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中医名家临床辨证实录 妇科》李盛华,赵继荣,潘文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甘肃中医名家临床辨证实录 妇科》

【作 者】李盛华,赵继荣,潘文作
【页 数】 254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20.08
【ISBN号】978-7-5478-4981-1
【分 类】中医妇科学-中医临床-经验-中国-现代
【参考文献】 李盛华,赵继荣,潘文作. 甘肃中医名家临床辨证实录 妇科.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0.08.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甘肃中医名家临床辨证实录 妇科》内容提要:

本书是甘肃省名中医治疗妇科疾病临证经验的精萃之作,收集内容均取材于名中医亲自撰写或其传承弟子总结整理的学术论文等文献,比较系统全面的介绍了甘肃省名中医在治疗内科疾病方面的临证思维方法和遣方用药特点,体现了他们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特色。该书内容丰富翔实,均取材于医家亲自撰写或其传承者总结整理的著作论文等可靠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可作为广大中医临床医师、科研人员、中医院校师生及中医爱好者参考学习。

《甘肃中医名家临床辨证实录 妇科》内容试读

第一章月经病

。第一节月经先期

一、概述

月经周期提前1~2周者,称为“月经先期”,亦称“经期超前”或“经早”。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的黄体不健和盆腔炎症所致的子宫出血。月经先期伴月经过多可进一步发展为崩漏,应及时进行治疗。主要机制是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月经提前而至。常见的证型有气虚和血热。

二、辨证分型

中医根据病因病机和临床特点进行辨证论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证型。

(一)气虚证

1,脾气虚证经期提前,或兼量多,色淡质稀,神疲肢倦,气短懒言,小腹空坠,纳少便溏,舌淡红,苔薄白,脉缓弱。治以补脾益气,固冲调经。常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2.肾气虚证经期提前,量少,色淡黯,质清稀,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小便频数,面色晦黯或有黯斑,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治以补肾益气,固冲调经。常用固阴煎加减。

001

。甘肃中医名家临床辨证实录·妇科卷

(二)血热证

1.阴虚血热证经期提前,量少,色红质稠,颧赤唇红,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红,苔少,脉细数。治以养阴清热,凉血调经。常用两地汤加减。

2.阳盛血热证经期提前,量多,色紫红,质稠,心胸烦闷,渴喜冷饮,大便燥结,小便短赤,面色红赤,舌红,苔黄,脉滑数。治以清热降火,凉血凋经。常用清经散加减。

3.肝郁化热证经期提前,量多或少,经色紫红,质稠有块,经前乳房

胸胁、少腹胀痛,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治以清肝解郁凉血调经。常用丹栀逍遥散加减。

三、医案精解

案1(武权生医案)》王某,女,15岁。

初诊(2014年10月25日)主诉:月经提前3月余。

现病史:末次月经2014年10月18日。近3个月来患者月经周期16一20日一行,经量正常,色淡红,神疲乏力,食少便溏,小便清长,夜尿多,手足心热,舌光滑无苔,脉沉细弱。

中医诊断:月经先期;西医诊断:月经不调。证属脾肾阳虚证。治拟健脾补肾固冲。处方:

黄芪30g,盐巴戟天、补骨脂、杜仲、鹿角霜、熟地黄、当归、党参、淫羊藿各15g,白芍、山茱萸各12g,肉桂(后下)、甘草各6g。

二诊(2014年11月15日)

服上方7剂后,末次月经2014年11月9日,此次月经22日一行,且上

述治疗后不适症状减轻,但入睡困难,舌尖边红、苔薄白,脉沉细。

上方酌加黄芩8g、五味子6g、远志9g,继服12剂。3个月后随访,现月经基本22~25日一行。

002

第一章月经病

【按】历代诸多医家强调,月经先期的病因病机皆属气虚或血热所致,《妇人大全良方·调经门》日:“过于阳则前期而来。”《景岳全书·妇人规》

云:“若脉证无火而经早不及期者,乃其心脾气虚,不能固摄而然。”然武权生认为,此患者年少肾气未充、肾阳不足,素体脾阳虚弱,均致冲任及胞官失于温煦,冲任不固,疏泄失司,使经血失摄,月经先期而至。故以健脾补肾固冲为治则。方中淫羊藿、盐巴戟天、补骨脂、杜仲补肾助阳。《景岳全书》日:“善补阴者必于阴中求阳。”故以鹿角霜、当归、白芍、山茱萸、熟地黄滋阴养血,调和冲任。武权生认为,此患者食少便溏,小便清长,夜尿多,手足心热,乃阴盛于内、格阳于外的真寒假热之象。《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云:“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故予肉桂以温助肾阳,引火归元,使肾阳得助,才可使手足心热等真寒假热之证得除。黄芪、党参、甘草补益脾气,诸药合用共奏补肾健脾固冲任之功。二诊患者入睡困难,舌尖边红,乃虚热扰心神使心肾不交所致,故给予黄芩清心经虚热,五味子、远志交通心肾,以改善睡眠症状。〔刘双萍,安蓉芳,张小花,等,武权生教授运用温胞饮治疗月经病验案3则

[J.新中医,2015,47(11):253-254.

案2(贾斌医案)范某,女。

初诊

主诉:月经先期,每每一旬左右。

现病史:量少色黑,伴手足烦热,夜寐欠安,多梦易醒,腰酸困,舌红苔少,脉弦细数。

中医诊断:月经先期;西医诊断:月经不调。证属阴虚血热。治拟养阴清热,凉血调经。处方:

生地黄15g,玄参12g,麦冬10g,女贞子15g,白芍10g,地骨皮15g,焦枣仁15g,山茱萸12g,桑寄生30g,阿胶10g,当归10g(烊化冲服)。

【按】傅山有云:“先期经来少者,火热而水不足也。”本症以两地汤为

003

第一章月经病

味逍遥散。患者因压力大出现焦虑、烦躁、易怒,导致肝气郁结,郁久化热,

热扰冲任,迫血下行,遂致月经提前。郁而化火,火扰心神,出现烦躁、焦虑、

失眠诸多症状。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健脾祛

湿,丹皮、栀子、薄荷清肝消郁,炙甘草益气补中、缓肝之急,知母滋阴降火,柏子仁、夜交藤、合欢皮、酸枣仁宁心安神。全方共奏疏肝清热、养血健脾之

效。〔曹靖宇.裴正学教授运用加味逍遥散的经验[C].甘肃省中医药学会

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

案4(裴正学医案)金某,女,41岁。

初诊(2013年10月2日)主诉:月经提前3月余。

现病史:近3个月月经提前10日左右,小腹疼痛,月经来时尤为剧烈,

白带多,且白带色红,阴部瘙痒,脉舌边尖红,苔薄黄。

中医诊断:月经先期;西医诊断:滴虫性阴道炎,阴道炎,月经不调。证属肝郁化热。治拟疏肝清热,活血调经。处方:丹栀逍遥散加味。丹皮6g,栀子10g,当归10g,白芍10g,柴胡10g,茯苓12g,白术10g,桂枝10g,桃仁10g,生地黄12g,川芎6g,红花6g,白头翁10g,马齿苋10g,土茯苓12g,苦参10g,生龙骨、生牡蛎各15g,海螵蛸15g,金银花15g,连翘15g。

水煎服,每日1剂。

服10剂后月经提前3日,上述症状明显减轻,继服原方7剂各种症状愈。

【按】本方为丹栀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以疏肝清热,活血调经,加生龙牡、海螵蛸固涩止带;加白头翁、马齿苋、土茯苓、苦参以杀菌止痒;加金银花、连翘以清热解毒。裴正学认为月经先期多由血热所致,或因虚火,或因实火,热扰冲任,血海不宁,经血非时而下。此病多伴有月经量多、白带多、

005

。甘肃中医名家临床辨证实录·妇科卷

阴道瘙痒、小腹痛等症状。从西医角度看这多与子宫及附件炎症有关,治疗

首选丹栀逍遥散、桃红四物汤和桂枝茯苓丸之合方化裁。中医辨证多为血

热妄行。〔冯雪芹,冯小荣,李松,裴正学治疗月经不调经验[N门.中国中医

药报,2014-01-30(4).)

案5(王自立医案)张某,女,32岁。

初诊(2009年11月27日)

主诉:每次月经先期7日余。

现病史:每次月经先期7日余,伴头昏,疲乏欲寐,背冷肢寒,舌淡苔薄白,脉沉。

中医诊断:月经先期:西医诊断:月经不调。

证属脾虚不摄证。治拟健脾益气摄血。处方:归脾汤合二至丸加减。黄芪30g,党参30g,白术15g,茯苓10g,当归30g,酸枣仁30g,远志10g,生地黄15g,女贞子30g,墨旱莲30g,仙鹤草30g。

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2009年12月25日)》

经治月经按期而行,余症较前减轻。

上方去生地黄,加桂枝15g、黑附片10g、甘草10g,继服以温肾阳。

三诊(2010年1月5日)

上症减轻,唯小腹隐痛。

上方加川芎15g、小茴香15g,以暖下行气。

四诊(2010年1月12日)头昏沉,心下痞,畏寒。

上方去酸枣仁、远志,加黑附片至20g,桂枝至20g,小茴香至20g,继服。

五诊(2010年1月19日)》

头昏沉、心下痞、畏寒减轻。

00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