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家具鉴定实例》刘文哲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国古代家具鉴定实例》

【作 者】刘文哲编著
【丛书名】中国古代文玩鉴定实例丛书
【页 数】 256
【出版社】 北京:华龄出版社 , 2010.01
【ISBN号】978-7-80178-722-4
【价 格】88.00
【分 类】家具-鉴定-中国-古代
【参考文献】 刘文哲编著. 中国古代家具鉴定实例. 北京:华龄出版社, 2010.01.

《中国古代家具鉴定实例》内容提要:

中国古代家具的盛期和精华皆在明清。以硬木家具为代表的宫廷家具,是古代家具中的极品。由于古代家具收藏的历史并不长,而人们所能见到的精品古代家具又不多,因而对古代家具的收藏心存太多的疑惑。《中国古代家具鉴定实例》的出版即为解惑而编,通过此书,看看专家是如何一招一式鉴藏中国古代家具的。

《中国古代家具鉴定实例》内容试读

「中国古代文玩鉴定实例丛书」

古代家具

国華款出版社例

选题策划:王瑶

褚大为

责任编辑:刘正刚毋卫莉装帧设计:春晓伟业责任印制:李浩玉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中国古代家具鉴定实例/刘文哲编著.一北京:华龄出版社,2010.1

ISBN978-7-80178-722-4

I.中…Ⅱ.刘…Ⅲ.家具-鉴定-中国-古代IV

TS666.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9)第227719号

名:中国古代家具鉴定实例主

编:刘文哲执行主编:郭兵出版发行:华龄出版社印

刷:精美彩色印刷有限公司版

次:2010年1月第1版

2010年1月第1次印刷

本:787×1092毫米1/16

印张:16

数:300千字

印数:1-3000册

价:88.00元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41号

邮编:100009

电话:84044445

传真:84039173

《中国古代家具鉴定实例》编委会

主编

刘文哲

执行主编

郭兵

编委

李全国吕凤涛

杨建生

于成良刘瑞忠

张艳丽

责任编辑

刘正刚毋卫莉

选题策划

王瑶褚大为

整体设计

春晓伟业

藏品提供

国城堂

源宝斋吴运鸿王芳

电脑制作

陈一凡张留齐刘建宇丁岭花

责任印制

李浩玉

亘古中华,文明渊远。

自新石器时代起,当中华文明犹如一轮红日蓬勃而出,便以举世瞩目的光芒照亮了神州大地。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在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在数十个新旧朝代更替的时空内,历史与情感、道德与善恶、智慧与良知凝聚成为我国难以数计的民族精魂,也浓缩了我国崎岖漫长的社会发展轨迹,这就是我国古代的各种文化遗存一

一古代文玩。

古代文玩,简称古玩,亦称古董或骨董,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工艺价值和经济价值,是经过科考验证的文物和各种古代遗存的统称。我国的好古之风缘起较早,始现于

六朝、隋唐时期文人对文房用具的品质优劣考究,由此沿袭成风。宋代渐趋普遍,明代中期收藏之风蔚然兴盛。皇室宫廷的帝王、达官显贵以及大贾巨商也争相附庸风尚,多方搜集民间珍玩,藉以增饰其儒雅形象,并相继以此为豪。从而也极大地推动了文玩收藏之风,刺激了明清工艺品制作的发展。

古玩的称谓由来已久。最早称之为骨董,其“骨”即所谓“过去之精华”,“董”就是有深藏之意,即深藏的过去精华。最早见于史料记载的应是唐代开元年间张萱的《疑耀》,其书日“骨董二字乃方言,初无定字。”明代董其昌《骨董

十三说》称:“杂古器物不类者为类,名骨董。”由此,骨董

一词便沿用至清初,直至乾隆始称“古玩”。古代文玩包括有很多种类,内涵复杂,质地各异,其概念以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同,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均有不同。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统一将古玩称之为文物,并由文物局分为12大类别。其内容更是包罗万象,大到各种摩崖石刻,建筑古迹,仰观感叹;小到玺印古钱,方寸之间,置于掌中把玩。在归类的同时,也将文物和文玩区别开来。所以准确地讲,文物是人类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活动中所遗留下来的物质,是研究人类社会和人类环境的可靠物证,是文物部门或相关机构经过科学鉴定确认,具有

其特定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的人类珍贵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因此也具有相当的经济价值。当然,至今尚未出土或出土尚未经过确认,且已在市场流通的亦属此列。

由于文物特定的属性和经济价值,古玩市场便有文物和大批的文物仿制品、甚至臆造的赝品同时出现,交易者的身份更为复杂,有建筑工地上的民工,有自称是“农民”的盗墓者,有闪烁其词的文物贩子,还有造假专业户,其交易物品亦可谓鱼龙混杂,真假莫辨。当今所称之为“古玩”者,涵盖的范围更为广泛,内容更为丰富,其中就包括文物和一些出自民间的、未经科考部门正式认定的历史遗存,以及以谋取利益为目的的各种赝品、伪品和工艺品。

时值改革开放后30余年的今日,我国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令世界瞩目。随着人们物质、精神生活的提高,生活质量也随之拓宽和丰富,艺术收藏也成为近几年急剧升温、日益火爆的一门投资行业。

艺术收藏是一门学问。中国的古玩文物种类繁多,按材质分有石器、玉器、瓷器、陶器、金银器、青铜器、漆器、瓦当、竹木牙角等等;按功能分有生活用具、农具、武器车马器、度量衡器、礼器、货币、玺印、服饰等等。这些器物从启蒙到成熟,再到鼎盛时期,都具有自身的发展轨迹和时代特征,它们既相互影响,又自成体系,大大丰富了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文化。

民间收藏是古代文玩收藏重要的组成部分。收藏热的影响,激发了人们对古玩鉴定与收藏的兴趣,大家开始对身边的各种家什重视起来,不论大小、材质、造型,人们总是怀者一颗揣测的心理审视着这些“老古董”,一方面人们希望知道这些“老古董”确切的身份、市场价值;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太多的人知道“家有宝藏”,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也正是这种心理,凸现了人们对收藏、鉴定的知识迫切的需求。目前,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出版社、杂志社等各相关部门、单位,也在对民间古玩藏品的鉴别做着

积极的推广工作,其目的就是通过各种识宝、鉴宝知识的传播,让人们懂得如何发现身边的宝物、懂得收藏什么,怎样识宝、怎样鉴别真伪、怎样收藏、如何正确投资这一行业,在收藏的过程中怎样避免经济受损,怎样才能获取最大的经济收益等等。

图书历来是传播知识、答疑解惑的最好老师。目前,对民间相关各种古玩文物收藏、鉴定的图书、刊物从各类大型系列丛书到街边盗版的小册子已非常丰富。但大多收藏鉴定类书刊内容多以“赏”为主,“鉴”为辅,有的过于简单,仅有图片和器物名称,流于形式,有的专业性太强,存在片面性,难以普及,有的行文晦涩,结构复杂,让人看完之后难明就里,不知所云;有的过于“经典、豪华”,定价过高,动辄数百元甚至上千元,少人问津。

我们知道,社会存在各种文化差异和贫富差异是必然的。我们不能以专家学者的眼光辨别是非,更不能以富商巨贾的财力衡量自己。但对于热衷于收藏、没有经过专业知识训练的读者来说,直观、具体、通俗实用的经验传播、简单明了的分解式图文对照说明就是答疑解惑最好的方法。鉴于此,本套鉴定系列丛书应时而生。

本套丛书以古玩材质的不同,共分为《中国青铜器鉴定实例》、《中国古代玉器鉴定实例》、《中国古代瓷器鉴定实例》和《中国古代家具鉴定实例》四册,为数十位国内知名专家倾心协力之作,编写体例新颖独特,观点视角准确,行文通俗易懂,不失为如同专家在侧的一套古玩鉴定教材。当然,我们希望付诸太多努力和辛勤诞生的这套丛书,能博得读者的认可,能为广大的收藏爱好者有所帮助,届时我们将会感到由衷的欣慰。同时,我们也会虚怀若谷,恳切地听取来自各方面的不同意见,拾遗补漏,纠正谬误,以期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诚如是,则幸矣。

本书编委会

2009年10月27日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