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知识百问百答》李岩选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书法知识百问百答》

【作 者】李岩选著
【页 数】 193
【出版社】 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 , 2020.05
【ISBN号】978-7-5330-8023-5
【价 格】48.00
【分 类】汉字-书法-问题解答
【参考文献】 李岩选著. 书法知识百问百答. 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 2020.05.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书法知识百问百答》内容提要:

本书系统且全面的讲述了有关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包含书法字体、书写内容和专业常识等。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梳理并讲解了书法学习中的难题,内容全面、经济实用,普及性强,适合初、中级书法爱好者,望受读者普遍欢迎。也可作为书法初学者的一本入门读物。

《书法知识百问百答》内容试读

第一章概述

1.什么是书法?

1931年出版的《中国文艺辞典》中说:“所谓书法即写字用笔的法则。”1979年出版的《辞海》释为:“指毛笔写字的方法,主要讲执笔、用笔、点画、结构、分布(行次、章法)等方法。”

1979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则定义:“书法,文字的书写艺术,特指用毛笔写汉字的艺术。”

1989年出版的《辞海》中定义:“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指用圆锥形毛笔书写汉字(篆、隶、正、行、草)的法则。”

1991年由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书法知识千题》中这样定义:“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体现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又反映主体人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它又是高扬主体精神的艺术。”

综上所述,由于受时代所限,对“书法”的定义,或简单,或片面,或繁冗,未免不够精准。

2016年,山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陈鹏先生在他的《老陈说书》中这样定义:“书法是以汉字书写为基础法则的笔墨造型艺术。”

首先,这个定义概括了书法历史演进的过程,体现历史发展与逻辑关系的一致性。从“汉字书写”到“笔墨造型”不是简单的概念递进,而是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同时“书写”与“造型”两个概念的递进,还强调了书法由实用到艺术的转化。其次,这一定义界定了书法艺术以汉字基本形态为依托的原则,强调了书写的“基本法则”的重要作用。另外,这一定义强调了“笔

1

墨造型”的艺术特征,具有鲜明的艺术种类的个性、标识性。

2013年1月28日,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

指出:“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

百答

明的宝贵财富。”

2.“写字”与“书法”的区别是什么?

写字,就是指书写汉字。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在“基本理念中提出“让每个学生写好汉字…中小学书法教育要让每个学生达到规范书写汉字的基本要求”。所以说,写字,就是把汉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出来。也就是说,“写字”是“书法”的基础阶段。

而“书法”,则是在保持汉字形象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笔法、墨法、章法的变化,使其成为一门艺术,也就是说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由实用书写,融入审美意识,而形成艺术作品。但是如果背离了汉字书写,那“书法”则成为无本之木,无水之源,也就无可称为“书法”了。

3.中国书法有哪两大体系?

从过去各种词典对“书法”的定义可以看出,人们一说“书法”,就是指毛笔书法。中国书法从甲骨文算起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现在应当说中国书法有两大体系,一是毛笔书法,二是硬笔书法。毛笔书法和硬笔书法同出一源,都是以汉字为载体的书写艺术,所区别的只是书写工具不同。毛笔书法随毛笔的

产生而产生,借助毛笔在艺术表现力上的优势,经过无数代人的实践和创新,逐渐成为书法艺术的主流,并且形成系统完备的理论和学说。相比之下,硬笔书法由于艺术潜质的差异,始终处于历史的角落而若隐若现。一直到20世纪初钢笔传人中国,方得以大力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地兴起了硬笔书法热潮,涉及各行各业,遍布全国各地,经过几代硬笔书法人的探索、研究、宣传推广,硬笔书法的文化地位得以确立和认可,硬笔书法艺术也得到前所未

有的发展和普及,并且逐步拥有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理论,形成了独立的艺术体系。社会上曾经鄙视和排斥硬笔书法的现象亦不复流布。我曾写过一首小诗:“硬笔毛笔大书法,源远流长同根花。愿乞吾侪莫相轻,齐促并荣耀中华。”

2

0.44。g。4。g

4.什么是“大书法”?这个理念是谁提出的?

“大书法”的基本定义就是以汉字为载体,包含各种书写和锲刻工具所

创作的艺术作品,如毛笔书法、硬笔书法、篆刻、刻字等等。

“大书法”的理念是当代中国硬笔书法事业的领军人物张华庆先生提出来的。在他当选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主席后,提出了建会宗旨:“弘扬中华文化,践行大书法。”同时创办并主编了《中国大书法》会刊,由上海书画出版社

出版。十几年来,协会先后在国内外连续主办“传承有道”大书法作品展览,为推动“大书法”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5.何谓“书道”?“书道”与“书法”的异同是什么?

何谓“书道”?唐虞世南《笔髓论》中云:“故知书道玄妙,必资神遇,不可以力求也。”唐张怀瓘《书议》中云:“尧舜王天下,焕乎有文章,书道尚矣。”书道的含义基本等同于书法。在唐代以前贤哲们就把书法称为书道,后因“唐人尚法”,为强调法度以利于文字的规范和传播,所以改称为书法。但书道与书法这两个词不能完全等同,又不能置换。书法是讲求汉字书写的

方法而上升为艺术,而且蕴含了学识、修养、境界。书道则是以书写为手段,目的更多在于修身、养生、悟道。“君子立身,务修其本,本立而道生,然后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有人说,中国称“书法”,日本称“书道”,这是误解。殊不知书道是中国从唐代以后传入日本的。一百多年来,我国把书法的叫法区别于书道,并不能否定书道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直到今天,我国的港澳台地区也还

是称书法为书道。

6.“书艺”指的是什么?“书学”指的是什么?

书艺是指书写形式和书法作品所表达的摄人眼目、动人心魄的艺术创作

行为和艺术形态以及艺术价值所在。

书学是指专门研究书法的学说。从我国书法发展史上看,从魏晋始,就曾出现有关书学的著作。如汉蔡邕的《九势》,晋卫铄的《笔阵图》,南朝王僧虔的《论书》,孙过庭的《书谱》,张怀瓘的《书断》《书议》,姜夔

3

的《续书谱》,包世臣的《艺舟双楫》,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等。这些书学研究的范围大致包括书家、书体、书迹、书史、书论等。从近现代、当

识百问百答

代看,虽然也有不少这类书学出现,但并不系统和完善。也有人提出要建立

一门新的学科,即“书法学”,将书法研究向更新、更深的领域和层次扩展。让我们书界有识之士共同努力,期待新时代的“书法学”问世。

7.什么叫字体?什么叫书体?字体和书体有何异同?

中国从汉字的出现,在漫长的文字发展变化中,把点画形态及其组合方式具有共同特点并形成特定体式的一类文字,称为一种字体。如甲骨文、籀文等是以“六书”为原则而形成的字体,属于古文。自隶书以后,中国汉字成为单纯的文字符号,就属于今文,如汉隶、唐楷、行书、今草等。因此,字体是书写使用汉字形成的各种类别,是从文字学角度而言的。至于到近现代,我们日常工作学习中写的楷字、连笔字及各种手写体,统称为字体,还有现代印刷中使用的楷体、黑体、宋体、仿宋体、综艺体等,字体的概念就更明晰了。

何谓书体?从汉字的产生,早期的书体,就是指字体,如从甲骨文、大篆小篆、章草、楷书、行书、汉隶等。随着字体的发展变化,书体的意义又转注到书法艺术风格上,逐步从字体中分化出来,并形成各自的独特面目和流派。因此,书体主要是从书法艺术角度而言,从古以来形成的汉字书写的各种体系或门派。

所以说字体和书体是因汉字而同生并存,相互包含,但又分属不同的概念。

8.中国书法主要有哪几种书体?

中国书法书体门类较多,风格流派林立。从三千多年前殷代的甲骨文开

始,有周的金文、先秦的籀文、秦的小篆、汉的隶书,到魏晋以后日益成熟的楷行、草等不同风格的书体。所以,中国书法的书体大致可以分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这五种。

篆书一甲骨文、金文(钟鼎文)、大篆(石鼓文)、小篆

4

隶书—秦隶、汉隶、唐隶

楷书(真书、正书)一晋楷、魏碑、唐楷行书—行楷、行草

草书一章草(古草)、小草(今草)、大草(狂草)

各种书体,不同历史阶段都有其代表书家和经典书作,这里暂不赘述。但还要区分另一种概念,就是书界常常以这些杰出的代表书家为某种书体命名,比如“王体(二王)”即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米体”,即米芾的书法。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赵体”即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颍的书法。我们不要把这些“书体”称谓与那五大门类的“书体”混淆了。

9.什么是“碑”?什么是“帖”?它们有什么区别?

碑,《辞典》中释为:“刻着文字或图案,作为纪念物而标记的竖立起来的石头,以用来刻文告,秦时称刻,汉以后称碑。”而我们现在从书法意义上说的“碑”,则指碑刻或石刻书法,包括碑碣、摩崖、墓志、造像、界石、塔铭、刻经等,它多以拓片形式存在并流传至今。

帖,原义如《辞源》所说:“帖,以帛作书也,书以帛者曰帖。”也就是指绢帛纸笺上的墨迹书法。现在我们从书法意义上说的“帖”,泛指历代法书的拓片、影印或翻刻本以及印刷品,用以作为习字的范本。碑与帖,因它们本来的功用不同,书法风格面貌也就有差异。碑用来“述德崇圣”“铭功”“纪事”“纂言”等,是庄重严肃的事情,而且又经过镌刻雕琢,所以

书体在点画、结字等方面大都有端庄、厚重、刚劲等特点。而帖多为信札、奏章、手卷、尺牍等,所以总体风格多显得飘逸、柔雅、挥洒自然。

10.“南北书派论”是怎么回事?何谓“北碑南帖”?

清代阮元著有《南北书派论》和《北碑南帖论》,是碑学的代表性理论著作。

他在《南北书派论》中,对书法演变的源流进行了详尽的探讨,把南北朝不同风格的书法区分为“碑”和“帖”两派。又在《北碑南帖论》中指出:“短笺长卷,意态挥洒,帖擅其长。界格方严,法书深刻,则碑据其胜。”包世臣的《艺舟双楫》和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也是碑学理论的代表作,他们

5

的观点都是尊魏卑唐,颂碑贬帖,在当时书坛产生了巨大影响。直至今日,

书法知识百问

仍有“南北书派”之说和“北碑南帖”之争。

但从学习书法的实践方面而言,“碑”和“帖”都是后人学习书法的楷模和范本,临摹碑帖是学习书法的唯一正确途径,我们不能把碑帖割裂开来或对立起来。有人是“尊魏”而“斥唐”,有人“尚帖”而“斥碑”,这都是不科学的,未免失之偏颇。我曾撰写一俚句:“北碑南帖本相融,奇巧拙雅各有风,何须只仗一家言,博采众长品自生。”

11.为什么学习书法要以经典碑帖为范本?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反复强调,学习书

法要“临摹经典碑帖”。何谓经典?就是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中国书法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名家辈出,经典浩瀚,如果我们以书法发展史为线或按五大书体为代表都可以列出很多传世之作。而

对于我们学习书法而言,必须选择经典的碑帖为范本,才能学入正途,书入正体。

然而与此相悖的是,当今书坛在某些当道者的误导下,有那么一部分人无视经典艺术,提出“再造经典”。他们说什么要“独执偏见”“张扬个性”,搞一些“丑书”“乱书”“吼书”“流行书风”等。他们错把“规范”当“死板”,误把“端庄”当“匠气”,犹以“异化”当“变化”,又以“狂怪”当“奇特”。这种乱象和逆流不知贻误了多少无知青少年,也影响了传统书法的健康发展。所以提倡学习经典碑帖,才真正是对优秀文化的传承。

12.什么叫“现代书法”?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书界一些书家曾经以西方的艺术视觉来改良中国的书法艺术,提出了“现代派”“新书法”“中国书法主义”等理念。

他们把汉字分解开来,运用绘画、书写、制作、装饰等手段,使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来体现他们对书法艺术的追求,表现自己所谓的“艺术个性”和“特点”。但由于逆反于艺术观念和传统书法,便呈现出“乱象丛生”的许多派别。一是“涂鸦派”,他们自诩为“众人皆美我独丑,众人皆硬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