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中医张永杰临床经验集萃》|(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全国名中医张永杰临床经验集萃》

【页 数】 251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20.09
【ISBN号】978-7-5478-5050-3
【价 格】88.00
【分 类】中医临床-经验-中国-现代
【参考文献】 全国名中医张永杰临床经验集萃.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0.09.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全国名中医张永杰临床经验集萃》内容提要:

本书通过提炼全国名中医张永杰的学术思想精华,对其多年来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全书内容围绕张永杰擅长治疗的疾病,主要以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心血管系统疾病、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癌症及其并发症为主,部分涉及儿科、皮肤科等,从病因病机、分型论治,到对疾病独到的治疗体会和用药经验,张氏皆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书中除了对疾病治疗思路的体现,还对常见病的食疗养生、生活调治给出指导性意见。本书可供中医临床医师和中医院校师生参考阅读。

《全国名中医张永杰临床经验集萃》内容试读

第一章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第一节糖尿病前期

一、概述

糖尿病前期为未达到糖尿病正常诊断标准,是介于健康与糖尿病之间的疾病前状态,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和(或)糖耐量异常(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20l7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将糖尿病前期的诊断标准定为:IFG为空腹血糖≥6.1mmol/L和<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IGT为75g葡萄糖耐量试验空腹血糖<7.0mmol/L及餐后2小时血糖浓度≥7.8mmol/L和<1l.1mmol/L。世界各地糖尿病前期的流行率增长迅速,预计2030年世界糖尿病前期人口达

4.7亿。2013年,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糖尿病前期流行率为16.6%。糖尿病前期属于正常身体状况向糖尿病病发的过渡阶段,当出现了糖尿病前期症状时,有极大的可能患有糖尿病,应高度重视糖尿病前期的干预,减少糖尿病前

期患者转化为糖尿病。长期的B细胞负荷过重,导致胰岛B细胞衰竭,胰岛素

分泌降低,受体缺陷加重,血糖进一步升高,发展为糖尿病阶段。糖尿病前期干预治疗措施能够有效地减轻糖尿病发病率,目前具体的干预措施主要分为生活方式干预、心理干预及药物干预。糖尿病前期人群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降糖药物干预糖尿病前期可取得较好的效果,目前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药物包括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吡格列酮及西格列汀。药物干预可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进展为糖尿病的风险,甚至增加其向正常糖耐量的转化率。根据糖尿病前期的临床表现及体质辨证,本病当属于中医“脾瘅”“食郁”“消瘅”等范畴,禀素异常、过食肥甘、久坐少动、情志失调等为发病的主要原因,病位涉及五脏,以脾、肝、肾为主,病机多虚实夹杂。

2全国名中医张永杰临床经验集萃

二、张永杰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1.脾失运化为病机基础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水谷精微、津液,饮食入胃,须通过脾之运化把水谷转化为体内必须的精微物质、津液,再通过脾之散精输布周身,荣润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此为机体正常运化之道。若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或饮食相对正常,但过度安逸懒动,脾胃运化功能尚可,摄入过多或消耗过少,导致部分经过胃摄入的饮食不能完全化生人体所需要的水谷精微而酿生湿浊,壅滞中焦,中焦气机升降失常,或土壅木郁,肝失疏泄,病程日久,郁久化热,形成湿热中阻或肝胃郁热。此时脾之运化功能尚正常,但摄入过多,脾胃负担过重,超过脾胃正常运化阈值。故治疗根本当以饮食有节,加强锻炼,消耗体内摄入过多的不正常的水谷精微、津液,同时配合中药化湿祛浊而健脾,此为张永杰独特认识。叶天士谓:“口甘一症,《内经》谓之脾瘅。”“脾瘅症,《经》言因数食甘肥所致,盖甘性缓,肥性腻,使脾气遏郁,致有口甘内热中满之患…此症久延,即化燥热,转为消渴。”“故云治之以兰,除陈气也,陈气者,即甘肥酿成陈腐之气也,夫兰草即为佩兰…用以醒脾气,涤甘肥也。”另外部分脾失运化患者,是由于素体脾虚,或思虑劳倦过度,耗伤脾胃,导致脾失运化,水谷不能化生精微而酿生湿浊,对此类患者,治疗当以益气健脾,化湿祛浊。患者饮食有节,亦注重健康的饮食习惯,饮食结构合理,但出现糖尿病前期病证,和患者本身素体脾虚,运化失职有关。《灵素·本藏》提出“脾脆则善病消瘅”,论述糖尿病前期和脾虚有关,后世对此均有发挥,如李东垣所言“脾气不足,则津液不能升,故口渴多饮”,提出脾虚之人易患消渴。尽管两者同样都是化湿祛浊,但顺序不同,揭示病理机制有别,治疗的重点各异,此为中医辨证论治特色,临床当细心体悟。

2.肝郁为重要的始动因素肝主疏泄,调畅情志,协调平衡人体气机升降出入运动。疏泄正常则机体情志舒畅,水谷精微输布正常,升降出入有序。若情志失调,如精神紧张或喜怒不节,或暴怒抑郁,首先伤肝,导致气机郁滞,气机不畅,升降失调,则气血津液运行输布紊乱,不能上输华盖,精微郁于血中或随清气下泄。《灵枢·五变》指出:“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髋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灵枢·本藏》云:“肝脆则善病消瘅易伤。”《临证指南医案·三消》云:“心境愁郁,内火自然,乃消症大病。”以上都说明了情志失调,化热伤津的病理过程。所以肝失条达,五志过极化

第一章糖尿病及其并发症3

火,耗伤肺、胃、肾阴津,均可发为消渴。同时血气瘀阻,郁久化热,热灼津液,更加耗伤阴津。可见情志失调,肝失条达,气滞血瘀是糖尿病前期重要的始动因素。

3.肾虚是内在因素肾为先天之本,内蕴元阴元阳,“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化”。非常全面地概括了肾之元气为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具有激发五脏六腑生理功能的作用,肾为元气之本,元气以肾所藏精气为主。若先天禀赋不足,高年体弱,或房事不节,劳欲过度,导致肾阴不足,阴虚无力制阳,阳气躁动而生内热,火游于肺则上渴,火游于胃则中饥。若素体肾阳虚衰,肾气不足,导致脾阳虚,则脾虚运化无力,饮食中有濡润作用的水谷精微不能吸收并输布全身,留而为浊,湿浊内生,气化失常而导致机体糖代谢功能紊乱。故肾之阴阳不足是糖尿病前期发生的内在病因。

总之,糖尿病前期是西医学病名,是以实验室检查作为诊断标准,是糖尿病患者的“后备军”,若不进行积极干预治疗,部分患者会发展为糖尿病,同时本病又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无论中、西医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或药物干预可以改善糖尿病前期的病理改变,降低向糖尿病发展的可能。中医干预此病仍应遵循辨证论治前提下,结合中医体质辨证、舌脉辨证,辨证与辨病,辨证与辨生化检查,辨证与辨西医学病理、生理认识相结合,综合辨证,扩展中医辨证论治的内涵。结合古代医家的认识,结合多年临床实践,张永杰提出本病病位在脾、肾、肝三脏,以脾为病变之本,食湿中阻,气机不畅,病性属实,或实虚夹杂,以实为主的病理机要。

三、张永杰治疗经验

(一)治法特点

1.加强教育糖尿病前期是以实验室检查结果为诊断标准,部分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食欲可,形体肥胖,被认为是身体健康的表现,常不被引起重视。本病的生活方式干预常要改变患者旧的生活方式,须长期坚持,患者常难以坚持,故与患者的沟通教育非常必要,要让患者认识到本病的危害及长期的生活方式干预带来的益处,要让患者发挥主动作用,医生和患者都应认识到,患者是治疗本病的“本”,而医生是治疗本病的“标”,患者是决定疗效的关键。

2.饮食有节现代研究表明,不合理的高脂、高热量饮食,容易造成肥胖,

4全国名中医张永杰临床经验集萃

使糖代谢紊乱,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导致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发病率升高。因此,合理的饮食,在糖尿病前期的防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素问·五常政大论》云:“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素问·脏气法时论》中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膳食配伍原则。说明古代养生非常强调饮食有节,不可暴饮暴食,避免

五味偏嗜,以保持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行。

3.适当锻炼《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起居有常,不妄做劳,故能形与神俱。”《素问·举痛论》云:“劳则气耗。”《素问·宣明五气论》云:“久卧伤气。”《诸病源候论》在论述消渴病治疗时指出:“消渴病人应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古人早就认识到自我锻炼,适当运动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措施之一。实践已证明适量运动锻炼可有效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4.情志调畅早在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就提出了社会心理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指出脾瘅、消渴与情志失调,郁怒伤肝,肝郁血脉瘀滞有关。现代研究发现,肝郁会加重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又先于糖尿病发生,故肝郁是糖尿病前期的又一重要始动因素。故在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下,重视精神调理对人体的调摄作用,身心同治,在糖尿病前期的预防、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二)分型论治

1.食湿中阻证

症状:食欲较好,嗜食肥甘,懒动嗜卧,形体肥胖,困倦乏力,睡眠佳,二便正常,舌质淡红,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薄白腻,脉濡或弦。

治法:消食化湿,健脾理气。

方药:保和丸合平胃散加减,药用陈皮、姜半夏、厚朴、苍术、茯苓、莱菔子、山楂、麦芽、连翘、甘草等。

2.脾虚湿阻证

症状:形体肥胖,懒动嗜卧,困倦乏力,饮食正常或纳差,睡眠一般,大便黏滞不爽或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健脾益气,化湿祛浊。

方药:四君子汤合二陈汤加减,药用黄芪、党参、山药、白术、佩兰、陈皮、茯苓、玄参、苍术、甘草等。

第一章糖尿病及其并发症5

3.肝胃郁热证

症状:神疲体倦,体重下降或肥胖,心烦失眠,口渴咽干,喜冷恶热,语声高亢有力,口苦,纳多,或有头晕,胸胁苦满,善太息,尿多,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有力。

治法:疏肝理气,清热和胃。

方药:大柴胡汤加减,药用柴胡、黄芩、法半夏、生姜、白芍、枳实、大黄、大枣等。

4.气阴两虚证

症状:少气懒言,困倦乏力,形体虚胖,动则气短,困倦思睡,口渴多饮,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大便干结,舌质淡红,无苔或少苔,脉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生脉散合增液汤加减,药用黄芪、白术、麦冬、五味子、女贞子、生地、地骨皮、葛根、玄参、太子参、甘草等。

第二节2型糖尿病

一、概述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症状不典型,仅有头晕、乏力等,甚至无症状。持续高血糖与长期代谢紊乱等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损害和功能障碍,甚至衰竭。严重者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糖尿病高血糖高渗性昏迷。30多年来,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1980年全国14省市30万人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0.67%。1994一1995年全国19省市21万人的流行病

学调查显示,25~64岁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2.28%,糖耐量异常(IGT)患病率

为2.12%。本病西医治疗包括控制饮食、适度锻炼、药物治疗、自我血糖检测及糖尿病教育“五架马车”。糖尿病是西医学病名,可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因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故补充外源性胰岛素是治疗的基

6全国名中医张永杰临床经验集萃

本手段。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优势主要体现在2型糖尿病。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消疾”“消瘅”“消中”“肾消”等,消渴病名称的提出首见于《古今录验方》。中医古籍中的“消渴”,既指口渴欲饮水、水自内而消的症状,又指口干、口渴欲饮水、小便频数等的总称。其包括广义消渴和狭义消渴。一般认为,汉以前所说的“消渴”既包括糖尿病、尿崩症、精神性多饮多尿、甲状腺功能亢进、醛固酮增多症等,也包括发热性疾病所致的脱水、口干症,但大多指前者,即糖尿病。

二、张永杰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一)病因

2型糖尿病与禀赋不足、年老体衰、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多种因素有关。中医对2型糖尿病的认识与西医学的研究趋于一致,即不是某一简单的因素所致,与遗传、体形、饮食(营养过剩)、运动量过少等有关。

1.素体阴虚,五脏虚弱素体阴虚,五脏虚弱是消渴病发病的内在因素。素体阴虚是指机体阴液亏虚及阴液中某些成分缺乏。其主要原因有两方面。

(1)先天禀赋不足,五脏虚弱:如《灵枢·五变》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灵枢·本脏》说:“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肺脆、肝脆、脾脆、肾脆,则俱善病消渴易伤。”说明五脏虚弱是消渴病发病的内在基础。五脏为阴,主藏精,

五脏虚弱则藏精不力而致阴津素亏。

(2)后天阴津化生不足:津液的生成有赖于胃游溢精气,小肠分清泌浊,上输于脾及气的推动。津液输布排泄有赖于脾的转输、肺的宣降和肾的蒸腾气化。各种致病因素会使生化阴津的脏腑受损,影响津液的生成输布,导致阴津不足。素体阴虚,五脏虚弱中,古今医家更强调肾、脾两脏亏虚在消渴病发病中的重要性。

2.饮食不节,形体肥胖饮食不节,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辛辣香燥,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司,积热内蕴,化燥伤津,消谷耗液,损耗阴津,易发生消渴。这在中国历代医籍中均有记载,如《素问·奇病论》在论述消渴病的病因病机时指出:“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宋代《圣济总录》也说:“消瘅者,膏粱之疾也。”元代《丹溪心法》载:“酒面无节,酷嗜炙煿…脏腑生热,燥热炽盛,津液干焦,渴饮水浆,而不能自禁。”目前已公认肥胖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一个重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