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诗人与政治PDF免费电子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

本书沿袭了陈寅恪先生倡导的“文史相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魏晋200年来最重要诗人的生平和诗意内涵的深入剖析,把握和呈现了魏晋南北朝的乱世。它的政治、思想、文化本质,以及暴政和战争的社会背景下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和复杂心态。

魏晋诗人与政治PDF

摘自原文

荣格心理学认为,在个体的无意识中存在所谓的“情结”,即一系列富有情感色彩的思想和观念(或伴随一般情绪而受到干扰的一组思想),影响人的感情,并在人们的生活中一次次表现出来,使人行为失常。而嵇康的情结,源于他对儒家思想深厚内涵的信仰,以及对崇尚礼法的虚伪司马氏的强烈厌恶。

嵇康可以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理想主义者,他内心对儒家理想的追求极为认真。

司马代魏的每一步,都被政敌和无辜士大夫的屠杀开启。从正始十年谋政变,杀曹爽兄弟,高平岭后何焱、邓高、丁密、毕桂、李升、桓范、张党等三部族事发,大屠杀全面开始。 .嘉平三年,因王令要立楚王彪事件,王令被迫自尽,逼杀三族。其子、弟、夏侯轩、张霁等部下被定罪,其同伙全部被处死,三部族被杀。秋见死在淮南,杀了他的三个氏族;三年后,甘露斩杀诸葛丹、乙霁和三氏在淮南交战;甘露五年,公然造反,杀曹茂,一个贵族乡。靖远三年,不依附司马思想的嵇康、陆安被杀,镇压知识分子的反抗。短短15年间,不仅有数十个政治敌对势力的家庭及其亲属,还有大量无辜的朝廷官员被司马氏处死。

关于作者

景淑慧,女,山东籍,博士,现任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0年代以来,师从著名文史专家缪岳先生,师从专家叶家英教授,研究和管理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和文学。在古典文学中。研究继承了文史并重的风格,以陈寅恪先生倡导的“文史互证”为基本方针,倡导严谨踏实的学风,注重文学、历史和哲学的结合。

魏晋诗人与政治PDF预览

目录

第 1 节

第 2 节

第一章:起源、研究方法及概述

1、起源

2、个人对“文史互证”研究方法的理解

3、概述

第二章:曹植分析

1、新旧交替时期的曹植

2、曹氏选人的两大标准

3、曹植一生的悲剧

4、悲愤之诗

第三章:嵇康、阮籍分析

1、魏晋世间有很多故事

2、嵇康和阮籍的苦恼

3、嵇康之怒

4、阮籍永怀

第四章:陶渊明分析

1、枝繁叶茂,顿时山河改造——金宋时期的社会

第二,整天开车,却看不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陶渊明的人生经历与感想

三横流,干绿直上——浅析陶渊明的诗歌

主要参考书目和参考书目

后记:殷殷紫兰一

相关书友评论

书中有很多1980年代的痕迹:

1、简单直接引用西学(心理学、符号学),1980年代的文化热潮+思想自由化趋势,第一代心理学泛性主义被普及,但三代愿景用得较多由弗洛姆、马斯洛等人证明,事件发生后,他们遇到了人类的困惑和犹豫。

2、文史的相互印证是它的指导思想(阮籍《永怀》中的文史分析最好),实际上更接近于心灵的历史(心态的历史)。

3、景淼的政治倾向都是右翼,景淼接近右翼自由主义。书中曹丕、曹睿、三司马、刘宇、龙庭流血,名流风云。

缺点:受前辈学者的束缚,如陈寅恪的曹操寒宗论,导致政史叙述不一致。景认为:曹汉出身低微,以至于曹家持反汉立场,曹睿去了华而不实(四窗八等大家族除外);曹植有儒家精神(其实曹丕也有);曹丕、曹睿压制曹植(曹睿待他好)。他的叔叔,施友明的理论。很多中文系的学者也有同样的理论)。另外,按照曹汉的理论,那么:曹丕继承他的继承人,曹操不应该杀崔茂;曹爽用了法师和司马福华的名字(显然是相反的)。

灵感:

1、阮籍诗歌中的春夏秋隐喻。春天:正始十年正月,高平陵;夏:甘露五年四月,高贵相公遇害;秋(霜,尚。司马金德代土):嘉平六年秋,齐王方被杀。

2、陶渊明有墨家思想:重农、重正义等。之前看到吕四面和李东方的时候,就有了墨家与天师道的联系的想法(当时时间,我主要关注政治权力的形式和宗教与世俗主义的双重统治)。内化,再以神威等反馈,促进道教的形成)。 ,

3、个体理性与情感的分离过程始于陶渊明,不一定晚于宋理学。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