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安放 张爱玲文学价值重估》许子东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无处安放 张爱玲文学价值重估》

【作 者】许子东著
【页 数】 235
【出版社】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2019.04
【ISBN号】978-7-224-12994-6
【价 格】CNY39.00
【分 类】张爱玲-人物研究
【参考文献】 许子东著. 无处安放 张爱玲文学价值重估.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9.04.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无处安放 张爱玲文学价值重估》内容提要:

本书从细节讲起, 探讨了有关张氏作品及其本人的许多微妙现象和重要问题, 比如: 张爱玲与张恨水、曹禺

《无处安放 张爱玲文学价值重估》内容试读

张爱玲晚期小说中的“爱情故事”

放在文学史上看,我以为《小团圆》至少有四层意义。

一是张爱玲研究的重要资料。尤其是胡张恋,以前只有《今生今世》一个胡版,现在终于有了“张看”的角度。有些细节几乎一致,如张在温州为

范秀美作画半途而废,如分手时搂住脖子深情绝望

唤“兰成”。这些细节很难杜撰,可能确有其事,也可能小说参照了胡兰成的自传。但也有很多“罗生

门”的地方。当然小说并非史实,只能做参考。小

说中所写的九莉的另一男友燕山,据宋淇信中所言

001

是电影导演桑弧。①但桑弧对他与张爱玲的关系一向

保持沉默。小说情节有多少是事实,多少是记忆和

感觉,值得考察。海内外现在已有不少研究者将小

说故事与作家生平细细对照。张爱玲与宋淇、邝文

美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通信六百余封,整理校注

出版后,当为“张学”重要资料,会给研究者提供

新的角度、证据和新的困惑、挑战。

第二,《小团圆》也确立了张爱玲的晚期风格。

以前的张爱玲研究,通常只看到她上海时期代表作

《传奇》的典型张氏风格和到香港后获得美新处资助

写作《秧歌》《赤地之恋》的文风转变,由流动华

丽转向平淡含蓄,从都市情欲到乡村苦难。到美国

后张爱玲以英文创作并不顺心(英文小说The Fall of

Pagoda、The Book of Change一直找不到出版社,《金

锁记》双语改写多次,影响仍不如上海初版),只是

翻译《海上花列传》并研读《红楼梦》。电影《色·

戒》使这个晚年写的短篇突然进入大众视野,加上

研究者新发现的涉及同性恋的中篇《同学少年都不

002

贱》以及更重要的《小团圆》,张爱玲的晚年风格

及其与早期《传奇》的比较,便成为很有文学和学

术意义的话题。

还是一贯的琐碎细节,但文字华丽有了节制,

瘦劲枯涩,人文俱老。五十多岁的女人回忆二十多

岁的初恋及床戏,“物化苍凉”的意象仍是她的招

牌。还是有局限的第三人称,常常省略主语,故意混淆叙述者的视角和人物的观点,叙述方法则从顺

时序变为意识流。最重要的是故事,由“爱情战争”到乡村悲剧再到纯粹个人往事,这种转化轨迹,也

是我想说的第三个意义:《小团圆》为中国文学的自

传体小说增加了新的一章。

仅在现代文学的时段里,中国的自传体文学至

少有三类。

一是极端主张“一切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体”

的郁达夫。郁达夫有意在《沉沦》《茑萝行》等虚

构作品中祖露自己,又在《日记九种》《移家琐记》

等个人记事中从事无意识的创作。他的自叙体既是

003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