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与成都 成都城市水文化》许蓉生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水与成都 成都城市水文化》

【作 者】许蓉生著
【页 数】 338
【出版社】 成都:巴蜀书社 , 2006.10
【ISBN号】7-80659-925-8
【价 格】25.00
【分 类】水-文化-研究-成都市
【参考文献】 许蓉生著. 水与成都 成都城市水文化. 成都:巴蜀书社, 2006.10.

图书目录:

《水与成都 成都城市水文化》内容提要:

本书以“水”为成都城市文化解题的锁钥,阐释成都水文化,抓住了成都城市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水与成都 成都城市水文化》内容试读

第一章喉江与古蜀文明

第一章岷江与古蜀文明

“汶阜之山,江出其腹”

辩士,博古通今,能言善辩之士。这样的人物每个时代都有。三国的蜀汉也有一位著名的辩士,此人名叫秦宓。

秦宓,广汉郡绵竹人。陈寿作《三国志》,为秦宓立传,对他的评价是:“专对有余,文藻壮美,可谓一时之才士。”传文的主要内容,都是他与朋友之间的谈论或辩难。小说《三国演义》采用了秦宓与东吴使者张温的一段以“天”为题的精彩辩论。辩论的结果,是张温心悦诚服,秦宓大获全胜。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大约都记得这位被诸葛亮称为“益州学士”的人物。

《三国志·秦宓传》还记载了秦宓的另一次以“地”为题的高谈阔论。这一次,辩论的对手是秦宓的上司,广汉太守夏侯纂。具体内容是益州(巴蜀地区)与“余州”(中国其他地区)的优劣。秦宓谈了三件事:

“蜀有汶阜之山,江出其腹,帝以会昌,神以建福,故能沃

1

水与成都一一成都城市水文化

野千里。淮、济四渎,江为其首,此其一也。禹生石纽,今之汶山郡是也。昔尧遭洪水,鲧所不治,禹疏江决河,东注于海,为民除害,生民以来功莫先者,此其二也。天帝布治房心,决政参伐,参伐则益州分野,三皇乘祗车出谷口,今之斜谷是也。”

最后,秦宓反问夏侯纂:“在阁下看来,益州比天下其他地方如何?”夏侯纂“逡巡无以复答”。

这是成都文化史上一次著名的辩难。它表现了汉晋以来蜀中人士对本地文化的珍视和自豪。

秦宓所谈的三件事,第一件说的是地理形胜;第二件说的是人事功业;第三件说的是远古历史。三件事都是巴蜀自古相传的歌谣和旧说,以后被载人古代典籍,东汉时期流行谶纬之说,又对其加以发挥和附会。公允地说,第三件有牵强附会之嫌。而第

一、二两件,却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代,都一直为人们所看重。

现在,我们来看秦宓所说的前两件事。

第一件事,大意如下:蜀地有岷山,大江就从它的腹中流淌而出。其地天文分野上应“井宿”,因而受到先祖诸帝和神灵的眷顾,使其昌盛,赐其福祉,造就了千里沃野。所谓“四渎”,是古代中国人认为的四条最大的江河。即长江、黄河、淮河、济水。古人称长江为大江,视之为“四渎”之首。正如《华阳国志·蜀志》①所说:“岷山导江,东别为沱。泉源深盛,为四渎之首。”正因为长江的重要地位,传说黄帝让他和正妃嫘祖所生的长子玄嚣“降居江水”,次子昌意“降居若水”。“降居”就是分

①以下凡见于《华阳国志·蜀志》者,皆简称《华阳国志》。

2

第一章岷江与古蜀文明

封。江水是长江,若水是长江的支流大渡河①。

第二件事,大意如下:大禹生于石纽,就在蜀地的汶山郡。当初帝尧之时,洪水滔天,鲧不能治理。大禹先后疏浚长江和黄河,使它们东流入海,为生民除害造福。华夏有史以来最大的功业,莫过于此。

秦宓所说的这两件事,从某种意义上看可以说是同一件事。因为它们都包含着同一个要素,那就是“水”。

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源。发源于益州(也就是蜀地)岷山的长江,为天下江河第一。治水事业,是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华夏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建立千秋万代为民景仰的治水功业的大禹,也正好是益州人。益州具有这两个“天下第一”,不能说不是上天的眷顾和恩赐。天时、地利、人和,三者无一不备。这是中国其他地方所无法比拟的。

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使本书所要讨论的主题一成都城市水文化,具备了与众不同的自然和文化背景。

所谓“汶阜之山”,简单地说就是汶山,也就是今天的岷山。古代汶、岷音义相通,汶山就是岷山。在古代典籍中,与此相关的文字很多。《史记·张仪苏秦列传》:“蜀地之甲,乘船浮于汶。”《索隐》这样解释“汶”字:“音旻。即江所出之岷山也。”明杨慎编《全蜀艺文志》将前四句编人,名之为《先民谣》。直接写做“岷阜之山,江出其腹”。

同样,汶江就是岷江,也称为汶水。《三国志·后主传》:“建兴十四年夏四月,后主至湔。登观阪,看汶水之流。”湔即“湔

①《史记五帝本纪》。

3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