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中医诊疗手册》杨旸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实用中医诊疗手册》

【作 者】杨旸主编
【丛书名】名医世纪传媒
【页 数】 638
【出版社】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7.03
【ISBN号】978-7-5349-8604-8
【分 类】中医诊断学-手册
【参考文献】 杨旸主编. 实用中医诊疗手册.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03.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实用中医诊疗手册》内容提要:

本书由临证经验丰富的资深老中医主编,在前两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共分11章。前5章为中医学基础内容,介绍了常用诊法、辨证论治、治则、常用方剂、常用中药;后6章介绍了160余种临床常见病证的中医诊疗方法,包括病因、症状、辨证用药和典型医案等,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等病证分类编排。

《实用中医诊疗手册》内容试读

绪论

中医药学是我国的传统医学,是我国人民长期同疾病做斗争的极为丰富经验的总结,是我国宝贵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形成并发展为独特的完整医疗体系,为我国人民的健康保健事业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并将继续做出巨大贡献。

古人总结了许多光辉、经典巨著,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伤寒杂病论》《诸病源候论》《本草纲目》等。中医药学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以藏象(脏腑、气血精津液、经络)为核心,以六淫七情饮食劳伤为病因,以阴阳脏腑气血失调为病机,以

四诊为诊查手段,以八纲、脏腑、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辨证为诊断方法,以理法方药为治疗措施的完整医疗体系。

1

第1章诊法

中医诊法即中医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即四诊:望、闻、问、切。望诊就是医生以视觉观察患者全身和局部的神色形态变化:闻诊就是凭听觉和嗅觉辨别患者的声音和气味的变化;问诊即是通过询问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现在症状及有关情况;切诊是切按患者的脉搏和按抚其胸脘腹部、手足及其他部位。通过四诊了解疾病所表现的症状、体征来推断病因、病机,从而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丹溪心法》曰:“欲知其内,当以观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形诸外。”

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各有其独特作用,不可偏执,不能取代,必须有机地结合,即“四诊合参”。《医门法律》说:“可见望、闻、问、切,医之不可缺一也。故专以切脉言病,必不能不至于误也。”

第一节·望诊

望诊是观察人体的神、色、形、态,推断体内的变化,掌握病情及变化。

一、望神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广义讲就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神就是生命;狭义说人体的精神活动,神就是精神。形健则神旺,形衰则神惫。神来源于精,精能御神,气能生神,神能御气,故精、气、神为人之三宝。精充、气足、神旺,则健康:反之精。2…

第1章诊法必

亏、气虚、神耗则衰病。故神完全体现了人的生命活动,“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得神即有神,为精充气足神旺;失神即无神,为精亏气虚神耗。望神简表见表1。

表1望神简表

要点

得神

失神

假神

形色

形色如常,肌肉不削,

行羸色败,大肉消瘦,面色晦

突然颜赤如

面色明润含蓄

暗暴露

眼神

活动灵活,精彩内含。活动迟钝,目无光彩,目暗睛

目光突然转

炯炯有神

神志

不乱,语言动作如常

不清,语言动作失灵(如暴病

突然转佳,

沉迷烦躁,或循衣摸床)》

语言清亮

呼吸

呼吸均匀

呼吸异常

饮食良好

突然能食为

“回光返照”

得神:即有神,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虽病亦为正气未伤,病轻之征。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目光明亮,精彩内含;面色荣润,表情自然,反应灵敏,动作灵活,体态自如;呼吸均匀,肌肉丰满。

失神:即无神,是精亏气耗神衰的表现,病时至此,属于严重阶段。其神志昏迷,语言错乱,或循衣,或撮空:面色晦暗,表情淡漠呆滞;目暗睛迷,眼神呆板;反应迟钝,动作失灵,强迫体位;呼吸异常,大肉消瘦。

假神:为病情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常为临终前的征兆。久病重病,本已失神,突然精神转佳,目光明亮,言语不休想见亲人;或原本面色晦暗,突然颧赤如妆;或本不能食,忽然食欲大增等,此为“残灯复明”“回光返照”之征,是阴阳离绝之危候。

·3·

业实用中医诊疗手册

二、望面色

人体色泽是脏腑气血之外荣,面色与脏腑有着内在的联系,望面色可了解脏腑气血的盛衰及邪气所在。五脏应五色:青应肝色,赤应心色,黄应脾色,白应肺色,黑应肾色。气指生机,隐含于皮肤之内;色为血色,彰显于皮肤之表。《四诊抉微》日:“夫气由藏发,色随气华。”又曰:“气属阳,色属阴,故气色不可离。内含则气藏,外露则气泄。”气藏则生,气泄则死。失去生气,无论何色,皆属病重。

常色:指人在生理状态下面部的色泽,以表示精神气血等充盈,脏腑功能正常。应是精气内含,容光外发,表现为光明润泽。中国人的正常面色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这是有胃气、有神气的常色。

常色有主色(面色、肤色一生不变)和客色(随着生活条件的变化面色、肤色也随之变化)之分。

病色是指人体在疾病状态下的面部色泽。病后五色光明润泽为善色,说明虽病而脏气未衰,胃气尚荣于面,多预后良好。凡

五色晦暗枯槁为恶色,说明脏腑或有败坏,胃气已竭,不能容润,多预后不佳。

1.青色主病:风证、寒证、痛证、瘀证。

色青为气血不通,经脉瘀滞而成。寒则气血凝滞,经脉不通,不通则痛,气闭血瘀而见青色。如风寒疼痛,可见面色苍白而青;内有瘀血可见面色青灰、口唇青紫;小儿面青或唇青为肝风内动,为将抽搐之征。

2.赤色主病:热证、实证。

赤色为血液充盈皮肤脉络而致。血得热则行,脉络充盈,故热证多见赤色。实热面赤,见于外感表证;虚证面赤,常午后颧赤,为阴虚火旺、虚火上炎。

3.黄色主病:虚证、湿证。

。4·

第1章诊法业

脾失健运,水湿不化,或气血不足,皮肤失荣,而见黄色。如身目俱黄为黄疸,其鲜明者属阳黄,暗晦者属阴黄,萎黄为脾胃虚。

4.白色主病:虚证、寒证、失血证。

阳气不足,寒凝经脉,气血不荣,或耗气失血,经脉空虚,则见白色。如面色觥白,虚浮,多属阳气虚;面色淡白,形体消瘦,多属血虚;此外阳气暴脱或里寒腹痛剧烈时,也可面见苍白。

5.黑色主病:痛证、寒证、水肿、瘀血。

黑色多为阳气虚衰,气血凝滞重证。阳虚则寒,不通则痛。阳虚水湿不化,肾精气虚衰,均可见黑色。若黑而暗淡为阳衰阴胜;黑而干焦,属火热内伤,肾精亏耗。五色主病见表2。

表2五色主病简表

颜色五行五脏

主病病机

特点

主风风气通肝,肝失疏泄,气血瘀滞

面色青

主痛气道郁阻,气血流通不畅

阵发性

主寒寒性收引,经脉拘急,血行不畅

青黑色

主瘀血

瘀阻血脉,血行受阻

青紫色

实热

面色通红

主热

热则血行加快,络脉充盈虚热

颧部潮红

戴阳证虚阳外越

面红如妆

湿证湿邪阻遏,气血受困

面黄而垢

主湿

阳黄黄鲜如橘子

黄疸湿郁发黄

阴黄

黄晦如烟熏

生化乏源,荣血亏虚

淡黄消瘦

主虚脾虚

水湿内停,阻遏气血

淡黄浮胖

·5

业实用中医诊疗手册

(续表)

颜色五行五脏

主病病机

特点

阳虚

觥白

主虚

推动无力,气血不充

气虚

淡自

血虚荣血亏损,不能上荣

淡白黄瘦

主脱血血脉空虚

白而无华

主寒

血失温煦,运行不畅

面色黧黑

阳虚

主肾虚

阴虚阴虚内热,虚火上炎

黑且干焦

主水饮肾虚水泛,气血受困

眼眶发黑

主血瘀瘀阻经脉

紫黑

中医望诊中对于形体、姿态、头颈五官、九窍、皮肤等部位也都应检查,以了解有关病情。

三、望小儿指纹(观察三岁以下儿童)

小儿指纹,分为三关,即风关、气关、命关,即示指的第一节(掌指关节横纹至第二节横纹)、第二节(第二节横纹至第三节横纹)、第三节(第三指纹至末端)。诊察时面向光,医者以左手握小儿示指,以右手拇指适当用力从命关向气关、风关直推数次,使脉络明显,便于观察。

三关辨病轻重:脉络显于风关,为邪气入络,邪浅病轻;从风关至气关,其色较深,为邪气入经,邪入病重:脉络显于命关,为邪气深入脏腑,病情危重;脉络直达指端为“透关射甲”,病情凶险,预后不佳。

指纹的形色主病:指纹浮现主表,沉没病邪在里。纹色淡,脉纹极细者多属虚证、寒证;色滞(即色浓),脉纹粗大者,属邪盛病重。鲜红多属外感风寒证;红紫或红赤是热证;青色是风寒、惊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