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健玲中医妇科40年践行录》陈志霞,胡晓霞,陈颐|(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黄健玲中医妇科40年践行录》

【作 者】陈志霞,胡晓霞,陈颐
【页 数】 250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20.09
【ISBN号】978-7-5132-6305-4
【价 格】59.00
【分 类】中医妇科学-中医临床-经验-中国-现代
【参考文献】 陈志霞,胡晓霞,陈颐. 黄健玲中医妇科40年践行录.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20.09.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黄健玲中医妇科40年践行录》内容提要:

黄教授学术造诣精深,临床经验丰富,受岭南医家学术思想的影响,形成了独具风格的黄氏妇科,成就卓然,成为后学者的楷模。其行医仅40载,治人无数;教书育人,不遗余力,培养了大批中医骨干,为促进中医妇科学研究和中医事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为了将黄健玲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作者从黄健玲教授出诊、查房、病例讨论出发,对黄教授的学术思想、临证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并编撰成册。书中将黄健玲教授治疗妇科疾病的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常见病的诊治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希望通过本书的出版,可使名中医经验得以传承和发扬,并与同道分享。

《黄健玲中医妇科40年践行录》内容试读

第一章

学术渊源及思想

002黄健玲中医妇科40年践行录

第一节学术渊源

黄健玲教授出生、成长、生活、工作均在岭南,师从岭南妇科名家广东省名中医李丽芸教授(现代妇科大家罗元恺教授弟子),受岭南医家学术思想的影响,黄教授秉承经典理论,综合各大医家的学术思想,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

一、肝、脾、肾与妇科疾病的渊源

1.肾与妇科病的溯源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天癸来源于先天肾气,是影响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一种阴精,“天癸竭”可导致“地道不通”“形坏而无子”。因此,肾虚是月经病、不孕症的病本所在,强调了肾气盛衰在月经病机及不孕症中的重要性。《素问·奇病论》“胞络者系于肾”,说明胞宫的生理活动与肾气盛衰息息相关。《景岳全书》云:“肾为精血之海。”《景岳全书·妇人规》日:“故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以资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知斯二者,则尽善矣。”明·虞抟《医学正传》日:“况月经全借肾水施化,肾水既乏,则经水日以干涸…渐而至于闭塞不通。”《傅青主女科》载:“经水出诸肾。”可

见,补肾为治疗月经病的第一大法。补肾在于益先天之阴,用药以填精

养血为主,佐以助阳益气之品,使阳生阴长,精血俱旺,则月经正常。

第一章学术渊源及思想003

现代妇科名家罗元恺结合现代医学对于女性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一子宫轴的认识,提出“肾-天癸-冲任-子宫轴”女性性周期轴理论,并认为肾居于主导地位。《傅青主女科》指出:“肾水足而胎安,肾水亏而胎动。”肾主固胎,肾气盛则孕后胞脉有力举固胎元,使胎无下坠之虑,

肾气旺则胎固。可见,妇科的月经病、不孕症、妊娠病均与肾息息相

关。黄教授理解并指出此轴是女性性周期调节的核心,其中肾气是这条轴的核心,并提出“天癸应是与生殖有关的内分泌激素”。在该中医轴理论中,起主导作用的脏腑是“肾”,起具体反应作用的是“胞宫”,起联系及调节脏腑与胞宫的通道是经络中的“冲任”二脉;促使胞宫能反映出有月经与孕育功能的主要物质是“天癸”。这些脏腑、经络等相互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系统的“女子生殖生理轴”,可以被认为是现代中医妇科学的基础理论。黄教授认为,肾藏精,主生殖,胞络系于肾,

五脏的阴阳皆以肾阴肾阳为根本。肾阴肾阳相互依存,互相制约,保持相对的动态平衡,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若先天禀赋不足或房劳多产或

久病大病,均可致肾虚影响冲任,发生妇科疾病。临床上常见肾气虚

肾阴虚、肾阳虚、肾精亏虚及肾阴阳两虚等证。

2.肝与妇科病的溯源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曰:“女子以肝为先天。”《灵枢·五音五味》中“今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说明了血在女子疾病中的重要地位。《灵枢·本神》说:“肝藏血。”肝藏血功

能的正常与否,与妇科有着密切的联系。若肝藏血功能失职,可引起月经过多、崩漏等疾病:若肝血不足,冲任脉虚,胞宫不能充盈,则多见月经后期、量少、闭经等症。《素问·阴阳别论》说“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说明了女子闭经与情志失调之间的密切联系。肝主疏泄,对于调节女子精神情志、气血运行和生殖机能都有着重要作

004黄健玲中医妇科40年践行录

用。若气机郁结,则血运不畅,可出现经行不畅、经迟、经闭等。若肝气上逆,迫血妄行,又可出现月经过多、崩漏不止等症。朱丹溪曰:“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佛郁,诸病生焉。”而六郁之中,气郁为先,古人有“气郁为六郁之始,肝郁为诸郁之主”之说。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血,若情志内伤,肝失疏泄,则发生月经病。因此,治疗月经病以调经为最重要。清代林珮琴说“妇科首重孕育,孕育先在调经…所重尤在调肝”,充分说明了肝与妇科生理病理之间的密切联系。清代名医江涵暾在《笔花医镜》中也说:“妇女之症…大要不离乎中情郁结者近是…主治之法,审无外感内伤别症,唯有养血疏肝四字,用四物汤、逍遥散之类可以得其八九。”金代著名医学家刘完素说:“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天癸已绝,乃属太阴。”妇人一生从天癸至到天癸绝的几十年间,大部分疾病与肝密切相关,说明肝在女子生理病理过程中的重要性。黄教授认为,肝藏血,主疏泄,性喜条达,恶抑郁。肝体阴而用阳,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流、血量的生理功能,但又有易郁、易热、易虚、易亢的特点。妇人以血为基本,若素性忧郁,或七情内伤,或他病伤及肝木,则肝的功能失常,表现为肝气郁结、肝郁化火、肝经湿热、肝阳上亢等证,影响冲任,导致妇科疾病。

3.脾与妇科疾病的溯源

《灵枢·决气》载:“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主运化,妇女以血为本,月经、胎孕、哺乳均以血为用,血的生成不但要有水谷精微作为物质基础,还必须依赖脾的运化才能变成津血。李东垣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妇科玉尺》“思虑伤脾,不能摄血,致令妄行”,发为崩漏。《血证论》云:“血乃中州脾土所统摄,脾不统血,是以崩漏…必治中州也。”脾

第一章学术渊源及思想005

主统血,有赖脾气的充盛,故谓“气为血帅,血由气摄”。如脾气虚弱,统摄无权,则导致月经过多、崩漏等。《傅青主女科·带下》:“夫带下俱是湿证…夫白带乃湿盛而火衰,肝郁而气弱,则脾土受伤,湿土之气下陷,是以脾精不守,不能化荣血以为经水,反变成白滑之物。”带下此证,正是脾气虚弱,运化失调,湿聚下焦,损伤带脉而致。黄教授认为,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气血是经、带、胎、产、乳等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脾主升,有统摄之功。若素体虚弱,或饮食不节,或劳倦、思虑过度,可导致脾虚发生妇科疾病。脾的主要病机为脾气虚弱、脾阳不振。

二、气血与妇科疾病的溯源

《素问·调经论》云:“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素问·调经论》亦曰:“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景岳全书·妇人规·子嗣类》有“凡男女胎孕所由,总在血气。若血气和平壮盛者,无不孕育…其有不能孕者,无非气血薄弱”之说,均提示治疗妇科疾病应该重视气血在其中的作用。宋·寇宗奭在《本草衍义》中有这样一句话“夫人之生,以气血为本;人之病,未有其不先伤其气血者”,说明了气血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妇人以血为本,而血的生成、统摄与运行,有赖于气的生化与调节,气又必须依靠血的滋养,故有“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之说。《灵枢·五音五味》曰:“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说明气血失调是妇科疾病的重要病机。《妇人大全良方》更明确指出:“妇人以血为基本。”妇人经、孕、产、乳的生理活动均需耗血,致使机体处于血常不足,相对气常有余的状态,形成了致病因素易于侵扰气血的病理特点。《灵枢·营卫生会》言“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均说明气血之间密不可分。黄教授认为,女子以血为本,以气

006黄健玲中医妇科40年践行录

为用,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和血相互依存,相互滋生,调理气血是治疗妇科疾病常用的治疗大法。

三、寒、热、湿与妇科疾病的溯源

在外感六淫与内生五邪中,因寒、热、湿邪易与血相搏而发生妇科疾病。

1.寒邪与妇科疾病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收引,主凝滞,易使气血阻滞不通。

《素问·调经论》曰:“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金匮要略·妇

人杂病脉证并治》中日:“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

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由于阳气不足,无力推动气化,内生寒邪常可聚湿生痰或使得血为寒凝,在妇人经、带、胎、产及各种杂病中推波助澜,且其所致疾病复杂多样、迁延难愈。《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产后腹中疠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胶艾汤及当归生姜羊肉汤二者均为治疗冲任虚寒的疾病。傅青主曾云:“夫寒湿乃邪气也。妇人有冲任之脉,居于下焦…经水由二经而外出,而寒湿满二经而内乱,两相争而作疼痛。”此为寒湿困闭,阻滞经脉,导致经行冷痛、经期错后。黄教授认为,寒邪由外及里,伤于肌表、经络、血脉,入侵冲任、子宫,或阳气的温煦和气化功能减退,常可发生痛经、月经后期、闭经、月经过少、不孕症、带下病等病证。

2.热邪与妇科疾病

热为阳邪,其性炎上,又易耗气伤津,损伤正气,津液匮乏,出现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