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百讲》羊春秋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唐诗百讲》

【作 者】羊春秋作
【页 数】 397
【出版社】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 2021.10
【ISBN号】978-7-5473-1872-0
【分 类】唐诗-诗歌欣赏
【参考文献】 羊春秋作. 唐诗百讲.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2021.10.

图书封面:

《唐诗百讲》内容提要:

《唐诗百讲》是羊春秋先生围绕唐诗所著的一本经典著作。从唐诗的历史生成、继承发展及成就,唐诗的流派、发展阶段、著名诗人诗作的掌故美谈,唐诗的社会土壤、文化思潮,唐诗的文学评论专著林林总总等一百个方面,将唐诗与产生唐诗的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等结合起来进行一一说明,让读者从中全面了解唐诗的概貌,做到了知识性与学术性完美交融,深具趣味性,内容既包含对读者熟悉的唐代诗人和其著名诗句的介绍等通俗性较强的内容,也包含了介绍有关唐诗的格律、发展等具备学术性的内容,每一讲篇幅适中,分析全面,深入浅出,适合广大诗歌爱好者阅读。

《唐诗百讲》内容试读

00

发展史上的黄金时唐代是我国诗歌

酒/

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顶峰时期,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其量多,其质高,其体备,其影响后世者至深且远。光是见于清康熙年间编纂的《全唐诗》,就收有作家两千二百多位,作品四万八千九百多首。1982年,中华书局又将王重民、孙望、童养年诸先生的唐诗辑佚合编为《全唐诗外编》,还不包括后来发现的王重民先生《补唐诗拾遗》52首,总计作品已逾五万,真可谓“洋洋大观”者矣。此就其量而言。唐代还产生了一大批伟大的歌手、杰出的诗人,如把诗歌、绘画、音乐熔于一炉的“诗佛”王维,他把自然美的彩色画卷一幅又一幅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吞吐群星,包孕日月,代表着“盛唐气象”的“诗仙”李白,他把奇特的想象、雄伟的气势、丰富的色彩大胆的夸张、开天辟地的创造力,贡献给了唐代的诗坛。敢于面对现实,为国家呼吁,为人民呼吁,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战斗的“诗圣”杜甫,他的一千四百多

首诗,穷高妙之格,包冲淡之趣,兼峻洁之姿,备藻丽之志,是艺术

002

化了的“诗史”,是唐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还有“惟歌生民病”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开拓“以文为诗”的大诗人韩愈:在命意、‘命题、命辞方面,务去陈言、力求创新的“鬼才”李贺:构思精巧,用典恰多

切,意境优美,语言华丽,音律和谐,第一个中国朦胧诗的开创者

李商隐;以清丽的笔触,描写生动的景色,抒发细腻的感情,造成深

远的意境的诗人杜牧:等等,他们把唐代诗歌的画廊,装饰得千姿百态,绚丽多彩,真可谓群星灿烂,人才辈出者矣。此就其质而言。我国古典诗歌的形式,到了唐代也各体大备,无论古体诗和近体诗,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五言古诗,到了汉末建安时期,已经风靡一时,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七言古诗,虽然肇端于魏文帝曹不的《燕歌行》,但直到南朝宋元嘉年间鲍照崛起之后,才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发展到了唐代,才与五言古诗“并驾齐驱”,甚至“驾而上之”。所以五言古诗,还不过是唐人诗歌创作的继承和发展,而七言古诗,则是唐人诗歌创作的革新与创造。五古和七古,除了句有定字(五字或七字),韵有定规(一句、两句或三句押一个韵)之外,是十分自由的。它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篇幅的大小没有限制。它可以押平韵,也可以押仄韵:可以换韵,也可以重韵。七古还可以兼用长短不齐的杂言。因此,它可以汪洋恣肆,纵横驰骋,不受任何束缚,特别适宜

于表现大喜大悲的感情和大是大非的题材。近体诗到了唐代才定型,

所以又叫作“今体诗”,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导源于南北朝的“吴歌”,经过声律化的过程,到了唐代才正式定型。它又分为五绝和七绝。一首四句,一般要求押平韵,也可以押仄韵。押仄韵的叫作“古绝”,因其带有更多的古体诗的韵味。一般不要求对偶,也可以部分对、通首对。清代施补华在《岘傭说诗》中说:“绝句,盖载律诗之半。或截首尾两联,或截中间两联而成。”有人认为这不符合由简到繁

的艺术规律,但从绝句的实际情况来看,确有截取律诗之前半首或后半首者;有截取律诗的前后两联者,这是大量的常见的一种形式;也

003

有截取律诗中间两联的,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律诗则分为五律、

七律和排律三种形式。五、七言律诗,必须遵守下列的规律,即篇有定句(每首八句),句有定字(五字或七字),字有定声(平声或仄

声),韵脚要平声,隔句一韵,不得换韵,不宜重字,中间两联,要求对偶。它分别完成于唐初的“四杰”和沈佺期、宋之问。“排律”一

名,创自元人杨士宏。它是诗律的延长,每首自六韵至百韵,均无不

可。除首尾两联可以不对外,中间各联都要求对偶。五排唐初已有,

七排则创自杜甫。这是唐代诗歌比较固定的形式。正如明人胡应麟说

的:“甚矣!诗之盛于唐也。其体则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靡弗备矣。”此就其体而言。谈到它对后世的影响,特别是伟大的诗人李白和杜甫,自中、晚唐以来,无论在精神上还是表现手法上,无不都是以他们为师法,但又没有突破他们的藩篱。我们可以从唐代的李贺、宋代的苏轼、明代的高启、清代的龚自珍的作品中,看到李白的影子,但却没有一个像李白那样以惊天动地的声威,开天辟地的气势,给广大的读者以一种震慑的力量。而张籍的简丽,姚合的清雅,贾岛的奇僻,李商隐的浓艳,陆龟蒙的赡博,杜牧的豪健,又都是杜甫诗歌的一体,但却没有一个能够尽得老杜之所长,像杜诗那样的密度大、容量大,具有丰富的暗示性和无穷的延展性,以“精光万丈,力量万钧”的艺术魅力去征服读者。所以明代的方孝孺、清代的赵翼在《论诗》中说“举世皆宗李杜诗”“李杜诗篇万口传”,说明他们对后世诗人的影响,是何等巨大和深远啊。

唐诗,的确在我国诗歌的发展史上,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但这种景象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这是一个值得全面探讨的问题。历代的论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解释,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

几个方面:

004

第一,经济繁荣的必然趋势。唐代建立了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最繁荣、最昌盛的文明大国,改变了东晋以来长期分裂的动乱局面,并在一定程度上推行了北魏的“均田制”,实行了“租庸调法”,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务

业、对外贸易和水陆交通,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正如李白

所描绘的“鱼盐满市井,布帛如云烟”,杜甫所回忆的“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就是在安史乱后,由于长江流域和它的以南地区,不但没有直接遭到战祸的破坏,而且随着北方士族的避祸南下,

财富相对地集中到江南来,使南方得到进一步的开发,经济增长的势

头并没有因此而停滞、而萎缩。经济的发展,必然促成文化的繁荣。

这是唐代诗歌繁荣的经济基础。

第二,文化交流的必然结果。唐代是南北文化交融的汇合点,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高潮期。南北朝时期,南方和北方的文风与学风,有着明显的差别。南方的文风华靡,呈现出一种阴柔的美;北方的文风质朴,呈现出一种阳刚的美。经过“五胡十六国”的混乱到隋、唐的统一,把北朝文风的刚劲、粗犷、厚重、质朴的气息,吸收和融合到南方的华艳、绮靡、轻浮、纤弱中去,产生了一种新的、健康的文学,所谓“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隋书·文学传序》)。在统一、繁荣、强盛的基础上,盛唐的文化不仅兼容南北,而且贯通中外,无论音乐、舞蹈、美术,都吸取和消化了域外文化的有益部分,使自己不断得到新的营养,以提高诗人的艺术

素质,丰富诗人的精神生活,开拓诗人的艺术视野,使之具有博大宏

放、灿烂辉煌的盛唐气象。那种兼容并蓄的伟大气魄,无拘无束的自

由精神,给诗歌带来了极大的生机和活力,攀登到前所未有的光辉的

顶点。

第三,艺术经验的积累。在诗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唐代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从《诗》《骚》到鲍(照)、谢(跳),构成了源

005

远流长的优良传统。但齐、梁以来,强调了“四声八病”之说,把诗歌引到了“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的歧途,一时淫靡纤浮之风弥漫文坛。同时,人们也把纯文学的“文”和非文学的“笔”分离开来,

使纯文学成为一个独立的部门,这是文学观念上的一个大进步。它促

使人们更自觉地去研究艺术技巧,积累艺术经验,大大地提高了诗人

的表现力。虽然,陈子昂、李白对齐、梁的绮靡诗风,展开了彻底的

批判;白居易、元稹又片面地强调了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

政治作用,强调了“稍存寄兴,颇近讴谣”的通俗化问题,不适当地

把内容放在首要的地位,把通俗化作为唯一的艺术追求,忽视了语言的提炼,忽视了艺术形式的美。但杜甫却对陈子昂、李白的诗歌理论作了必要的修正,对齐、梁以来积累的艺术经验加以继承和发扬,而扬弃其绮靡浮艳的诗风,所谓“前辈飞腾入,馀波绮丽为”“后贤兼旧制,历代各清规”(杜甫《偶题》),正是他“递相祖述”、“转益多师”地对待遗产的正确态度。而这也是促使唐代诗歌攀登顶峰的原因。

第四,诗赋取士的促进。魏晋南北朝以来,推行“九品中正”选拔人才的制度,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特权阶级。唐代统治者为了打破这种高门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推行了从庶族地主中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而科举考试的最高层次是进士,考试进士的

主要内容又是诗赋,这也调动了人们对诗歌艺术研究的积极性。那些庶族出身的知识分子,比较熟悉社会生活,比较接近底层群众,对他们的呼声和要求,有着不同程度的了解和同情,因而能够从“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李谔《上隋高祖革文

华书》)的狭窄天地中解放出来,写出许多动人心魄的反映阶级矛盾、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