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业诗文集》张立业著作;刘海清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张立业诗文集》

【作 者】张立业著作;刘海清主编
【页 数】 161
【出版社】 华夏文艺出版社 , 2017.10
【ISBN号】97987988460712
【价 格】38.00
【参考文献】 张立业著作;刘海清主编. 张立业诗文集. 华夏文艺出版社, 2017.10.

图书目录:

《张立业诗文集》内容提要:

《张立业诗文集》内容试读

张立业同志简历

张立业,男,1918年生,河北武安人。1938年8月参加革命,同年入党。历任行政村抗日自卫队副队长、抗日联防队副指导员、副村长、村长、联合村长;太行行政干部学校学员,太行六中第三分队分队长;漳滨中学干部班副班长;工作组组长、区委副书记。

1943年,在日寇疯狂扫荡、封锁,百年不遇的严重灾害情况下,完成了征粮任务,受到了上级政府通报表扬。

1945年,在太行六中学习时,被评为生活模范。

1946年,在河北磁县开展新区工作,因成绩卓著,被选为模范工作者。

1947年10月,率部南下,时任太行新兵三纵队四团二营副教导员。长途跋涉,风餐露宿,跨过陇海路,穿越黄泛区,行程数千里,冲破敌军的围追堵截,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于1948年2月中旬,渡过颖河,胜利的抵达安徽省颖上县,与刘邓二、三两个纵队会师,交了新兵后,分配到豫皖苏七分区商水县工作。

1945年至1948年,参加了平汉战役、豫北战役、淮海战役,在豫北战役中受过奖,并荣获华北解放纪念章一枚。

1949年春,随四野渡江作战,担任干部大队十八中队副队长兼第三分队分队长。同年五月,武汉解放,留武汉工作。

在汉工作期间,历任了中共鄂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临时工委副书记、下新河水厂工作组组长,配合军管会代表对水厂进行了接管工作。之后,担任武汉市郊区政府区委副书记、武汉市长丰区委书记、武汉市汉口郊区区委书记兼区农会主席、区团委书记、土改大队大队长、区队政委:中共武汉市郊区工委党委常委、总办公室主任兼宣传部长:武汉市民族宗教事务处副处长、处长、中

共武汉市宗教工作委员会副书记:1961年民院(民大)十周年校庆活动中,因成绩优异,受到表彰。后任华中师范学院(华师大)革委会办事组副组长,湖北化工石油学院(武汉工程大学)党委委员、政工组组长、政治部主任、人事处长。

1981年调回民院(民大),先后任中南民族学院(民大)总务处处长、院办主任、党委委员、党委常委、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部长、人事处长。

在武汉市工作期间,曾出任过武汉市第三届政协委员,中共武汉市第一、第二、第三届党代会代表,武汉市洪山区第五届人民代表。

1982年12月离休,行政十二级,享受厅局级待遇

1991年,荣获民院(民大)优秀共产党员,同年,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老干部先进个人。2005年7月,荣获中南民族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同年九月,领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章。2007年在90岁高龄时又荣获中南民族大学优秀党员称号。2015年,又领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2016年被武汉妇联、武汉晚报、武汉之家评选为全市十对金婚幸福老人之一。

一面永不褪色的红旗

(代序)

萧小玉

张立业同志年已97(2015年),是一位有着77年党龄的老革命,是一面永不褪色的红旗。他的一生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他的信念与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始终一致。

张老1918年出生于河北省武安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位于太行山东麓的武安是革命老区,1938年8月张立业同志就在家乡参加了革命,历任村抗日自卫队副队长、抗日联防指挥部副指导员、村长、联合村长、区委副书记等职。1943年日寇疯狂扫荡,又遭百年不遇重灾,张立业同志率民众完成征粮任务受上级通报表扬:1945年一1946年两次被评为模范;1945年一1948年,他参加了平汉战役、豫北战役、准海战役,在豫北战役中立功受奖,并荣获华北解放纪念章。1949年春张立业参加渡江战役,武汉解放后即留汉工作。解放初,在电厂水厂当过工委书记,进行接管,在武汉郊区当过区委书记、农会主席、土改大队队长、区队政委等职.他还曾担任武汉市民族宗教事务处领导工作,又先后在中南民族学院、华中师范学院、湖北化工石油学院等大学担任行政和党务工作。1981年调回恢复重建的中南民族学院,1982年12月离休。在武汉市工作期间,曾出任武汉市第三届政协委员、中共武汉市委第一、第二、第三届党代会代表,洪山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在职时和离休后,张立业同志多次受表彰;1961年,中南民族学院校庆十周年,因工作出色受表彰;1989年12月,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授予从事民族工作30年荣誉证书;1991年,被评为中南民族学院优秀党员,同年4月被评为湖北省老干部先进个人,

3

市党史及武安市志。张立业同志1948年3月至1949年3月在新开辟的豫皖苏七分区商水县工作了一年时间。他先后写了八九篇回忆录。残酷的战斗,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历历在目。在土匪面前视死如归的勇士,英勇牺牲的小号手,在战火中成长的年仅十

一二岁的小战士,一一跃然纸上。这些满含血泪的史料都已发表在中共河南省商水县委党史办公室1987年7月第5期的党史资料上。

1995年,为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张立业同志撰写了武安抗战纪实《艰难的岁月》(5000多字),刊登在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5年第6期上,并获三等奖。2005年8月为纪念参加平汉战役60周年,他撰写了《平汉战争的重大意义》(3000余字)。2006年3月,为豫北战役写了回忆录(3000余字)。在回忆这些战斗史实时还写了好几首诗。“抗倭取胜甲子春,血染黄沙记忆新。勿忘国耻兴华夏,东方巨龙跃当今。”诗句把张老写回忆录的目的说得很明白了。“太行儿女斗志坚,不畏火海与刀山。”“甘洒热血写青史,名标千秋颂武安。”张老是在用回忆录书写革命史,为英雄们树碑立传。

张立业同志在战火硝烟中走出了太行山,在武汉已生活了近60年了,然而始终心系老区,牵挂着故土。他多次为河北武安老区捐款捐物。早在1964年吃粮买布都要凭票供应的年代,他向武安县生产救灾办公室捐了9床棉被和30斤粮票。1998年6月他捐给武安老区活水乡常王庄村6000元。他还曾为家乡绿化荒山捐款300元。2000年张老回到家乡就提出了建立烈士纪念碑村史碑的倡议。2003年张立业和老伴田金沙再次倡议并出资3200元,与自家兄弟五人一起,为武安老家常王庄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20名烈士立碑建纪念亭。常王庄村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模范村,60多人参军,在武安县该村牺牲的人最多。张老这次还要为这个模范村立碑。他亲自撰写烈士纪念碑碑文和村史碑文。由于年事已高,两碑落成时张立业、田金沙二老未能回乡。从家乡寄来的纪念碑揭幕的一组照片成了二老的珍藏。这两座碑,寄托着老一辈革命者对老区这片热土的深情,对献身祖国的英烈们的缅怀,它更是对子孙后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一部教科书,永远不能忘记我们国家我们民族那段铭心刻骨的奋斗史。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