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中医书院讲习录》艾静,蒋健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四明中医书院讲习录》

【作 者】艾静,蒋健编
【页 数】 385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7.08
【ISBN号】978-7-5478-3535-7
【价 格】48
【分 类】中医临床-经验-中国-现代
【参考文献】 艾静,蒋健编. 四明中医书院讲习录.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08.

《四明中医书院讲习录》内容提要:

本书将名老中医二十余讲的内容进行整理提炼,分为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骨伤科、针灸科等部分,从名医从医之路、临证特色概要、学术思想、流派传承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阐述,全面反映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与诊疗特色。

《四明中医书院讲习录》内容试读

四明中医书院讲习录

L

4四明中医书院讲习录

在的疾病症状进行适当的加减。几千年的方子需要根据现在疾病的变化进行同步的变化。第三个要点是剂量需要改变。对于现在的年轻医生,我的建议是多用古方。因为古方经过了严格的时间考验,几千年下来,通过的是人的实验而非动物实验,而且古方君臣佐使配伍严谨,这两点是古方的巨大优势。作为高级职称评审委员的我,对于一些主任医师用特殊方子治疗特殊疾病者,我常问这样一个问题:“这个特殊方子的君臣佐使分别是什么?”大部分人都回答不出来,或者说丹参有丹参酮、人参有人参皂苷等,对心脑血管有很好的各类作用等,但就是说不出中医精华的君臣佐使。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古代医案?清代《未刻本叶氏医案》序:“后之学者,苟勿视为古人糟粕,而能深求其精义,无负叶老先生撰方之精心。”中医经过了几千年时间的考验,千万不能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妄下定义,轻易否定为糟粕。这点在中医的发展历史上留下了很大的教训,如五行学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被否定掉,现在重新被采用,一样的还有五运学说等。所以,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定要采取慎重的态度。我的想法是,自己搞不清楚的问题不要轻易否定,等待下一代人的智慧去研究。对于这个问题,国家已经表现出了明确的态度,近几年来出版的中医古籍里面,为了保持原著的精华,基本将所有内容都收编进书,包括精细的用量也没有删减,为后面的研究学者存有最原始的资料。

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好中医?一是多临床,二是多看书。清代徐士銮《医方丛话》“因积学而致然”一语,可谓要言不烦。盖医理深微,必须博览医书,互稽参考,旁通曲证,加以研究,探讨之功,始克有济。医理深奥,要深刻理解医理就要求我们必须博览群书,旁通曲证,用丰富的临床经验来论证理论,加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学到中医的精华。

二、历代医家若干诊治思路

颜氏内科从我的爷爷(颜亦鲁)到我的父亲(颜德馨)直到现在,和曙光医院

一样己有百年历史。我爷爷在世时我随其抄方,我爷爷与我说他在出门诊之前总要先去翻翻医书,无论什么医书都看,但就是不经意看的这些医书在临床总是能用到。这并不是临时抱佛脚,但不可否认临阵读兵书也是有好处的。所以我的一个想法是希望后起之秀多看书,但不要局限在四大经典,中医书籍种类繁多,各类医书都应该有所涉猎。中医的书籍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理论到理论的书籍,另一类理论到临床的书籍。我建议我的学生多看临床家的著作,比如叶天士、周慎斋等,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对于如何临床,我建议多和好的老师抄

重辨证用药和缓,立衡法推崇气血5

方学习。经常和老师抄方的同学在剂量加减上就更胜一筹。多抄方、多看医书是成为名老中医的必经之路。下面就十个病种进行一个讨论,从中探索新的疾病对我们的启发。

(一)痞证

痞证在《伤寒论》中称为胸痞、心下痞,现在对心下痞的解释为胃部痞满不适。如有疼痛的叫结胸,属于有形之邪,需要用攻法,采用小陷胸汤。痞满而不痛者属于无形之邪,采用泻心汤。清代马培之对痞证有不同的发展。清代马培之《马培之医案》:“前哲以塞而不开谓之痞,有邪滞为实,无邪滞为虚。”“胸中痞满,按之不痛,非停滞可比。”“服调气药,痞反甚,痞不在气分无疑,东垣谓痞从血中来…血属有形,当治以有形之药。”

《伤寒论》中认为痞为无形之邪,没有邪滞。马培之认为“前哲以塞而不开谓之痞,有邪滞为实,无邪滞为虚”,痞证中也存在痰邪之类的邪实。

“胸中痞满,按之不痛,非停滞可比”。《伤寒论》言心下痞,马培之说是胸中痞满,所以说胸痞病位可在胃也可在胸。

“服调气药,痞反甚,痞不在气分无疑,东垣谓痞从血中来…血属有形,当治以有形之药。”马培之认为如果理气药无用,则痞不在气分。李东垣说痞的病机可在血,需用活血药。故痞证既有病在气分,亦有病在血分。

【对冠心病诊治的启迪】

众所周知对于冠心病的治疗重在活血化瘀,但如果用活血化瘀治疗没有效果应该怎么办?对于冠心病的辨证是否可以更加精细翔实一些?根据马培之的经验,我认为对于冠心病应该进行进一步的辨证。我个人的临证经验:胸闷为主者,病在气分;胸痛为主者,病在血分。如胸闷用调气药无效者在血分,加活血药。

颜氏内科对于胸闷喜欢用桔梗,桔梗大多数人都仅只认为是祛痰、排脓之效,殊不知桔梗其实是个非常好的开胸之品。我们临床喜用桔梗配伍枳壳。而古代经典中,此二药亦常相须为用,如《苏沈良方》中便有枳壳汤一方,当中仅枳壳及桔梗两味药。枳壳趋降、桔梗主升,一开一阖。血府逐瘀汤中便有枳壳和桔梗,临床上遇到胸闷的患者常常枳壳、桔梗相配使用,效果良好。若胸闷较重,甚则彻背时,需加用通阳药,如应用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多有良效。此外,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我还主张“心病宜温”,即治疗冠心病时宜采用温性的药物,《素问·调经论》:“气血者,喜温而恶寒。”若想要气血流通,用药当属温为佳。这个观点在这里不详细阐释。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