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之光》齐欣,崔希栋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华夏之光》

【作 者】齐欣,崔希栋主编
【丛书名】九州博物系列丛书
【页 数】 214
【出版社】 北京:九州出版社 , 2018.10
【ISBN号】978-7-5108-7578-6
【价 格】68.00
【分 类】自然科学史-中国-古代-青少年读物
【参考文献】 齐欣,崔希栋主编. 华夏之光. 北京:九州出版社, 2018.10.

图书目录:

《华夏之光》内容提要:

在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华民族的祖先以独有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科技文化。追溯中国古代科技演变的历史,还原真实的中国古代科技风貌。在这本书中,我们立足于中国科技馆的丰富馆藏资源,介绍了采矿、冶炼、农耕、水力、建筑、交通、医疗、天文地理、音乐、物理、数学等方面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本书文理兼备、图文并茂,富有趣味性,是一本增长知识,陶冶情趣,兼具科普价值和人文价值,进行博物爱国教育的好书。

《华夏之光》内容试读

第一章

·撰稿人/霍虹发掘地下的宝藏

华夏之光:中国古代科技史话引

第一节采矿史上的一面“旗帜”

铜绿山古矿井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在湖北省大一个更加让人不可思议的场景出现在人们的冶铜绿山附近进行铜矿开采时会经常挖到一眼前一一座规模庞大的古矿井遗址。在不些古老的木质巷道,但大家都没有想太多,到2平方千米的范围内,考古人员清理出了也没有人意识到会有什么事情发生。直至有7个露天采矿场和18个规模宏大的地下开采

一天,一个巨大的青铜斧的出现,惊动了当区,纵横交错的竖井和盲井199座,密如蛛网时的考古界。

的平巷177条,巷道总长达到了8000多米。

1973年,随着考古发掘的进一步深入

这座规模宏大的古矿井遗址分前后两个

大治铜绿山露天铜矿

002

第一章发掘地下的“宝藏”

时期,前期属春秋时期或稍早,后期从战国一直延续到汉代。从现场遗存的古代炼

●延伸阅读

渣来看,这里至少生产了10万吨的粗铜。

古人寻找铜矿的标志物—铜草花

真不愧是我国迄今为止年代最早、规模最

在铜绿山矿区生长着一种紫红色的

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古铜矿遗址,被视

花,这种花就是古时人们寻找铜矿的标志

为中国青铜文明的活化石。

物—铜草花。铜草花,学名海州香禁,每年十月左右开花,花色多为蓝色或紫红色,它喜好生长在含有铜矿的土壤中。有句俗话说:“山上盛开铜草花,底下铜矿叫呱呱。”在缺少现代探矿设备的年代,它就成了很重要的参照物。

以铜草花作为线索,古代先民们寻找到了埋在地下的铜矿,使人类由石器时代迈入了青铜时代,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铜草花

003

华夏之光:中国古代科技史话

铜绿山古矿井的木支护结构遗迹

从古铜矿遗址中可以看到,密密麻麻工程,一旦坍塌将极有可能威胁矿工的生的矿井和巷道好似迷宫一般,各层的巷道命安全,那3000年前的古人又是如何解决走向也不尽相同。如此庞大且复杂的地下这一难题的呢?

一、古代矿工的“生命支护”—矿井的木支护结构

采用木支护结构进行地下开采,是矿的合理方式,即在木头两端砍出阶梯式榫工们为自己搭起的一道安全屏障。在深达几口,既便于搭接,且有效增加了支架的抗压

十米的地下,纯木制的支护木,是如何顶住强度。这些支护木承受了来自井壁四周的压来自巷道顶部和周遭的压力呢?众所周知,力,从而降低了塌方事故的发生率,保障了我国许多古代木制建筑周身上下没有一个钉矿工的人身安全。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即使子,却能屹立千年而不倒,这与建筑中木头在千年之后,一部分支护木依然牢固地支撑和木头之间的搭接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着井壁。系。古代矿工们创造出了支护木框架搭接

004

第一章发据地下的“宝藏”

铜绿山古矿井采掘情景复原图

005

华夏之光:中国古代科技史话

二、采矿作业中的智慧

巧妙的排水和通风系统

铜绿山古铜矿的排水和通风系统也有很高积水是怎样被排除的?聪明的古矿工利用的技术含量。在铜绿山众多的古矿井中,最大木制水槽等简单工具架构了一套完善的井井深可达60余米,低于地下水位20多米。地下下排水系统。首先,用木制水槽将井巷中

的地下水引入排水巷道,再引人井底的积水坑。井底的积水坑通过竖井与地面相通,因而,矿工们就可以用木桶将坑中的水直接提出矿井了。

当矿井开采到一定深度时,井下的氧气会减少。为了保证井下生产的安全,古人积极利用地势特点,利用不同井口的气压差形成自然风流,并将其引入巷道,而且通过封闭巷道和填塞废弃矿道的办法,来控制风的流向。当矿井气压差不足时,就在井底点燃一堆火,加热空气以产生对流。依靠这些办法,新鲜空气源源不断地被送人地底深处,从而解决了井下通风问题

铜绿山古矿井留下的多项采矿、冶炼技术成就,不仅向我们昭示了华夏青铜时

铜绿山古矿井井道复原图

代的辉煌,更为后人在探索地下文明的道路上留下了盏盏明灯。

00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