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人类学》彭兆荣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师说人类学》

【作 者】彭兆荣作
【页 数】 420
【出版社】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2021.10
【ISBN号】978-7-5520-3585-8
【分 类】散文集-中国-当代
【参考文献】 彭兆荣作. 师说人类学.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21.10.

图书封面:

《师说人类学》内容提要:

《师说人类学》是彭兆荣教授退休后写就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全书分“大师篇”“吾师篇”“友师篇”“多元'人类学'”以及“厦大岁月”五个部分,正如作者所述:“在《师说人类学》里,我、师与人类学三者串联贯通,称得上是'我+他'的特殊表述,体例上没有传统的规矩,只是'我'回忆的故事,却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忆录。'人类学'虽是主脉,却也没有人类学'史'的线索。”全书既有对费孝通、萨林斯、林耀华、李亦园、乔健、金光亿等大师的独家记忆,亦通过对恩师格雷本(美国)和李穆安(法国)的讲述向读者勾勒出自己有趣有料的问学访学经历,“友师篇”记录了自己许多的学界师友-郝苏民、易中天、叶舒宪、徐新建、王明珂、庄孔韶、徐杰舜,等等,而“多元'人类学'”和“厦大岁月”则更多地着墨于学术研究与学术生态,时而抒情隽永,时而针砭时弊,读来酣畅尽兴,不时发出至情至真的感慨。人类学是研究“他人”的学科,了解他人而反观自己,把“自己”和“他人”都放在镜子中来观察,可以说是这门学科独特的学术视野;人类学亦是一门行走的学问,学者“一只脚踩在图书馆,一只脚踏在田野中”,从而获得更多的理解之同情与生命之充实。这种不画地为牢的研究方法和心态,在彭教授以散文为体例的写作中体现淋漓。贴在作者身上两个挥之不去的标签-师者和人类学,让我们得以走进他无数至情至真的生命往事。

《师说人类学》内容试读

大师篇

洋三金头美

用生命书写民族志

一怀念费孝通先生

一、“讲员”与“学员”

见过费老好几次。

第一次见,是在1995年6月至7月间,由北京大学举办的我国首届“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上。那个时候,一批东亚著名的人类学家汇聚北京大学,包括费孝通、林耀华、中根千枝、李亦园、乔健、庄英章、金光亿、宋蜀华等,季羡林教授也参加了高研班的一些活动。学员大多为一批社会文化人类学的中青年学者,其中有一些已经做出了不错的成绩。学员中有马戎、庄孔韶、周星、高丙中、王铭铭、包智明、王筑生、王建民、张海洋、周大鸣、麻国庆、潘蛟、纳日碧力戈、郭志超、石奕龙、张彤,还有我。我记得不完整,反正现在国内成为人类学骨干的学者,有相当一部分都是那届“高研班”的学员。

用生命书写民族志003

在后来的一段时间里,大家聚在一起的时候,会把那一期称为“黄埔一期”,很臭美的,也有显摆的意思。

那时,费先生是“讲员”,我们是“学员”。他给我们讲课。

费先生与学员们在一起

费老的乡音很重,刚开始听费老讲课很费劲,慢慢地就习惯了。

不过,费老的课讲得很通俗、很生动,绝少使用新潮概念和生僻词汇。授业时经常贯穿自己的生命经历、经验、感受和感悟,听他讲课,就像读他的《乡土中国》。他的文字很平和,他的讲课很平和,他的为人很平和。大师授业大多如此,说话不仅让人听见,让人听懂,更要让人受益。“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用之于大师上课也算贴切。

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真正的大师是不会用“高深理论”吓人的;纵然是高深的理论,他们也都能讲得很平和、通俗,让人听

004师说人类学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