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何以有效治理 模式 机制与路径》顾建民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大学何以有效治理 模式 机制与路径》

【作 者】顾建民著
【丛书名】科教管理与创新战略研究文库
【页 数】 310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2021.05
【ISBN号】978-7-313-24840-4
【分 类】高校管理-研究
【参考文献】 顾建民著. 大学何以有效治理 模式 机制与路径.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21.05.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大学何以有效治理 模式 机制与路径》内容提要:

本书超越大学治理结构主义视角和文化主义视角的二分法,将改进治理结构与优化治理过程整合起来,致力于大学有效治理机制研究。将大学有效治理置于世界大学治理演进的背景中,借鉴相关治理理论,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混合研究,对大学治理的演变脉络和基本模式,大学有效治

《大学何以有效治理 模式 机制与路径》内容试读

第一章

有效治理:大学发展的基石

“知识就是力量”对于当今世界来说已经成为过去式,科技创新才是社会发展的最大源动力。作为知识生产与再生产基地和科技创新策源地,大学已然走到社会的中心舞台。今日之大学,于国是提升竞争力的利器,于民是改变命运的阶梯,大学不再是离群索居的象牙塔,而是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伴随大学社会地位的持续提升,大学办得如何、如何办好等问题,不仅为大学内部成员所关心,而且也为政府、用人单位、校友、学生家长、新闻媒体、第三组织等所关注,并以各种方式参与大学建设和发展,从而推动大学管理变革,转向大学治理。)

时下,无论中外,大学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但与此同时,对大学治理的抱怨和批评也不绝于耳。拥有世界上多数一流大学、市场经济最为发达的美国尚且如此,其他发达国家的大学治理面临更大的调整和改革压力。①一份由五位欧美经济学家完成的《更高的抱负:改革欧洲大学的议程》的研究报告,直接把治理结构缺陷作为欧洲大学落伍的重要原因。②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大国,拥有一批迅速崛起的高水平大学,目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已经全面进入世界主要大学排行榜的100强,但整体而言中国显然还不是高等教育强国。摆脱路径依赖,克服体制机制障碍,转变政府职能,再造府学新型关系,回应大学利益相关者的关切和诉求,既是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①德里克·博克.大学的治理[J门.曲铭峰,译.高等教育研究,2012(4):16-25.

②钱颖一.大学治理:英国、欧洲、中国[刀.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5):1-12.

2大学何以有效治理?—模式、机制与路径

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组成部分,也是高等教育大国走向高等教育强国所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一、从大学管理到大学治理

过去,近20年前,我国只谈大学管理,不说大学治理,因为大学治理是新世纪从国外引进的一个新名词。时下,大学治理广为流行、备受关注,之于大学管理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从“大学管理”到“大学治理”,有何区别和联系呢?这是

一个不易回答但又须厘清的问题。

说其“不易回答”,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治理理论尚不成熟,处在发展中。无论是“管理”还是“治理”,作为现代用语,都是从西方引入的,即使在西方,这些术语特别是“治理”也是见仁见智,没有公认的说法。罗茨(R.Rholes)曾列举过六种不同的治理定义①,并且许多定义本身也还在演变发展之中。当然,这不至于没有共同语言。一般而论,英语中的“治理”(governance)一词源于拉丁文和古希腊语,原意是控制、引导和操纵。长期以来,它与“统治”(government)一词交叉使用,并且主要用于与国家公共事务相关的管理活动和政治活动。但是,自从l989年世界银行在讨论非洲发展时首次提出“治理危机”(crisis in governance)以来,西方学术界开始赋予“治理”以新的涵义,不仅使其与“统治”相去甚远,而且其涵盖的范围也远远超出了传统意义。它不再只局限于政治学领域,而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经济、教育等领域。@法国学者也认为,“治理”一词在英语国家作为日常用语出现已有数百年,指的是“在特定范围内行使权威”;它常用作“对范围广泛的组织或活动,包括从公司、大学的管理到海洋的经营等进行有效安排”的同义词;其中隐含一个“政治进程”,即“治理是在众多不同利益共同发挥作用的领域建立一致或取得认同,以便实施某项计划”。③这些年来,许多机构或学者都尝试给“治理”下定义,但其中最具代表性和包容性的应是全球治理委员会在《我们的全球之家》的研究报告中对“治理”所下的定义:“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

①俞可平.治理和善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2

②俞可平.治理和善治引论[J刀.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5):37-41.

③俞可平.治理和善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6-17.

4大学何以有效治理?一模式、机制与路径

三是理论与实践存在差异。理论界倾向于面向未来,从理想设计的角度看待治理问题,而且侧重于讨论治理的一般性、系统性的问题,而实践界则比较务实,更多地从院校角度考虑大学运行中的治理问题及其各种约束和可行性,这种差异在大学治理概念的界定和使用上时有所见。例如,从学校行政岗位上卸任下来的学者就比较关注大学的内部治理,而且把治理与管理和行政工作结合起来加以讨论。前哈佛大学文理学院院长亨利·罗索夫斯基(Henry Rosovsky)谈论大学治理就直截了当地指出,治理与权力有关:“谁负责;谁决策;谁有发言权,发言权有多大?”①他还基于多年管理经验,就“有效治理”提出七条原则。曾长期担任瑞士日内瓦大学校长的卢克·E.韦伯(LucE.Weber)讨论治理问题时直奔主题,认为改进大学治理,关键在于鉴别最重要的决策以及最合适的决策人选,使他们对决策负责。

说其“又须厘清”,无非是说,面对错综复杂的概念图景,尝试辨析各种概念、定义,从中梳理出主要关系,阐明本研究对于治理和管理及其关系的理解和界定,为后续研究做好概念上的准备。

就大学治理和大学管理的关系而言,高教界隐约之中形成了四种观点:①替代关系,即只讲治理,不谈领导和管理:②包含关系,即治理包括管理和领导;③互补关系,即治理、管理和领导各有侧重、相互补充;④从属关系,即治理从属于管理。

从西方学者的观,点来看,部分学者持第二种观点,如西蒙·马金森(Simon

Marginson)和马克·康西丹(Mark Considine)认为治理涉及大学内部价值、决策和资源分配系统、任务和目的、权力和等级制度的模式,以及作为机构的大学与其他不同学术世界、政府、商业和社会机构之间的关系等决策,它包含了领导、管理和战略。但大多数学者持第三种观点,如加拉格尔(Gallagher)和迈克尔(Michael)认为治理是实现组织和谐,批准政策、计划和决定,并对其廉洁、回应和效率负责的关系结构;领导是发现机会和确定战略方向,投入和利用人力资源开发组织目的和价值的活动;管理是分配责任和资源,监测其效率和效果,以取得预期结果的活动;行政是通过实施当局授权程序和应用系统来实现既定成效。

四者在实现组织目的和价值基础上相互补充、相互促进.②

D Rosovsky,H.The university:An owner's manual [M.New York:W.W.Norton,1990:261.

②陈娴,顾建民.大学治理与大学管理的概念辨析:西方学者的观点[门.高教探索2017(4):48-52.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