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冯祖贻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张爱玲》

【作 者】冯祖贻著
【丛书名】百年家族
【页 数】 348
【出版社】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 2000.12
【ISBN号】7-5434-3647-7
【价 格】18.20
【分 类】张爱玲-家族-史料
【参考文献】 冯祖贻著. 张爱玲.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12.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张爱玲》内容提要:

与广东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本书照片采自《对照记——看老照相簿》[皇冠出版社(香港)有限公司出版]:本书既是丰润张氏的百年家族史,也是从另一角度写的张爱玲传,即从张爱玲豪华家庭对她影响的分析中,打开一条能读懂张爱玲的新路,同时也介绍了张佩纶、张志沂等家族成员。

《张爱玲》内容试读

一从张爱玲热谈起

发现了张爱玲

夏氏昆仲的发现

中外历史上常有这种现象:一位著名人物或一部作品曾红极一时,为无数人传颂、倾倒,但随着时光流逝,那晕人的光环、绮丽的色彩便消失得无影无踪;过了一段时间,有人从流逝的时光中重新发现了这个人物、这部作品,以新的眼光发掘出他或她的价值以及作品内藏的意蕴,从而又加以肯定。一代才女张爱玲和她的作品就经历了这个过程。

张爱玲和她众多的小说、散文是在一个特殊的年代为人们接受的。自她第一、第二部小说《沉香屑一一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在1943年发表后,便迅速走红已沦陷的上海滩;紧接着《心经》、《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琉璃瓦》、《封锁》、《金锁记》、《连环套》(未完)、《花凋》、《年轻的时候》等小

2百年家族—一张爱玲

说联翻与读者见面。1944年上海杂志社出了《传奇》,收录了除《连环套》以外的小说,受到文坛与读者普遍关注。1946年山河图书公司又出了《传奇》增订本,增收她1944年后写的《留情》、《鸿鸾禧》、《红玫瑰与白玫瑰》、《等》、《桂花蒸阿小悲秋》等五篇。张爱玲除写小说外,在短短几年中又挥洒自如地写了大量散文作品,1945年结集成散文集《流言》出版。可以说1943年后的两三年内是张爱玲作品的高峰期,一个原在文坛上默默无闻的新手,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打开局面,登上许多作者终身都无法企及的高峰,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惊叹,张爱玲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奇迹。特别使后来无数“张迷”啧啧称道的是张爱玲一生的代表作,都集中产生于此时。除了饮佩张爱玲的天才之外,也不得不承认张爱玲创作奇迹的出现,与那个特殊年代有着“割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抗战胜利后,张爱玲因与汪伪高官胡兰成的一段乱世情而受到舆论的指摘,她不得不收敛起创作激情,在1945一1949年间只写了两个电影剧本和一个由剧本改写的通俗小说。中国解放后,为适应形势需要,她在不太引人注目的通俗报刊上发表了两部小说,用的是梁京这个笔名。1952年赴香港,为了生活,她供职美国新闻处,写了《秧歌》,又按照别人的意图和设计的框架写了《赤地之恋》。虽然都出了英文本和中文本,但除了引起海外反共势力叫好外,反响平平,连张爱玲本人后来都感到不满意。1955年她只身赴美,次年与美国作家赖雅成婚,有过一些创作计划,终因生活负担过重,除了为香港电懋影业公司创作、改编多部电影剧本外,几乎没有写过什么有影响的作品。赖雅去世后,她除了改写过去的作品外,创作上已陷于枯竭,转而从事她爱好的古典小说的研究和翻译。她生命最后二十年,孤处海外。1995年中秋节前,逝世于美国洛杉矶罗彻斯特街公寓

一从张爱玲热谈起3

中,她的尸体是死后几日才被人发现的。

对张爱玲创作生涯的回顾,不难发现,她在文坛的崛起和走红,不过是1943~1945年这短短的二三年,这对于她是幸事也是不幸的事。加以她解放后悄然离开大陆,在香港发表过反共小说,她的作品又与时代主流不相符合,因此解放后大陆出版的现代文学史上根本没有提到她。在台湾,一个时期内因她在抗战时沦陷区的那段经历,给她蒙上“汉奸文人”的阴影,连她迟迟没有离开故土也成了被嫌疑的原因,对她很冷漠,连她的反共小说在文学圈中也知者不多。张爱玲这个人和她的作品,在生她养她的祖国似乎根本没有存在过。

历史的陈垢在张爱玲身上堆积得太重太厚,但是金子就会闪光,拨开笼罩在张爱玲身上的层层迷雾,让人们重新认识她的人,就是以写《中国现代小说史》而名垂海外的旅美学人夏志清。

事情还得从50年代初说起。

1951年,赴美攻读耶鲁大学英文博士学位的夏志清面临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他想留在美国,经朋友介绍,结识了正准备编写一本《中国手册》的政治系教授饶大卫(David N.Rowe)。那时正是朝鲜战争时期,《中国手册》是专供美国军官用的,其内容的反共、浅陋且不论,对夏志清来说,得以在美国留下,并通过写手册中《文学》一章,阅读了耶鲁所藏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为他今后的事业提供了机会。正像他自己说的,这一年内,“把耶鲁图书馆所藏茅盾、老舍、巴金等的作品都略加翻看。此外还有一批尚未编目的中共文艺资料,也放在办公室里翻阅,什么《白毛女》、《刘胡兰》、《白求恩大夫》等小册子以及赵树理、丁玲的作品,倒真正花时间看了一些”。他读后发现了一个事实:“中国现代文学史竟没有一部像样的书,我当时觉得非常诧异。”(《中国现代小说史·原作者序》)夏志清的诧异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台湾

4百年家族—一张爱玲

当局将留在大陆的作家的所有著作统统封禁,即使有人想研究也无可能,而大陆的现代文学史正在编纂之中(夏志清提到的王瑶编写的《中国新文学史(下册)》,1953年才出版),所以夏志清说他开始研究40年代的文学,“只好自己摸索,一无凭借”,道出当时实情。

经过一年的阅读,夏志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掌握,无疑在海外同行中已居于佼饺者之列。1952年经他设计的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计划书去申请洛克菲勒基金时,顺利通过,夏志清又开始了三年研究工作。研究中,他决定专写小说史,资料来源,除耶鲁藏书外,义扩及哥伦比亚大学中日文系图书馆,再有,便是夏氏在香港的朋友宋淇、程靖宇的寄赠。那时香港盗印中国三

四十年代小说的风气很盛,张爱玲的代表作《传奇》与《流言》便是宋淇寄赠的,都属盗印版。正是从这两本书开始,夏志清比别人更早注意到张爱玲。

1955年,书稿已完成大半,夏志清忙于应付教学,直至1958年冬才完成全书。美国教授们又提出了意见,夏志清本人作了修订,1961年由耶鲁大学出版所出版。

《中国现代小说史》问世后,好评如云,被公认为是一部拓荒之作。这也难怪,在英文世界中,中国现代小说知者本不多;即使有,也只限于鲁迅、茅盾、巴金等诸大家。《中国现代小说史》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庞大的作家群体:现代主流派作家,夏志清归之于左翼作家的上述诸人,都用专章评述;就连不为海外注意的作家如张天翼、吴祖缃也都有专章;非主流作家,亦为大陆五六十年代文学史中不被注意的作家,《中国现代小说史》也有专门介绍,如沈从文、钱钟书等;众多的女作家,夏氏极为关注,如丁玲、冰心、庐隐、凌淑华。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中国现代小说史》对张爱玲及其作品的评价,可谓破天荒地将她首次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