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无人对夕阳 陈寅恪档案》陈寅恪等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四海无人对夕阳 陈寅恪档案》

【作 者】陈寅恪等著
【页 数】 167
【出版社】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 2018.09
【ISBN号】978-7-5705-0029-1
【分 类】陈寅恪-人物研究
【参考文献】 陈寅恪等著. 四海无人对夕阳 陈寅恪档案.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2018.09.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四海无人对夕阳 陈寅恪档案》内容提要:

本书由香港《明报月刊》独家授权,集辑了《明报月刊》自创刊以来50年之所有与陈寅恪有关的文集、文本、印象、掌故等,取名为《四海无人对夕阳:陈寅恪档案》,其中“四海无人对夕阳取自陈寅恪*有名的一首诗:渺渺钟声出远方,依依林影万鸦藏。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破碎山河迎胜利,残馀岁月送凄凉。松门松菊何年梦,且认他乡作故乡。陈寅恪的一生,是中国旧时代知识分子典型的一生。陈寅恪的家世显赫,出身名门,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但生逢乱世,报国而不得,他的一生,是显赫的一生,也是寂寥的一生。他恪守文人的清高和骨气而不移,对得起自己名字中的那个“恪”字。

《四海无人对夕阳 陈寅恪档案》内容试读

掌故

旧时王谢家

一史家陈寅恪的家世

汪荣祖文

民国三十四年之冬,陈寅恪卧病伦敦,他去英

国是要医治目疾,然后接受牛津大学的聘约。但是,经过开刀之后,目光非但没有恢复,失明反而加剧,几乎全盲。异乡病目,感怀身世时局之余,曾作了这样一首诗:

001

沉沉夜漏绝尘哗,听读估卢百感加。

故国华胥犹记梦,旧时王谢早无家。

陈寅恪抗战前摄于北京

文章瀛海娱衰病,消息神州竞鼓笳。

(原名北平)北海公园

万里乾坤迷去住,词人终古泣天涯。

寅格所听读的是熊式一的英文小说《天桥》,其中提到李提摩太和戊

戌维新故事,而李教士与陈家有旧。至于“旧时王谢”当指为世所重的义

宁陈家了。义宁在清朝时称州,陈家籍修水县。寅恪的祖上原居福建上杭,

属于客家系统,他的六世祖才由闽入赣。客家人自中原移居到闽粤一带,

历千余年,但一直保持原有的方言和习惯,不与当地同化。这种情形有点

像犹太人在西方社会,难免受到当地人的歧视和排挤。譬如,在咸丰元年(一八五○年),广西的客家村落,遭到本地人的掠夺与欺侮,终于发生

大械斗,客家斗败,男女老幼三千多人只好弃田逃难。后来这些人随北山

里矿工队加入了洪秀全的金田起义。

义宁陈家并不是寻常的客家人,他们耕读传家考取功名,爬到社会的

002

上层,跻身于士大夫阶层。但客家的读书人也免不了受歧视。义宁客家子

弟因勤于读书,分去了许多当地秀才的名额,当地人便想阻止客家学子去应试。后来清廷另设“怀远籍”名额,才平息纷争。寅恪的高祖与曾祖都是由“怀远籍”入学,成为监生的。

陈家既属士大夫阶级,自然站在太平军相对的一面。太平天国为曾国

藩的湘军所灭,固然由于文正公的才能,但得力于地方士绅和团练的帮助,

实在不小。国藩在南昌时,就得到江西举人刘于浔的大力支助。刘的武力

扎根于地方团练,后来扩充为“江军”。寅格的曾祖伟琳是义宁书院的创办人,便是在江西办团练的士绅之一,后以功保任知府,不久授河北道,创设“致用精舍”。寅恪的祖父宝箴也因助父办团,得到曾国藩赏识,曾许为“半杯旨酒待君温”,推重可知。又据湘人朱克敬说,宝箴曾调停曾

国藩与沈葆祯之争。时葆祯为江西巡抚,当太平军攻江西之际,奏请留用

厘金养兵,而不归国藩大营;国藩疑葆祯买己,乃与之绝交,后来葆祯虽致书道款,曾亦不答。宝箴在江南时听到此事,乃去劝说,朱氏记此事甚详:

(宝箴)从容言曰:舟行遇风,柁者篙者桨者,顿足叫骂,父子兄弟

若不相容,须臾风定舟泊,置酒慰劳,欢若平时,甚矣,小人喜怒之无常

也。国藩曰:向之诟惧舟之覆,非有私也。舟泊而好,又何疑焉?又铭曰:

然曩者公与沈公之争,亦惧两江之覆耳;今两江已定,而两公之意不释,

岂所见不及船人哉?国藩大笑,即日手书付沈,为朋友如初。

此一美谈,颇可见宝箴之机智与谋略。其实,除平曾沈之争外,他亦

尝平沈葆祯与席宝田之争,且在江西以举人身份助席累用奇计决胜,并得

擒太平天国幼主洪福琪。叙功保知府。

未久,宝箴升迁河北道,又擢浙江按察使。后因开封狱事罢官。复出之后,

任湖北按察使,以清廉闻名,受到张之洞的赏识。

庚申(一八六五年)会试,宝箴未能中榜,留居京师三年,得与四方

隽秀之士交游,与易佩绅、罗亨奎尤以道德经济相切摩,时人尊称为“三君子”。

中法因越南而发生战争时,宝箴已为翰林院侍讲学士,曾与张佩纶共

同上奏,力主集结水师,与德国联合,使越南内属,以达到存越固边的目的。

惜朝廷权臣中无此魄力之人,更无能利用德法矛盾之人,而越南终为法所夺。

甲午(一八九四年)中日战起,大学士李鸿藻等又曾请宝箴商讨军事,

翁同龢在日记中记道:

午正,赴督办处,诸公皆集,请陈右铭(宝箴)商事,右铭从曾文正军营,颇知兵机,其言以游击之师为主,津北津南,须分两大支兵御之。

宝箴论兵剀切,重臣如李鸿章、翁同穌等亦屈尊就教,但真有魄力用

003

宝箴计策者,实亦无人。甲午战争终于失败,马关签约之后,宝箴复屡次上疏,列陈利害得失。是年八月,荣禄乃保荐宝箴为湖南巡抚,使他有独当一面,一展雄图的机会。

湖南本是富饶之地,人物亦盛。同治中兴名臣,极多出自湖南。但湖南的保守势力,亦复不小。光绪二年(一八七六年),郭嵩焘出任驻英公使,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