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文学译丛 彼岸书》(俄罗斯)赫尔岑作;汪剑钊总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俄罗斯文学译丛 彼岸书》

【作 者】(俄罗斯)赫尔岑作;汪剑钊总主编
【页 数】 189
【出版社】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2021.08
【ISBN号】978-7-220-12322-1
【价 格】49.80
【参考文献】 (俄罗斯)赫尔岑作;汪剑钊总主编. 俄罗斯文学译丛 彼岸书.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1.08.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俄罗斯文学译丛 彼岸书》内容提要:

《彼岸书》是赫尔岑流亡欧洲期间的一部重要作品,也是俄罗斯思想史上的一部名著。这是一部思想、文字绝不亚于《往事与随想》的思想文献,作者以书信体的方式表达了对俄罗斯的命运、欧洲的前景的忧虑和关注,对革命、自由、民主等概念做出了深刻的思考,对人类的未来充满焦虑的精神探索。严谨的政论说理与激情昂扬的文学叙说的交融成为这部“文学政论”的鲜明特点。作家的社会和哲学思想洋溢着强烈的“和平演进的乐观主义”,它对于我们摸索作家的精神骨骼,探讨19世纪俄罗斯的思想演进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俄罗斯文学译丛 彼岸书》内容试读

给我儿子亚历山大

我的朋友萨沙:

我要把这本书献给你,因为我以前从未写过比这更好的,而且,也许今后也未必能写出比这更好的书来。还因为我喜欢这本书,这本书是我为之做出许多牺牲而非认识的勇气的那场斗争的一个纪念碑。最后,还因为我丝毫也不担心把这本书递交到你这少年人的手中,这本书有些地方文字十分放肆,表达了一个独立不羁的个人起而反抗陈腐、奴役和谎言的观念。起而反抗原本属于另一个时代,但却在我们中间毫无意义地苟延残喘、了此余生地妨碍一些人,而又恐吓另一些人的荒谬绝伦的偶像。

既然我了解真相,如我所知,我也就不愿意欺骗你,不妨让你也了解真相,但不是通过令人痛不欲生的种种错误,也非通过能致人死命的悲观绝望,而是依据简单的遗产继承权。

你的生命中将会面临另外一些问题,另外一些冲突…还将会有足够多的痛苦和劳作。你才15岁,可你遭受过可怕的打击。你不要在这本书中寻找答案—这本书里没有答案,一般来说,

001

在一个当代人那里是根本不会有答案的。凡系定局,便系终局,而

未来的变革才刚刚开始。

我们不是在建设,而是在破坏,我们不是在发布新的启示,而

是在根除旧的谎言。当代人乃是一个哀伤的伟大的桥梁建筑师,他

只是在把桥架起来,让异样的、不可知的未来穿桥而来。你也许能

看见它的模样…切勿停留在旧的岸边,宁愿与过去一同死去,也不愿在反动派的养老院里获得拯救。1

未来社会变革重建的宗教乃是我遗传给你的那样一种宗教,这种宗教除了自身的意识和良心外,没有天堂,也没有奖惩…在你有生之年去给我们国内人宣扬这种宗教吧,那里的人一度非常欣赏

我的语言,也许他们还能想起我来。

为了人类理性、个人的自由和兄弟般的博爱,为走上这条道路

的你祝福!

你的父亲

1855年1月1日于特维克涅姆

1这是给儿子的献词的最后一行,是编辑按照作者生前版《彼岸书》原样恢复的。包括

手稿在内的此句的另外变异形式包含下列名言:“宁愿与革命同死,也不愿在反动派的养老院里等死”,该手稿的影印稿发表于1912年《言论》杂志第83期。一原注

002

引语

《彼岸书》是我在西方出的第一本书,该书汇集了我于1848年

到1849年间用俄语写的文章。我曾亲自给年轻的文学家费·卡帕用

德语口述过这些文章

如今该书中许多内容已然不再新鲜了。1五年可怕的岁月毕竟

也能教会我们这些最顽固不化、最无愧悔之心的罪人一些什么吧。

1850年初这本书在德国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除了像尤里乌斯、福禄培尔、雅各布、法利梅列伊耶尔这些人多为客气的反响外,无论

赞扬还是詈骂都非常激烈,一些才华横溢、正直诚恳的人,竟然怒

火填膺地抨击这本书。

人们谴责我宣扬绝望,谴责我不懂人民,谴责我以一种爱的苦

闷反对革命,谴责我不尊重民主,不尊重民众和欧洲…

1我补充了三篇发表在杂志上和为未获德国书报审查机构通过的第2版写的文章。他们是:《1849年的尾声》《把所有东西带在身上》和《多诺佐·科尔考斯》。我用这三篇文章替换了一篇为外国人写的有关俄国的小文。

003

12月2日,有人以比我更响亮的声音回答了他们。1

1852年,我在伦敦见到了我最机智的对手佐尔格,他正忙着尽

快去美国,因为他觉得在欧洲已经无事可干了。“看起来,”我对他

说,“形势已经告诉您我并非完全一无是处?”佐尔格好心地笑着回答我说:“我不需要大费周章就知道,我那时写的都是胡说八道。”

尽管有人这样善意地认可,舆论得出的总的结论和留给人们的

总体印象,仍然是对我不利的。这是不是说,暴躁易怒,意味着威

肋的逼近;面对未来的恐惧,意味着掩饰自己弱点的愿望,意味着

天真任性、头脑僵化的老年呢?

…俄罗斯人的命运好奇特一他们看得比邻国人更远,也更阴郁,并且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一俄罗斯人都是些“哑巴”一米什列如是说。23

以下文字就是早在我之前我们的一位本国同胞写下的:

“谁比我们俄国人更能颂扬18世纪的优点、哲学之光、习俗的

改进,社会精神的无远弗届的普及,各民族间密切而又友好的关系,

统治方式的温和?…尽管人类的地平线上仍有几朵乌云,但明亮

的希望之光已经照亮了这个世界的每个角落…我们曾经以为这个

11851年12月2日,法国总统路易·波拿巴实施了全国政变,取缔了立宪会议,一劳永逸地葬送了1848年二月革命的成果。—原注

2米什列在1851年发表于《L'Avenement du peuple》的《关于科斯丘什科的传说》中,

对俄罗斯人的性格进行了描述,嗣后又在《民主传说》一书中做过评述。在考察米什列对俄罗斯人的态度的同时,赫尔岑又在《俄罗斯人民与社会主义一给让·米什列的一封信》一文中,与其论战。—原注

3科斯丘什科(1746一1817),1794年波兰起义领袖。曾参加1775一1783年的北美独立战争,在战斗中负伤,被沙皇军队俘虏。颁布了1794年波拉涅茨令。1796年从彼得保罗要塞中被释放出来。死于瑞士,遗骨被送往克拉科夫。一译注

004

世纪的终结就是人类最大灾难的终结,以为终结之后便会继之以理论与实践,思辨与行动的结合…这一给人以安慰的体制如今安在?它连根毁灭了,18世纪正在走向结束,而那个不幸的善人跨出两步为自己量出坟墓,以便带着自己那受骗上当、被撕碎的心躺在里面,永远阖上双眼。”

谁还敢于思考、期待和预见呢?我们曾经爱戴的那些人究竟在哪儿?科学与智慧的果实在哪儿?启蒙时代啊,我没能认出你;你浑身浸着血与火,你充满杀戮和破坏,我没能认出你。

厌新症患者得意扬扬。他们说:“这就是你们启蒙的果实,就是你们科学的果实,而且哲学也正在死亡!”—可怜兮兮,失去祖邦,可怜兮兮,失去血缘,失去父亲、儿子和朋友的人在重复:是

啊,是正在死亡!

流血事件不可能永远存在下去,我相信劈砍利剑的那只手总会

疲倦的;地心深处的硫黄和硝酸钾总会耗尽的;雷霆会沉默,寂静迟早会到来,但这将会是怎样的寂静呢?一是不是一种僵死、寒冷而又阴暗的寂静呢…

在我看来科学的堕落不仅是可能的,甚至是必然的,甚至近在咫尺。而一旦科学堕落,一旦这座恢宏壮丽的大厦倒塌,慈善的灯火熄灭—世界将会怎样?我万分恐惧,我心在颤抖,假使我们能从灰烬中抢救出几颗火种,假使有几个人找到了火种,并用它们照

亮了自己那间宁静而又孤处的茅屋一可对世界又该怎么办?

我掩住自己的脸!

难道在我们这个时代,人类的种族已经达到启蒙所能具有的最

005

高程度了?接下来就该重新堕人野蛮,再重新一步一步地走出野蛮,

就像西绪福斯推的那块石头,刚被推到山顶,石头便由于自己的重

量又滚了下去,于是这位永恒的劳工就不得不又一次把它推向山

顶?一这形象好不令人悲伤!

如今我觉得似乎就连编年史也在证实这种观点的或然性。我们未必知道古代亚洲那些民族和公国的名称,但根据某些历史片段可以断定这些民族不是野蛮人…一个个公国覆灭了,一个个民族消失了,从尘埃中诞生了新的种族,他们诞生于黑暗中,曙色熹微中,诞生于强褓中,他们经过学习终于成名。也许,早在埃及的光辉闪耀之前,许多地域没入永恒,人的头脑里有过几个白天,黑夜也曾

数次使人灵魂晦暗。

埃及的启蒙运动是和希腊启蒙运动结合在一起的,罗马人就是

在这一伟大学派中学习的。

继这一辉煌时代而来的,究竟是什么呢?是长达数百年之久的

野蛮。

浓密的黑暗是渐渐变得稀薄,渐渐变得清亮起来的。终于,太阳出来了,善良而又有仁爱之心的人们见识了人类取得的一个又一个成就,看见完美的目标已然近在咫尺,于是,他们兴高采烈地欢呼:到岸了!可是,天空中突然风云变色,人类的命运被淹没在酝

酿风云的乌云中!啊,后代呀!怎样的宿命在等待着你?

有时候令人难以忍受的忧郁挤压着我的心口,有时候我会跪倒在地,张开两臂向那位不可见者祈祷…没有回答!一我的脑袋

低垂在胸口。

00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