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教父的苦修主义》许列民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沙漠教父的苦修主义》

【作 者】许列民著
【丛书名】维真基督教文化丛书
【页 数】 337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09.12
【ISBN号】978-7-208-09028-6
【价 格】32.00
【分 类】基督教-教义-研究
【参考文献】 许列民著. 沙漠教父的苦修主义.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12.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沙漠教父的苦修主义》内容提要:

有信仰就有苦修。苦修乃通达天国之必由之路。然则苦修主义何所谓也?沙漠教父何许人也?在当今科技猛进,世相日异的社会里,它们又何所益也?作为国内该领域第一部专著,本书将引领读者,探渊占典时期地中海世界之苦修文化,深入法老埃及之故土,缕析沙漠教父之兴衰,聆听其振聋发聩的珠玑箴言,揭秘其一枝三花的传承流变;自《圣安东尼生平》,悟希波浪子之皈依玄机,由《帕科米乌清规》,参本笃、巴西尔之修道规章;甚而追询苦修主义跨界越领的多重意义与横超时空的普遍价值。

《沙漠教父的苦修主义》内容试读

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修道生活的神圣制度都应该得到完全的保留,并以其权威的灵性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辉。在千百年的漫长岁月中,这种制度已经引人注目地向教会和人类社会证明了它的优胜之处。

一梵二会议《宗教生活的复兴通谕》汇1]

基督教有组织的苦修主义开始于埃及旷野的沙漠教父。作为早期教会中潜心修道的著名修道士,沙漠教父代表了基督教苦修运动的第一个高潮,是基督教隐修制度诞生的标志,也是其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基督教苦修主义的这个母体一枝三花,形成了三个流派:希腊正教的苦修主义、罗马天主教以本笃派为代表的苦修主义,以及爱尔兰凯尔特苦修主义。她们如同三朵奇葩,开放在地中海世界的不同地区。分别而论,远在中古时期,凯尔特苦修主义就已渐次湮灭;天主教的苦修制度则在历经兴衰之后,至宗教改革而痛失半壁江山;正教苦修主义的变化相对最少,但其现今的核心区域也已不再是昔日的地中海东部地区。

笔者以为,至少对于东正教和天主教而言,教会和修院如同飞鸟之双翼,虽然偶有冲突,大体却是相辅相成。然而,苦修主义作为基督教隐修制度的一个传统领域,正经受着世俗主义和科技“文化”的严峻挑战,其

[1]The Ecumenical Council,"Decree on the Appropriate Renewal of the Religious

Life",9,in The Documents of Vatican Il,ed.Walter M.Abbott,S.J.,NY:Guild

Press,1966,472.

沙漠教父的苦修主义

出路和前景之渺茫,不是拭目以待,而是昭然若揭。另一方面,基督教在其昔日繁盛地区似乎正萌发颓势。那么从苦修主义到修道制度和宗教改革,再到世俗主义和科技霸权,它们之间是否有着某种骨牌效应?

无论怎样,我们今天回顾基督教历史或者展望其未来时,都应该反思其中的苦修主义因素。而当此之时,我们又不应该满足于言必圣本笃或者圣巴西尔,而是要追本溯源,纵观整体,直至此种思想和制度的源头,即古代沙漠教父,因为沙漠教父的教海、事迹和灵修成就不但是亚历山大教会,也是整个基督教会的重要篇章。笔者以为,我们今天若研究基督教的历史、教义和社会作用而忽视其隐修制度,那无疑是一大缺憾;而要研究其隐修制度就必须研究其修道实践、组织制度以及其教义理论的开端,追溯到古代东方的沙漠教父。

本书将以古埃及沙漠教父为基本对象,致力于探讨基督教苦修主义之滥觞及隐修制度之发轫,并在此基础上揭示沙漠教父对于基督教会乃至整个西方社会的宗教和世俗影响,阐发他们蕴含的历史意义及其潜在的现实意义。在导论部分,我们将概要介绍教会教父和沙漠教父群体,阐述并比较苦修主义、神秘主义、隐修制度、灵修学等基本概念;然后,笔者将阐明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研究进路、本书构架及基本内容;最后是总结有关沙漠教父的原始文献资料以及现当代研究状况。

第一节沙漠教父何许人也?

一教会教父

开宗明义,先解释一下“教父”概念。

在本书中,教父(Father)乃是古代基督教教会教父的简称,有时是指一般意义的教会教父,有时是指出家修道的教父。所谓一般意义的教父,是指基督教早期历史上的教会作家、教会领袖等,史称教会教父(Church Fathers),简称教父。教会教父大致可以细分为希腊教父、拉

2

导论

丁教父、东方教父、西方教父等等。修道教父(Monastic Fathers.)是其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类别,专指在修道院或者旷野出家修行的、有成就的基督教修道士。本书所谓沙漠教父就属于这最后一类。此外,西方人有

一种风俗习惯,就是为新受洗婴幼儿选择实施宗教教育的担保人。这类担保人通常被称为Sponsor,也就是Godparents,汉语语言把他们称为教父、教母,[这与中国文化中的义父、义母有些类似。很明显,这个意义的教父与本书研究的教会教父没有任何关系,只是由于翻译的巧合,他们才名称相同。

那么教会教父何许人也?在古典时代的地中海世界,教会教父

Church Fathers一词源自拉丁文Patres Ecclesiae,意为教会的父老,泛指早期教会的主教、长老之类的领袖,后来也用于称呼教会的作家和神学家,再后来则主要指公元1一7世纪期间的教会作家和神学家。教会领袖往往也包括在内,因为一方面他们大多也有作品传世,另一方面,他们在教会大家庭中确实也起着父亲般的作用。

Father的本意是养育子女的男子,为什么教会要把自已的早期作家及领袖称为Father?其实这只是教会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一种传统。基督教信奉创造世界的独一上帝,称其为圣父(the Father),“我们在天上的父”(《太》6:9,27)。上帝是创世之父、造人之父,自然也是教会之父。耶稣是圣子位格的上帝,道成肉身的救主,也是实际的教会之父。耶稣之后,使徒在教会中也逐渐占有了家长的地位,而其他的福音传播者则被称为师傅、导师。保罗就说:“你们学基督的,师傅虽有

一万,为父的却是不多,因我在基督耶稣里用福音生了你们(becomeyour father)”(《林前》4:l5)。这话就是反映了教会中的这种状况。最后,就像中国文化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传统,耶稣和使徒

[l]好菜坞电影《教父》(the Godfather),其标题称谓就属于此类。但是,由于西西里黑帮头目通常又是其成员的教父,所以,在该电影之后,Godfather一词也就有了黑帮老大的含义。此后更有了掌门、头领、大师等或褒或贬的含义,如音乐教父、电影教父等。

3

沙漠教父的苦修主义

相继离世之后,教会后人就把使徒的继承者和教会的重要师傅都尊称为

Father。这些继承人绝大多数就是教会的作家、主教、长老和神学家。可见,Father一词的内涵在教会中是逐渐拓展的。

教会教父之所以被称为Father,.还有其他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人们认为,正是他们引导早期教会走上了成长和发展的道路。在当时罗马帝国的恶劣环境下,他们以圣洁生活垂范信徒,用自己的文字、鲜血、甚至生命捍卫了正统教义。他们信仰坚贞,视死如归,德高望重,受到历代教会的嘉许和敬仰,成为基督教信仰的历史见证人。教会教父的称谓,其本意是为了表彰他们在护卫弱小教会、维护正统教义、创新教会制度等方面的杰出贡献,而不是要把他们与圣父、圣子相提并论。可见,教父Father一词洋溢着对古代教会作家和教会领袖们的极度感激、赞美和敬仰。

教会教父人数众多。按照惯例,以公元325年尼西亚大公会议为分界线,他们大致被分为前尼西亚教父(Ante-Nicene Fathers)、尼西亚(Nicene Fathers)和后尼西亚教父(Post-Nicene Fathers)。此外,人们还常常按照地域把他们细分为希腊教父和拉丁教父,或者是东方教父和西方教父。其中广义的东方教父还可以包括埃及的科普特教父、叙利亚教父、亚美尼亚教父等;而西方教父与拉丁教父基本上是对等的。历史上,教会教父的著作汗牛充栋,从最初的简单讲章、护教文,直到后来艰深难懂的神学论著。后世教父学(Patristics/,Patrology)就主要是以上述作家、神学家及其作品为研究对象。由于教会教父的特殊身份和地位,教父学在中世纪成了一门重要学科,蕴含了深奥的学问。现代教父学更是涵盖了该时期几乎所有的教会内作家。

在东方教会中,教父常常被称为Holy Fathers(众圣教父)。与西方教会相比,修道教父在这里人数更多,也更加受人尊重。他们之中很多就是隐居修道的著名导师和修道院长,也是教会中当然的领袖人物。在古代修道教父的群体中,最主要的就是本书研究的主题人物一沙漠教父(Desert Fathers)。

4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