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血液病中西医治疗》孟昭泉,孙忠亮主编;孟靓靓等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常见血液病中西医治疗》

【作 者】孟昭泉,孙忠亮主编;孟靓靓等编著
【页 数】 380
【出版社】 北京:金盾出版社 , 2017.03
【ISBN号】978-7-5186-1005-1
【价 格】37.00
【分 类】血液病-中西医结合疗法
【参考文献】 孟昭泉,孙忠亮主编;孟靓靓等编著. 常见血液病中西医治疗. 北京:金盾出版社, 2017.03.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常见血液病中西医治疗》内容提要:

本书介绍了常见血液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方法;重点介绍了血液病的西医治疗方法和中医治疗方法(包括辨证施治、单方验方及其他疗法),其内容包括: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

《常见血液病中西医治疗》内容试读

一、缺铁性贪血

一、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储存铁不足,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世界各地包括我国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其发病率甚高,儿童、成年人或老年人均可发生。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报告,全世界有10%~30%的人群有不同程度的缺铁,男性发病率约为10%,女性>20%,亚洲发病率高于欧洲。最近,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第三世界有50%妇女由于营养不良而患贫血,称为营养性贫血。女性中(特别是孕妇)发生率可能要比男性高10倍,女性患病数字如此之大十分惊人,值得重视。防治营养不良性贫血已成为世界性关注的问题。

(一)病

1.铁摄入减少膳食不足,吸收过少,胃酸缺乏,胃部手术。

2.铁丢失过多胃肠道失血,肿瘤,胃炎,憩室炎,十二指肠溃疡,膈疝,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回肠炎,钩虫感染,痔疮,动静脉畸形,多次献血,多次妊娠,慢性血管内溶血引起血红蛋白尿,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原发性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凝血障碍性疾病或服用抗凝药。

3.铁的需求量增加而摄入量不足婴幼儿、青少年和育龄妇女,尤其是多次妊娠及哺乳的妇女需铁量增加,其饮食中缺少铁剂易引起缺铁性贫血。青春期女性因月经来潮,且身体生长发育速度较快,对铁的需要量也大,易出现缺铁性贫血。

4.铁的吸收效果不佳患萎缩性胃炎、胃酸缺乏、胃大部切

一1

常见血液病中西医治疗

除术后的患者,由于胃酸缺乏影响食物中高价铁游离化。另外,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物未经过十二指肠而迅速进入空肠,或小肠黏膜病变、慢性腹泻、饭后大量饮茶因茶中藻酸使铁沉淀而影响被吸收,均可造成铁的吸收障碍而发生缺铁性贫血。

5.失血尤其是慢性失血是缺铁性贫血的最常见、最主要的原因。失血最多见的缺铁原因,在成年男性中为消化道出血,在成年女性中为月经量过多。慢性血管内溶血所致的铁随血红蛋白或含铁血黄素从尿中排出,也可引起缺铁性贫血,多见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二)临床表现

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是由贫血、缺铁的特殊表现及造成缺铁的基础疾病所组成。

1.贫血症状贫血的发生是隐匿的。症状进展缓慢,患者常能很好地适应,并能继续从事工作。贫血的常见症状有头晕、头痛、乏力、易倦、心悸、活动后气短、眼花、耳鸣等。

2.特殊表现缺铁的特殊表现有口角炎、舌乳突萎缩、舌炎,严重的缺铁可有匙状指甲(反甲),食欲缺乏、恶心及便秘。欧洲的患者常有吞咽困难、口角炎和舌异常,称为Plummer-Vinson或

Paterson-Kelly综合征,可能与环境及基因有关。吞咽困难是由于在下咽部和食管交界处有黏膜网形成,偶可围绕管腔形成袖口样的结构,束缚着食管的开口。常需要手术破除这些网或扩张狭窄,单靠铁剂的补充无济于事。

3.非贫血症状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或行为异常,表现为烦躁、易怒、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及学习成绩下降。异食癖是缺铁的特殊表现,也可能是缺铁的原因,发生的机制不清楚。患者常控制不住地仅进食一种“食物”,如冰块、黏土、淀粉等,经补充铁剂治疗后2

一、缺铁性贫血

症状可消失。

4.体征除皮肤黏膜苍白、毛发干枯、口唇角化及指甲扁平、失光泽、易碎裂外,约18%的患者有反甲,约10%缺铁性贫血患者脾脏轻度增大。其原因不清楚,患者脾脏未发现特殊的病理改变,在缺铁纠正后可消失。少数严重贫血患者可见视网膜出血及渗出。

(三)辅助检查

1,血常规呈现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平均体积<80毫微升、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27毫微克、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0克/升)。红细胞指数改变的程度与贫血的时间和程度相关。红细胞宽度分布在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中意义很难定,正常为(13.4士1.2)%,缺铁性贫血为16.3%(或>14.5%),特殊性仅为50%~70%。血片中可见红细胞染色浅淡,中心淡染区扩大,大小不一。网织红细胞大多正常或轻度增多。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减少,分类正常。血小板计数在有出血者常偏高,在婴儿及儿童中多偏低。

2.骨髓象骨髓检查不一定需要,除非是需要与其他疾病的贫血相鉴别时。骨髓涂片表现增生活跃,幼红细胞明显增生。早幼红及中幼红细胞比例增高,染色质颗粒致密,细胞质少,血红蛋白形成差。粒系和巨核细胞系正常,铁粒幼细胞极少或消失。

3.生化检查

(1)血清铁测定:血清铁降低<8.95微摩/升,总铁结合力增高>64.44微摩/升,故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由于血清铁的测定波动大,影响因素较多,在判断结果时应结合临床考虑。在女性月经前2~3日、妊娠的后3个月,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均会降低,但不一定表示缺铁。

(2)血清铁蛋白测定:血清铁蛋白<14微克/升。但在伴有炎

3

常见血液病中西医治疗

症、肿瘤及感染时可以增高,应结合临床或骨髓铁染色加以判断。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红系细胞内及细胞外铁染色均减少或缺如。

(3)红细胞游离原卟啉测定: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增高表示血红蛋白合成有障碍,用它反映缺铁的存在是较为敏感的方法。但在非缺铁的情况(如铅中毒)及铁粒幼细胞贫血时,红细胞游离原卟啉亦会增高,应结合临床及其他生化检查综合考虑。

(4)红细胞内碱性铁蛋白测定:用放射免疫法或酶联免疫法可以测定红细胞内碱性铁蛋白,可反映体内铁储存的状况,如<6.5皮克/红细胞,表示铁缺乏。此结果与血清铁蛋白相平行,受炎症、肿瘤及肝病的影响较小是其优点。但操作较复杂,尚不能作为常规使用。

4。其他辅助检查为明确贫血的病因或原发病,尚需进行多次大便隐血、尿常规检查,必要时还应进一步查肝功能、肾功能,胃

肠X线检查、胃镜检查及相应的血生化、免疫学检查等。

(四)临床分期

1.隐性缺铁期患缺铁性贫血时,体内缺铁变化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在缺铁初期,仅有储存铁减少,即在骨髓、肝、脾及其他组织储存备用的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减少,血清铁不降低,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也维持在正常范围,细胞内含铁酶类亦不减少。当储存铁耗尽,血清铁降低时,仍可无贫血表现,本阶段亦称缺铁潜伏期。

2.缺铁性贫血早期当储存铁耗尽,血清铁开始下降,铁饱和度降至15%以下,骨髓幼红细胞可利用铁减少,红细胞生成受到限制,则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临床上开始表现轻度贫血症状。

3.重度缺铁性贫血当骨髓幼红细胞可利用铁完全缺乏,各种细胞含铁酶亦渐缺乏,血清铁亦下降或显著降低,铁饱和度降低

—4

一、缺铁性贪血

至10%左右,骨髓中红细胞系统呈代偿性增生,此时临床上则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的中、重度缺铁性贫血,贫血症状显著。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缺铁可分为缺铁、缺铁性红细胞生成及缺铁性贫血,三者总称为铁缺乏症。1982年,全国小儿血液病座谈会提出了小儿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而国内成年人尚缺乏公认的诊断标准。

(1)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①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男性血红蛋白<120克/升,女性血红蛋白<110克/升(孕妇血红蛋白<100克/升),红细胞平均体积<80毫微升,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26毫微克,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310克/升,红细胞形态有明显低色素表现。

②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

③血清铁<8.95微摩/升,总铁结合力>64.44毫微摩/升。

④运铁蛋白饱和度<0.15。

⑤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15%。

⑥红细胞游离原卟啉>0.9微摩/升(全血)或血液锌原卟啉>每日60微摩/升(全血)或红细胞游离原卟啉/血红蛋白>4.5微克。

⑦血清铁蛋白<14微克/升。

⑧铁剂治疗有效。

符合第1条和2~8条中任何2条以上者,可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2)储铁缺乏的诊断标准

①血清铁蛋白<14微克/升。

②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

(3)缺铁性红细胞生成的诊断标准:符合以下任何一条即可诊

—5

常见血液病中西医治疗

断。符合储铁缺乏的诊断标准,同时有以下任何一条符合者即可诊断。

①运铁蛋白饱和度<0.15。

②红细胞游离原卟啉>0.9微摩/升(全血)或血液锌原卟啉>600微克/升(全血)。

③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15%。

④如在有并发症的情况下(感染、炎症、肿瘤等)需要测定红细胞内碱性铁蛋白<6.5皮克/细胞,始能诊断缺乏铁,或借助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作为标准(《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991年版,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4)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国内诊断标准:中华儿科学会血液学组制订,1988年全国小儿血液病学术会议(洛阳)通过。

①贫血为小细胞低色素性。红细胞形态有明显小细胞低色素的表现,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310克/升,红细胞平均体积<80毫微升,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26毫微克。贫血诊断标准为目前国内诊断标准。

②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如铁供给不足,吸收障碍,需要增多或慢性失血等。

③血清(浆)铁<10.7微摩/升。

④总铁结合力>62.79微摩/升。运铁蛋白饱和度<0.15,有参考意义;<0.1有确定意义。

⑤骨髓细胞外铁明显减少或消失(0~十),铁粒幼红细胞<15%。

⑥红细胞游离原卟啉>9微摩/升。

⑦血清铁蛋白<16微克/升。

⑧用铁剂治疗6周后,血红蛋白上升20克/升以上。

符合第1条和第2~8条中至少2条者,可诊断为缺铁性贫血。注:影响上述的因素很多,除炎症等病理因素和技术操作影响外,年龄、取标本时间(昼夜,上、下午)等生理因素也有影响,故应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