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驶向彼岸 人民币从国家货币到国际货币》赵庆明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驶向彼岸 人民币从国家货币到国际货币》

【作 者】赵庆明著
【页 数】 404
【出版社】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2018.11
【ISBN号】978-7-5049-9786-9
【价 格】58.00
【分 类】人民币-金融国际化-研究
【参考文献】 赵庆明著. 驶向彼岸 人民币从国家货币到国际货币.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8.11.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驶向彼岸 人民币从国家货币到国际货币》内容提要:

本书就是侧重研究在金融层面如何支持人民币从国家货币走向国际货币。2009年启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以来,作者围绕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撰写了一系列学术论文、评论、报告,也多次就这些问题接受权威媒体和财经媒体的专访。本书就是将上述文章、专访以及几篇更早的相关文章,按照主题分类编排而来。

《驶向彼岸 人民币从国家货币到国际货币》内容试读

综论

人民币:如何从国家货币走向国际货币

际货币。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启动的布雷顿森林谈判,主要是在美英之间谈判,围绕的主题之一就是储备货币的安排问题,也就是战后谁的货币当头号国际货币的问题。

美元取代英镑成为主要国际货币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逐渐成为当时资本主义世界冉冉升起的新星。大约在1870年,美国本土的经济规模就已经超过了英国本土。当然,由于此时英国拥有最多的殖民地,是“日不落帝国”,美国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仍远无法比拟英国。根据著名世界经济史专家Angus Maddison的测算,

1870年时,美国人均GDP为2445国际元(1990年国际元),英国为3190国

际元,前者仅为后者的四分之三略多。到1880年时,美国人均GDP上升到

3184国际元,英国仅提高到3477国际元,后者超过前者已经不到一成。1901

年,美国人均GDP正式超过英国,此后到1938年尽管有9年时间,英国人均

GDP反超美国,但是绝大多数年份是美国超过英国。自1939年至今,英国人

均GDP再也没有超过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英国走向衰退的转折点,而

美国则是大发战争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本土经济规模已经远远超过英国本土。不仅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超过英国,而且世界的科技中心也日渐从西欧转向美国。因为战争,欧洲的科技人才大量涌入美国。一个比较有力的例证就是,20世纪30年代,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美国籍科学家开始超过德国和英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元的国际地位远不及美国经济的国际地位。据美国知名经济学家、国际金融问题专家巴里·埃森格林的研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尽管当时的美国早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是在国际货币排序中,不仅法国法郎、德国马克、瑞士法郎和荷兰盾位列美元之前,连意大利里拉、比利时法郎和奥地利先令也都排在美元前面。在当时各中央银行和政府的外汇储备中,英镑占了大约30%,法国法郎占了30%,德国马克占了15%,此外还有少量的荷兰盾和瑞典克朗,唯独没有美元。①究其原因是当时美国的金融市场极不稳定。据一项统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共发生过14次金融危机,而其中又以1907年的危机最为严重。尽管1879年美国正式实施金本位,但是并非一诺千金,这一点在19世纪90年代表现得尤为明显,一个

①巴里·埃森格林.嚣张的特权:美元的兴衰和货币的未来[M].陈召强,译,北京:中信出

版社,2011:19.

5

驶向彼岸:人民币从国家货币到国际货币

例子就是当时的巴西咖啡交易商不愿意在合同中约定将来用美元支付。①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美国开始在金融体制和金融市场上向欧洲学习,已经有意无意地在为美元的国际化创造条件。1907年金融危机后,关于建立一个管理货币的常设机构问题被提上了日程。为此,美国于1908年设立国家货币委员会。该委员会包括18名国会议员,主席是资深参议员纳尔逊·奥尔德里奇。奥尔德里奇聘请顾问、请教专家,并率领代表团赴欧洲考察学习,最终于1912年初形成“奥尔德里奇计划”。该计划建议美国设立一个以中央银行为中心的国家储备协会(National Reserve Association),中央银行有权影响金融,并为陷入困境的银行提供贷款。1913年底,美国国会通过了以“奥尔德里奇计划”为蓝本的《联邦储备法案》,在此基础上成立的联邦储备系统于1914年正式运行。巧合的是,也就在这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为美元提供了赶超英镑的机会。为了筹措军费,英国放弃金本位制,法国、德国、荷兰等欧洲国家也纷纷放弃金本位制。由于庞大的战时预算和国内价格的快速上涨,英镑的价值处于剧烈波动状态。而此时,依然与黄金紧紧挂钩的美元成为了受到欢迎的替代品。为了能够展示稳定英镑的价值,1916年1月,在美国的支持下,英国政府宣布英镑与美元挂钩。美元地位第一次超过了英镑。第一次世界大战也扰乱了欧洲的贸易信贷市场。由于各国政府忙于战争动员,贸易金融资本日益匮乏。美国的银行得以趁机而入。由美国的银行签发的以美元为货币结算单位的承兑汇票,成为当时国际贸易商乐意接受的结算手段。为了解决美国银行对承兑汇票的资金来源问题和降低成本,在时任纽约联储主席本杰明·斯特朗的坚持下,美联储下发通知,要求联储系统的各地区的分支机构购买这些承兑汇票,为银行提供融资。于是就在纽约出现了这样一个以美元为计价结算货币的承兑汇票市场。花旗银行的前身一美国国民城市银行就是在这个时候,积极进行国际扩张,在南美、欧洲、亚洲开设分支机构或派驻代表,招揽国际结算业务。其他美国银行也都紧跟美国国民城市银行进军国外市场。到1920年底,美国银行机构已在国外开设了181家分支机构。基于为国际贸易服务的承兑汇率市场的发展,美元最终开始在国际上扮演有意义的角色。

①巴里·埃森格林.嚣张的特权:美元的兴衰和货币的未来[M].陈召强,译.北京:中信出

版社,2011:16.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