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科技史略》查有梁,周遂志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巴蜀科技史略》

【作 者】查有梁,周遂志著
【丛书名】天下四川书系
【页 数】 289
【出版社】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2010.04
【ISBN号】978-7-220-08072-2
【价 格】16.00
【分 类】科学技术-技术史-四川省
【参考文献】 查有梁,周遂志著. 巴蜀科技史略.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0.04.

图书目录:

《巴蜀科技史略》内容提要:

本书分八章概略地论述了历史上在巴蜀大地出生的人才对世界科学与技术作出的贡献;以及历史上在巴蜀大地这个空间范围内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创造。

《巴蜀科技史略》内容试读

第一章古代天文集大成

一卓越的天文学家落下闳

天文学在所有科学中占有独特位置。天文学对社会的“外在贡献”以及对科学的“内在发展”,都起着重大的作用。

001

首先,天文学是发展得最早的科学。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为了确定季节,就绝对需要它,天文学对人类的生产活动意义

重大。中国古代的天文学中就将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这二十四节气一直沿用到现代。这是天文学的“外在贡献”之一;中国古代是“观象授时”。皇帝颁布的“历

法”,如果与“天象”不合,这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皇帝

集大成

既然自称“受命于天”,就必须使领布的“历法”,“合于天象”。例如,要能较准确预测日食等。天文学对社会的“外在贡献”不仅有经济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天文学与其他科学技术关系十分密切,天文学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科学的“内在发展”。为了准确地观测天象,就要发展各种精密的观测仪器,这就促进了物理学及技术科学的发展。天文学只有借助数学才能发展,这又推动了数学的研究。从近代科学的发展看,没有开普勒的天体运行规律的发现,就不可能有牛顿力学体系。中国古代关于“超新星”爆炸的天文

记录,帮助了现代天体物理学发现“中子星”,等等。天文学对科学“内在发展”的作用,十分巨大。

中国天文学家对天文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其中巴蜀天文学家落下闳的贡献非常突出,这已举世公认。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英文版,第Ⅲ卷,第459页)上有

一张图:“东西方天文学发展对照表”。仅在这一页的表上,就有三处直接同落下闳有关,落下闳是此表上唯一这样突出的天文学家。这三处是:

(1)“公元前104年,颁行的历法一百种的第一种。”这是指落下闳直接参与制定的《太初历》,其基本内容完整地记录于《汉书·律历志》中,即《三统历》。

02

(2)“浑仪公元前104年落下闳;公元125年张衡及其

后来的数世纪中的许多天文学家。”这指落下闳研制的浑天仪

我、

和浑天象,并说明张衡等天文学家是在落下闳研制的浑天仪上发展的。

(3)“盖天说,宣夜说,浑天说。”落下闳研制浑天仪和浑

HILUE

天象,这些天象仪,既是“浑天说”的“物化”,又为“浑天说”的发展提供了“模型”。落下闳是“浑天说”最早的代表人物。

在现代,对落下闳研究贡献最大的学者,当首推四川大学物理系吕子方教授(1895~1964年,四川巴县人)。他在《中国科学技术史论文集》中,就有六篇论文直接与研究落下闳有关。其一,《〈三统历〉历意及其数源》,此文系统完整地解释了落下闳等人制订的《太初历》;其二,《天数在蜀》,论述了巴蜀25位天文学家。落下闳之前有苌弘,落下闳之后有扬雄等。并十分系统地论述了落下闳的贡献;其三,《落下闳并非黄门老工考》,等等。作者在参与整理吕子方的遗著之后,深

获教益。在吕子方教授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作了比较研究,用英文写了一篇论文《落下闳系统与托勒密系统的比较》,在“第17届国际科学史大会”(1985,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上宣读。撰写了《中国古代物理中的系统观测和逻辑体系及对现代物理的启发》,在“中国物理学会第三届代表大会”(1982,北京)上作大会报告。古希腊的托勒密系统建立了天体运行的“几何结构”;而落下闳系统则是建立了天体运行的“代数结构”。这一比较研究,不仅加深了对落下闳系统的认识,而且,有利于进一步发掘落下闳系统对现代科学发展的意义。

第一节落下闳其人

003

一、来自民间,回到民间

一章

《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由席泽宗院士所撰写的条目“落下闳”,全文如下:

落下闳中国西汉民间天文学家。生卒年不详,活动

古代天文集大成

在公元前100年前后。字长公,巴郡阆中(今四川阆中)人。汉武帝元封年间(公元前110~前104年)为了改革历法,征聘天文学家,经同乡谯隆推荐,落下闳由故乡到京城长安。他和邓平、唐都等合作创制的历法,优于同时提出的其他17种历法。汉武帝采用新历,于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颁行,改元封七年为太初元年,新历因而被称为《太初历》。汉武帝请他担任侍中(顾问),他辞而未受。落下闳是浑天说的创始人之一,经他改进的赤道式浑仪(见浑仪和浑象),在中国用了两千年。他测定的

二十八宿(见三垣二十八宿)赤道距度(赤经差),一直用到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才由一行重新测过。落下闳第一次提出交食周期,以135个月为“朔望之会”,即认为11年应发生23次日食。

他知道《太初历》存在缺点一所用回归年数值(356.2502日)太大,有预见地指出“后八百年,此历差一日,当有圣人定之。”(事实上,每125年即差一日,到公元85年就实行改历。)

在天文学家中,落下闳是很奇特的。他是一位来自民间的天文学家,他怎样成为如此卓越的天文学家,无从考察;他参与制定《太初历》,负责数学计算;研制浑天仪和浑天象,测

定二十八宿相距度数;他为浑天说奠定了基础,更新了人们的

的技

宇宙图像。因他在天文学上作出重大贡献,汉武帝拜他为“侍中”,他为什么“不受”要归去来兮呢?这也无从考察。所以,我们说:“落下闳,来自民间,回到民间”。大有中国道家学者风范。

作为一位科学家,落下闳是幸运的。

由落下闳负责计算推演的《太初历》,以《三统历》之名,完整地保存于中国官方的史书一《汉书·律历志》之中。这成为中国特色的天文历法的“楷模”,为以后的一百多种天文历法提供了“样板”。在《太初历》中确定的“孟春正月为岁首”、“以无中气之月置闰”等等,一直应用到近代。他在“运算转历”中应用的数学方法,他建立《太初历》体系的方法论,至今尚在引起人们关注。我们可写一小诗:

落下闳淡泊名利;

回报他的却是名声四海;科学家辞官隐居,将知识传给了后代。

落下闳的贡献是不朽的。落下闳的老师,很可能是一位隐士;落下闳效法他的老师,又成了一名隐士。

落下闳“来自民间,回到民间”。换句话说,他“从群众中来,又回到群众中去”。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是“上帝”。借用一位英国诗人歌颂牛顿的诗句,我们可以说:

天体和宇宙图像,隐藏在黑暗之中;

005

玉皇说:落下闳降生吧!

一章

从此是一片光明。

二、中国古代天文学集大成者

托勒密(Claudius Ptolemaeus,约公元90~168年),提

古代天文集大成

出了“地球中心说”的“几何体系”,成为古代希腊天文学集大成者。他的一本巨著正叫《天文学大成》。比托勒密更早约

二百年的落下闳,在他所建立的《太初历》中,提出了一个“地球中心说”的“代数体系”,其天文观察之精密,其逻辑体系之完整,堪称古代中国天文学集大成者。之所以称落下闳是古代中国天文学集大成者,有以下几条理由:

1.研制浑天仪与浑天象

在现今保存的历史文献中,最早提到“浑天”这个词的,是西汉末的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年,字子云,蜀郡成都

人),扬雄在《法言·重黎》中写道:

或问浑天,日:落下闳营之,鲜于妄人度之,耿中丞象之,几乎几乎,莫之能违也。

这里的“浑天”即指“浑天仪”。“浑”字有圆球的意思。“立圆为浑”。浑仪是由许多同心圆环组成的天文观测仪,整体上看像是包在一个圆球里,又称圆仪。浑象则是一个真正的圆球。浑天仪和浑天象都是反映“浑天说”的仪器。在早期常统称为“浑天仪”。“浑天仪”是“物化”了的“浑天说”;“浑天说”是研造“浑天仪”的理论基础。也可以说,“浑天仪”是

006

“浑天说”的物理模型。

由扬雄的论述可知,落下闳是最早研制“浑天仪”的天文学家。

《新唐书·天文志》写道:

汉落下闳作浑仪,其后贾逵、张衡等亦各有之,而推验七曜,并循赤道,按冬至极南,夏至极北,而赤道常定于中国,无南北之异。

《新唐书·历志》又写道:

古历星度,及汉落下闳等所测,其星距远近不同,然

二十八宿之体不异。

这说明落下闳研制的是赤道式浑天仪,并且落下闳等人用此仪器,测定二十八宿的星度。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