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实务操作全解码》邵宇,徐海宁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科创板实务操作全解码》

【作 者】邵宇,徐海宁主编
【页 数】 324
【出版社】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 2019.12
【ISBN号】978-7-5473-1570-5
【价 格】45.00
【分 类】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研究-中国
【参考文献】 邵宇,徐海宁主编. 科创板实务操作全解码.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2019.12.

图书目录:

《科创板实务操作全解码》内容提要:

全书共分八章,主要介绍了科创板的战略意义、科创板的概览、科创板的审核、科创板的发行与承销、科创板的估值方法、科创板的交易、科创板的持续监管以及科创板的投资者保护。最后附录科创板受理企业全景扫描(2019年9月底前有关数据)。全书结合美、日等发达市场进行深入对比分析,探讨了我国未来资本市场改革的方向和路径。

《科创板实务操作全解码》内容试读

第一章科创板的战略意义

Sci-Tech innovation board

002」科创板实务操作全解码

“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是马克思的洞见,邓小平更进一步,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熊彼特认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现象,是突破平庸的

循环流转过程的基本力量。而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

重要载体,则是“创造性破坏”机制能否得以发挥的关键。

自习近平主席2018年11月5日在首届中国(上海)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之后,历时8个多月,首批25家科创板企业顺利上市,共募集资金370多亿元。上市首个交易日创造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多项纪录,盘中最大涨幅超500%,平均涨幅超140%,换手率超77%,交易量超480亿元,远超市场预期。首日过后,一切又归于平静。毕竟在投资者风险厌恶系数和不确定性指数极高的当下,科创板又怎能撬动整个市场情绪。

中国有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27年革命失败后,毛主席曾以此为题,号召革

命队伍上下抓住事物的本质,不宜过度悲观。那

科创板的战略意义第一章丨005

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的转移,后者则与熊彼特的“创造性毁灭”有关。由于劳动力和资本这些有形投入均受到报酬递减的约束,若没有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经济增长的稳态将是人均产出的停滞。所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核心在于提升劳动生产率,是

促进经济发展经久不衰的源泉。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以来,市场在资

源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伴随着制度性壁垒的消除,劳动力不断地从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转移,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低,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越来越低,这是过去40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途径。资源配置效率不仅体现在不同产业之间,还体现在产业内部不同行业和企业之间的重新配置,关键问题是配置的方式。计划经济时期,资源配置的方式是政府指令,在

一个缺乏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的环境下,“创造性毁灭”的机制也

不存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将起决定性作用,以及当前推动的金融供给侧改革,都将为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打开空间。

微观生产效率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另一个渠道,它与微观主

体的激励机制、管理方法和技术创新密切相关。一言以蔽之,由创意和创新所产生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都可以算在微观生产效率的部分,其中最重要的是技术进步(蔡防,2014)。就像劳动力供给可以抑制资本边际报酬递减一样,技术进步也可以抑制资本与劳动边际效率的下降,从而为经济的持续增长带来新的动力,这已经

006科创板实务操作全解码

成为经济发展理论中的共识。

过去40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主要源自劳动要素的优化配置,那么未来,在人口红利不断消失的背景下,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将更加依赖资本的优化配置,这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核心逻辑,也是未来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主线。资源配置效率和微观主体效率这两者都与金融市场能否发挥资源配置的功能有关。中国仍然是一个银行间接融资占主导的金融结构,如何发挥利率的信号作用,仍然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但是,间接融资结构天然地与科技创新很难融合,特别是在轻资产领域,以互联网为代表。银行贷款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抵押品,抵押品价值越高,融资额越大,价值越稳定,融资比例越高。而创新有时候只是一个想法。所以,银行信贷大多处于企业生命周期的末端,在此之前,则需要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我们的理解,所谓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就是构建与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相匹配的资本市场,从天使投资到风险投资再

到私募股权投资,以及P○股权融资、增发和并购重组等。美国

科技创新实力的强大,不只是因为硅谷,还因为华尔街,以及硅谷的风险投资。中国要想转变经济增长动能,在人类“第四次科技革命”中获取有利地位,将更多地依赖资本市场,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中国的转型,本质上也是“东亚模式”的转型,是“贸易国家”的转型。二战后,贸易全球化迅速发展,根据比较优势和市场优势,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分工。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浮动汇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