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内科学》郭希菊,姜鹤,何峰峰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现代内科学》

【作 者】郭希菊,姜鹤,何峰峰主编
【页 数】 418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 , 2020.08
【ISBN号】978-7-5192-7671-3
【分 类】内科学
【参考文献】 郭希菊,姜鹤,何峰峰主编. 现代内科学. 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 2020.08.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现代内科学》内容提要:

本书以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为出发点,以诊断和治疗为中心,详细阐述了慢性乙型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硬化急症、其他肝病、内分泌代谢疾病、心功能疾病、冠心病、心血管疾病等。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广泛吸收了当前医疗诊治的成功案例,力求科学性、适用性、借鉴性,尽力为医药学的进一步研究、诊治提供参考,特别是为临床医疗服务提供经验总结,为深入的科学研究提供依据。本书内容重点突出,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实用性强,对临床内科医务工作者、医学院校师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现代内科学》内容试读

第一篇

肝功能疾病

现代内科学

第一章幔性乙型肝炎

第一节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理改变

乙型病毒性肝炎基本病理变化包括肝细胞变性、坏死及凋亡,炎细胞浸润,肝细胞再生,Kupffer细胞、小胆管及纤维组织增生。坏死区浸润的淋巴细胞

以CD8+细胞居多。

一、急性轻型肝炎

急性黄疸型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肝脏病变只是程度的差别,只是前者可出现肝内淤胆现象。其主要病变如下:

(一)急性肝细胞变性

急性肝细胞病变包括肝细胞质疏松和气球样变,肝细胞嗜酸性变和凋亡小体,点状溶解性肝细胞坏死和灶性坏死。由于肝细胞肿胀,使肝索显著拥挤迂曲。

(二)肝小叶急性炎症反应

肝窦、Diss间隙和肝索间炎细胞浸润呈弥散性分布,浸润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其次是单核细胞和浆细胞。

此外,还可见双核细胞等肝细胞再生现象及Kupffer细胞增多;上述病变呈弥散性,涉及整个肝小叶,但小叶结构完整;门管区炎症反应较轻。

二、淤胆型肝炎

淤胆型肝炎的病理改变特点:

1.肝细胞变性坏死较轻。

-2-

2.肝细胞质及毛细胆管内明显淤胆。

3.肝细胞排列呈腺状结构。

4.门管区小胆管增生明显。

5.急性型早期炎细胞浸润可见较多的中性粒细胞;慢性型仍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且伴有慢性肝炎的组织学特点。

乙型肝

三、慢性肝炎

(一)慢性肝炎的基本病变

小叶内除有不同程度肝细胞变性和坏死,门管区及门管区周围炎症常较明显,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主要病变为炎症坏死及纤维化。

1.炎症坏死炎症坏死常见有点、灶状坏死,融合坏死,碎屑样坏死及桥接坏死,后两者与预后关系密切,是判断炎症活动度的重要形态学指标。

(1)碎屑样坏死(PN):又称界面肝炎,系肝实质和门管区或间隔交界带

的炎性坏死,特点为单个核细胞浸润,交界带肝细胞坏死,星状细胞增生,可致局部胶原沉积和纤维化。依病变程度可分为轻、中及重度,是判定小叶炎症活动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①轻度:发生于部分门管区,界板破坏范围小,界面肝炎局限。

②中度:大部分门管区受累,界板破坏可达50%,界面肝炎明显。

③重度:炎症致门管区扩大,炎症坏死深达小叶中带,致小叶边界严重参差不齐,可致门管区周围广泛胶原沉积。

(2)桥接坏死(BN):为较广泛的融合坏死,根据坏死连接部位不同分为

3类。

①门管区-门管区(P-P)BN:主要由门管区炎症及PN发展形成。

②门管区-小叶中央(P-C)BN:沿肝腺泡3区小叶中央与门管区炎症、坏

死互相融合,常致小叶结构破坏。

③中央-中央(C-C)BN:两个小叶中心带的坏死互相融合。BN常导致桥接

纤维化,与预后密切相关。BN的多少是诊断中、重度慢性肝炎的重要依据之一。

2.纤维化纤维化是指肝内有过多胶原沉积,依其对肝结构破坏范围、程

度和对肝微循环影响的大小划分为1~4期(S,4)。

-3-

(1)S期:包括门管区、门管区周围纤维化和局限窦周围纤维化或小叶内

纤维瘢痕,两者均不影响小叶结构的完整性。

(2)S,期:纤维间隔即桥接纤维化,主要由桥接坏死发展而来,S,虽有纤

维间隔形成,但小叶结构大部分仍保留。

(3)S,期:大量纤维间隔、分隔并破坏肝小叶,致小叶结构紊乱,但尚无

肝硬化。此期一部分患者可出现门静脉高压和食管静脉曲张。

(4)S,期:早期肝硬化,肝实质广泛破坏,弥散性纤维增生,被分隔的肝

细胞团呈不同程度的再生及假小叶形成。此期炎症多尚在进行,纤维间隔宽大疏松,改建尚不充分,这与肝硬化不同。在肝硬化中,纤维间隔包绕于假小叶周围,间隔内胶原及弹力纤维已经改建,多环绕假小叶平行排列。

(二)慢性肝炎病变的分级、分期(表1-1)

表1-1慢性肝炎分级、分期标准

分级

炎症活动度(G)

纤维化程度(S)

分期

门管区及周围

小叶内

分期

纤维化程度

无炎症

变性及少数点、灶状坏死

0

门管区纤维化扩大,局限窦周围及

门管区炎症

变性及少数点、灶状坏死

小叶内纤维化

变性、点、灶状坏死或嗜

门管区周围纤维化,纤维间隔形

轻度PN

酸小体

成,小叶结构保留

中度PN

变性、融合坏死或见BN

纤维间隔小叶结构紊乱,无肝硬化

BN广泛,累及多个小叶

重度PN

早期肝硬化,或肯定的肝硬化

(多个小叶坏死)

组织学活性指数(HAL)计分法是用于临床慢性肝炎研究的半定量方法。

1981年Knodell等首先应用。

Knodell积分系统:它由代表肝损害的炎症、坏死、纤维化和结构改变四个独立部分组成(表1-2)。

表1-2 Knodell慢性肝炎组织学活性指数(HAL)计分法

计分

界面炎症桥接坏死

小叶内变性和坏死

门管区炎症

纤维化

轻,<1/3小叶

轻,<1/3门管区

门管区纤维化

-4-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