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指南》翟社泉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指南》

【作 者】翟社泉编著
【页 数】 282
【出版社】 贵阳:贵州大学出版社 , 2019.05
【ISBN号】978-7-5691-0138-6
【价 格】88.00
【分 类】民族声乐-歌唱法-教学研究-中国-指南
【参考文献】 翟社泉编著. 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指南. 贵阳:贵州大学出版社, 2019.05.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指南》内容提要:

本书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声乐精品歌谱实用性教材,本教材就声乐学习中最主要的核心问题加以论述,对演唱中的具体方法加以比较详细的讲述,使读者能够比较清晰地明白正确的歌唱方法,但尽量缩小篇幅及繁琐的理论。只要读者认真阅读,加以研究,一定能获得良好的歌唱方法,提高演唱水平。

《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指南》内容试读

第一部分演唱与教学指南

Part one

第一部分演唱与表学指南小

民族声乐家金铁霖、指挥家曹文工、音乐理论家赵志杨等对当年的中国民族声乐演出盛况倍加称赞,特别提到中国音乐学院曾经为本科生所配备民族乐队伴奏课合理科学!当年民族声乐的路走得“范儿正”,今天的中国民族声乐表演者想要再采用民族乐队伴奏的形式来演唱,已经是一种奢望了。

随着经济体制的全面深化改革,我国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物质生活水平也很快提高。在艺术文化生活方面,我们也借鉴国外各种各样的专业演唱形式和专业比赛形式,极大地影响和推动了我国民族声乐大专院校的教学科研与舞台表演的跨越式发展。1983年的春节晚会上,李谷一表演的七首独唱、两首对唱的中国民族声乐作品,借助现代化电视媒体的传播力量,迅速传遍祖国大江南北,进入千家万户,对中国民族声乐的推广、普及起到了关键作用:1984年央视首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以下简称“青歌赛”)的举办,使新时期的民族声乐专业在作品创作、表演方式、歌唱技巧与方法等方面得到了全方位提升,起到了引领与示范的效应,也为民族声乐专业表演者提供了高规格的展示平台。自此以后,全国各省市电视台、音乐家协会、文化管理部门举办的各种各样的声乐比赛接踵而至,从不同级别、不同层面上选拔各路优秀声乐人才,充实到民族声乐的演唱阵营中。尤其是近十多年来,我国民族声乐已经走向了国际音乐舞台,交流演出迅速升温,其中李谷一、吴雁泽、彭丽媛、宋祖英等国家级歌唱家,在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民族声乐演唱艺术魅力方面,硕果累累,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不仅在华人居住的地区深受欢迎,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展示中国歌唱家的风采。这期间,《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创作歌曲《再见了,大别山》、民歌改编曲《兰花花》、歌剧《党的女儿》等优秀作品影响深远,脍炙人口。

从我国民族声乐专业教育方面来看,以中国音乐学院金铁霖教授为代表的国家级民族声乐教学团队自1981年开始,站在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跨越式发展的前沿阵地,承前启后,以“继承传统,借鉴外来。古为今用,洋为我用”为指导思想,从宏观战略层面提出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具体实施原则一“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时代性”四。在继承传统民歌、戏曲、曲艺演唱的声腔、韵味、咬字、发声基础上,大胆借鉴西洋歌剧美声唱法,采用打开通道,保持高位置面罩共鸣、横膈膜支持和放下喉头等科学演唱方法,使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中国民族声乐歌唱家。他们的演唱呈现出这样的特点:从声音的运用上讲,具有浓郁的传统民族声乐色彩,既能唱出来自边疆山野之纯朴天然的原生态歌者之音,又由于掌握了科学的演唱方法,可以更加自如地演唱音色的混合声,完成高难度声乐作品:从演唱风格上讲,既有地道民歌的演唱特点,又有戏曲声腔的神韵:从演唱的表演方面看,既有歌舞飘逸的律动舞姿,又有戏曲优美的手、眼、身法、步和精气神。这支教学团队培养的学生群体,以科学的歌唱技巧和演唱方法解决了发声的高、中、低三大音区互相协调统一的难题,以及真假声混合的难题,实现了对“声、情、字、味、表、养、象”的完美有机运用,从演唱方法的自然阶段到非自然阶段,以及跨越升华后进入新的自然阶段,逐渐形成体系,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引领了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方向,受到音乐界及广大观众的广泛赞誉,蜚声海内外。人们耳熟能详的《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江山》等具有时代意义的中国民族声乐名曲,以及《党的女儿》《野火春风斗古城》《原野》等经典民族歌剧的主要演唱者,均为金铁霖教授教学

[1]金铁霖、邹爱舒:《金铁霖声乐教学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年版,第19页。

·005·

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指南

团队所培养,他们至今依然站在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前端,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国音乐学院致力于培养中国民族声乐人才的指导思想和学术定位。金铁霖教授团队的做法在宏观及文化层面正好契合王黎光院长所提出的“承国学、扬国韵、育国器、强国音”四之中国音乐学院办学的新思路,这在声乐发展的历史上,不能不说是空前的,代表了当代专业民族声乐教学科研的主流和发展趋势。

三、面临的问题

改革开放后的十年时间里,我们的民族声乐作品及其表演形式都非常接地气,许多声乐表演艺术家的演唱方法专业。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令我们敬佩:许多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声乐作品,有筋有骨,有血有肉。这些作品歌唱祖国科学技术的创新,歌唱现代化建设,歌唱工农业生产的日新月异,歌唱男女青年爱情的甜蜜,歌唱敬老爱幼家庭的幸福。在这美妙动听的歌声中,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我们的未来充满希望。我国的民族声乐歌唱家不仅用歌声唱响在祖国大地,还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走进了国际知名音乐殿堂,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国际交流,展现出中国民族声乐昌盛繁荣的风采,这在很大程度上令我们自豪,扬眉吐气。这时期的代表作有于淑珍的《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郑绪岚的《太阳岛上》、蒋大为的《骏马奔驰保边疆》、德德玛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彭丽媛的《在希望的田野上》《谁不说俺家乡好》、吴雁泽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

我国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但新问题也不断出现,新情况不断发生。首先,随着各种声乐比赛的增多,竞争之激烈已今非昔比。中国民族声乐作品的音域越来越广,创作难度越来越大,对演唱方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追求“高大上”的倾向越来越明显。为了在各种高水准的专业比赛中能够胜出、获奖,选手们不得不选择演唱难度越来越高的声乐作品,这些作品不断挑战人的歌唱生理器官与演唱方法的极限。有的音高达到highC,甚至highC也不算最高水平。这一现象,从《西部放歌》《玛依拉变奏曲》《娘亲亲》《叫一声妹妹泪莫流》等声乐作品中不难窥见。作曲家为了适应各种高难度的声乐比赛,在作曲技法与音域上用各种办法提升演唱作品的难度。在各路人才角逐的过程中,毋庸置疑,我们的民族乐坛的确涌现出一批批富有朝气、青春靓丽并具备科学演唱方法的歌唱家群体和大量高作曲水平的中国民族声乐作品,其中不乏经典作品,甚至精品。这对推动我国民族声乐的繁荣与发展确实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些作品成为中国民族声乐领域的宝贵财富,应该得到我们的充分认可和铭记。但是,一个严肃而残酷的现实是,在我们的民族声乐演唱者一味追求高超的演唱技术和豪华奢侈的舞台表现形式时,不知不觉中已经逐渐脱离群众,脱离草根百姓,忽略了歌唱艺术为人民歌唱,得观众而生存的基本道理。忽略了老百姓的感情基础与听众的感受,过分炫耀高难度作品与演唱技术,只会使得舞台下面热爱民族声乐的群体悄悄减少,反响渐渐地不那么热烈了,尤其是新一代的青年人就更不买账了。我们的民族声乐逐渐失去了以往的热捧人群与追随者。据一线歌手的切身体会,舞台演出中的民族声乐较从前更难激发听众的热情,引起观众的共鸣,这种现实随着时间的流逝越发严重。令我们深感遗憾的是,近年来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奖的高水平歌手难以抵抗通俗演唱方法的冲击,为避免演出市场不景气的影响,改变多年追求的民族唱法,去尝试并不擅长的通俗歌唱一所谓的民通唱法,以迎合听众。这体现了中国民族声乐发展所面临的窘境和难处,也说明演唱者过分追求技术,追

[1】王黎光在中国音乐学院教学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1月22日。

·00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