民族、历 和理论的探索为时很早,自商周以 史和政治、经济、心理情绪等各种条 来,人们就一直重视采诗采风活动, 件的差异就造成了民间文学和作家 并把<诗经》等收入大量民间作品的 文学在题材人物、语言、表现方法等 书籍视为经典,古代的批评家对民 方面经常互相借鉴、互相融合,某些 间文学可以宣泄人情,补察时政的 作家文学因长期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社会功用也作过不少的论述。到了口头流传变成了民间文学,而某些社会主义时期,民间文学越益受到民间文学也因被专业作家所记录和 人们的重视,民间文学工作者和广 加工变成了作家文学。民间文学和 大文化工作者本着广泛搜集,忠实 俗文学的联系更为紧密,民间艺人记录, 慎重整理的原则,从人民口 本身就有着一定的劳动人民性质,头采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民间因此,由他们创作而成的很多反映 学作品的差异。这种变异性在一定 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又在城镇和 程度上能增进和改善作品的思想性 2和艺术性,对民间文学的发展起着

以书面的形式创作而成的作家文学

积极的促进作用。民间文学有着重

有着显而易见的区别。和接近于劳

要的实用功能和多种的社会价值。

动人民的民间艺人所创作的,较多

在生产劳动中,它能够协调动作,统

地流传于城镇市民中的俗文学也有

一劳动节奏,也能够传授劳动知识不同的特点。但是另一方面,民间和经验,鼓舞劳动热情;在阶级斗争 文学又与作家文学和俗文学密切联 中,它被用以控诉劳动者对阶级压 系,互有影响。文艺学的建设则从理 迫的不满,或者被用作劳动人民斗 论上对民间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 争的武器,以此打击统治阶级,鼓动 律进行了探索,通过对这些问题的 广大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它有牵结不断研究, 逐渐建立了以马克思主 爱情,解决纠纷,祭祀祝祷,竞赛娱 义为指导的,以中国民间文学实际 乐等等多种作用。由于民间文学真 内容和特点为基础的民间文艺学体 实、确切全面地反映了广泛的社会 系。 随着时间的发展,民间文学现 生活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因此 在已被视为人民精神文化的一个重 具有重要的科学认识价值,它可以要组成部分,日益显示出其多方面帮助我们认识史前史、民族史、文化的价值, 对于民间文学的研究,也 史等各种历史事实,以及其他社会 正在不断开阔视野,走向深入,逐步 科学乃至自然科学各类学科的真实 形成一整套具有完整性、科学性、综 面貌,至于民间文学作品中所涉及 合性的民间文学理论。

的人物事件、风土民俗,更是极为 神话 上古人民的口头故事、百 丰富,认识不完的。民间文学歌颂科全书,是通过其积极而原始的幻正义、善良、勤劳、勇敢,反对强暴、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虚伪、懒惰、懦弱,这对于教育人民 过的自然和社会本身,一般以一“神 群众,明确爱憎态度,增强社会道格”为中枢。 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 德,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民间文 社会生活简单,思想意识幼稚,不能 学的艺术审美价值更是十分突出 科学地认识自己与客观世界,不能 的。它的风格刚健清新,形式简练 区分主体与客体,无法有力地征服 多样,特别是一些作品在讲述叙唱客观世界 而深受客观世界的压迫、 时配有即兴的表演,增加了作品动束缚;但基于生存、发展的本性,与态的美感,这些方面都显示了民间 生活、斗争的需要,人们渴望认识自 文学所特有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 己与客观世界,征服客观世界,以求 值。民间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现 保护、壮大自己。他们在生活、斗争 象,它有着独立的性质和明确的范 的基础上,依据生理与心理机能(梦 围。从思想内容、形式结构,到创作境、想象等),发挥原始思维的作用,特点、流传方式,乃至社会功能和艺 逐步生发、形成了“灵魂一一 灵魂不术价值方面,它和基本上是由个人灭一万物有灵一一神”的系列意

3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