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战争(1618―1648)电子书完整epub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

为什么拒绝战争却拒绝和平?谁在利用不确定性给欧洲带来一系列剧烈而可怕的灾难?三十年战争是如何永远改变欧洲的?文明如何在灾祸中幸存下来,在荒芜的土地上生存下来?

战争之战 (1618-1648) PDF 电子书

编辑推荐理由

从和平的新视角看三十年战争,这本书看起来像是一部战争史,其实是一部和平史。作者将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总结为一个独特的和平场所。三十年战争不仅是硝烟弥漫的战争,更是对和平的追求。

8张极具历史价值的图片,1张震撼的历史地图,直观再现这场战争的惨重损失

简介

三十年战争(1618-1648)是现代欧洲一场非常灾难性和严重的战争。这场持续多年的无休止的战争及其带来的一系列疯狂的暴力和灾难,在德国人的集体意识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约翰内斯·布克哈特以全新的视角,着眼于三十年战争期间对和平的反复尝试和无限接近和平的时刻,将这场战争的历史以“和平”作为红线。作者深入而彻底地剖析了一场可避免的冲突背后的各种游戏,指出了政治活动家的真正利益。

此外,作者重申,三十年战争不是一场宗教战争,而是一场“建国战争”。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不仅展示了当时人们的战争经历,还追问了文明如何在灾难中幸存下来,在荒凉中幸存下来。这本书还赞扬了当时极有可能成功的和平倡议,它们对于解决当今的冲突非常重要。

关于作者

约翰内斯·伯克哈特

1943 年出生,在图宾根大学学习历史、哲学和日耳曼语言和文学。先后在斯图加特、罗马、艾希施泰特、比勒费尔德和波鸿从事研究工作。从 1991 年到 2008 年,他是奥格斯堡大学的早期现代史教授。目前在欧洲文化历史研究所工作。

战争之战 (1618-1648) PDF 预览

欧洲三十年战争(1618-1648)起因简析

1618年至1648年在欧洲爆发了三十年战争,其背景和原因非常复杂。这不仅是由神圣罗马帝国天主教和新教诸侯之间的纷争引发的德国内战,更是一位急于建立中央集权并努力维持的帝国皇帝。地方独立国家之间的内战。在四分五裂的神圣罗马帝国中,天主教诸侯和新教国家都反对皇帝的控制;而且,这是一场法国与哈布斯堡王朝、西班牙与荷兰的国际战争,将丹麦、瑞典、匈牙利的特兰尼西亚王子等势力卷入其中,这些外来者都想在德国寻找盟友,而大部分将军们其实是在追逐名利,试图在这个皇权日渐衰落的国家建立自己的国家,很多国家,尤其是后期的战斗,已经超越了母国的利益,完全是士兵追求私​​利的肉搏战.

让我们来看看战争的起因:1555年宗教改革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曾与新教诸侯签订奥格斯堡条约,同意臣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但路德教和加尔文教随后都迅速发展,1608年,新教诸侯为了捍卫这一成就(害怕天主教皇帝的敌对行为),相互结盟,与新教荷兰人、英国人、法国国王亨利四世谈判. .这无疑给天主教诸侯施加了压力,因此在1609年,巴伐利亚开始联合天主教的德意志诸邦结成同盟,还与西班牙谈判寻求帮助。

德国分为两个对立的派系!尽管西班牙在1609年被迫与荷兰签订停战协定(荷兰革命后,西班牙的镇压失败),但它时刻准备着再次摧毁荷兰共和国。西班牙还想巩固哈布斯堡王朝在中欧的地位,控制瑞士,以便更容易进攻荷兰。

但是西班牙的上述计划遭到了法国的反对!当时法国的人口是英国的五倍,是瑞典或荷兰的十倍以上。它是欧洲的巨人,一直有建立世界君主制的野心。当然,它反对西班牙的发展,也痛恨邻国德国加强它的企图。中央集权建设强国的思想。终于,三十年战争在德国爆发。这场残酷的战争对德国造成了严重破坏。

前言

就东亚和欧洲的宏大文化空间而言,国家建设(Staatsbildung)是一个共同的基本政治秩序问题。在其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两种文化都在统一和多样化的政治组织形式之间徘徊。经过漫长的热身期,两者都在近代早期(欧洲语境下,指16-18世纪)找到了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案。中华帝国历经蒙古人的元朝、汉人建立的明朝、汉化的清朝,最终合并为一个统一的国家;与此同时,与中国国土面积相近的欧洲发展成为一个由多国组成的国家。大陆。这绝不是预先设定好的——公元800年,当欧洲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大帝将“罗马人的皇帝”的王冠交给德意志帝国时,普世主义的理想依然生机勃勃。 .因此,在欧洲进入近代早期之初,国家建设的发展道路究竟是走向统一的欧洲还是多民族的欧洲还没有定论。政客们利用这种方向的不确定性在欧洲引发了一系列激烈而可怕的战争。这些战争还不是国家之间的战争,而是建设国家的战争。

欧洲也有很好的机会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哈布斯堡王朝。查理五世 (Karl V., 1500-1558) 已经统治了半个欧洲。他拥有皇帝的称号,并提出了“普世君主制”(monarchia universalis)的纲领性概念。当时他还努力统治欧洲世界。普世政府。查理五世与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1494-1547)交战五次,后者也要求继承普世主义。德国历史学家往往无法正确理解潜在的国家建设选项,而只是将其描述为 1600 年左右再次出现的传统哈布斯堡与法国的对抗。一方面,整个哈布斯堡王室、德国凯撒分支和西班牙大西洋分公司,精诚合作;另一方面,海因里希四世等伟大人物。在法兰西王国的领导下,法兰西王国的统治在几次内战中得到巩固,对欧洲的需求也随之产生。这种政治秩序的竞争和冲突局面构成了三十年战争的基本框架。

正如我在 1992 年首次描述的那样,这场“战争战争”是现代早期欧洲“军事性质”的顶峰,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时代的深渊。三十年战争由四场战争组成。同时,由于时间跨度长,是一场包罗万象的样板战争,在建设欧洲国家的过程中,做出了建设多元化欧洲的重要决策。这本书还解释了法国如何干预帝国与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之间的一场关键冲突,以及为什么这三个普遍的大国没有被征服而都被迫在威斯特伐利亚和平中定居。压抑着他对权力的渴望。与此同时,在这场“建国战争”中,建立个别国家的分裂主义战争接连不断——从被镇压的布拉格波西米亚起义开始,到荷兰独立战争的胜利结束。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国际理念确立了主权国家平等并肩的政治秩序体系,并得到广泛认同。

以欧洲为中心的“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中特定形式的国家建设的成功值得更多关注。其众多王子的领土和政权太小,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欧洲国家,而整个帝国太大,不能成为一个统一的欧洲国家。帝国的解决方案是独一无二的:几个世纪以来,帝国建立了具有联邦特征的双重国家体系。每个国家的君主或由许多弱国组成的“帝域”执行部分国家的任务,而根据宪法选出的皇帝代表整个国家,并得到帝国会议和帝国会议等帝国机构的支持。最高法院。德国联邦制的特点是国家的帝国机构被地方君主的暴力机构所共享。三十年战争期间,皇帝倾向于加强皇权,许多皇子威胁要退出帝国,但最终大家握手言和,重新合并为一个新的联邦组织——其影响力一直延续到今天 。

在追求国家建设的正确道路上的重大冲突是无止境的,还有许多次要冲突纠缠着它们:继承战争、边界冲突、贸易利益、军事暗流等等。其中,最重要、最受瞩目的就是宗教问题。欧洲宗教崇尚追求真理,其宗教属性也存在争议,因此其行为比东亚宗教体系更为激进。宗教问题虽然不是大冲突,但仍应作为“大小冲突”予以特别关注。在德国乃至欧洲,新教宗派化及其变体始于马丁·路德,而相反的罗马天主教宗派化则由耶稣会士主导。两者之间长期存在结构性不容忍,最终导致多次宗教战争。长期以来一直认为三十年战争主要是一场宗教战争,这种解释方法已站不住脚:本书着眼于自 1555 年奥格斯堡条约以来帝国的跨教派政治管理,以及对同盟的洞察战初的局势与水火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有力地驳斥了“三十年战争主要是一场宗教战争”的说法。威斯特伐利亚和约重新定义了政治和法律体系,使德国最终避免了一场宗教战争。

这本书解构了主要问题,并解释了为什么战争如此漫长和艰难。这本书以人们的恐惧和人口后果的描述开始,导致一些编年史家怀疑德国人是否能够留下后代。在这场“战争战争”中,高度发达的文化濒临毁灭。所以这本书提出了一个以前未探索过的问题:没有人预见到这场灾难并知道如何阻止它吗?

媒体评论

寻求和平是本书的中心主题。这本书颂扬了自 1618 年以来对解决当今冲突非常重要的各种和平倡议。

——Wolfgang Burgdorf,德国 LMU 历史教授

多年来,我一直钦佩作者,因为他在不牺牲智慧的情况下将事实浓缩成中肯的表达方式的双重才能。

——Axel Gotthard,德国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历史系教授

在 2018 年出版的众多三十年战争专着中,这本书以其新颖的视角脱颖而出。 ... Burckhardt 不仅关注战争本身,而且将永远存在的和平尝试置于话语的中心。他不忘将他被广泛接受的关于早期现代战争(即军国主义)频率的观点与“国家建设战争”的论点交织在一起,这使得这本书作为一个重要但迄今为止非主流的观点脱颖而出。 .

——博士Arnke Volker,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早期现代文化史研究中心

作者是三十年战争的专家,在这本“小书”中没有描述战争的历史,而是将战争视为一再延迟的和平。这种方式的“解放效果”无需赘述即可理解,在这个问题上的争论只会让问题更加清晰。作者实事求是,不掉书包的文风也值得赞赏。

——《法兰克福汇报》

布克哈特教授没有研究宏大的叙事,而是质疑八个主题,并专注于新的解释路径。在他的书中,他认为战争不是敌对国家之间竞争的结果,而是国家不发达的结果。 Burckhardt 的分析是面向问题的。战争(1618-1648)包含令人兴奋的想法。

——克莱尔·冈泰,瑞士弗里堡大学早期现代史教授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