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芳中医临证精选》王庆芳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王庆芳中医临证精选》

【作 者】王庆芳主编
【页 数】 653
【出版社】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8.01
【ISBN号】978-7-5591-0313-0
【价 格】125.00
【分 类】中医临床-经验-中国-现代
【参考文献】 王庆芳主编. 王庆芳中医临证精选.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01.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王庆芳中医临证精选》内容提要:

本书介绍了作者多年来中医临证验案,还对1958年以来全国群众性献秘验良方进行了整理、筛选;*后还公示了自身体疗、运动处方18张,突出了古代人的自然疗法,供广大读者健身养生参考。

《王庆芳中医临证精选》内容试读

临证验案实录说医篇

9

王庆芳中医临证精选

临证如临阵。古今医家无不立足临床,在辨证(辨病)施治上苦下功夫。历代书目中记载,我国医籍甚多。仅1961年《中国图书联合目录》统计达7661种,《新中国

六十年中医图书总目》共收录新中国成立60年(1949一2008年)来全国各地出版中医图书37572种,是迄今为止收录数量最大、收集范围最广的中医图书目录。其中《诸病源候论》将疾病分列67门,总共叙1726种证候。当今“目录学”便成为我们的图书索引,进入医门的金钥匙。《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为我国中医四大经典。国医大师邓铁涛名言:“四大经典为根,各家学说是本,临床实践乃中医的生命线,仁心仁术乃中医之魂!”

中医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科学。当今,已成为东方神秘的自然科学之一,也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的瑰宝。弘扬祖国医药学,历史重任落在中华后人的肩上。

为此,广大中医药工作者一面躬身挖掘几千年来诸医药学家为后人堆积起来的金山,哪怕是零金碎玉都要倍加珍惜,并加以继承;一面虔诚地严遵古训“博涉知病”“见病知源”,在临证中不断添新说,添砖加瓦,让博大精深的医术发扬下去。而不是

一心去寻独辟蹊径的绝招妙法,也不是选捷径走成才之路,更不是靠导师的拐杖亦步亦趋前行,而是精研经典苦练中医基本功,不断提高中医药修为的匠心,并踏踏实实地到实践中去,在大量实践活动中领略圣贤们战胜疾病的风采,让实践找到自身的真知灼见,让实践为民解病痛、造福音,这才是医者要走的正道、大道。

实践固然重要,但理论是更深的层面,便更为重要。除四大经典中的理论外,各医药学家又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独特的理论体系。这些都是祖国医药学的精华。我们应该注重中医药学理论研究,不断丰富自我、提高自我。有人说“理论上高度,决定了临床深度”。只有阐明医理,提示病机,才能临证治病。

一般而言,理司于法,法辖于方,方统于药,即“理清法彰方出药随”,讲其临证治病程序的原则。

然机园活法,又言“法无定法,方无定方”,即“法随症变,方因法易,药随方施”,讲其临证治病权变的灵活性。

上述两种说法似乎相悖,其实是中医治病的理性思维不同之内含而已。故医者言“常者易,通变者难”也,上工者在临证中变化从心,遵法度而又不囿于法度,乃化生“法外之法,方外之方,不求神而神在,不言法而法成”。

中医的生命力在临床,医案是中医临床治病时有关症状、治则、处方、用药、愈后等的连续记录,也可以说是中医治病过程鲜活的客观写照,从中可见其辨证论治的原则性、随症施治的灵活性及运用理法方药的连续性,从而显示医者的学识和经验,甚至教训。本书以医案形式将临床实践呈现在读者面前,将更有利于交流。

002

说医篇临证验案实录

就医案而言,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本人的医案,二是汇集他人医案(含古代及现今的医案)。如叶天士《临床指南医案》、秦伯未的《清代名医医案》、董建华《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等。其写作方式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先虚后实,即先理论后案例;另一种是先实后虚,即先案例后理论。

本书选择后种,也是当今普遍采用的写法,即先介绍案例,之后再写出“按语”,更为确切,有画龙点睛之妙,道出笔者心得、新知即可,有文简意赅之优点。本书以“讨论”出现,重点写出该病的辨证、立法,着力找出治疗规律,然后据证、据病选药遣方,即对疾病尽量作一系统回顾,从中择选达药良方,为再诊治该病提供方便。

消化系统

糜烂性胃炎

病案(一)

张某,女,43岁,盘锦市人,家中开饭店,忙于前台,一天工作达14h之久,饮食不规律,经常胃脘隐痛、腹胀、双胁不适,食欲不佳,有时呃逆、反酸、口苦。服奥美拉唑等胃药,上述症状有时好转,始终未愈达3~4年。近来做胃镜检查,胃黏膜片状糜烂、发红,十二指肠球部及降段均无异常。诊时见面色觥白,体瘦,舌质淡,薄白苔,舌下静脉见瘀条,脉右关沉弦。诊为糜烂性胃炎,脾胃虚弱。治宜健脾益气,疏肝理气,护膜生肌。

处方:黄芪30g党参20g白术30g白芍20g甘草10g木香10g砂仁10g焦三仙各30g谷芽30g白及10g珍珠粉2g三七3g柴胡10g枳壳10g当归10g连翘20g黄连5g吴茱萸10g瓜蒂20g。20剂,水煎服,1剂服一天半,每日分2次。早晚服。

二诊:胃痛明显减轻,腹胀、呃逆、反酸症状均消失,脉右关弦减,上方2剂研细末10g/次,2次/d,温开水送服。

三诊:胃镜复查,食道、胃、十二指肠均无异常,仅胃窦部稍有充血改变,予香砂

六君子汤巩固治疗2周。病案(二】

刘某,男,47岁,因工作应酬多,经常在外饮酒,加之工作较忙,精神压力大,饮食尚不规律,一年来经常胃脘痛,平时畏辛辣、寒凉,不敢过饱,自己恐患胃癌恶疾做胃镜检查,结果显示胃黏膜广泛充血,糜烂性改变。中医诊时舌质、舌苔无异常,舌下静脉增粗,脉左关粗大,右关稍弦。诊为糜烂性胃炎,肝郁脾滞。治宜疏肝解郁,健脾益气,护膜生肌。

处方:厚朴15g川楝子15g地榆炭10g山甲珠10g银珠2g白术10g槟榔

003

王庆芳中医临证精选

15g:柴胡15g白扁豆15g大腹皮30g木香10g菟丝子15g川断15g水红花子15g龟板10g牡蛎10g。研细面,10g,2次/,温水冲服。服上方一个半月,胃镜复查已愈。

讨论:

糜烂性胃炎是指胃镜检查后发现局灶性或整个胃黏膜出现糜烂和出血。

可因口服各种刺激性药物,饮酒以及严重感染、严重烧伤、大手术后等应激状态,破坏胃黏膜屏障而引起。

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痛,或既往有胃病史,近期明显加重,胃脘部灼热感,嗳气、反酸、黑便甚至呕血等。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特别是胃镜检查而确诊。本病属中医“胃脘痛”“便血”“呕血”等范畴,主要证型及治法如下。

胃腑壅热:症见黑便,甚至呕血,胃脘灼热性胀痛,纳呆、口渴喜冷饮,舌苔黄或焦黄、舌质红,脉弦数或滑数。治宜清胃泻火。方用泻心汤合地榆散(验方)加减。处方:生大黄9g黄连9g黄芩15g地榆30g炒金银花15g茜草12g枳壳9g赤芍9g甘草6g。

脾胃湿热:症见胃脘胀痛,胸闷恶心,口苦口黏,纳差或黑便,脉濡数,治宜清热化湿以和脾胃,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味,药用黄连9g炒黄芩12g制半夏9g陈皮6g茯苓9g白术9g枳实9g蒲公英30g赤芍9g甘草6g;若大便潜血强阳性加生大黄9~12g地榆30g鬼见愁9g。

脾虚郁热:症见平时胃脘隐痛,多发于餐后2~3h,饮食后可以缓解,喜热、喜按、便溏。近日症状加重,胃脘胀痛或疼痛,且持续不休,嗳气口苦,舌苔黄或黄腻,质红,边有齿印。治宜健脾清热,方用四君子汤合泻心汤加减,药用党参9g炒白术9g茯苓9g枳壳9g黄连9g黄芩9g蒲公英30g赤芍9g白花蛇舌草30g;若苔黄腻伴湿邪者加制半夏9g,苍术9g,郁热证清除后,继以四君子汤或香砂六君子汤加减以调治脾虚,巩固治疗效果。

消化道黏膜疾病还可选用荆芥连翘汤治疗。

荆芥连翘汤(当归、白芍、荆芥、连翘、防风、川芎、柴胡、枳壳、黄芩、山栀白芷、桔梗、甘草)出自明代龚廷贤《万病回春》。本方由黄连解毒汤、四物汤、四逆散等方组成,在此基础上可加人黄柏、黄连、地黄、薄荷。方中荆芥、连翘、防风、薄荷等治上焦之风,黄连解毒汤导泻三焦之火,四逆散解中焦之郁,四物汤补血养阴,认为荆芥连翘汤能统治上、中、下三焦消化道黏膜疾患。

病案(一)治疗选香砂六君子汤健脾益气,焦三仙、谷芽制酸消导助胃消化:四逆散疏肝和胃;白及、珍珠粉、三七养膜生肌;当归、连翘取荆芥连翘汤意治消化道黏膜疾病;瓜蒂是治胃窦部病变专药。

病案(二)方中柴胡、木香、厚朴、川楝子、槟榔、大腹皮等多是从气上论治:

004

说医篇临证验案实录

白术、扁豆、厚朴、地榆从脾论治:菟丝子、川断从肾论治:山甲珠、牡蛎、龟板有助于创面恢复充血消退,尤其银珠多系外用,今内用系内病外治之法。

炎性增生性胃炎

病案(一)

李某,女,47岁,胃脘部灼热,嘈杂,口苦口臭,腹胀2年。二便调,胃镜示浅表性胃炎,疣样增生,舌质淡红,舌红明显,苔薄黄,脉沉弦稍数。诊为炎性增生性胃炎,中医辨证为肝胃不和,湿热内蕴。治宜健脾和胃,疏肝理气,清热解毒,化痰祛浊。选四逆散、香砂六君子汤加味。

处方:党参20g白术20g茯苓30g陈皮15g半夏15g木香10g砂仁10g柴胡10g枳壳10g白芍20g甘草15g谷芽20g麦芽20g焦楂曲10g乌梅10g鸡内金10g白花蛇舌草30g败酱30g海浮石20g明矾3g巴股纽1g狼毒5g。水煎服。

先后治疗2个月,上方随症加减,治疗1个月时诸症消失,2个月后胃镜复查疣样增生消失,胃黏膜充血水肿不明显。病案(二)

王某,男,54岁,平时做生意,精神多处于紧张状态。经常头昏沉,睡眠不好,记忆力减退,心情抑郁,饮食不规律,好发脾气,胃脘不适,有时腹胀,多年来,平时服胃药,病情时轻时重,便溏。近日胃镜检查:胃底散在片状糜烂、充血;胃窦散在丘状隆起,顶端糜烂、充血;十二指肠球部降段无异常。舌质淡红薄白苔,左关脉大,右关沉弦。诊为隆起糜烂性胃炎,肝胃不和,土壅木郁。治宜调肝理气,健脾养胃,活血祛瘀,护膜生肌。

处方:柴胡15g郁金15g延胡索10g当归15g白芍20g黄芪30g党参20g白术15g白花蛇舌草30g三七粉(冲)3g珍珠粉(冲)2g荆芥10g连翘10g白及10g蒲公英30g谷芽30g麦芽30g巴股纽2g山慈姑10g莪术10g。20剂,水煎服,1剂服一天半,每日2次,早晚服。

二诊:胃脘不适,腹胀消失,继服上方1个月。

三诊:胃镜复查:胃糜烂面消失,丘状隆起消失而愈。

讨论:炎性增生性胃炎,含疣样增生、息肉样增生、痘疮样增生等。

病案(一)患者在患浅表性胃炎同时,有疣样增生,又称疣状胃炎。疣状胃炎是由Moutler和Corner于1947年报道的一种内镜下呈扁平疣状隆起,中央脐样凹陷糜烂的胃黏膜病变,胃黏膜表面有很多疣状或痘疹状突起的一种慢性胃炎,病变多见于胃窦部。

其治疗与普通慢性胃病相同,辨证施治用药,但需针对疣样增生,选专病专药,可加用枯矾5~8g,巴股纽1~5g,狼毒3~5g,僵蚕10g等(巴股纽系北方山区草药,毒

005

王庆芳中医临证精选

性大,对尖锐湿疣有佳效)。本病案按上法治疗2个月而愈。

病案(二)患者心情压抑,日久成郁,且化之为亢,胃脘不适、腹胀、便溏为脾胃虚弱之症;心情抑郁,好发脾气,为肝气不疏之症;胃镜下见糜烂系胃腑热象;隆起为脘痞之象;片状出血为血瘀之症。

方中柴胡、郁金、香附、当归、白芍并用调肝,治肝安胃;黄芪、党参、白术、谷芽、麦芽健脾养胃;白花蛇舌草、蒲公英清热解毒;莪术、三七活血祛瘀;白及、珍珠粉、连翘、荆芥护膜生肌:巴股纽、山慈姑消疣除痘。经2个月治疗而愈。

胆汁反流性胃炎

黄某,男,48岁,某单位职工,反酸嗳气,有时恶心,腹部时而胀闷隐痛,进食稍多或有不顺心的事则上述症状加重,嗳气,矢气则喜,病史1年余。自我采取调理饮食,注意精神自慰,近1个月,自我寻求合适体位,采用身体靠墙大头倒立方法,即练武之人称之为拔大顶,每天2~3次,每次2~3min,之后感到舒服。上述症状时好时坏,到医院内镜检查,发现胆汁反流并患胃窦炎。诊时舌质淡红,苔稍黄,脉沉弦。中医属胆胃失和,胆逆犯胃。治宜疏肝健脾,清胆和胃,理气通降。

处方:人参20g白术20g茯苓15g甘草20g木香20g砂仁20g黄连15g枳实15g竹茹10g陈皮25g半夏15g柴胡15g荷叶20g旋覆花20g代赭石15g吴茱萸5g瓜蒂15g。5剂,水煎服1剂服一天半,每日分2次,早晚服。

上方随症加减,共服20剂,诸症消失,胃镜复查,胆汁反流消失,胃黏膜未见异常。

讨论:

正常情况下,胆汁疏泄要依赖肝的疏泄、脾的运化、胃的通降来完成。若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则直接影响胆汁分泌和排泄,累及脾胃的运化功能。因此,肝、胆、胃在生理上和病理上密切相关。胆汁反流性胃炎,其因在胆,其病在胃,其源在肝。肝郁、胆火、胃逆、升降失调系本病之病机

西医则认为:由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胃肠道某些激素失去平衡,或胃次全切除,胃空肠吻合功能不良,幽门呈持续舒张状态,使胆汁、胰液等十二指肠内容物不断地、自由地从幽门反流入胃,使胃黏膜产生炎症和出血等改变,即出现胆汁反流性胃炎,亦称碱性反流性胃炎。临床主要表现为脘痛痞胀、噫嗳反酸、呕恶等症。治疗以清胆和胃,理气通降为基本法则。治疗本病的关键在于恢复脾升胃降生理功能,使“肝随脾升,胆随胃降,气机调畅”。

以上治疗方系香砂六君子汤、温胆汤、旋覆代赭汤与左金丸四合之组成。

其中香砂六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木香、砂仁)益气温中健运中宫。

温胆汤(枳实、竹茹、陈皮、半夏、茯苓、炙甘草、生姜、大枣)理气化痰,清

00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