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张德胜主编;黎藜副主编;田维舟,刘媛媛,张伟等参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大学语文》

【作 者】张德胜主编;黎藜副主编;田维舟,刘媛媛,张伟等参编
【页 数】 447
【出版社】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11.08
【ISBN号】978-7-5361-4138-4
【价 格】49.80
【分 类】大学语文课-教材
【参考文献】 张德胜主编;黎藜副主编;田维舟,刘媛媛,张伟等参编. 大学语文.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08.

图书目录:

《大学语文》内容提要:

本书作者是广州体院的张德胜与黎藜老师,两位老师是体院语文教研组的骨干,为了提高快餐文化年代的大学生的文学素养与审美的要求,以期能更好地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增强人文知识教育,提高文学品位、审美情趣、阅读欣赏和写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编写了本书。本书分为上下编。上编包括诗歌、散文

《大学语文》内容试读

上编

上编诗歌

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学形式,是基于诗人成熟的艺术技巧,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人类情感的文学体裁。

就中国诗歌而言,早在三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唱出了嘹亮的歌声,并且用文字记录下来。以后每个历史时期,诗歌创作都有丰硕的成果。许多优美的诗篇,代代流传,家喻户晓,就像夜空中的繁星,发出闪烁的光芒。

概括来说,中国诗歌基本沿着如下的发展路线铺展开来:《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楚辞》的浪漫主义滥觞、汉赋的铺张扬厉、汉乐府诗的浅语深情、建安诗歌的风骨正气、魏晋南北朝民歌的朴素与绚烂、唐诗的盛大辉煌、宋词的豪放与婉转、元曲的曲折多情、明清诗歌的进一步发展完备、现代诗歌和当代诗歌的丰富多元。

就外国诗歌而言,从形式到内容,自然都呈现出另外一番风貌,但其本质是不变的,古今中外的诗歌都不外乎是对人类情感的抒发。本书所选以中国诗歌居多,这一部分不再做特别介绍。

古今中外的诗歌浩如烟海,最常用的梳理办法就是理出史的线索或者做文体的分类,按文体分类虽然条目清晰但略显枯燥,史的叙述在短短篇幅内又难以穷尽诗歌的悠久长河。诗歌大抵都表现了人类最深沉的情怀与最真实的情感,正是“情动于中而发于言”的鲜明体现,因此,这里采用另一种方式,以所选篇目为例,进行诗歌主题分析。主题一:爱恨交织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的诗歌,对爱的抒发在诗歌领域绝对蔚为大观。这里所讲的爱是大爱,不唯男女之爱,泛指一切心存渴慕的情感,如爱情、友情、思乡情、爱国情等。

本书中所选部分诗歌是对爱的最好诠释。如果说,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是以爱开篇的,一点也不为过。《关雎》一篇道尽爱恋的苦与乐、辗转与缠绵;《诗经》三百篇中描绘男女感情的不在少数,又因为采用了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因此整体上呈现出淳厚自然的风格;本书所选《将仲子》是《诗经·国风·郑风》中的一篇,全诗三段,运用《诗经》中常用的重章叠唱、循环往复的表现手法,将女子对男子想见又不敢见的深

3

大学语文

融;这种情感还是当代朦胧派诗歌最钟爱的选择,这些诗歌基本都带有或清新淡定、或自然流畅、或幽深优雅的特质。

《登金陵凤凰台》,是诗人登金陵凤凰台怀古抒情之作,是李白脍炙人口的一首律诗。作为登临吊古之作,该诗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将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及对个人遭际的感慨,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抱

负,意旨尤为深远。

比较唐诗,宋词往往具有更含蓄、更朦胧的特质,可以做到未见一人未指一事而饱含深情。《定风波》一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静: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宠辱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读者面前,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在现代诗中,朦胧诗人海子和北岛是不可忽视的两座丰碑。

海子的《黑夜的献诗—献给黑夜的女儿》一诗,用朦胧而抽象的笔法,体验黑夜的涌起与陨落,给人带来无限的想象与探寻的欲望;北岛的《一切》,以“冷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从迷惘到觉醒的一代青年的心声。《丁登寺赋》是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的著名作品,抒写诗人在一个古寺废墟上的深刻感受。诗人努力表达的主旨是:自然界最平凡、最卑微之物都有灵魂,同整个宇宙合为一体。喧闹的都市使人孤独,唯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诗人才能得到安宁,得到人生的启迪。

本书在诗歌部分最后选录了一些泰戈尔的诗篇。泰戈尔的诗最主要的是描写自然和生命。在泰戈尔的诗歌中,生命本身和它的多样性就是欢乐的原因,其诗清新、亮丽,耐人寻味,可算是诗歌部分温柔甜美而略带忧伤的收尾。

爱与恨、善与恶、欲说还休的情感表露,这样的分类可能过于简略,不能涵括诗歌所能表现的全部情结,而诗歌本身,却总能以独特的文学方式如同涓涓细流一般将人类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本书所选诗歌不过是沧海一粟,还有更多更美的诗歌,留待品读和赏析。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