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尚志传》赵俊清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赵尚志传》

【作 者】赵俊清著
【页 数】 402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2015.08
【ISBN号】978-7-207-10401-4
【价 格】78.00
【分 类】赵尚志(1908-1942)-传记
【参考文献】 赵俊清著. 赵尚志传.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15.08.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赵尚志传》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少年时代、置身革命洪流、矢志抗日、创建反日武装、转战在哈东、扩大反日统一战线、独立自主开展游击战争、为了配合全国抗战、严重的挫折和将军之死十章。

《赵尚志传》内容试读

第一章

少年时代

一、童年与家庭

1908年10月26日(农历十月初二),赵尚志出生在辽宁省朝阳县(原隶属热河省)第二区王伦沟乡喇嘛沟村(今尚志乡尚志村)

朝阳,历史悠久,山川秀美,物产颇丰,素有“金朝阳”之称。境内山峦耸峙,丘陵起伏,著名的凤凰山屹立于县城东郊。大、小凌河贯穿全境。朝阳古称柳城,后称龙城、兴中,因城内建

有三座古塔,又有“三座塔”之称。据说,清乾隆年间,有官员因见县城所倚凤凰山如青凤朝

阳,故取《诗经·大雅·卷阿》中,“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之意,遂改三座塔

为朝阳

并非堪舆家所云地灵人杰的“风水说”才诞生出英雄、豪杰。赵尚志的家乡一位于朝阳

县南部浅山丘陵地带的喇嘛沟却是一个交通很不便利、极为偏僻、十分贫困的小山村。一二

十户农家散居在一条五六里长的山沟里,村民的房屋彼此相间互不衔接,只有一条小河沟在赵家门前缓缓流过。

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到处都是一片腐败、贫穷、落后的黑暗景象。赵尚志的家乡也和许多地方一样,荆天棘地,血雨腥风,“金朝阳”并没有放出应有的光彩。官府横征暴敛,兵匪伤生害命,洋教堂胡作非为,致使民不聊生。山成了穷山,水成了恶水。广大农民饱尝统治阶级剥削压迫之苦楚,历尽动乱、劳苦之酸辛。清末民初,由于连年遭受旱涝灾害,官府仍摧捐逼税,洋教堂继续逞凶,难以活命的朝阳民众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曾多次举事,反抗官府和洋教堂的压迫。据传,具有较大规模的群众斗争竞有九次之多,故有“九反朝阳”的说法。其中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朝阳铧子沟人邓菜峰组织“抗洋会社”,两次打退洋教堂武装的进犯,声威震动清廷。光绪三十年(1904年)朝阳知府俞某强令民众出钱,增巡警,办学堂,群众无力负担,激起民变。鞠忠才、刘希彦聚众起事,攻占朝阳城,打跑了俞知府。民国四年(1915年)侯文广为反抗官府强行收缴苛捐杂税.建立“联庄会”,举起义旗,在朝阳、建平、凌源三县组织上万人的抗捐队伍,三次大败前来镇压的官军。在历史上,朝阳人民就是富有反抗斗争精神的人民。“九反朝阳”的英雄壮举是足以使广大朝阳人民引以为白豪的。因此,一次次反抗官府、洋教堂压迫的斗争事迹广为传播,为后世留下许多感人肺腑的佳话美谈。这些斗争事迹,通过人言口传,在少年赵尚志的心里也曾留下较深的印痕

赵尚志出生在一个农村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祖父、父亲都是读书人。赵尚志出生时,家有房屋八间(正房五间,厢房三间).十地五垧,养有牛马,拴一辆车。全家十口人。其生活是靠他父亲教书和兄长种地来维持的。农忙时,间或雇一两名短工。其家庭生活虽不十分富裕,但也

尚志传

并不异常困顿

赵尚志的父亲赵振择(又名宗义、致远、式如,字子馥)生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年轻时曾进学锦州。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考取锦县第二名生员(按,即秀才)。翌年赴北京应丁酉科乡试未中,此后他无意于科举功名,在家乡教书。他是一位为人正直,受人尊敬的私塾先生。平时居家,面对外强侵掠、国势衰落的形势,他常对族人、友人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一方人士应唤起一方之民众,推之各省,国家焉有不治者乎?惟望有志之士倡导于先耳。”他笃信礼教,也讲求维新,辛亥革命前,即联络志同道合之人组织晋劝剪发天足会,宣传男人剪辫子的意义,女人不缠足的好处。并力主兴办新学,尽劝及门弟子改入新式学校,学习近代科学文化知识。他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是朝阳县南部群众抗捐领袖之一,在朝阳地区远近地方颇孚众望。赵尚志的母亲张效乾是赵振铎的续弦。她性情敦厚,勤劳俭朴,心地善良,从早到晚总是不辞辛劳地操持家务,堪称贤妻良母

赵尚志兄弟姊妹共十一人,他排行第六,上有二位兄长,三位姐姐:下有一个弟弟,四个妹妹。按赵家族谱的辈分,其兄弟姐妹是属“尚”字。父亲给心爱的第三个男孩起名为“尚志”《孟子》中有.“王子垫问曰:土何事?孟子曰:‘尚志。'曰:‘何谓尚志?'日:‘义而已'。”又说“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父亲给他起的这个名字应该说是寓意颇深的,其意是令其崇尚鸿鹄之志,成为一个仁爱正义、品德高尚、大有作为之人,而不是目光短浅,卑琐庸儒,毫无作为的蓬雀之辈。赵尚志小时候长得比较矮小瘦弱。他与普通的农村孩子相比,没有什么不同偏僻的山村限制了他的眼界,他所接触的人和物都是有限的。他懂事,听话,但又顽皮。他常与小朋友在家门不远的一棵大柳树下玩耍。如果说他与别的孩子有什么差异的话,那只是他胆子稍大。上山、爬树、掏鸟蛋、打长虫(蛇)什么都敢干。同小伙伴到谁家去玩,别人怕狗,他总是走在前头,专当打狗的。童年的赵尚志深受兄长和姐姐们的喜欢和爱护。这个小弟弟与大哥哥、大姐姐们虽不是一母所生,但他们亲密得如一奶同胞,毫无隔阂。在山村里,兄长和姐姐们一起陪这个小弟弟玩。他们上山栋柴,总是带着这个小弟弟,有好吃的东西总让给他,真可谓关怀备至

赵尚志从小受父亲教育、影响很深。他六岁时就跟着父亲念书识字,以后又上官学堂(学校)。赵尚志的父亲对子女管束极严。他一方面教育子女学孔夫子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另一方面又教育子女须当仁不让,见义勇为,主张正义,要爱国,爱同胞。他进城办事时,有时也带着小尚志,对着矗立县城的辽代砖塔,讲古论今,使少年尚志从祖国悠久历史中,受到爱国思想教育。他藏有《三国演义》《忠义水浒传》《说唐》《说岳全传》等历史小说,在赵尚志具有一定阅读能力,喜欢翻看这一类书籍时,他从不加以制止,而且还加以鼓励。他高兴时还绘声绘色地讲里面的故事给赵尚志和其他孩子们听。每当父亲讲“官逼民反”“仗义疏财”的水浒故事时,年幼的赵尚志总是细心听、认真记,对“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除暴安良,劫富济贫”的英雄豪杰十分饮佩。在同小朋友玩耍时,还常常把自己听到的故事讲给小伙伴们。因此,在少年赵尚志的脑海中是装有许多诸如李逵、关云长、程咬金等神勇

2

①《论语·颜渊

无畏的血性汉子的形象的

少年时代

矗立于朝阳县城的辽代古塔

赵尚志小时候,很孝顺父母。一次,他和本村老徐家一个孩子在小凌河捕鱼,然后在岸上用火烤着吃,姓徐的小伙伴把自己分的那份全吃掉了,而他却留下几条准备拿回家去。姓徐的伙伴问:“你留下的鱼给谁吃呀?”赵尚志回答:“拿回家,给我娘,我娘养我们兄弟姐妹不容易,我得把鱼拿回去孝敬她!”十分讲究孝道的少年尚志,时常受到乡亲邻里的夸奖

赵尚志非常听母亲的话。母亲经常告诉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孰是孰非…母亲的教海使年幼的赵尚志初步地懂得了遇事要分清是非,做人不能光为自己的道理。小时的赵尚志,家里对他从不娇生惯养。他时常因过于顽皮而遭到父亲的训斥。当他稍大时,母亲也经常支使他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不让他养成好吃懒做的习性

赵尚志的成长以及后来走上革命道路是与其父母的影响和支特分不开的。这两位老人都十分开明,通情达理,赵尚志曾对家人说:“人生在世,应为全人类谋幸福,为国家谋利益,难道专在父母膝下尽孝,就尽到了做人的全部责任吗?”他参加革命后.两位老人以其志向不违正义,遂听其自便,从不加以约束。他们认为自己儿子所从事的事业是正义的,正义如善,如善,则何谓不行?两位老人对赵尚志投身革命,从事抗日斗争始终表示支持。有一段时

间,和赵尚志一起从事革命活动的同志经常出入其在哈尔滨居住之家,或接头或研究工作两位老人对来人都表示欢迎,并勉励他们当国耻民痛之时,理应效命疆场,为国为民出力,绝不能作苟且偷生之辈。老人同情革命、正义深挚的情感使得出入其家从事秘密革命活动

IGZH的同志深受感动和鼓舞。至今,一些老同志忆及此事,对两位老人支特革命,关心他们的言

辞仍不能忘怀

因赵尚志参加了革命斗争,特别是从事抗日武装斗争事业,日伪当局对其家属亦异常忌恨,几欲加害其双亲。1934年,赵尚志的父亲曾被日本宪兵队捕去.受尽了折磨。在其父亲被捕受刑时,赵尚志的母亲四处托人借钱进行营救。当时有的人生怕牵扯到自己已,退避三舍。有的人还说让尚志回来看看,他父亲正在为他受罪,而赵尚志的母亲却正色道:“你们怕事,我不来求你们。但我儿子不是为非作歹,抗日救国是光荣的事,难道一定要当亡国奴吗?”她决定变卖全部家产来进行营救。后来把家里居住的青砖房卖了三千元,用钱从狱中把人赎了出来。赵尚志的父亲被释放后,为避免敌人继续迫害,不当亡国奴,不得不改名为赵式如,带领家人由关外至关里到处迁徙。1935年冬,赵尚志的父母携带他弟弟、妹妹离开哈尔滨逃往北平。1937年“七七”事变后迁居天津、上海,在东北抗联李杜办事处的接济、资助下维持生活。以后随着日本侵华战火的蔓延又辗转流落到香港、贵阳、重庆、西安、苏州等地

1941年,赵老先生一家生活在重庆。当时家中经济拮据,境况窘迫,难以维持生计,赵老先生不得不投书《大公报》,向社会求援。后由全国慰劳总会为赵老先生拨赠慰问金一千元当时《新华日报》以《东北老人赵式如一门忠义》为题发表中央社简讯一则,全文如下:“[中央社讯]东北七十老翁赵式如三子从军,音讯断绝,年来寓居南温泉,一家七口,非老弱即妇需生活无着,近曾投书大公报,向社会求援。兹悉全国慰劳总会以赵氏一门忠义,大节凛然特拨赠慰问金一千元。按赵氏吉林人,九一八事变后,三子皆秉训从军,后与家庭失却联络。老人度被敌逮捕作质,卒以坚贞卓绝之精神,逃出虎口,后携全家南下,辗转来至重庆。”此则简讯说“赵氏一门忠义,大节凛然”,委实是对赵家的中肯评价。(文中所说“赵氏吉林人”是因当时哈尔滨道外区

赵尚志家居地,为吉林省管辖

同年10月10日,全国慰劳总会为抗属赵式如老先生赠送慰劳单和“祖国光荣”荣誉牌

一面。慰劳单中说,“我们和暴日打仗,吃苦最多出力最大的是和敌人拼命沙场的出征将士,而在后方吃苦最多者要算出征将士的家属。好在捷讯频传,离胜利的日子已经不远了”。赵老先生对此深有感慨。他热切地盼望抗战胜利的那一天。1942年冬,赵老先生率全家到西安。翌年夏,在那里曾受到周恩来和邓颖超的亲切接见。周恩来高度评价老人家训教三子从军抗日的爱国义举。老人家对周恩来的伟人风度赞赏有加,对其勉励终身不忘。他常对子女说:“周恩来是一个伟大的人物,心里装着千百万父老兄弟,人家说的话,真叫人佩服。”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投降,赵老先生高兴异常,他激动地说:“盼的就是这一天,我四个儿子

三个从军,有两个牺牲在抗日战场上中国能有今天是多么不容易呀

①赵尚文:《我的父亲赵子馥》,载《红山文化》1995年第3期

②载《新华日报》(1941年9月25日)

海宋挽李以聖恩被釋乃乘问逃居北平後值上上变作與日寇作殊死戰詞又被舉為抗日聯軍第三軍軍長投黄埔軍校求學追九一八事变尚志即粒織義勇軍不踏任為餘力不遗尤復渝兒辈立志故國令次子尚志速降弊寺議决事项人動立学校倡辞請鄭备公益任散無力受國有心曾充原醫朝陽縣自治會會长就行安徽济事成加生述满清壽制之時雪外寇侵渡之痛推非為三于皆秉刘從軍音書隔能生活無着態靖夢翁永書超我如像吉林寶江縣人年七十三成前清附

第一章少年时代

赵尚志父亲写的自传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赵老先生一家又迁回哈尔滨,从此才算真正安顿下来。两位老人由北到南,从西到东,跑遍了半个中国,十四年间辗转搬迁八次,真可谓“迁徙往来无常处”,历尽颠沛流离之苦。但是,对此,两位老人并无任何怨言,只是母亲看到赵尚志为革命舍生忘死,竟不顾及自己的婚事,以致终身未娶,颇以为是憾事。然而,对于两位老人更多的是为自己有三个儿子投身抗日,两个儿子牺牲,特别是赵尚志在东北从事领导伟大的抗日救国斗争事业,最后舍生取义,为国捐躯而深感自豪

赵尚志的母亲于1957年病故于哈尔滨,终年七十五岁。时隔一年,其父相继病逝,享年

八十七岁

赵尚志参加革命后,其二兄、四弟、四妹、六妹、老妹在父母的教海及赵尚志的影响、鼓励下也都先后走上革命的道路。中央社简讯中所说赵氏一门忠义,三子秉训从军,是指赵尚志及其二兄赵尚朴、四弟赵尚武。赵氏三兄弟一在东北,一在西北,一在华北,共同从事抗日救国事业

赵尚志的四弟赵尚武于“七七”事变后,在太原参加了八路军(当时年仅十七岁),在西北战地服务团工作,是一名光荣的文艺战士。他天资聪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素描,表演戏剧,吹奏口琴,高音歌唱,作词谱曲,并懂乐理。曾参加演出反映抗日斗争的话剧《突击》和京剧《白山黑水》。1938年6月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十七周年,在延安进行汇报演出,受到毛泽东、朱德和彭德怀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同年8月,加人中国共产党。1942年担任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音乐队副队长。1943年12月,在反“扫荡”战斗中,为保护儿童突围,于河北省阜平县一个山村英勇牺牲,时年二十三岁

赵尚志的二兄赵尚朴于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哈尔滨中东铁路机务段、平绥铁路南口大厂等地从事党的地下活动。1938年4月去延安,后在华北晋绥地区进行抗日救亡斗争。解放战争初期受党组织派遣来东北工作,曾任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市人大副主任职务。1989年10月病逝

赵尚志的四妹赵尚英1930年与爱人李冷波考入上海艺术大学戏剧系学习。二十世纪三

十年代初,她参加“左联”,在上海、南京从事进步电影、戏剧活动。先后参加电影《桃李劫》和话剧《桃花扇》《复活》演出。“七七”事变后,参加抗日救亡演出队,曾在南京、镇江、徐州等地演出了《放下你的鞭子》《祖国的吼声》等剧目。1948年到东北解放区从事文艺工作,先后在东北文教队、东北人民艺术剧院、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当演员,并任演员队副队长。五十年代为辽宁省政协委员。“文革”中遭迫害,“四人帮”被粉碎后,恢复名誉。1980年病逝

赵尚志的六妹赵尚芸青少年时即参加革命活动,撒传单、贴标语、传递消息等。后被特务跟踪,组织让她离开哈尔滨,去上海团中央学习、受训。在上海与团中央书记兼组织部长胡筠鹤结婚。婚后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因丈夫政治历史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她被称为反革命家属。但她坚信党的政策能够落实。1982年“潘汉年案”平反后,胡的政治历史问题也做出结论,得到解决。其“反属”的帽子也被摘掉

赵尚志的老妹赵尚文在哈尔滨小学读书时,老父被日本人逮捕。父亲获释后,随之辗转关内各地,先后于北平,上海、重庆读书。她继承父业在西安时开始从事教育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在哈尔滨铁路子弟小学任教,直至退休

赵尚志一家兄妹先后投身革命,为民族解放,为党的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赵尚志的家庭是一个革命的家庭,堪称一门忠义,气节可风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