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话剧生涯》李丹青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我的话剧生涯》

【作 者】李丹青主编
【丛书名】老艺术家口述历史
【页 数】 624
【出版社】 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 2020.08
【ISBN号】978-7-5671-3904-6
【分 类】话剧演员-访问记-中国-现代
【参考文献】 李丹青主编. 我的话剧生涯. 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2020.08.

图书封面:

《我的话剧生涯》内容提要:

“老艺术家口述历史”丛书,就是以该团队十余年来从事口述历史采访工作所形成的大量口述素材为基础整理而成,最大可能地保留了老艺术家们口述过程中的原汁原味,力争通过文字的形式生动再现老艺术家们的成长、成才以及从艺经历,与读者分享老艺术家们数十年舞台积累背后的体会及感悟。本书是对24位话剧艺术家的访谈实录,包括娄际成、张先衡、杜冶秋、童正维、俞洛生、陈奇、郑毓芝等,记录了他们成长与成才的过程,内容丰富生动,很好地反映了从上海解放初期到近些年话剧在上海的发展状况。

《我的话剧生涯》内容试读

我走过了

—娄际成口述

娄际成,1934年出生,北京人,国家一级演员。1956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话剧代表作有:《战斗的青春》《桃花扇》《闯江湖》《年青的一代》《孙中山与宋庆龄》《莫扎特之死》《西哈诺》《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悲悼》《商鞅》《老式喜剧》《榆树下的欲望》《无人生还》《十二个人》等。

1982年获得上海首届戏剧表演奖,1996

年获中国话剧金狮奖,1997年获首届佐临话剧艺术奖男配角奖、宝钢高雅艺术奖表演奖并因演出《商鞅》中的公子虔获得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配角奖,2007年获白玉兰戏剧表演奖配角奖,2010年获中国话剧金狮奖荣誉奖,2011年获上海文艺家荣誉奖,2013年获白玉兰戏剧表演奖主角奖、佐临话刷艺术表演奖艺术成就奖,2014年获上海文艺家荣誉奖,2016年获白玉兰特殊贡献奖。

采访人:您能介绍一下您的家庭背景及父母的职业吗?

娄际成:在我之前,我家里没有一个是从事文艺的,我家里是搞商

002

我的话剧生涯

业的,说得具体一点,就是服务性行业。我的爷爷,最早从河北农村到城市来当小伙计,当学徒,然后做着做着几家人合伙搞了一个浴室,逐渐发展起来了,可以说弄得很不错了。我爷爷喜欢看京戏,我小的时候经常带着我去看京戏,我的回忆中就是看完了京戏,然后爷爷带我去洗澡,我就在澡堂子里头学花脸、学武生、学小丑。人们都会说让我来唱

一段,我说我不唱,为什么不唱呢?不打板不好听,要有板,我的前辈们就经常拿这个当笑话说。我是爷爷带着我看京戏,慢慢培养出来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有个(堂房)爷爷,都是姓娄的,他是京剧演员,京剧界的老人都知道,叫娄振奎,唱花脸的。他不是科班出身,他是下海的,年轻的时候天生嗓子特别好,他经常带着我到剧场的后台,因此我对京剧从小有印象,看过许多名家的戏。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的文艺活动开展得比较活跃,我也是个积极分子,什么合唱队、舞蹈队、腰鼓队,这些活动我都喜欢参加。我从11岁开始练武,我姥爷给我请了一个武术教师,我下课后晚上就在那儿练武术,所以有武术的底子。还有一点,就是看人家演话剧。我上的中学是汇文中学,是一所教会学校,学校的文艺活动比较多,有的老大哥们去演话剧,慢慢地他们就带我一块儿去参加了一些活动。后来我们就自己组织了一个话剧队,我们有一个辅导员是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他是上海老剧专毕业的,他把我介绍到青年艺术剧院去参加考试。考我的是谁呢?是孙维世①。孙维世给我出了小品,说你妈妈来了,你就很激动地跑到窗户那儿去,大声地喊妈妈。那时候不懂什么小品,就是一个直接的反应。另外还给她耍了一套双匕首,因为我平时练武术,闪转腾挪,翻跟头,什么都在里头。她看完之后跟我说,你的基本功比他们舞蹈队的基本功都好。后来我就留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了。

①孙维世(1921一1968).孙炳文女儿,周恩来养女,新中国戏剧奠基人、新中国三大导演之一。

我走过了

003

采访人:那时你高中毕业了?

娄际成:高中毕业了。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每个人可以填三个志愿,反正我有一项志愿是戏剧,结果一发榜,分配我去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上海戏剧学院前身)。当时的中央戏剧学院还没招本科生,都是文工团在那儿进修、学习。我当时还犹豫,我说怎么到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了?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又留我,怎么办呢?我又找了孙维世,孙维世说了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她说你喜欢干这行,你就要从头学起。这么着我就到了上海。

采访人:您第一次上台的经历您能谈谈吗?

娄际成:虽然我在业余话剧队上过舞台,但是进了学校之后,一当众表演我就紧张了。紧张到什么程度?我口水都没有了,是干的,舌头都拉不开了。第一次上台演的这个片段叫《春风吹到诺敏河》,是写合作化的一个戏,让我演支部书记。服装是干部服,戴一个圆顶的帽子,

一个干部的形象,这是入学后第一次上舞台,在四川路横浜桥老剧专四楼的一个小剧场,那是第一次。

采访人:那时候您几岁?18、19岁?

娄际成:19岁。演一个中年人,脸上化点皱纹。田稼老师对我的评价就是这个人声音好台词好,但是表演紧张。我们班在学校里本来被评为不可救药了,什么原因呢?因为生源很杂,有的适合当演员,有的不适合当演员,教的老师也很杂,有从美国留学回来的,有的是上海剧专的老师,有的是从山东大学合并过来的,也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

一年级第一学期教表演基本训练,第二学期还是表演基本训练。到了

二年级说表演训练还没有合格,还要再做基本训练。基本训练就是练注意力集中、想象、感觉,还有判断,就是一个元素一个元素地教。结果弄得我们都不知道怎么演戏了,一会儿这个不对,一会儿那个不对,这样弄下来所有人都说这个班不行。到了快上三年级了,朱端钧先生说他来带这个班,他要挽救这个班。他给我们排了一个片段,是《龙须

004

我的话剧生涯

沟》的第一幕,这个片段排完了之后一演,整个班的面貌大为改观,朱先生把我们这个班挽救了,学校对我们刮目相看了。所以我们对朱端钧先生的印象很深,是他挽救了我们这个班,不是我们这批人没有才能,而是当时教学方法比较乱,有天性的东西也表现不出来。第二个戏是《心防》,到了三年级发展成大戏,这个戏是朱端钧先生建议排的,是夏衍的作品。作品写抗日战争时期在租界里的一批文艺工作者要建立心理的防线,组织和动员爱国志士和文艺工作者团结起来一致抗日的这么一个戏,这个戏后来公演了。我记得有一天演完之后朱先生到后台来,脸上带着一点微笑,走到我面前说,你今天演得很好。就这么

一句话,天啊,我就好像得了一个大奖似的,因为他讲话非常精辟,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所以他讲话是很有分量的,别人带着羡慕的眼光看着我。但是我好长时间都不知道自己好在什么地方。后来慢慢懂了,就是放松了,进入规定情景了,忘了自己在演戏了,感情出来了,但是当时不知道。在三年级的时候还有一件事,苏联专家列普科夫斯卡娅来了,她既是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戏剧学院的教授又是导演,她是来执教师资进修班的。但实际上她的工作不仅仅是执教师资进修班,各个班级的课她都去看,大家也都希望给她看,让她指导。只要她上课,我们没有课的都会去听,当时上海的文艺团体的人也都来旁听。真正的斯坦尼体系来了,亲自讲授这个体系和最新的教学方法,所以大家都来听她的课。我回想我在学校最大的收获就是有这两位好老师,一个是朱端钧先生,一个是列普科夫斯卡娅。她讲课总是谈“行动”,当时翻译叫动作。我们开始很模糊,什么叫动作?后来慢慢地悟到,觉得动作很重要,好像是这个体系的核心,但我当时对此只是一种模糊的概念。我们的毕业剧目《一路平安》是列普科夫斯卡娅推荐的剧本,写的是一批毕业生即将走入社会,是一群青年人的戏,非常适合毕业生演,这个戏给我们班争了很大的荣光。为了排这个戏,我们完全按照她的方法,先做小品,做完小品给她看。有一次我做了一个小品,是讲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