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大风堂艺术研究》汪毅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张大千大风堂艺术研究》

【作 者】汪毅著
【页 数】 361
【出版社】 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 , 2019.04
【ISBN号】978-7-5410-8565-9
【价 格】68.00
【分 类】中国画-画派-绘画研究-中国
【参考文献】 汪毅著. 张大千大风堂艺术研究. 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 2019.04.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张大千大风堂艺术研究》内容提要:

《张大千大风堂艺术研究》是第一本较系统、全面论述以张大千为主体的大风堂艺术的艺术理论图书。全书分为三个部分:详细论述大风堂堂主张大千的艺术以及作者对张大千相关论著的思考;对大风堂门人的研究;对大风堂再传弟子的研究。其中有关“张大千学”“大风堂画派”等学术观点及其论证有独到之处,尤其是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角度率先提出画派申遗等观点,对中国美术界有积极作用。文中还首次将大风堂画派与岭南画派做了对比研究。还讨论了张大千与黄山画派及中国文艺复兴等问题,具有学术前沿。本书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出版价值。

《张大千大风堂艺术研究》内容试读

大风迎百年,光焰万丈长001

张善子、张大千昆仲开派的大风堂,声名鹊起于20世纪20年代。大风堂这个百年“老字号”一路走来,虽筚路蓝缕,但却“光焰万丈长”,确为中国美术史之精彩一笔。鉴于大风堂近百年的时空交错,囿于对画派讨论、研究、阐释的难以系统,故本文强调以

大风迎百年,

相关节点带面,“不全之全”总结大风堂历程,推廓大风堂艺术源流大系,较客观地展示大风堂艺术风貌,进一步维护大风堂统绪及传承,以走进经典、点赞经典、传播经典,使之具有经典意义与社会传播意义。

光焰万丈长

大风堂开派者:张善子、张大千的光焰

大风堂既是张善子、张大千昆仲的画室名,又是一个与中国美术史息息相关的概念,颇值得讨论。

大风堂艺术海纳百川,博大精深,传承有序,颇能体现大风堂堂主张大千《谈艺录》中的艺术主张:“化古为今,化古为己”“一

个画家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必须师今人、师古人,更要师造化,兼效百家”“求独创”“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去秽气”“必先要体会自然,才能表现自然”“要善学善变,不能人云亦云”“雄奇秀拔,不必曰仿某家,法某派,自写胸臆间磅礴之气耳”“艺术到最后的境界,都是通的,唯一不同是所用的工具和风俗习惯,其他原理都是通的”“艺术为人类共通语言,表现方式或殊,而讲求意境、功力、技巧则一”“绘画是人类文化的体现,中西画

002张大千大风堂艺术研究

更无鸿沟之分…在不失自己本色的基础上,互相交流,共同进步,世界才永远有丰富多彩的绘画…”这些艺术主张,明确了创作指向,阐述了中西绘画的关系和艺术本色及交流诸关系,表明了其与时俱进的品格同墨守成规、故步自封根本对立的态势,无疑是大风堂门人与再传弟子在艺术创作上遵循的原则,从而构成了其绘画胸襟、视野、理念、理想、风格、审美追求等的相对趋同性(大风堂堂主张善子通诗善文,曾任教上海美术学校和文艺学院并设帐纳徒,在报刊发表若干文章,不乏学术建树和较系统的理论。目前虽然没有找到其较系统的学术之据,但相信它的精彩)。

大风堂艺术博古通今,纵横捭阖,继承与开派并举,自成体系、独具风格,是

一个时代艺术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大风堂领军人物张善子的抗战美术与张大千晚年维新变法、自开法门所创泼墨泼彩而形成的“格高而思逸”的艺术风格,拓展了中国画视野中的文化河山,具有时代意义,影响着中国美术的进程。

关于大风堂在上海问世的确切时间和细节,相关书籍包括张氏昆仲年谱,大多语焉不详,甚至回避,或将时空混淆。但其缘起却不乏共识:即当时张善子崇敬由亭长起事后统一天下的刘邦,尤其对《大风歌》中的“大风”一词心仪有加;张大千景仰清初艺家张大风的才艺,而且姓名与其只有一字之差。这个共识,是符合张善子与张大千的人生经历和个性及理想追求的。

至于张氏昆仲何时启用大风堂题署,目前发现最早的有张大千1925年春《题山水图》款“大千居士爱大风堂下”。同年春,张氏昆仲画梅于杭州塘栖超山,张大千收纳弟子吴子京(张善子因故提前离开塘栖),并对外声称“这是我的开门弟子”,而吴子京亦名列《大风堂同门录》。如果说,大风堂问世的时间是1925年,那么1926年则是大风堂的重要节点或起点,具有与大风堂开派的等同意义,即张善子弃政为职业画家、张大千在《申报》首度刊登《张季媛卖画启事》。

大风堂一路走来,方兴未艾,声名鹊起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40年代的中国画坛。这一历史时期,正是社会大变革时期,无论是思想,还是艺术,均呈现出大交锋、大冲撞、大裂变之势。特别是北平、上海,美术新学兴叠,打破国画的唯尊传统与革新中国画的呼声此起彼伏,“新派国画”“新国画”等美术社团如雨后春笋,名家流派千帆竞发,突涌着中国现代美术跌宕起伏的新思潮。张善子、张大千便是这个潮流中的弄潮儿、翘楚者。他们兄弟既翕、兄友弟恭、兄弟怡怡、兄弟手足,

大风迎百年,光焰万丈长003

演绎了中国儒家悌文化的精髓;他们惺惺相惜、棠棣联辉,堪称“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的楷模,系大风堂星空中的双子座。他们立足上海,进军北平,凭借诸关系与超越常人的艺术表现力影响艺坛。

在大风堂的形象宣传以及对大风堂画派的有效推动与传播方面,张氏昆仲不乏

一系列举措,甚至强调具体细节:或在上海锦明玻璃版印刷所印制“大风堂主张善子、张大千小景”“大风堂主张善子画虎”“大风堂主张善子画马”“大风堂主张大千作品”等明信片,或在报纸、图书同刊“张善子画例”“张季媛画例”,或使用“大风堂”印、“大风堂主张泽”印(至今未发现“大风堂主张爱”印,足见张善子在大风堂的地位及张大千对其的尊重)、“善子大千合作”印、“善子大千兄弟合作”印等,或合作出版画(影)册(《蜀中三张画册》《张善子张大千张君绶画册》《蜀中张善子大千兄弟画册》《中国近代名画家(第一册)一张善子张大千》《张善子张大千兄弟合作山君真相(上下册)》《张善子张大千兄弟合作山君真相(八联屏)》《张善子张大千兄弟合作山君真相画集》《张善子(张大千)法国画展》《黄山画景》等),或出版大风堂收藏作品集(《大风堂藏画(三集)》《大风堂名画集》《大风堂藏画家书》《大风堂所藏书画集》等),或以大风堂名义参与全国美术展览会,或联合举办展览(“张善子张大千兄弟画展”“张善子张大千扇展”等),或联合设帐纳徒以振兴门庭,或美术教学(曾任多所学校教授),或成立大风堂同门会并设分会,让大风堂的绘画技艺、理念、风貌、精神广为传播,让大风堂的名号享誉八方,让大风堂画派的旗帜在艺坛飘扬。他们被媒体誉为“艺林双秀”,正可谓“大江流蜀地,万派泻蜿蜒。双髯挺其中,善子与大千”。他们还发起或参与了上海书画、中日美术协会、海上书画联合会、烂漫社、艺苑绘画研究所、寒之友、中日绘画展览会、蜜蜂画社、曾李同门会、中国画会、苏州正社、中国画学研究会、九社、中华美术协会、中华全国美术界抗敌协会等十余个美术社团,作品频频出展和发表,甚至率展赴东南亚和北平。他们所进行的一系列美术活动,在海内外美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如张善子在圈内有“风雅领袖”之誉和“主持艺坛有数十年”之说:如在《20世纪上海美术年表》①中,仅记录张大千截至1949年的美术活动的词条便达126处。由此,足见作为大风堂画派领军人物的张善子、张大千叱咤美术风云之一斑。在此过程中,张氏昆仲的创作能力、艺术主张、行为方式、运作模式、文化影响等逐步凸显了大风堂画派的特征,构架出大风堂画派体系的

①王震编: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

大风迎百年,光焰万丈长005

张氏昆仲丹青黄山,首先是开发黄山。这一点,诚如张大千所说:“第一次去黄山时,荒草蔓径,断桥峡壁,根本无路可走行。我带了十几个工人去,正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黄山在我们这一代,可以说是我去开发的。”张氏昆仲一生画黄山无数,几乎囊括黄山著名景点。他们自1927年问墨黄山,可谓从一而终,张大千甚至在1961年还作有《黄山自画像》并录张善子诗题识。他们诗写黄山无数、拍照黄山无数(张大千1931年在上海出版《黄山画景》,摄影作品分别获比利时、芝加哥万国博览会金奖及特等奖)、展览黄山无数(1934年昆仲联袂展于南京,1935年与“黄社”成员的作品分别巡展于上海、杭州与东南亚,1939年昆仲联袂巡展于欧美)、发表黄山画作无数(《艺林》月刊、《美术生活》等)。昆仲合作的代表作有《黄山纪游图》《黄山西獬图》等。张善子有“近代黄山派始祖”之誉,画黄山的代表作有《黄山奇观》(北平中国画学研究会第14次成绩展展品)、《黄山神虎图》、《黄山清凉奇观》、《百步云梯》等。至于1969年张大千创作的《黄山前后解图》,堪称传世之作,具有史诗意义。诚如1993年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秦孝仪《跋张大千先生〈黄山前后解图〉以寿李海天先生七十揽揆》中言:“画家触景挥洒之趣,诗人兴怀沉吟之雅,复以手书黄山诗之藻翰,信诗书画三绝汇于一图卷间矣。”该跋还感佩“大千先生为现代黄山画派始祖”。其实,张大千情有独钟黄山的还不仅仅如此。1983年3月6日,他在距入住医院仅有6天、距逝世仅有27天时还立下誓言,要画一张尺幅与《庐山图》相当的《黄山图》。虽然张大千未完成此壮举,但我们依然可以想象他的眼量、他的气度、他的情怀、他的视野、他的创新,甚至感到他心中巍峨的黄山、翻腾的云海、挺拔的奇松、飞溅的瀑布是何等的令人叹为观止,他的画完全可以与《庐山图》相提并论而载入中国山水画史册。

张大千于1983年驾鹤于台北,虽然离开我们已经36年了,但从他所画的一系列关于黄山的作品中,我们依然能感到他的笔墨意趣、人文精神与黄山同辉,甚至联想到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7月16日在巴西国会发表演讲时说到的张大千旅居巴西时所画《黄山图》的情景。在艺术创作中,张大千不仅影响了黄山画史和中国画坛,而且具有相当规模的传承性,即影响了大风堂门人和再传弟子,具有构成黄山画派的某些特征和意义,甚至丰富了黄山画派的内涵,使之具有特殊意义。据不完全统计,受其影响的门人和再传弟子计达30人。这算得上一个不小的团队,而且构成梯次,为其他画派所不具有,甚至望尘莫及。

这些门人和再传弟子,秉承门风,不拘成法,数度登临黄山。他们放胆登高,以黄山为伍,心语黄山,诗化黄山,丹青黄山,以门人梁树年、谢伯子、慕凌飞、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