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实用中医技能手册》胡鸿毅|(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乡村医生实用中医技能手册》

【作 者】胡鸿毅
【页 数】 474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2021.02
【ISBN号】978-7-5439-8238-3
【分 类】中医临床-手册
【参考文献】 胡鸿毅. 乡村医生实用中医技能手册.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21.02.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乡村医生实用中医技能手册》内容提要:

本书为上海善小公益基金会联合上海中医药大学对边远、特困地区的乡村医生免费进行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的教材。《乡村医生实用中医技能手册》简略介绍了中医药基础理论知识与体质辨识的方法;围绕中医药的特色优势重点讲授了适用于乡村实际的中医适宜技术与临床实用技能操作;选择乡村常见、多发、中医药治疗效果好的病种,以理论为辅,操作为主,使用乡村常用中医药适宜技术突出“简、便、廉、验”的优势。旨在使乡村医生经过培训,能够简单运用中医药技能处理乡村常见病和多发病。

《乡村医生实用中医技能手册》内容试读

上部

理论基础

:上部

理论基础

第一篇中医基础理论与体质辨识

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节中医学的形成、历史贡献、机遇使命与特色优势

一、中医学的孕育与发端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繁衍生息中,中医支持和保障了炎黄子孙的身体健康,当中国历史上出现大的灾难或瘟疫时,是中医一次又一次地化解了疾病带给人们的痛苦、灾难和危机

从某种意义上说,医疗行为是始于本能的,人类开始应对疾病的医疗活动源于自救伤痛的动物本能。尽管是无意识的本能应对,但动物趋利避害、保护自我的自救本能,仍被看作人类医疗行为诞生的内源性动力,而动物的本能性自救行为和相关措施,也可以视为人类医学演进长河中最早且最直接的开端。

由于原始人类智力尚未开化,他们对自然界的变化及宇宙间的一切反常现象,如疾病、死亡等难以做出合乎理性的解释,常常心存恐惧。人们误以为有超自然的力量如鬼、神等主宰着世界,由此催生了巫医及巫术文化。医巫同源是中医发展史中的重大文化现象,在中国古代,巫医曾经并存很长时间。在巫术基础上衍生出的“祝由”,是后世包括宋元时期临床十三科之一。因此,巫术医学应当是人类医学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阶段性产物

经验医学的产生建立在人们对单味药的认识基础上。在原始时代,人们常常采集野果充饥。有时,吃了一些野果会中毒,甚至死亡;有时吃一些野果,也会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日积月累,人们逐渐积累了一些初步的草药知识,从而择善而食。古人还把这些草药治病的经验附上了神话色彩,如广为人知的“神农尝百草”故事。我们的祖先通过口尝身受、代代相传,积累了大量的植物药治疗疾病的经验

从单味药到复方的积累,同样凝聚着古人的智慧。复方的发明与“伊尹创汤液”的故事有关。传说厨师出身的伊尹一次偶然的机会,职业习惯使他联想到做汤的方法,于是试着把功能相同或相近的药物放在一起煎煮,由此诞生了中药复方,即方剂。这样煮

乡村医生实用中医接能至研

出的汤液疗效优于单味药、因此曾有“伊尹制汤液而始有方剂”一说。相传由他撰写的

《汤液经法》.奠定了中医方剂学的基础

随着经验的日积月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便应运而生。《内经》分为两大部分:《素问》和《灵枢》。《素问》有八十一篇,通过黄帝和他的大臣岐伯、雷公等人的对话,讲述了许多医学道理。中医学的重要概念和基本理论均在该书中得以确立,如阴阳五行、藏象学说、病因病机及养生治则等。《灵枢》也是

八十一篇,重点论述了经络的循行、针刺的手法等,是针灸学的理论渊源。一般认为,《内经》的成书与问世,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二、中医学的历史贡献

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强调“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调和致中”“以人为本,悬壶济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内核。中医药还提倡“三因制宜,辨证论治”“大医精诚,仁心仁术”,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为中华民族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益启迪,成为打开中华传统文化宝库的一把钥匙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原创的医学体系,从宏观、系统、整体角度揭示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认知方式深深地融入民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健康文化,成为人们治病祛疾、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重要手段,维护着民众健康。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屡经天灾、战乱和瘟疫,却能一次次转危为安,人口不断增长、文明得以传承,中医药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医药发祥于中华大地,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早在秦汉时期,中医药就传播至周边国家,并对这些国家的传统医药产生重大影响。预防天花的种痘技术,在明清时就传遍世界,开创了人工免疫的先河。《本草纲目》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达尔文称其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针灸的神奇疗效引发全球持续的“针灸热”。抗疟药物“青蒿素”的发现,拯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中医孔子学院更是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中医药学曾创造过多个世界第一。东汉华佗用“麻沸散”麻醉后施行剖腹手术,是世界医学史上应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最早记载。《伤寒杂病论》的作者张仲景是世界上第一个用“人工呼吸法”急救的医生。晋代葛洪所著《时后备急方》,不仅记载青蒿截疟,还用海藻治瘿,是世界上最早用含碘食物治疗甲状腺疾病的案例。《新修本草》是中国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屠呦呦研究青蒿素防治疟疾,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是中医药为全世界人民健康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上部理论基础

三、中医学的机遇与使命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是至今依然闪耀在世界医林的璀璨明珠。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疾病谱也随之改变。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困扰现代人的疾病百分之六十为生活方式病,各类精神障碍性疾病攀高,新老传染病肆虐,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面对新的健康问题,中医药也必将大有作为。

1.传染病

随着疫苗及抗生素的出现,一些老的传染病如天花、麻疹、结核等发病率逐渐降低,但是新的传染病仍然时有发生。如2003年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respiratory syndrome,SARS),2009年的甲型H,N,流感,2020年的新冠肺炎,甚至埃博拉艾滋病等。中医学在治疗传染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明清时期的医家们创造性地提出“戾气致病说”,并在医疗实践中创制了许多抗击瘟疫的有效方剂。中医药的这些经

验在抗击SARS和新冠肺炎中均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受到了世人的嘱目。

2.复合病因性疾病

现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其病因常常是与生活方式有关,涉及情绪、饮食、行为等多个方面。《内经》认为气候、饮食情志、劳逸等可导致疾病的发生,临床注重从状态人手进行调整,常可收到较好的疗效。中医两千年来积累的丰富临床经验,为人类战胜这些疾病树立了信心。

3.心身疾病

近年来,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由于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社会与生活中者多矛盾的增加,人们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大,而这些心中的苦闷又无从倾诉、发泄,生气、紧张、焦虑、失眠、胸闷、心烦易怒、头疼、头晕、腹胀等症状明显增加,从而导致诸多心身疾病。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内经》中已有“形神合一”“心身合一”等心身医学的理论基础,数千年的中医临床实践又积累了大量有效方剂,在21世纪心身疾病日益增多的时代,不断发展的中医心身医学必将做出更大的贡献

4.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是指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紊乱、衰退,或综合体能下降,精神不振,体力透支。其表现形式多样,如心悸、胸闷、胸部隐痛、临界高血压、高血脂等,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工作效率低、极易疲劳、手足冰冷、体质虚弱、性功能减退、自然衰老加速等。这种身体上的异常表现和体验,往往原因不明。中医认为亚健康是由于人与自然、社会不能协调,从而失去了“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临床上常常

乡材医生实用中医捷能手册

采用中药调养、针灸、推拿、气功导引、食疗等多种调理方法。因此,在调整机体失衡状态、防止疾病发生方面,中医学具有独特的价值

四、中医学的特点与优势

中医学的特点有两个,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整体观念是属于理念、观念层面的内容,而辨证论治则是方法层面的内容。

1.整体观念

整体,是与局部相对而言,指事物的完整性和统一性。整体观念是指中医学在看待人体自身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时,注重从整体去考虑,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如果说现代医学更重视局部、注重微观的话,中医学的特点之一便是从宏观、整体的角度来看待事物及人体。整体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第一,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第二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第三,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1)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有很多脏腑组织器官,脏有肝、心、脾、肺、肾,腑有胆、胃、大小肠、膀胱,窍有目、舌、口、鼻、耳,体有筋、脉、肉、皮、骨等(表1)。

表1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五脏

五腑

五窍

五体

小肠

大肠

膀胱

在表1中,我们横向看,各个脏腑组织是一个整体。以肝为例,肝与胆的关系,人们通常说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对肝与目的关系,中医学认为肝阴血充足的时候,可以滋养眼睛,就会视物清晰:肝与筋的关系表现为,肝的气血充足的时候,关节特别有力,所以肝与胆、目、筋等是一个整体。以此类推,中医学就构建了以肝、心、脾、肺肾为中心的五大系统,五大系统内部各脏腑组织之间密切相关。

中医学为了解释肝、心、脾、肺、肾五大系统之间的联系,便引入了五行学说。五行理论认为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间存在着既相生又相克的关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中的任意一行与其他四行均有关系,而五大系统正好分属于五行,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这样五大系统之间也就有了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中医学认为人

三上部理论基础

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组织结构以及生理功能上相互影响,并且这五大系统有着共同的物质基础,都是由气、血、津、液组成,脏腑和形体之间还通过经络相互联系。

五脏之间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功能上相互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肝有病的时候,会传给胆,肝阴血不足的时候,会出现双目干涩:肝火旺的时候会出现双目红肿刺痛,肝病的患者会出现膝关节的疲乏无力等。老人肾虚的时候,会出现小便频数、夜尿增多、头发花白、耳鸣耳聋等。五脏之间病变也会相互影响,比如中医学认为肝和人的情志有关,心和人的睡眠有关。当心情不好的时候,中医称之为肝郁,常常会出现睡眠的异常;反之一个睡眠不好的人,也很容易出现烦躁易怒的状态。中医称之为心肝火旺因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结构上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生理上相互协调、彼此为用;生病的时候相互影响,也就是《内经》中所谓的“有诸内必形诸外”。因此,中医学在诊断疾病的时候,常常采用以外知内、以表知里的方法。其实中医诊断的望闻、问、切都是以整体观念为理论依据的。一个人舌尖红,中医学根据“心开窍于舌的理论,推断这个人可能心火旺,可能伴有睡眠不佳的症状。中医学的舌象、脉象常常用来诊察人体内在脏腑的状态,可谓是整体观念指导下的非凡创造

整体观念也体现在中医的临床治疗之中。对于局部的病变,中医学也十分注意其与全身脏腑组织的联系,从整体着手,采用相应的整体调理方法,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从阳引阴、从阴引阳: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灵枢·终始》的“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如牙齿痛的时候会选择合谷穴,中风偏瘫的患者常常健侧患侧一起治疗,其原因即在于整体观念

(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相应”“天人合一”是十分重要的命题。中医学受其文化母体的影响,认为人与自然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是由天地之气构成的,《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之气亦即自然环境的各种状态,如寒暑的更替、昼夜的变换、地域的差异必然对人体生理病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①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在四时气候的变化中,古人认为自然之气会表现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特点,植物如此,人也与之相应。《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有人对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生长速度进行了统计,发现青少年春夏身高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秋冬。同样,疾病也表现出季节性的特点,如冬春人容易感受风寒之邪、出现感冒咳嗽:而夏秋多易感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