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的中国 阅读最美的建筑》刘文丰,杨冉冉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博物馆里的中国 阅读最美的建筑》

【作 者】刘文丰,杨冉冉编著
【丛书名】博物馆里的中国
【页 数】 170
【出版社】 天津:新蕾出版社 , 2015.09
【ISBN号】978-7-5307-6263-9
【价 格】29.80
【分 类】建筑艺术-中国-青少年读物
【参考文献】 刘文丰,杨冉冉编著. 博物馆里的中国 阅读最美的建筑. 天津:新蕾出版社, 2015.09.

图书目录:

《博物馆里的中国 阅读最美的建筑》内容提要:

本书面向青少年读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博物馆中的中国传统建筑类藏品以及建筑类文物保护单位中的精美建筑,包括民居建筑、皇家建筑、园林建筑和礼制建筑。通过人类居住环境的发展,榫卯、斗拱等木结构的精巧,展现出古代中国人的智慧。全书正文介绍该主题下最具价值的藏品,附录包括参观博物馆应遵守的礼仪和全国各大博物馆的参观指南,引领读者走进灿烂辉煌的中华五千年文明。

《博物馆里的中国 阅读最美的建筑》内容试读

第一章

民居建筑

小光是个爱干净又爱动脑的人,他没事就薄在自己家的洞穴前思考:我能不能挖个浅

一些的玩,把自己的房子搭出地面呢?

博物馆里的中

建筑传奇

北京的国家体育场“鸟巢”、巴黎的艾菲尔铁塔、悉尼的歌剧院,都是世界著名建筑。然而从人类生存和文化的层面来说,意义更为深远的并非这些人造奇观,而是数千年来老百姓居住的普普通通的房子,民居才是建筑的最基本的形式。人们常说“民居是建筑之母”,就是这个意思。

家是我们每个人的温暖港湾,一到傍晚,无论是辛勤工作

一天的爸爸妈妈还是我们,都想快点儿回到那个温暖舒适的家。其实我们数千年前的祖先也不例外,他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之后,最惦记的也是那个属于自己的地方。下面,就让我们把视线拉回到六七千年以前,来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吧

2

六七千年前的长江流域,生活着一个聪明健壮的小伙子,名叫“阿明”,几乎与此同时的黄河流域,也住着一个憨厚结实的青年,名叫“小光”。阿明和小光生活的环境截然不同,然而他们不约而同地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大自然中经历了

一整天的“疯狂原始人”的惊险生活后,各自过上了温暖充实的生活。在高温潮湿的长江流域,阿明把自己的家安在大树上:在炎热干爽的黄河流域,小光把自己的家安在了洞穴里。

今天的我们把阿明的居住方式称作“巢居”,把小光的居住方式称作“穴居”。我们现在把动物居住的地方称为“巢穴”,那么当这两个字被运用到我们的祖先身上的时候,你知道它们描述的是什么样的状况吗?

)巢居的由来一

“巢”,就是鸟窝的意思。阿明是传说中的“有巢氏”一族的

成员,在我国沿江、沿海地区,由于潮湿多雨,“有巢氏”为了防

水、躲避野兽,最早学会了在树上搭房居住,这就是“巢居”(图

1.1.1)。我们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巢居"线索来自7000年前浙

居建筑系

3

江余姚的“河姆渡文化”。

阿明把爷爷的爷爷的爷爷传下来的本领记得牢牢的。什

么本领呢?就是在树上盖房子!运用这个本领,他可以远离地面上的毒虫猛兽,过上相对舒坦安全的生活。时间一长,聪明的阿明又开始思考了:这棵树上只能盖这么小的小屋,我要怎么做才能住进更宽敞的房子呢?阿明胆大心细,心灵手巧,竟然尝试着把自己的小屋盖在相邻的多棵树之间。这下房子不但变大了,而

图1.1.1巢居

且因为是同时固定在多棵树上,也更加牢固结实了。

后来,阿明高兴地把自己的发明教给自己的儿子和族人:再后来,又过了很多很多年,阿明的后人不满足于在现成的树上盖房了,他们试着把一棵棵大树砍倒,用树干当立柱来盖房,这种住房被今天的人们称为“干栏式”住宅。这种房屋的历

史延续了几千年,成为我国东南部地区的传统建筑模式,直至今日仍然非常常见,我们经常在照片上看到的“高脚楼"(图1.1.2),就属于这类房屋。

穴居的由来

下面再说小光。憨厚的小光住在黄河流域,那里四季分明,没

有那么潮湿的气候,在树上搭屋似乎没什么必要。不过,他也学到了从自己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那里流传下来的盖屋秘决一挖洞。所谓“穴”,就是指自然或人工形成的洞穴。别以为住在洞里是受罪,其实呀,在华北、西北地区的黄河流域,土层深厚,含水量少,这些地方的窑洞式住宅冬暖夏凉,经

第一章民居建筑

济实用,住起来舒

图1.1.2高脚楼

5

服着呢(图1.1.3)。小光家族的盖房历史可不比阿明家短,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西安的半坡、临潼的姜寨等聚落就显

现出了北方先民穴居的特

的中

点,小光的家就在这里面。随着历史的发展,我国北方逐步形成了陕北、豫西、晋中等几大窑洞式建筑居民区。

小光是个爱干净又爱动脑的人,他没事就蹲在自己家的洞穴前思考:我的家

图1.1.3穴居示意图

模仿天然地洞,就是挖坑、

搭棚,可是洞里毕竟土多又憋气,我能不能住得更通透,更干净,更舒服呢?对了,我能不能挖个浅一些的坑,把自己的房子搭出地面呢?小光可不知道,自己的灵机一动竟然成就了一种新的建筑类型,那就是“半地穴”建筑。而且,他的发明给了后代人更多的灵感,一代一代的人继续摸索,他们渐渐地试着把房子盖在有地台的平面上,你看,这样的房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