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文化百科词典》黄金贵主编;曾昭聪副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古代汉语文化百科词典》

【作 者】黄金贵主编;曾昭聪副主编
【页 数】 1247
【出版社】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 2016.01
【ISBN号】978-7-5326-4421-6
【分 类】古汉语-词典
【参考文献】 黄金贵主编;曾昭聪副主编. 古代汉语文化百科词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6.01.

图书目录:

《古代汉语文化百科词典》内容提要:

《古代汉语文化百科词典》是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大科研项目“古汉语同义词辨释词典”的终期成果,涉及我国古代语言、文字、文化多个领域,是一本较有特色的古代汉语文化百科词典。本书所收同义词共分天时、地理、人伦、人体、饮食、服饰、建筑、什物、神祀、交通、财贸、文教、艺术、军事、政法、动物、植物共……

《古代汉语文化百科词典》内容试读

一天時類

一、天時類

的“魂魄”親念,書面色彩較濃。

【同義】

均指月亮。《說文·月部》:“月,闕也,太陰之精,象形。”漢桓寬《鹽鐵論·非鞅》:“故利於彼者,必耗於此,猶陰陽之不并曜,查夜之有長短也。”馬非百注:“陰,指月亮。”《埤雅·釋獸》:“舊説:兔者,明月之精。”《爾雅翼·釋魚》:“古稱月中有蟾蠩,故《春秋運斗樞》曰:‘紀乖政,則蟾蜍月精,四頭感翔。”《文選·王僧達(祭顏光禄文)》:“凉陰掩軒,娥月寢耀。”李善注:“姮娥掩月,故曰娥月。”唐駱賓王《晚憩田家》:“霧岩輪曉魄,風駛漲寒沙。”“魄”指月。

【辨釋】

月,與“日”一樣,在甲骨文中就已出現,如“癸未卜,争真:旬無禍?三日乙西夕月有食。聞。八月”(《合集》一一四八五)。“月”也爲象形字,形似缺月形,甲骨文字形作“)”等。“月”爲從古至今月亮最常見的稱呼,在近現代漢語中常以雙音詞“月亮”的形式出現。“月”在使用中也非常靈活,能被許多詞修飾,如“秋月”“寒月”“冷月”“圆月”“扇月”“半月”“初月”“偃月”“弦月”“破月”“孤月”“斜月”等等。

陰,《説文·自部》:“陰,水之南,山之北也。”結合古文字字形,其本義當指“山的北面”。“陰”指“月亮”也是受陰陽觀念影響而產生,當與“陽”指“太陽”相伴而生。“陰”指“月亮”的用例,如三國魏阮籍《采薪者歌》:“陽精蔽不見,陰光代爲雄。”“陰光”即指“月光”。漢桓寬《鹽鐵論·非鞅》:“故利於彼者,必耗於此,猶陰陽之不并曜,晝夜之有長短也。”“陰陽”即指“月亮和太陽”。“陰”單用指月亮的用例較少,常與其他語素組成複音詞以指月亮如“太陰”“月陰”“陰魄”等。除“太陰”外,其他詞都不常見。“陰”指“月亮”較少使用,這與“陰”在古漢語中的多功能性有關。

娥,指稱月亮源自嫦娥奔月的神話傳説。《淮南子·覽冥》:“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恒娥竊以奔月。”高誘注:“恒娥,羿妻,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未及服之,恒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爲月精也。”謂恒娥偷了不死之藥,飛入月宫成了月精,此即嫦娥奔月的故事於是“娥”可作“月亮”的代稱。“娥”指“月亮”一般不單獨使用,常與其他語素組成雙音詞,如“嫦(常)娥、恒(姮)娥、姱娥、娥月、月娥、娥魄、娥輪、素娥、霜娥、金娥、瑶娥”。這些表“月亮”的詞語與古代神話相關,故有神話色彩。唐許敬宗《奉和七夕宴懸圃應制》之二:“婺閨期今夕,娥輪泛淺潢。”

蟾、兔,指月亮也與神話傳説有關。有傳說嫦娥飛入月宫變成了蟾蜍,漢張衡《靈意》:“姮娥遂托身於月,是爲蟾蜍。”還有月中有“玉兔”的傳説,屈原《天問》:“顧菟在腹。”聞多《天問·釋天》一文認爲“顧菟”是“蟾蜍”的音轉,有傳承演變關係。因此,“蟾”和“兔”可指“月亮”。唐李白《雨後望月》:“四郊陰霭散,開户半蟾生。”杜甫《月》:“兔應疑鶴髮,蟾亦戀貂裘。”“蟾”“兔”還與其他語素組成複音詞以指稱“月亮”,如“蟾輪、玉蟾蜍、玉蟾、白玉蟾、冰蟾、明蟾、金蟾、素蟾、清蟾、寒蟾、銀蟾、圆蟾、晶蟾、蟾兔、蟾魄、靈蟾、瓊蟾、蟾盤”,“玉兔、冰兔、金兔、月兔、白兔、玄兔、兔華、陰兔、瑶兔、銀兔、顧兔、兔魄、兔輝、兔輪”。這些複音詞的中心語素都爲“蟾”或“兔”,與之組合的語素常有傳達月亮特徵的功能,從而使

。5

古代漢語文化百科詞典

整個詞義不與“蟾”“兔”的本義混淆,表意明確。“蟾”“兔”指月亮也有神話色彩,如唐張祜《濠州水館》:“南軒更何待,坐見玉蟾蜍。”王勃《上明員外啟》:“側聞金烏聳轡,俯圓燧而抽光;瑶兔浮輪,候方諸而吐液。”

魄,與古人的“魂魄”觀念有關。《左傳·昭公七年》:“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陽,曰魂。”杜預注:“魄,形也。”又注“魂”爲“陽神氣也”。孔穎達疏:“人之生也,始變化爲形。形之靈者,名之曰魄也,既生魄矣,魄内自有陽氣,氣之神者,名之曰魂也…附形之靈爲魄附氣之神爲魂也;附形之靈者,謂初生之時,耳目心識,手足運動,啼呼爲聲,此則魄之靈也。附氣之神者,謂精神性識,漸有所知,此則附氣之神也。”“魂”“魄”本指附著於人體的精氣,人體因爲有“魄”纔成爲活的人體,有了生命體徵;因爲有“魂”纔有了靈氣,有了智力活動。古人把這種認識比附於月亮,使月亮也有“魄”和“魂”。月亮之“魄”指其黑而無光的部分,爲“附形之靈”,有了它,月亮纔有了生命,可以運動:而月亮之“魂”指其發光部分,爲“附氣之神”,有了它,月亮纔閃閃發光。由於“魄”的含義與“生霸”(“霸”即“魄”)、“死霸”等西周計時術語有關,於是“魄”字成爲學界的研究熱點。《禮記·鄉飲酒義》:“讓之三也,象月之三日而成魄也。”元陳澔《禮記集説》:“劉氏曰:以月魄思之,望後爲生魄,然人未营見其魄,蓋以明盛則魄不可見。月魄之可見,惟晦前三日之朝,月自東出,明將减,而魄可見。朔後三日之夕,月自西將墮,明始生而魄可見。過此,則明潮盛而魄不復可見矣。蓋明讓魄,則魄現。明不讓魄,則魄隱。魄陰象賓,明陽象主。主人讓賓至於三,象明之讓魄在前後三日。故曰‘讓之三也,象月之三日而成魄也’。”意謂:當“明”太盛時,“魄”即不見,當“明”不太盛時,即“朔”之前後三日纔可看見“月之輪郭無光之處”,即“魄”,這就是“三日成魄”。此外,《漢語大詞典》等辭書尚有“魄”指“月初出或將没時的微光”的説法,這也不夠準確。後來,“魄”就用作月亮的代稱。唐太宗《遼城望月》:“魄滿桂枝圆,輪虧鏡彩缺。”唐春臺仙《遊春臺詩》:“玉魄東方開,嫦娥逐影來。”李嬌《中秋月》:“圆魄上寒空,皆言

四海同。”“魄”指稱“月亮”的用法也比較常見,如“玉魄、華魄、明魄、晶魄、夜魄、金魄、素魄、宵魄、朗魄、圓魄、寒魄”都可指“月亮”。由於“魄”與抽象觀念有關,所以書面語色彩較濃,常用于文學色彩較濃的古典詩詞中。

(朱習文)

3。星·垣·宿·宫

星,可用来指四象、二十八宿及其他部分星座。垣,主要用來指三垣及左右垣。宿,主要用来指二十八宿,偶爾也指稱部分其他星座。宫,指“中”“東”“南”“西”“北”五宫,也用来專指“紫微”“太微”“文昌”三宫。

【同義】

均爲恒星群組名。《玉篇·日部》:“星,列宿也。”唐王勃《晚秋遊武擔山寺序》:“引星垣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