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医小方》周一品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东医小方》

【作 者】周一品著
【页 数】 180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2020.06
【ISBN号】978-7-5189-6811-4
【分 类】验方-汇编
【参考文献】 周一品著. 东医小方.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20.06.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东医小方》内容提要:

本书首先总结了温病常见的十八种证型,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各证型的理、法、方、药,又收集医案四十四例,具体讲述如何在繁杂的病症之中,抓一二现症准确辨证,灵活应变。最后介绍了外感温热病以外,中医药治疗效果较好的慢性支气管炎、小儿抽动症、银屑病、2型糖尿病、眼干燥症的诊治方法,并提供了小儿科的学习和诊治方法,结合本人多年经验与家传验方,讲述如何快速运用古方,灵活加减,对症下药,以收立竿见影之效。兼具科学性、实用性、可读性,可为临床中医师、中医学生提供借鉴。

《东医小方》内容试读

温邪初受

在卫分,头痛发热,咽干流涕,口微干,汗出热不退,微咳。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数。体温一般38℃以下。

治则:辛凉解表方剂:荆芥葛根汤方组:荆芥6g

葛根30g

连翘12g

麦冬10g(切)

黄芩10g

薄荷10g

甘草6g

加减:咽痛加桔梗、玄参,咳嗽加桑白皮、陈皮,体弱乏力加党参,头痛加羌活,目眶痛加蔓荆子水煎温服。

方解:荆芥辛温,解表祛风,配葛根甘辛解肌,透表之力强,每服必有汗出而热减,使邪自表解。黄芩苦寒,为肺经要药,清肺热,凉大肠,使邪不犯肺。连翘苦寒,清热解毒,又能发表。温邪必伤阴,阴不足,邪必逆传心包,麦冬甘寒滋阴,凉心而祛浮火,使邪不入心包。薄荷辛凉透表,凉膈,膈者肺胃之墙,阻邪不入胃。甘草调和,使不伤脾胃。荆、葛、芩、翘寒温共用,防寒、温过度,葛根、麦冬生津

东医小方:外感温热篇

养阴,甘草益气解肌透热,诸药合用则诸路皆阻,邪自出而不能生他症。

咽痛者肺胃素有积热,桔梗苦而不燥,提气行痰,排脓消肿,玄参咸苦寒,清火毒,滋阴凉血。咳嗽为肺失宣降,桑白皮泻肺气之实,陈皮行肺气之郁,肺不郁痰不生,宣降得宜咳自止,莫用涩敛止咳之品。体弱用党参,取其不助火而滋阴益气。头痛太阳表盛,以辛温之剂解之,羌活解太阳,目痛、眼眶痛者邪入阳明经,蔓荆子辛凉,清阳明风热,则目痛止。

总之表邪必用散法,随各症状之轻重加减。此方功胜银翘散,发汗、解表、退热最速。治温控制热为首要,其后慢慢调理。

表卫之邪不解,而入于气分

此热更甚,邪欲入里,顺传人肺,过膈后入胃,兼犯于胆,而后出于大肠。气分证身热甚,汗出热不退,口渴或喘,咳痰黏,或胸痛,或干呕。舌质红,苔薄黄,脉数而不浮。体温一般38~39℃。

治则:清热解毒,清气分热

2

方组:生地10g

玄参10g

银花12g

连翘12g

黄芩10g

甘草6g

柴胡12g

用法:一剂药煎二次,饭后温服。

加减:白虎党参银花汤亦主之,热甚石膏重用,成人可用到60g或90g,打细生用。若汗少重加葛根,发汗解肌而不伤津,可用到30g。

方解:生地、玄参凉血滋阴,感温邪而汗出热不解者,阴伤银花滋阴凉血,清热解毒:连翘解表;柴胡解少阳热邪;黄芩清肺凉大肠。

温邪入于肺

咳喘甚而呼吸急促,或有黏痰,汗出仍热,口渴。舌质红,苔黄,脉数。体温38~39℃。

治则:宣发肺气,清热平喘方剂:麻杏石甘汤加桑皮、陈皮方组:麻黄10g

杏仁6g

石膏30g

甘草6g

桑皮10g(生用)陈皮10g(去白)

用法:水煎服。

3

东医小方:外感温热篇

加减:热甚重用生石膏,胸痛邪伤肺络加丹皮,呕加生姜,痰多加半夏,痰中常有血加仙鹤草,虚脱者加西洋参,泻者加茯苓(炒)、桑皮(炒)。

方解:麻黄成人最平稳用量为10g,少于8g不能发汗,需水炙用,去上浮沫,如不去沫,服后必咽干,心烦。

咳喘早期不可用五味子、杷叶等收涩之药。小儿不可用杏仁,此药降泄易伤胃气,必致大肠滑泻,必须用时,要用绵纸压出油,去油再用,用量要少。

阴虚肺燥

身热干咳或少痰或痰中带血,气急喘而胸痛,鼻咽干燥、烦渴、少气、舌质红、苔薄黄、脉数,体温在37.5~38℃。

治则:滋阴润肺,清热止咳

方剂:润肺止咳汤(家传方)方组:银花10g

连翘10g

薄荷12g

桔梗12g

麦冬30g(切)

大贝10g(打)

桑白皮20g前胡10g

甘草6g

用法:水煎服,饭后温服。

方解:银花、薄荷辛凉,解表清热。麦冬、大贝润肺阴,

4

清心热,止咳除烦。桔梗、桑白皮、前胡泻肺经实火。麦冬用量取决于燥之轻重,如咽干重口渴用20g,轻者用10g

气阴两伤

病愈以后,别无他症,唯纳差、乏力、口干,温病伤阴耗气,久病又伤胃气。

治则:益气养阴

方剂:洋参麦冬汤(家传方)

方组:西洋参10g(打)薏该仁10g麦冬15g(切)

甘草6g

用法:用洗糯米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一日二次。方解:用洋参不用红参,红参辛温过度,不如洋参甘凉。合麦冬、甘草养阴益气,耗气伤阴则少气乏力。纳差便溏者脾虚不运,虽便溏不用白术、云苓,防温燥伤阴津,故只用薏米健脾开胃,以养水谷。

邪热入膈

邪热入膈则心中懊侬,烦热欲呕,口渴胸满。舌红苔黄,

5

东医小方:外感温热篇

脉数或滑数。此邪已过肺入于膈,欲入于胃而呕、口渴。

治则:清热滋阴,泻火除烦方剂:栀子豉汤(仲景方)加减方组:山栀2g豆豉12g

银花15g

薄荷12g麦冬12g(切)

甘草6g

方解:豆豉驱瘴气除烦,散风寒;山栀泻火,合银花解热毒;麦冬、甘草滋阴,合薄荷凉心膈,除烦热。

不能用凉膈散者,引邪入胃也。

邪热入胃

一、阳明经证

邪热入胃,阳明证也,壮热大渴,脉洪大,不恶寒反恶热。大便无实结者面赤多汗,舌红,苔黄燥。

方剂:白虎汤加银花、党参主之方组:石膏30g知母10g

甘草6g

银花10g党参12g

糯米30g

用法:糯米前药煮开后下,待米熟,汤即可。

方解:石膏大寒,为阳明经药,能解肌表又泻阳明经热,知母泻肺滋肾,除虚热,合甘草、党参、糯米滋阴益气,以防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