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亚洲pdf在线阅读免费epub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

中国知识分子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意识形态运动,寻找亚洲也是寻找中国,也是寻找真正多元的认识论。在中国和西方之外,还有一些我们必须关注的领域,不容忽视。精神资源。

寻找亚洲pdf在线阅读>></p>
<h3>编辑推荐</h3>
<p>什么是亚洲?谁的亚洲?我们为什么要寻找亚洲? </p>
<p>中国知识界的标志性著作。 </p>
<p>在寻找亚洲的同时,我也在寻找中国,我也在寻找真正多元的认识论。 </p>
<p>寻找亚洲不仅是对抗西方霸权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突破欧洲中心主义的束缚,重新解读简单化的历史。 </p>
<p>了解“亚洲”、“亚洲原则”和“亚洲主义”的来龙去脉。 </p>
<p>东亚和亚洲未来的历史和思想变迁会是什么样子? </p>
<p>描绘一大批思想家的“亚洲人”性格:冈仓天心、福泽由吉、孙中山、李大钊、和依哲郎、竹内裕、宫崎志定、滨下武、梅户忠雄、沟口雄3、丸山实男人</p>
<h3>简介</h3>
<p>亚洲不仅是一个政治概念,也是一个文化概念;不仅是地理位置,更是价值判断尺度。亚洲被西方称为他者的起源,亚洲的多样性和开放性,亚洲近代不得不接受的西方固有的殖民化进程,亚洲无法与一个国家统一的现实自给自足的逻辑。这一直是困扰人们的原因。 </p>
<p>本书是孙戈教授多年研究东亚复杂问题和亚洲思想与现实的集中展示。也可以说记录了孙歌“寻亚”至今的全过程。从思考亚洲意味着什么,到从东亚的历史和现实中寻找一种理解亚洲的方式,再到寻找一种跨文化的新普遍性,最后到一种新的理解世界的方式,即亚洲搜索真的是一个非常原始的思想活动,也是一个全新的创造,创造了一个不同于西方中心和中国中心的全新认识论。 </p>
<h3>关于作者</h3>
<p>孙歌</p>
<p>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p>
<p>多年来一直从事政治思想史和中日关系、亚洲等现实政治中复杂问题的研究,致力于推动东亚知识分子的深入对话.六年“中日知识分子对话”。 </p>
<p>曾任日本东京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客座研究员,德国东京外国语大学、一桥大学、海德堡大学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学科扩散的空间:亚洲话语的困境(2002、2007)、竹内的好悖论(2005)、文学的立场(2009)、把握进入历史的时刻(2010)、 《我们为何谈论东亚》(2011)、《思想史上的日本与中国》(2017)、《历史与人:重新思考普遍问题》(2018)等。</p>
<h3>前言</h3>
<p>写在上一本书中,记录了我迄今为止“寻找亚洲”的过程。记得在一个以亚洲为主题的研讨会上,给我的“寻找亚洲”,一位学者开玩笑地问我:为什么要寻找亚洲?亚洲失去了亚洲的地理区域,当然不是失去了,而是在这个地理空间发生的历史进程充满了各种“失落”。近代以来,亚洲经历了一个被殖民和侵略的过程,不仅失去了领土主权、物质资源,还有精神文化传统乃至主体尊严。有些丢失的东西已经找回,有些可能很难找到。然而,这不是我想要“找到”的。 “迷失”是我寻找的起点,是我作为亚洲人感受到的历史屈辱赋予我的内在动力;虽然,寻找不是回到过去,恢复旧,也不是真正拥有某物——那种东西没有思想的功能。我试图找到的是一个可以建立的话语类别。亚洲被西方称为他者的起点,亚洲的多样性和开放性,亚洲不可避免地被西方接受一直困扰着自己的殖民化进程:一个无法整合的对象,一个无法将西方置于自身之外的区域,尽管经历了反殖民民族独立运动,但其明显的非自给自足和无法作为一个独立的话语范畴,它如何支撑自己?</p>
<p>是我对日本思想史的阅读首先引起了我对亚洲的关注。最初让我感到困惑的正是亚洲无法自我整合的问题。从直觉上讲,这是我必须克服的第一个障碍。一个同样直观的事实是,虽然这个类别显然不是自给自足的,但它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在今天越来越多地存在,这激发了我对它的智力探索。但是,进入日本思想史阅读之后,我逐渐不再沉迷于这种困惑,因为随着阅读的扩大,一些对我更有吸引力的问题开始逐渐浮现。这正是本书第一章所讨论的内容。仔细想想,那是十几年前的事了。第一篇论文《What Asia Means》发表后得到了一些反馈,后来我做了进一步的补充和修正;说起来,这是我早就放下的旧文了。然而,在撰写本文的过程中,一种真实的感觉依然存在:当我试图将日本现代思想史上的众多亚洲话语汇集在一起​​时,我强烈地感到它们无法用一般的分类方式来表达。 ,也不能以简单的二元对立形式呈现。为了不让读者感到困惑,也因为我没有更精细的分析工具,我在这篇关于亚洲的原创论文中试图完成的只是梳理日本-亚洲话语的基本类型。我将日本近代以来的亚洲话语大致概括为两个基本概念:作为符号、观念和思想开放的亚洲概念,以及作为实体区域、风土和空间的亚洲概念。亚洲统一话语中的消极态度。在整理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除非我愿意放弃最吸引人的独特性,否则是不可能建立统一的亚洲话语或东亚话语,让铁郎的风土学习梅户忠雄的文明生态的。历史观,从京都学派的代表人物,到当代重构亚洲话语的日本知识分子群体,一直延续着以亚洲为象征的概念,即空间特征的交错与张力。亚洲的概念。所谓空间,不仅仅是一个相对于时间的抽象概念,它是建立在实体之上的;地理学研究证明,任何地理空间都是不同的,在地理学中寻找同质元素将是一个无趣且很少被发现的研究方向。有抱负的地理学家通常是在寻找那些富有个性的地理现象来研究,而不是停留在研究的初始阶段,仅仅满足于寻找所谓的普遍规律。 </p>
<p>但是,我在写这篇论文的时候,并没有从近几年才开始关注的这个角度出发,而是顺着亚洲实体性的思路,询问亚洲的统一性。以亚洲为文明符号载体基本可以绕过亚洲</p>
<h3>寻找亚洲:创造另一种理解世界的方式 PDF 预览</h3>
<p><img decoding=

图书目录

写在前面

第一章亚洲是什么意思

两种思路:亚洲存在吗?

两个想法的接触点

京都学派的亚洲话语

“亚洲思维”的定位及其揭示的问题

附录

第二章:东亚视角的认识论意义

中国社会的既定东亚视角及其问题

现代历史进程中东亚内部的不平衡

冷战史与东亚关系

冷战后东亚叙事的历史视野与意识形态特征

关于后东亚话语的可能性

附录

第 3 章创建一个新的通用

第四章:寻找亚洲原则

讨论亚洲类别面临的实践和理论困境

通往亚洲的理论路径

亚洲原则的历史内涵

精彩内容试用

讨论亚洲类别面临的现实和理论困境

尽管亚洲长期以来在国际关系格局中被认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政治地理学概念,但对于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使用还远未达成共识。即使在实际使用中,它也经常是具有模糊边界的所指对象。在人们的意识中,亚洲不需要严格界定,以地理划分的亚洲区域就等于亚洲;但是,即使在实际的国际关系层面上,当亚洲被用作一个概念时,它也从未与地理相关联。学术意义上的亚洲领土在覆盖面上是完全等价的。一种普遍的说法是,在讨论亚洲地区的某个部分时,将其问题定性为“亚洲问题”,而最典型的可能是东亚。早些年东北亚(实际上只有中国、日本和韩国,朝鲜基本没有进入这个地区。一个讨论一般把自己称为东亚。近年来,随着东盟的日益发展和东盟的扩大它的影响,人们开始理解和表达。把东亚理解为东北亚和东南亚的结合体;同样,“东亚”这个地区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与“亚洲”互换使用,而且它直到最近几年,伊斯兰世界和印度的崛起,才让东亚逐渐告别“代表亚洲,让东亚开始成为亚洲的一个区域,而不是亚洲的代名词,至少有两个互补从以上事实中可以看出一些特点。一方面,主体性 将亚洲作为一种身份表达的现象并没有在整个亚洲地区同时、平等地发生;这种身份首先出现的地区发生倾向于将自己等同于特定领域的亚洲趋势。在社会历史条件和民族风貌下,日本昭和时代还出现了具有侵略霸权内涵的大亚细亚领主。另一方面,亚洲作为一种自我认同方式的主体性是历史上发展起来的。过程,这意味着它必须经历不断的调整和变化。在这个过程的早期,只有部分地区尝试建立区域身份,只有当过程达到一定阶段,才能实现亚洲内部的相互确认和身份共享。这可能会逐渐成为事实。因此,作为一个连续的历史现象,我们可以确认,由于国际关系乃至历史地理的种种原因,一些亚洲地区不以亚洲为识别单位,甚至在那些以亚洲为识别单位的地区,这种认同也出现在某些历史时刻,并不像民族或民族认同那样相对稳定;在更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观察到亚洲范奇的地理和空间对应关系;但是,比较一下 19 世纪末以来亚洲的情况。变化,可以清楚地看到,从日本将亚洲主义的大旗打到天空的那一刻起,历史就以曲折的方式确立了亚洲的自我认知。讽刺的是,最早用武力将自己打造为亚洲代表对抗欧美的日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曾被亚洲唾弃,二战后还需努力“回归”到亚洲”。从理解的起点来看,亚洲的范畴本来就是欧洲自我认同的他者,而不是亚洲自我建构的认知概念;并且,在亚洲作为政治地理范畴的认同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其达契亚发展为包括东亚在内的广阔区域,也经历了亚欧、亚非边界的不断重新界定;然而,长期以来,亚洲类别的定义和使用一直是欧洲人的“专利”。即使在君士坦丁堡陷落和奥斯曼帝国崛起之后,这种认知模式也没有改变。随着历史的变迁和传教士对东方的深入了解,前现代时期的东方社会逐渐接受了亚洲和五大洲的概念。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