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医文化研究文集 2》邵田田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越医文化研究文集 2》

【作 者】邵田田主编
【页 数】 475
【出版社】 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 2020.10
【ISBN号】978-7-5178-4123-4
【分 类】中国医药学-文化研究-绍兴-文集
【参考文献】 邵田田主编. 越医文化研究文集 2. 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2020.10.

图书目录:

《越医文化研究文集 2》内容提要:

《越医文化研究文集 2》内容试读

第一篇

息真阳。

张景委景岳全书》九红日:人之大室,只此一可见天之大室,只此一200年纪念张景岳诞辰A右0周年活动坚持守正创新弘扬景岳医学思想

慧臺濟世

小宗圖

【专家评说】

研究文集

)

张介宾,字会卿,号景岳,浙江绍兴人,明代杰出医学家,温补学派代表。景岳博览群书,通晓易理、天文、道学、音律、兵法之学,对医学领悟尤多。他尤其擅长医术,善用熟地黄,人称“张熟地”,被誉为“仲景以后,千古一人”,著有《类经图翼》《类经附翼》《景岳全书》《质疑录》等经典著作,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张景岳的学术观点与临床经验是当今温补学派的精华,无愧于“温补学派领军人物”的称号。其创制的新方八阵中的许多名方一直应用至今,是中医院校方剂学的重要内容。201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的100首名方中,张景岳的方子占了8首。景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博学多才,用理论密切联系临床实践,立德、立业、立言,是后人的楷模和典范。

今天我们纪念张景岳诞辰455周年,不仅要认真总结并研究他的学术思想、治方用药及临床经验,交流在内、外、妇、儿各科的应用体会,而且要学习他古为今用、善于继承、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学习他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博大胸怀,学习他直跟临床的务实作风,学习他实事求是、质疑论辩的批判精神,从而推动中医药学的传承发展。

当然,由于历史和时代的局限,景岳的思想观点和经验也并非尽善尽美。因此,我们要采用历史和辩证的方法,加以传承和发展。当前,中医药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发展时机,如何把握机遇,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和释放五种资源的潜力和活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是每一位中医人的责任和使命。为此,我们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丰富充实中医药理论体系,不断增强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显示度和贡献率,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一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刘平

00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张景岳作为越医文化的杰出代表,是古越灿烂文化中的一座丰碑。善于继承、敢于质疑、勇于创新是景岳思想的科学内涵,也是浙江中医文化的精神实质。对景岳学说思想的梳理、研究和发挥,必将为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我们纪念张景岳诞辰455周年,纪念的目的在于传承,传承的目的在于发展。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中医药发展的新思想、新要求,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中医药文化保护好、发展好,让它与现代健康理念相容、相通,力争在重大疾病的防治方面有所突破,服务于人民健康,力争在中医药现代化、中医药国际化上做出新的贡献。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会长肖鲁伟

乙秋进書守病莎佳真之辣神内启無真氣之有時坛下也皆古聖人

第一篇坚持守正创新弘扬景岳医学思想

003

詠醫文化研究文集

【特稿】

(二)

论张景岳对中医学传承与发展创新的贡献

陶御风

中医学源远流长,至今还生机勃勃。究其原因有二:第一,它在长期医疗实践和多学科交融中形成了一套独特完整的理论体系,包括预防养生、阴阳五行、运气学说、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等内容。这是它不同于现代医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如果丢弃这个特色,走废医存药之路,中医学将名存实亡。第二,中医学的生命在于它确确实实能防病治病,在于它宝贵而有效的临床经验。中医学理论如果脱离临床治疗,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

张景岳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准确把握了这两方面的原因,并将其作为传承发扬中医学的重点。《类经》主要传承发扬中医学基础理论,但在论治类、疾病类、针刺类经文的注释阐发中,也包含防治疾病的经验和技能;《景岳全书》主要传承发扬中医学临床治疗各种病证的经验与方药,但在《传忠录》《脉神章》等篇章中,也涉及中医学基础理论的某些内容。本文尝试探讨张景岳对中医学传承与发展创新的贡献。这些贡献,使他在中国医学史上获得了杰出医学理论家与临床家的地位。

一、对中医学传承的贡献

1.对《黄帝内经》学术理论的传承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包含《素问》《灵枢》两部分,是被公认的中医学奠基之作,也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渊薮。但景岳在反复研读后发现:《内经》文字古奥,阅读困难;《素问》《灵枢》两书有不少内容交叉互见,不便检索;虽有医家对其做了注释,但难懂处仍然不明白,精彩处也没

004

有被充分阐发,而且漏注词语也不少。所以他下决心重起炉灶,独自来完成分类注释《内经》的这项工程,目的是“发隐就明,转难为易”,使后世医生能够方便地读懂《内经》,并利用《内经》理论来指导临床。具体做法是将两书内容按十二大类分拆重编,然后合二为一,命曰《类经》。类之者,“以《灵枢》启《素问》之微,《素问》发《灵枢》之秘”。这样既保存了两书全部内容,又以类相从,方便阅读、检索和利用

历史上,保存《素问》《灵枢》全部内容,同时分拆重编,对经文全注的医家,只有隋·杨上善和明·张景岳两人。但杨上善的《黄帝内经太素》在宋元之后就残缺不全了,使得张景岳的《类经》成为现存类分重编《内经》并对其经文全部加注的唯一一部《内经》读本,其价值不言而喻。从分类目录而言,任应秋认为,杨上善所分的十九类,“类目琐碎,不得其要”,而张景岳“比起杨上善的分类方法,有所提高,扼要得多”。

《类经》所分十二类为:摄生类、阴阳类、脏象类、脉色类、经络类、标本类、气味类、论治类、疾病类、针刺类、运气类、会通类。景岳说:“又若经文连属,难以强分,或附见于别门,欲求之而不得,分条索隐,血脉贯矣,故(第)十二(类)曰会通类。”可见《类经》中的内容实际上是分十一类的。第十二类即会通类只是将“难以强分,或附见于别门”的经文内容,按前十一类的类别相应归类。为便于参见,会通类之下的各类,又制成若干专条,每条专条的经文经过提要概括,故长短不一。专条末尾都标明出处,很方便查找。以《类经》中“论治类”经文为例,它由两块内容组成。主要部分在《类经》卷十二“论治类”,共有“治病必求于本”等二十章。每章下标明所出篇名与相关经文内容。具体经文下则有景岳的详注,包括释词、难认字注音、串解句意和说明发挥的按语等。如有编在其他类而适

宜参阅的经文内容,景岳在该章末也会标明指引。参见部分则在《类经》卷

三十“会通类·论治”,共计六十九个专条。《类经》其他类别的经文内容,同样由两部分组成:主要部分可在该类下直接查找,参见部分则在“会通

坚持守正创新

类”之下的该类下查找。因此,了解景岳拆分重编《内经》的用心和编纂体例,悉心领会景岳对经文的注解,就会大大方便我们从事中医基础理论各专题的传承研究。

弘扬景岳医学思想

005

2.对中医辨证论治经验的传承

景岳在这方面的传承内容主要见于《景岳全书·杂证谟》和《类经·疾

文集

病类》的经文注释,特别是在他的“愚按”中。如景岳对张仲景治伤寒的辨治心得做过高度概括:“伤寒一证…在古人垂训之多,何止百家千卷,其中立法之善,无出仲景…然尤有不能已者,在苦于条目之浩繁,而后学求之不易也。观《陶氏家秘的本》曰:‘伤寒治法得其纲领如拾芥,若求之多岐,则支离破碎,如涉海问津矣,盖脉证与理而已。’”景岳接过陶氏话意做了引申:“所谓脉证者,谓表里、阴阳、寒热、虚实之辨也。所谓理者,谓见之真、法之要也,得其理则治无一失矣。”这点明了张仲景辨治伤寒最值得传承的心得,即后世说的“八纲辨证”,至今仍是中医辨证治病最基本的法宝。至于伤寒具体治法,景岳认为主要是“吐、汗、下、温、清、补”六法。他对张仲景“吐、汗、下”三法传承尤详。《景岳全书·伤寒典》有《论汗》《论吐》《论下》专篇。以《论汗》为例,景岳整理出仲景论汗

二十四证。他说:“仲景表汗之条,缕析尚多,今但述其切要者,凡二十四证,以见其宜否之法,而大意可得也。”进一步地,他又列出“脉有忌汗者”的七种情况,以及“证有忌汗者”的十三种情况,使后学便于领会掌握。

《景岳全书·杂证谟》下列七十一个病证,除了大部分内科病证外,还包括瘟疫、瘴气、疠风,以及五官科、口腔科病证,包罗面很广。在上述诸多病证中,景岳很重视对各家论治经验的传承。诸病证开头,大多有“经义”一项,是《内经》对该病证的认识。许多病证还列有“述古”一项,有的细分为“述古论”和“述古治”两类,介绍前贤对该病证的辨治经验。据统计,《景岳全书·杂证谟》所引医籍医论或医家经验超过四十种(家)。例如,《郁证》篇“述古”有两条。第一条引丹溪《论郁》。丹溪将郁病分为气郁、湿郁、热郁、痰郁、血郁和食郁六种,又将“六郁”的脉证特点逐

一列出,对后世临床很有指导意义。第二条引戴原礼《论郁》。结尾的小结尤为精彩:“大抵诸病多有兼郁者,或郁久而生病,或病久而生郁,或用药杂乱而成郁,故凡病必参郁治。”“凡病必参郁治”,振聋发聩,没有长期临床经验,是说不出这样的话来的。又如《痰饮》篇“述古论”有八条,分别为张仲景、陈无择、《活人书》、《原病式》、张子和、王节斋、薛立斋和徐东皋之论,各自阐述了对痰饮病的认识;“述古治”有七条,分别介绍庞安

00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