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勋章》(日)山崎丰子著;邱振瑞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女人的勋章》

【作 者】(日)山崎丰子著;邱振瑞译
【页 数】 508
【出版社】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 2020.03
【ISBN号】978-7-5426-6991-9
【价 格】69.80
【分 类】推理小说-日本-现代
【参考文献】 (日)山崎丰子著;邱振瑞译. 女人的勋章.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20.03.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女人的勋章》内容提要:

日本作家山崎丰子小说。讲述了出身大阪船厂的豪门千金大庭式子,在战争中失去了父母,为了实现服装设计师的理想,她在当地商人富商之子的八代银四郎的协助下开办圣和服饰学校进行洋裁教学。在三名美貌弟子和银四郎的帮助下,学校急速扩张,式子也成为名设计师。但宁静的湖面之下,却隐藏着一个惊人的秘密。被大庭式子视为荣耀的勋章,却被欲望和名利抹上了一层阴影……

《女人的勋章》内容试读

早春

嵌着太阳形状的彩色玻璃在夕阳的照耀下,宛如熊熊燃烧的火球。大庭式子仿如意犹未尽似的凝望着那片彩色玻璃。

粉刷未干、约十坪①大的房间,弥漫着空荡的凄冷与湿臭的水泥味,唯独嵌在西侧屋檐下窗户的彩色玻璃绽放着闪烁的光彩,华丽的装饰与这八十坪大、泥灰涂刷的木造房子很不相称。负责建造房子的山形组设计师曾多次游说大庭式子,如此搭配很不协调,要求变更设计,但她始终固执己见,不肯退让。设计师屡屡对式子庸俗的癖好投以轻蔑眼光,可是在雪白墙壁上嵌上饰章般的彩色玻璃,却是式子四年来的梦想。

式子原先希望这是一栋铺有绿色屋瓦的柯布西耶风格建筑,可是再过一个月即将落成的圣和服饰学院,屋顶却不是绿色屋瓦,而是灰色的石棉瓦。对式子来说,将混凝土墙涂上灰泥,或将绿色屋顶改成灰色都无所谓,但那片太阳形状的彩色玻璃,说什么都不容变更。这似乎是式子自小潜藏在心中的欲望。式子出生在大阪老字号林立的久太郎町,是呢绒批发商家的长女。在幼儿园学会拿蜡笔后

①日本传统面积单位,一坪约合3.3平方米。

001

就显得与众不同,她不像其他女童画些人偶、花草,反而专画浮线蝶纹①,即使是花草,也要画上徽章般的圆框。

式子在自家储藏室里看到母亲的衣柜、镜台、针盒、信厘…所有物品全镶有金箔圆形徽章,它们都像太阳般闪闪发亮。再仔细查看,家里还有些标上普通方形徽章的用具,数量没有标有母亲徽章的东西那么多,而且全搁在储藏室的角落。

长期以来,式子始终觉得这情景很奇怪,直到她进女校就读那年,才从母亲那里得知这两种徽章的不同。母亲说,圆形徽章即为区别老字号家中长女和赘婿的不同,每次谈到这里,母亲总是从喉咙深处发出倨傲的笑声。

母亲为了表示自己的身份与高贵,从服装到随身物品,以及餐具都以华丽泥金绘上圆形徽章,式子自幼就在近乎亢奋的心情中,听母亲说起这些事。不过,心性倨傲的母亲和像男仆般服侍母亲的父亲,在八年前大阪首遭的空袭夜晚中双双烧死,留下孤零零的式子。尽管如此,母亲严肃的音容和她日常用品上嵌绘的华丽徽章,已深印在式子的脑海中,永远无法忘怀。

“你又来了啊?”

蓦然,背后传来男子轻快的声音。

式子回头看去,原来是八代银四郎。不知他什么时候来的,穿着崭新的苏格兰呢西装,倚在半开的门边。

“你是放心不下才来的吧?”八代银四郎抬眼望着那片彩色玻璃,无框眼镜随之发出闪光。

“是我硬要他们装上去的,所以有些不放心…”

①一种蝴蝶家纹,多为女性专用,为“女纹”的一种

002

这片彩色玻璃是这星期才安装上的,还有待修整,式子觉得不

放心,几乎每天都到工地来看。

“为什么这么在意这事呢?你不觉得,那片画有太阳图样的彩色玻璃很像新兴宗教的图腾吗?”

八代银四郎翘着薄薄的嘴唇以轻柔的大阪腔笑着说道。他每次

开口便露出井然洁白的牙齿,双唇水灵灵的,像女人般诱人。

一年前,二十七岁的八代银四郎出现在式子经营的圣和服饰学

院,他戴着晶亮镜片的无框眼镜,以及润泽的嘴唇,给式子留下深

刻的印象。

八代银四郎是八代商店的四子,“二战”后毕业于东京的国立大学,在一流企业上过班。不过,第二年他觉得当个领固定薪资的职员很无趣,就回到从事男性服饰批发的自家商店帮忙。后来经常出入圣和服饰学院,式子便委托他翻译法国的时尚杂志或教授学生法语。

现在,圣和服饰学院几乎成了他的主要工作场所,每个星期负责教授四小时法语。起初,式子带着奇异的眼光看待这名毕业于国立大学法文系、却愿意进出洋裁学校教授法语的年轻人。一年以后,她逐渐觉得这是银四郎的随性而为,于是这次兴建新校舍期间的各项交涉,她也不客气地请他协助。

“不过,喜欢就好。自己的房子只要自己看了满意就好,这次的建筑费看来也谈得蛮顺利的。”

“多亏银四郎你交涉得宜,帮了我很大的忙。”

式子之所以不唤他的姓而称呼他为银四郎,并不是表示亲昵。对一个比自己小五岁的男子,这样称呼比较自在,而且“银四郎”这个名字本身就近似一种爱称,直呼起来也很方便。

“我实在没办法跟那些公家机关打交道,什么特殊学校规定

003

啦,洋裁学校认定标准啦,全是些繁杂的事。”

“到公家机关办理手续虽然繁杂,但只要按部就班,倒没什么

麻烦。比较起来,建筑公司更不好对付呢。我已经向他们杀过一次价,看来得狠点才行…”

银四郎语毕,式子慌张地用眼神制止银四郎,担心地环视着门外,确

定木工师傅不在附近之后,说道:“不久前,你不是已经杀过价了吗?”

“不,这仅是个开始,还有更多议价空间呢。不过,建筑公司

也不是省油的灯。”银四郎的眼瞳从镜片后发出执拗的光芒。

“呵呵,对方也拿你没辙。上次那个肥胖的工地主任还气愤不

平地说:‘我做了三十年的监工,从来没有见过像八代银四郎这么厚脸皮的人。’所以我看这样就好啦…”

“不,不能这样就妥协。前天星期天,我翻着估价单,花了一

天的时间逐一核对厕所的瓷砖和水泥墙板的数量,结果发现居然比

估价单少贴了两千片瓷砖。如果每片瓷砖以二十日元计算的话,就

是四万,每面墙需要用五十五块水泥块,他们却用了四十五块,每

块水泥块四十日元,六十面墙,他们就从中多赚了两万四千日元。

不仅如此,估价单上写明墙壁要涂刷三次,但我仔细检查后发现只刷了两次。这样一来,每坪差价就有四百五十日元,墙面以六十坪来算,他们又捞了两万七千日元,合计起来共捞了九万一千日元。

我不客气地向他们抱怨,他们却辩称材料都运来了,可能是搬运时

不慎打破或被人偷走,简直是鬼话连篇,这说不通的。我哪能被那

些粗鄙的木工师傅和水泥匠糊弄呢?”

“噢,你连厕所的瓷砖都数了?我看还是不要和他们斤斤计较啦…”式子为难地劝说时,银四郎旋即摇头打断她的话。

“你还记得是谁无论如何也要将鱼崎的家改成裁缝教室,然后

004

又想改建成正规洋裁学校的吗?这笔钱不是你向银行借来的吗?我得斤斤计较才行。放心啦,一切交由我处理。”

式子听着二十八岁的银四郎那一口柔软动听的大阪话时,总会有一种奇特的感觉。他似乎已不适应古式的大阪话了,因应时势,将“吾”说成“我”。不过,他又把这新旧语言运用得恰到好处,巧妙地在不同场合以富有个性的大阪话进行复杂的交涉。

“今天晚上要不要一起吃饭?”银四郎突然想到似的说道。“是啊,事情总算告一段落,我也安心些了。去哪里好呢?”“心斋桥的花马车怎么样?我还想先去樱桥的山形组事务所

一趟…”

“那么,我先在这里待一下,六点半左右再过去。”

银四郎看了看手表,确认离约定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便转身

离去。

式子再次望着西侧高高的窗户,瑰丽的夕阳已缓缓隐去,彩色玻璃像失去血气的肌肤暗沉了下来。

式子走出微暗的房间时,修整完屋檐的木工和涂抹外墙的水泥匠,也动作缓慢地停下手中的工作,准备从脚梯上下来。

工人逐渐离去,工地突然变得冷清。这里处于郊外住宅区的一隅,天色暗下来时行人稀少。每当约莫距此地五百米的甲子园海滨吹来潮湿的风,北侧甲子园球场深灰色的水泥墙便显得更为寒冷。也许是春寒料峭,式子不由得拢紧外套衣襟,轻轻地抖掉沾附在高跟鞋尖的沙尘。

眼看与银四郎约定的时间还有一个半小时,式子步履缓慢地朝热闹而明亮的车站前商店街走去。

四个月来,她已走过无数次这条路,但实在不喜欢经过这里。

005

每逢主妇出来购物的傍晚或闲散的中午时光,她总是引来兴趣盎然的目光。起初她以为大概自己是服装设计师,穿着比较特别而惹人注目,后来她发现并非如此,他们是对她这个在二百五十坪的自家地皮上盖起八十坪校舍的独生女,投予仰慕的眼光。

为了犒赏木工师傅,式子偶尔会到商店街买点心或面包,店家总会过分亲昵地寒暄,有时还试图打听她的私生活。这种烦人的事情总惹得式子心里不快,不过,一旦她看到店家前贴着圣和服饰学院的宣传海报,就无法摆出不耐的脸色。因此,为了避免与店家老

板娘目光相遇,每次经过商店街,她总是低头看着地面。

“老师!”

从低头而行的式子对面,传来了一伙人的欢快叫声。

“幸好我们走这条路,我们正要去工地呢。”三人气喘吁吁地说。她们都是圣和服饰学院的职员,同时也是洋裁学校的教师,三人还很年轻。轮廓有致、长相最美丽的是津川伦子,今年二十六岁:脸型圆胖、戴着红框眼镜的是坪田胜美,二十五岁:有着美人尖、皮肤白皙、脸型圆润、樱桃小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大木富枝,今年二十四岁。她们依序只相差一岁。

“你们有什么急事吗?”式子惊讶地问。

“没什么急事啦,只是想观赏老师您引以自豪的彩色玻璃到底是什么样子。现在去会不会太晚?”伦子眨动深情的睫毛。

式子心想,工地的电灯线还没拔掉,现在去也看不到什么。不过,又不能把兴冲冲赶来的职员赶回去,顿时有点不知如何是好。

“你们三个特地出来了,今天晚上我请大家吃饭。”

式子欢快地说着,心想,虽说是银四郎的邀约,但今晚既然是自己请客,找三人同伴也并无不妥。

00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