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小说》朱振武等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美国小说》

【作 者】朱振武等著
【丛书名】外教社外国文学研究丛书
【页 数】 756
【出版社】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2018
【ISBN号】978-7-5446-5594-1
【价 格】148.00
【分 类】小说研究-美国
【参考文献】 朱振武等著. 美国小说.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8.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美国小说》内容提要:

本书立足于中国学者立场,努力体现中国学者的学术表达和学术视野,考论结合,文史互证,对美国小说本土化的多种因素进行系统、详尽的学理考察,对美国小说本土化从亦步亦趋到实现独立的每个阶段,对其从典雅到乡土和本真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对为美国小说本土化作出重要贡献的非洲裔、犹太裔、亚裔和拉美裔的各种族裔因素,到后现代、大众文化以及生态因素和政治因素等文本内和文本外的多元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

《美国小说》内容试读

American Fichion

绪论

Local Processes and Mullivariale Genealogies

引言

中国学术界对美国文学的关注早于对美国学的关注,而只从文学层面出发,对其各种文学样式进行发生学上的阐释,对于美国这样一个由多元谱系形成的国家的文学来说,就难免会显得捉襟见肘,有时甚至力不从心。因此,要想把美国文学,特别是美国本土小说的发生及其演变过程说得深

一些,透一些,我们就应求助于美国学的帮助,在多元文化的语境下去研究由多元文化催生出的美国本土小说这个现代的宠儿。美国学的勃兴和发展,是中国学术界熠熠生辉的崭新篇章,涌现出了大量译著、大批学术著作和学术论文,其来势之盛,成果之多,已引起中外学人的广泛关注。大型美国研究丛书的编辑和出版,是中国美国学长足进步的重大收获。早些时候的《美国丛书》《美国译丛》《美国文化丛书》《美国文学史论译丛》、杨生茂和刘绪贻主编的《美国通史丛书》、刘绪贻主编的《美国现代史丛书》、董乐山主编的《美国与美国人丛书》,都标志着中国美国学水平已达到相当的深度和广度。在文学方面,董衡巽等著《美国文学简史(上)》,以及毛信德著《美国小说史纲》等,是中国学者研究美国文学的代表作。为数不能算少、质量已达到相当高度的期刊论文和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从诸多侧面弄清了美国研究的许

美国小说:本土进程与多元谱系

多问题,这些都为我们从历史、哲学、宗教、语言、族裔、政治、文化以及生

Fichion:

态等方面研究美国文学,特别是美国本土小说提供了雄厚的基础。

美国式小说,“一句话,就是美国小说家以美国社会为背景,以美国人民的生活为题材,用美国人民乐于接受的艺术形式而写出来的小y

说”。①这句话可以说是给美国式小说做了很好的界定。诚如毛信德所说,美国式小说在19世纪中叶的确已经出现,但美国小说在这一时期的本土到

化程度还远远不够。随着美国社会的迅速发展和美国英语的渐次形成,随着这一新的民族在世界上影响力的加强和非裔、亚裔、犹太裔等美国人的出现,这片新大陆上的小说在多元文化与多种本土养分的浸润下,终于形成了彻底美国化了的文学样式,其发展规模,作家、作品的数量,在世界上

Geneal

构成的影响及其在小说美学上所达到的高度,都不逊色于任何一个文学大国。独特的生态形态也是美国本土小说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这里所说的生态形态,不仅从自然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更重要的是把小说同社会生态学、人类生态学、文化生态学和地理生态学放在精神的层面上一道考察,从人类精神生活的高度,重新审视美国本土小说的特质、属性及其价值意义,去考察美国小说中的观念、信仰、想象、审美、爱情、语言、玄思,以及它们与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的微妙关系。也就是说,从精神生态层面研究小说,也是我们的出发点之一。本书立足于中国学者立场,努力体现中国学者的学术表达和学术视野,对美国小说本土化的多种谱系进行系统、详尽的学理考察,考论结合,文史互证,对美国小说本土化从亦步亦趋到实现独立的每个阶段,对其从典雅到乡土和本真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对其非洲裔、犹太裔、亚裔和拉美裔的各种族裔谱系,到后现代、大众文化以及生态谱系和政治谱系等文本内和文本外的多元谱系进行深人研究。

①毛信德认为,美国式小说,与人们所说的美国式文学是一个意思,它完全摒弃了外来文化影

响的痕迹,没有任何殖民地色彩,也没有封建主义的残余。它是在民族生活、民族思想和民族题材的基础上,以民族的形式来进行描绘和叙述的,具有纯粹的美利坚民族特色。这种美国式小说自欧文开创以来,经库柏的努力实践,至霍桑臻于完善。美国式小说的诞生至少有以下几点意义:1.为表达美利坚民族的精神面貌和社会生活找到了一种完美的文学形式:2.为挣脱英国殖民地文学的桎梏、彻底消除外来影响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发展途径:3.为美国文学赶上并最终超过发达的欧洲文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详见毛信德《美国小说史纲》,北京:北京出版社,1988年,第28一99页。

绪论

一、美国小说本土化研究在中国

一从学术专著到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

关于美国小说,中国国内先后出现了多部相关研究专著、小说史和教材,在美国小说的本土化方面虽然论及较少,但或多或少都有所关注。国内美国文学虽然年轻,但发展速度很快。进入19世纪以后,美国文学随着美国的发展而不断壮大,在世界文学的舞台上赢得了一片领地。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文学研究在我国进展迟缓,直到1972年尼克松的破冰之旅之后,特别是于改革开放之后,美国文学研究在我国得到迅猛发展。董衡巽、朱虹等著的《美国文学简史(上)》(1978),是改革开放后第

一部国别文学史,此后国内不断有美国文学的著作问世,有总体文学研究,如常耀信的《美国文学史》(上)和杨仁敬的《20世纪美国史》,也有按体裁撰写的,如毛信德的《美国小说史纲》和王长荣的《现代美国小说史》等。1993年出版的《当代美国文学史纲》(张锦著)一书涉及面较宽,小说、诗歌、戏剧和批评都有论及,但大都点到为止。此后相继出版的美国文学研究专著有金莉和秦亚青的《美国文学》、杨仁敬的《20世纪美国文学史》。相关译著则有美国文学史家威勒德·索普的《20世纪美国文

学》、丹尼尔·霍夫曼的《美国当代文学(上、下册)》、罗伯特·E·斯皮

勒的《美国文学周期》和埃默里·埃里奥特主编的《哥伦比亚美国文学史》等。

Local

2000到2002年,刘海平、王守仁主编的四卷本《新编美国文学史》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是迄今国内出版的规模最大的美国文学史。这套书的一个特点是从中国人的角度评述美国文学,彰显中国学者的主体意识,不仅叙述美国文学在中国的接受过程,还涉及中国文化思想对美国作家的影响。同期及稍后,还出版了黄铁池的《当代美国小说研究》和童明的《美国文学史》。2004年出版的《美国小说发展史》(毛信德著)的特点是着墨于美国本土因素在美国小说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

进人21世纪,左金梅的《美国文学》、王卓、李权文主编的《美国文学

Genealogies

史》和杨仁敬的《简明美国文学史》先后出现,紧接着又出版了刘洪一的

·3

美国小说:本土进程与多元谱系

Amerrican

《走向文化诗学:美国犹太小说研究》和金惠经著的《亚裔美国文学:作品及社会背景介绍》。2014年张冲和张琼著的《从边缘到经典:美国本土裔文学的源与流》主要论述了从本土主人到本土族裔的印第安文学,为学者在“主流”或整体美国文学中定位美国本土裔文学提供了视角。这期间,程爱民的《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乔国强的《美国犹太文学》、庞好农的《非裔美国文学史:1619一2010》和李保杰的《当代美国拉美裔文学研究》都接连问世。《当代美国拉美裔文学研究》为美国小说的本土化研究做出了贡献。

相关著作还有,李维屏的《英美意识流小说》,程锡鳞、王小路的《当

ariate

代美国小说理论》,虞建华主编的《美国文学大词典》,史志康主编的《美

Genealogies国文学背景概观》,吴元迈主编、杨仁敬撰写的《20世纪美国文学史》,杨仁敬等撰写的《美国后现代派小说论》和胡全生撰写的《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叙事结构研究》等等,这些工作从诸多方面为我们研究美国小说的本土化或者“美国式”小说在多元文化语境下的生成与壮大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1776年7月4日,美国宣布原属英国的13个殖民地(北美十三州①)脱离英国独立,美国,也就是美利坚合众国,就这样诞生了!时至今日,美国在世界文明长河的历史中,已留下200余年的历史脚印,其文学也随着历史的进程冲出了欧洲文化的牢笼,涌现了像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爱伦·坡、赫尔曼·麦尔维尔(一译麦尔维尔)、沃尔特·惠特曼、马克·吐温、亨利·詹姆斯、威廉·福克纳、欧内斯特·海明威和尤金·奥尼尔等一大批伟大作家,对繁荣和发展世界文化与文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中国知网学术期刊(2000一2017)的整理,对与美国小说本土化相关的期刊论文加以归纳总结,我们发现,相关研究有宏观探讨,也有微观研究,有专门从印第安文学和清教思想展开的研究,也有对美国文学的本土题材和本土故事进行挖掘的,有研究西部小说的,也有研究族裔和后现代的。早期的有吴富恒和王誉公的《美国文学思潮》②,近期的则有

①弗吉尼亚、马萨诸塞、康涅狄格、罗得岛、纽约、新泽西、特拉华、新罕布什尔、宾夕法尼亚、马里兰、北卡罗来纳、南卡罗来纳、佐治亚。

②吴富恒、王誉公:《美国文学思潮》,载《文史哲》,2000年第3期。

绪论

张冲的《关于本土裔美国文学历史叙事的思考》①,陆晓蕾的《美国本土裔文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2015年美国本土裔文学专题研讨会综述》②对是年举办的相关研讨会进行了综述。对印第安文学及清教思想研究的这一类文章主要探析早期的北美思想精神和宗教信仰对美国社会的影响,包括对美国文学、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思想、生态环境等的影响,有陈许发表的《聚焦近年美国印第安文学创作与研究》③,有赵文书和康文凯的《十字路口的印第安人一解读阿莱克西〈保留地布鲁斯〉中的生存与发展主题》④等。对美国文学中浪漫主义题材的分析,主要以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为例,阐述其作品中的浪漫主义思想对美国社会所带来的不同影响。徐常利的《浅析美国土著小说中的生态关怀思想评(美国经典作家的生态视域和自然思想)》⑤,张在钊和陈志新的《美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本土化进程研究》⑥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性文章。

对于美国西部文学中的本土故事和美国地方色彩的文学作品的分析,解析这些作品所折射出的美国地方特色的论文有余荣虎的《早期乡土文学与域外文学理论、思潮之关系》⑦和张慧诚的《美国本土文学的代表一解读〈最后的莫西干人)》⑧等。在族裔文学方面,罗虹和张静发表的《美国黑人文学中的文化身份意识》⑨,乔国强的《中国美国犹太文学研

①张冲:《关于本土裔美国文学历史叙事的思考》,载《国外文学》,2011年第1期。

②陆晓蕾:《美国本土裔文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一2015年美国本土裔文学专题研讨会综述》,载《当代外国文学》,2015年第3期。

Local

③陈许:《聚焦近年美国印第安文学创作与研究》,载《外国文学动态》,2006年第3期。

④赵文书、康文凯:《十字路口的印第安人一解读阿莱克西〈保留地布鲁斯〉中的生存与发展

主题》,载《外国文学研究》,2017年第1期。

Processes

⑤徐常利:《浅析美国土著小说中的生态关怀思想一评〈美国经典作家的生态视域和自然思

想)》,载《当代教育科学》,2016年第10期。

⑥张在钊、陈志新:《美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本土化进程研究》,载《戏剧之家》,2017年第21期。

⑦余荣虎:《早期乡土文学与域外文学理论、思潮之关系》,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

年第5期。

张慧诚:《美国本土文学的代表一解读(最后的莫西干人)》,载《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年第4期。

⑨罗虹、张静:《美国黑人文学中的文化身份意识》,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Genealogies

版)》,2008年第4期。

·5

美国小说:本土进程与多元谱系

American

究的现状》①,朱振武的《“非主流”英语文学的源与流》②,蒲若茜和潘敏芳的《亚裔美国文学批评之“沉默”诗学探析》③,苏晖的《华裔美国文学中华人伦理身份与伦理选择的嬗变一以〈望岩〉和(莫娜在希望之乡)为例》④等都颇具代表性。

从后现代主义视角出发的论文则有魏燕的《美国现代文学的“自我之歌”—评艾尔弗雷德·卡津的(扎根本土〉》⑤,蔡俊的《主动表达的“他者”一论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本土裔美国文学批评》⑥,肖艳平的《“沉默的文学”与“不确定内在性”—哈桑后现代主义文艺特征透视》⑦等。

与美国小说本土化问题相关的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也初具规模。首

Geneal先,以美国印第安文学、西部文学及清教思想为依托的学位论文主要围绕美国早期文学中的边疆文化因素及宗教因素来揭示作品中的独立自强的美国精神,陈许的博士论文《美国西部小说研究》⑧,李云的博士论文《寻找现代美国身份:19世纪末20世纪初纽约的图像与经验》⑨等属于这类。

其次,美国浪漫主义时期题材所反映的生态观,主要通过分析作家作品,阐释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在民族文学中的演变进程及关系。通过剖析文学作品中的“自然”“神灵”及“自由”等主题,不仅展示了美国独特的民族精神、民族身份认同感及文学的个性化,也从侧面抨击了美国现代资

①乔国强:《中国美国犹太文学研究的现状》,载《当代外国文学》,2009年第1期。

②朱振武:《“非主流”英语文学的源与流》,载《英语研究》,2014年第3期。

③蒲若茜、潘敏芳:《亚裔美国文学批评之“沉默”诗学探析》,载《外国文学研究》,2016年第6期。

④苏晖:《华裔美国文学中华人伦理身份与伦理选择的嬗变一以(望岩〉和(莫娜在希望之乡)为例》,载《外国文学研究》,2016年第6期。

⑤魏燕:《美国现代文学的“自我之歌”一评艾尔弗雷德·卡津的(扎根本土)》,载《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第4期。

⑥蔡俊:《主动表达的“他者”一论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本土裔美国文学批评》,载《当代外

国文学》,2012年第2期。

⑦肖艳平:《“沉默的文学”与“不确定内在性”—哈桑后现代主义文艺特征透视》,载《太原

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⑧陈许:《美国西部小说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

⑨李云:《寻找现代美国身份:19世纪末20世纪初纽约的图像与经验》,清华大学博士论文,2016年。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