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都法学 第6辑》刘大炜,杨婷婷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军都法学 第6辑》

【作 者】刘大炜,杨婷婷主编
【页 数】 206
【出版社】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2021.08
【ISBN号】978-7-5764-0103-5
【分 类】法学-文集
【参考文献】 刘大炜,杨婷婷主编. 军都法学 第6辑.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21.08.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军都法学 第6辑》内容提要:

《军都法学 第6辑》内容试读

洹子孟姜壶所见仪礼释评

王世扬

摘要:礼制是周人的立国之基,行至春秋,礼崩乐坏,各级贵族争相逾越礼制早已司空见惯,而洹子孟姜壶记载的却是诸侯自降身份为卿大夫服丧的史事。爬梳文献可见,相关的释读和考证相当丰富,然而,长期以来,学者关注多在文字考释,少有论及史事,更鲜论及具体礼仪,本文以洹子孟姜壶所见的礼仪为核心,探讨齐侯行为的合礼与违礼,挖掘洹子孟姜壶铭文的法制史内涵。

关键词:洹子孟姜壶铭文礼仪历史影响

引言

法制史相对史学的法制特色即在于其研究方法如同法学研究一样重视“规范”的进路,而对于先秦法制而言,“三礼”毫无疑问是最近乎“规范”的,而对于这些“规范”是否可以信据,尚还需要一些探讨。

本文主要引为规范的传世文献为“三礼”与《春秋》经、传。后者的史料价值为学界所公认,故不加赘述。而本文作为规范依据加以分析的“三礼”,关于其史料价值,学者颇多争议。李学勤先生曾言:“先秦礼制的研究

十分困难。就典籍而言,《十三经》中虽然有《周礼》《仪礼》《礼记》等所谓‘三礼’,却为历代学者指为难治。”〔1“三礼”的成书年代也历来受到学者质疑。

〔1)李玉洁:《先秦丧葬与祭祖研究》,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序一。

1

军都法学(第六辑)》

(一)仪礼

《仪礼》的成书年代,大约有三种说法。其一,《仪礼》为周公所作;〔1其

二,《仪礼》为孔子及其弟子所作;〔2其三,《仪礼》作于荀子之后的秦汉之际。〔3周初时分,政权刚刚稳定,作出《仪礼》一般严密的礼书可能性不高,且《仪礼》文辞与西周金文及《诗》《书》不尽相同,似应非周初所作。〔4们先秦诸子文章即早已见引《仪礼》诸文,《仪礼》固非秦汉后的产物。〔5故而,纵然《仪礼》十七篇最终形成的年代在战国以后,并不影响其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礼书的史料价值。吕思勉先生以《仪礼》为“治史者所必资”。〔6间或有疑礼书是否为当时遵守模范,《国语·周语·单襄公论陈必亡》载陈侯“弃衮冕而南冠以出”,单襄公认为其“不亦简彝乎?是又犯先王之令也”。陈侯衣地方服饰被斥“简彝”,可见周诸侯必有一套统一的冕服体系,并不能“因俗简礼”。诸侯应当是需要严守礼书的。如上所述,笔者以为将《仪礼》作为规范加以分析是合适的。

(二)礼记

吕思勉先生在其《先秦史》“古史材料”一章论及大小戴《礼记》时说道

〔1〕如贾公彦《仪礼疏序》:“至于《周礼》《仪礼》,发源是一,理有终始,分为二部,皆是周公摄政太平之书。”

〔2)如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足,则吾能徵之矣。’观殷夏所损益,曰:‘後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周监二代,郁郁乎文截。吾从周。’故书传、礼记自孔氏。”按,司马迁所谓“礼记”即《仪礼》。又如杨天宇先生,从《仪礼》“敦”“簋”不分的情况认为孔子编订的《礼》就是《仪礼》的初本,参见杨天宇撰:《仪礼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8页。钱玄先生也认为《仪礼》经过孔子编订,只不过非后世所传十七篇之数,参见钱玄:《三礼通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4一15页。

〔3)钱玄同与洪业从此说。

〔4)参见钱玄:《三礼通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1页。

〔5)例见沈文倬:《宗周礼乐文明考论》,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2一43页;钱玄:《三礼通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4一15页。

〔6)吕思勉:《先秦史》,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年版,第7页。

2

洹子孟姜壶所见仪礼释评

“其书确为先秦、西汉古文”,“凡与经相出入者,皆可取资参证也”;〔1钱玄先生认为“大小戴《礼记》除少数为秦汉作品,多数为战国时期作品,其中较早者仅次于《论语》之后”,〔2)且不少篇目能与《墨子》互证,《礼记》各篇成书年代在战国以前,本文引为规范的《祭礼》篇成于孔子后三四代,〔3)与洹子孟姜壶作器年代相去不远。鉴于古史的层累造成,《祭礼》绝非空穴来风。

(三)周礼

《周礼》言祀五帝、重“法”观念、述田制,与他书不同,且经郭沫若先生考《考工记》与古国、古地名、量制的对应关系,可以确定其作于战国末期,处于思想观念向秦转变的时期。〔4吕思勉先生也说“《周礼》则间与《管子》相合”,“欲考战国时制者,独赖此书之存”。〔5本文引《周礼》旨在为齐侯行为进行定性,本就应经人总结分类,又并非引为规范,似不必苛求其年代。

综上所述,就本文所论而言,《仪礼》《礼记》可为规范,《周礼》成书年代较晚,并不一定为当时规范,故本文并未引为规范。然而,古史的层累造成也意味着礼书的记载也是层累构造的。故而纵使书的最终成书年代较晚,并不意味着在此前的时代此书的全部内容都不堪用,但确需细加辨别、取舍。

一、洹子孟姜壶铭文整理与述要

洹子孟姜壶又称“齐侯壶”,旧称“齐侯罍”,有甲乙两器,出现于清中叶,初由吴荣光、苏州贝氏分藏,后均辗转归于吴云,吴氏斋名“两罍轩”即为此二壶所做。现洹子孟姜壶甲器(字多一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以下简称国博),乙器(字少一件)藏于上海博物馆,其现行铭文为两器对照整理。“齐侯壶为圆壶,长颈,腹最大径偏下,低圈足。双耳上饰扁角龙首,垂

C1)吕思勉:《先秦史》,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年版,第8页。

〔2)钱玄:《三礼通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4页。

〔3)参见钱玄:《三礼通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4页、第44一48页。〔4)参见钱玄:《三礼通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1一33页。〔5)吕思勉:《先秦史》,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年版,第9页。

3

军都法学(第六辑)

环饰重璋纹。颈有波带纹,下加中间有目的窃曲纹,腹饰两重波带纹,足饰顾首夔纹。”1国博藏件颈部内壁有铭文19行166字(外形与铭文拓片见图1、图2)。

图1

图2

现将其铭文按行加句读整理如下:

01齐侯[女]雷聿丧其舅。齐02侯命大(太)子乘遽来句(敏)宗03伯,圣(听)命于天子。曰:“期则04尔期,余不其事。女(汝)受册,05遄传淄(祇)御,尔其跻06受御。”齐侯拜嘉命。[于]07上(二)天子用壁、玉備;于大08無、司折、于大司命用璧、09两壶、八鼎;于南宫子用

10璧二、備玉二笥、鼓钟[一肆]。齐侯既跻11洹子孟姜丧,其人民都12邑谨霎舞、用

13纵尔大乐。用铸尔羞鉍14用御天子之事。洹子孟姜15丧,其人民都邑谨宴舞、16用纵尔大乐。用铸尔羞

〔1)李学勤:“齐侯壶的年代与史事”,载《中华文史论丛》2006年第2期。

洹子孟姜壶所见仪礼释评

17纰用御天子之事。洹子孟18姜〔1用乞嘉命、用乞眉寿、19万年无疆,用御尔事。

结合上文句读,大致可将铭文译为:

齐侯之女雷聿之舅去世,(齐侯欲为其服丧),齐侯命令其太子前往王畿,通过掌管礼制的大宗伯询问周王的意见。周王说:“你要期服就服吧,我不会对你进行阻挠,(太子)你要尽快乘车回到齐国,齐侯即时成服。”齐侯拜谢周王命令。(齐侯)对二天子用玉璧和一笥玉佩祭祀,对大無、司折、大司命用玉璧、二壶、八鼎祭祀,对南宫子用二玉璧、二笥佩玉、一肆鼓钟祭祀。齐侯为洹子孟姜之事服丧后,齐国各城百姓辍乐舞(以示哀悼)并进献铜料辅弼天子之事。所铸壶赐予洹子孟姜用于祈求(人)好运及健康长寿。

此一释法为何绍基首倡,赵藩记于齐侯罍全形拓本跋文中,认为其“可备一说也”。齐侯罍(壶)旧藏阮元积古斋,何绍基早年为阮元门生,对其藏品应有独到见解。笔者所采金文文字释读主要来源于李学勤、代生二先生的文章(见李学勤《齐侯壶的年代与史事》、代生《齐侯壶新研》)与国博之文物说明,并有所取舍。笔者释义可能不尽完备,或亦可作参考,庶几差强人意。

(一)铭文所涉人物及其相互关系

“雷聿”,亦即后文洹子孟姜应为齐侯之女,历来认为是陈桓子之妻。〔2由此,文中“齐侯”应是齐景公,“丧”的应是洹子孟姜之舅、陈桓子之父陈文子。释“”为“毁”读作“舅”的释法为郭沫若所提,其说为杨树达先生所认同。〔3)

李学勤教授认可“雷聿”为齐侯女的说法,但是根据齐侯壶的形制纹饰

〔1)加粗楷体字为重文。

〔2)参见孙诒让《古籀馀论》、郭沫若《金文大系两录》、杨树达《积微居金文说》、白川静《金文通释》等。

〔3)参见杨树达:《积微居金文说》,中国科学院1952年版,第52页。

5

军都法学(第六辑)》

与景公时的圆壶庚壶不一致、纹饰偏向西周中晚期、“年”字从“土”等细节推断齐侯壶作器的时间应不晚于春秋早期,因而显然不是齐景公时物。李学勤教授认为铭文中的“洹子孟姜”应是女冠夫之谥,其夫谥为“洹(桓)”,并将“”释为“断”,而非“舅”。春秋早期,鲁桓公之妻姜氏依《礼记·檀弓下》的记载乃齐襄公之女,与文本相合,铭文所记乃孟姜家之丧事,乃鲁桓公之丧。〔1据李学勤教授观点所见人物关系参见图3。

管见以为,除却洹子孟姜壶形式上的判断,其铭文内容一定程度上也可辅助事实之推论。壶铭言及二天子,由包山简而见,著于楚地,而楚与陈有所渊源,陈与齐亦有渊源,但楚与鲁似无鬼神上之沟通,二天子又非广受祭祀之神祇一齐侯无论在齐在鲁,为鲁公之丧祭二天子似乎都说不过去。故而笔者认为郭沫若、杨树达二先生之说似更有道理。

综上所述,洹子孟姜壶壶铭所见人物关系大致可参见图4。

岳父、服丧

齐候

土鲁桓公

齐侯

君、服丧

陈文子

女婿、死广

、死户

父女

儿媳

上陈桓子

图3

图4

参考上文对壶铭的释读与翻译,壶铭记载的是齐侯为其女之舅服丧并举行祭祀的史事,而无论“丧”的孟姜之舅是何身份,齐侯的行为都是不符合当时礼制规范的,这一点在后文详述。

(二)铭文所涉神祇及其司职

讨论铭文所涉神祇的司职可以辅助祭祀性质的判断,故笔者接下来对其进行比较全面的讨论,最终得出合理的判断。

1.上天子

文中“上天子”一神,结合上下文而言显然指与“大司命”“南宫子”等

〔1)参见李学勤:“齐侯壶的年代与史事”,载《中华文史论丛》2006年第2期。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