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熊礼汇,龙泉明顾问;徐绍建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大学语文》

【作 者】熊礼汇,龙泉明顾问;徐绍建主编
【丛书名】高等院校公共课系列规划教材
【页 数】 351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2015.06
【ISBN号】978-7-307-15817-7
【价 格】36.00
【分 类】大学语文课-高等学校-教材
【参考文献】 熊礼汇,龙泉明顾问;徐绍建主编. 大学语文.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5.06.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大学语文》内容提要:

本书结合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在编写体例上注重以史为纲,即按照文学史发展的脉络,精选古今各个历史时期重要作家的代表性作品80余篇,逐一进行分析讲解,其中对每位作者均有简要介绍,所有选文都以“提示”方式概括其思想艺术特点,文后附有思考题。本版本为第四版本,对其中内容进行删减和修改,使其更加完善。

《大学语文》内容试读

《诗经》

《诗经》原称《诗》或《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编成于春秋时代,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余年间的诗歌305篇,依“风”、“雅”、“颂”三大类编排。“风”大多是一些诸侯国或地区的民歌,有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15国风,计160篇。“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歌乐,多为贵族、士大夫所作,分为“大雅”、“小雅”,计105篇。“颂”是宗庙祭祀时用的乐歌,有“周颂”、“鲁颂”、“商颂”,计40篇。另有小雅笙诗6篇,有目无辞,不计在内。

《诗经》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矛盾、经济状况和风俗习尚。《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语言朴素优美,多隔句用韵:结构常采用重章叠句形式,回环往复,富于韵味;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形象生动,蕴藉含蓄,富有艺术感染力。《诗经》为我国文学奠定了现实主义的基础,对我国诗歌民族艺术特色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3。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6,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兼葭凄凄0,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2。溯洄从之,道阻且跻1;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5),白露未已16。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让

【注释】

[1]此诗选自《诗经·秦风》。秦:国名,其地即今陕西、甘肃一带。蒹(jiā):没有长穗的芦获。葭(jiā):初生的芦苇

[2]苍苍:繁盛的样子。[3]为霜:凝结成霜

[4]伊人:那个人。指诗人所思念、追寻的人。[5]一方:那一边

[6]溯洄:逆流而上。从:跟从,追寻。[7]阻:险阻。指路险难走[8]溯游:顺流而下

1

大学语文

[9]宛:宛然,好像

[10]凄凄:通“萋萋”,草茂盛的样子。[11]晞(xi):干

[12]湄:水边。[13]跻():登,升[14]坻(chi):水中高地

〔15]采采:形容多、盛,与“苍苍”、“凄凄”意近。[16]已:止。未已:指露水尚未被蒸发完。[17]涘(s):水边[18]右:迂回曲折。[19]沚(zh):水中小洲。

【提示】

这首诗为怀人之作,至于所怀何人,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秦之君子隐于河上,秦人慕之而作:有人认为是怀念朋友之词:有人认为是思念、追求恋人之曲。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去考证作者所谓“伊人”究竟是何人。神秘而朦胧、可望而不可即的“伊人”,恰好可以给读者以无穷的遐想:或是梦中的情人,或是难觅的贤才,抑或是某种理想的境界。人们在苦苦寻觅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时,都可以从这首诗里获得审美快感。

本诗具有虚实相生、重章叠句、情景交融等艺术特点,把抒情主人公对“伊人”的真诚向往、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怅惘感情,表现得十分真实、曲折、动人。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前四句以秋景起兴,并点出追寻的对象;后四句先是实写对“伊人”的苦苦追寻,然后虚写追寻的结果一“伊人”出现的幻景。幻景的出现,不仅深刻地表现出一个追寻者的痴迷状态,进一步深化了前面所述的实景实情,而且还给诗境淡淡地抹上了一层追寻不得的怅然色彩,丰富了诗的情感质素。

重章叠句形式的采用,使得本诗一唱三叹,有回肠荡气之美。本诗重叠的特点是字句使用略有变化,以丰富和推进诗意的发展。从白露之“为霜”,到“未晞”、“未已”,即暗示了追寻时间的推移:“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即以空间位置的转换暗示了追寻对象的飘忽不定和难以接触。每章虽然只有几个字的变更,却能看出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技巧。

此外,本诗情景交融,感染力强,又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韵味很足。

【思考题】

一、这首诗朦胧的意趣主要表现在琊些方面?

二、这首诗运用起兴的手法取得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2

《诗经》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到,岁亦莫止4。靡室靡家5),铲犹之故6。不遑启居引,严犹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8。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9,载饥载渴。我戍未定山,靡使归聘2。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4。王事靡蓝5,不遑启处[16。忧心孔疚[,我行不来[18!

彼尔维何19,维常之华20。彼路斯何2,君子之车22。戎车既驾,四牡业业24,岂敢定居21,一月三捷26

驾彼四牡,四牡睽發2川。君子所依),小人所腓9。四牡翼翼0,象弭鱼服[3。岂不日戒[21,俨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35)。今我来思36,雨雪霏霏川。行道迟迟8,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注释】

[1]本篇选自《诗经·小雅》。薇:野豌豆苗,可食。[2]亦:语助词。一说同“已”。作:生出。止:语助词。[3]曰:言,说。一说为语首助词,无实义。[4]莫:同“暮”。

[5]靡:无,没有。靡室靡家:指终年远征在外,没有家庭生活。

[6]严(x)狁(yǔn):一作“猃允”,西周时北方的一个部族,春秋时称北狄,战国、秦汉时称匈奴,隋唐时称突厥。

[7]不逢:不暇。启:跪、危坐。居:安坐。古人席地而坐,有危坐与安坐之分。危坐和安坐都是两膝着席,危坐时腰部伸直,臀部同足跟离开:安坐时则将臀部贴在足跟上。启居:安居休息。[8]柔:柔嫩。

[9]烈烈:本是火势猛盛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忧心如焚。[10]载饥载渴:又饥又渴。[11]戍:驻守。

[12]使:指派,这里是委托的意思。聘:问候。[13]刚:坚硬。

[14]阳:阳月,指夏历四月以后。一说十月为阳,现代还称农历十月为“小阳春”。

3

大学语文

[15]王事:国事,此指战争之事。靡篮(gǔ):无止息。[16]启处:同“启居“

[17]孔:甚,很。疚(m):病痛[18]来:归。

[19]尔:通“茶(ěr)”,花盛的样子。维:语助词。一说相当于为、是。[20]常:通“棠”。常棣:棠棣,植物名。华:同“花”。[21]路:通“辂()”,高大的车。斯:语助词。[22]君子:这里指将帅。[23]戎车:兵车。

[24]牡:雄兽,这里指雄马。业业:强健的样子。[25]定居:犹言“安居”。

〔26]捷:接,此指接战、交战。一说抄小路为“捷”,“三捷”言多次行军。[27]骏(ku)骙:马强壮威武的样子。[28]依:凭靠,这里指乘坐[29]腓():庇,掩护。

[30]翼翼:安闲貌,这里指行列整齐的样子。

[31]弭(m):弓的两端受弦处。象弭:以象牙装饰的弓端。服:通“箙(f)”,箭袋。鱼服:用鱼兽皮制成的箭袋

[32]日戒:日日警惕戒备

[33]棘:通“急”,急迫。孔:很,甚[34]昔:过去,指初离家出征时。

[35]依依:柳枝随风摆动的样子。一说“茂盛貌”。[36]思:语助词

[37]霏霏:雪下得很大的样子[38]迟迟:缓慢

【提示】

这首诗描写一位远征的士兵在战罢归来的途中,对同严狁作战的回顾所流露出来的哀怨感情

按《汉书·匈奴传》所述,这首诗产生于周懿王时代。当时严狁侵扰北方边境。许多男子不得不服兵役,远征他乡,与入侵之敌作战。全诗分为六章。第一章写长期征战的士兵有家不能归的原因。第二、三章写归家心切,但由于戍守没有固定的地方,连给家人捎信问候也不能,甚至可能命殒沙场,再也不能与家人团聚。第四、五章转到回忆对敌作战的情况,侧重表现战斗的紧张、军队的声威和士兵们对敌人的高度警惕。最后一章写士兵还乡途中抚今追昔的哀怨和伤感。

这首诗表现的思想感情比较复杂。它将长期征战不得归家的下层士兵置于两对矛盾之中:一方面是西周与狁的民族矛盾。在这对矛盾中,西周的统治者站在正义的一边,所以士兵们尽管对远离家乡、劳苦困顿的征战生活感到哀怨,但他们能清醒地认识到造成这种痛苦的原因,因而都勇敢地投入战斗,表现出朴素的爱国精神和对正义战争的支持。另一方面,是西周统治者与下层人民的矛盾。西周统治者只不过把劳动人民当

4

宫之奇谏假道

《左传》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春秋古文》等。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现代学者一般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所作。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名著。它以《春秋》为纲,较详细地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间,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等方面的史实。记叙线索清晰,详略得当,善于通过一系列的具体情节描写,使所记叙的内容故事化。《左传》尤其擅长描写战争,注重交代战争的政治社会背景、谋划过程及战术的运用,从而揭示其胜负的必然性。在记叙历史事件的过程中,它往往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心理活动的描写,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特征。《左传》对后世史学和文学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2。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宠不可玩),一之谓甚6,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1,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1,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9。大伯不从,是以不嗣o。虢仲、虢叔,王季之移也,为文王卿士[2),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4,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6,不唯逼乎川?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8。”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9,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20,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2川。’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繁物2)。’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21,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2],神其吐之乎?”

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26,在此行也2,晋不更举矣[1。”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9,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注释】

[1]宫之奇:虞大夫。假道:借路。

[2]晋侯:指晋献公,公元前676年一前652年在位。虞:国名,在今山西平陆东北。虢:国名,在今河南陕县东南。僖公二年(前658年),晋曾向虞借路伐虢,僖公五年(前655年)再次向虞借道,故日“复假道”。复:再。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